近于赵匡胤。
当然,这样比的时候,不能把宋朝视为统一王朝。
赵匡胤用人的时候,对于边将能够给予充分信任。在边境出现了一些长期驻防的边将。赵光义后来就撤换了他们。
赵匡胤是行伍出身。
赵匡胤是依靠柴荣赏识提拔逐渐获得了重要权力,最后通过背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这些和刘备很相似。
刘备信任李恢,提拔李恢镇守南中。信任魏延,提拔魏延镇守汉中。信任关羽、张飞,使此二人镇守荆州、阆中。信任法正,使其为羽翼。信任诸葛亮,使其镇守后方。
刘备号称“织席贩履”出身,但是长年累月投军作战,行伍风气很重。以至于别人背着说他坏话,就会说是“老革”。
刘备也是依靠公孙瓒、袁术、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等各路富二代权二代提拔赏识逐渐获得重要权力的,并最终通过背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要说不同点也不少。然而要看接近哪个档次,主要还是看相同点,就不说不同点了。
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刘备的封建政权没有足够的宗室力量支撑,后来大权旁落了。蜀汉的相权,一开始属于诸葛亮,诸葛亮死后是诸葛亮力保以后死跟诸葛亮的蒋琬,接着是从刘禅身边背叛出去死跟诸葛亮的费祎,此外还有什么董允之类,最后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刘禅不过是“备位”而已。赵匡胤的情况差不多,他一死,天下马上就转移到了赵光义手里,几个儿子相继死亡。赵光义的长子因为激烈反对赵光义的行为,“疯了”。然而有意思的是,后来宋朝内部政变,还是想立赵光义这个“疯”儿子。人心向背,由此可见。
刘备在的时候,信重诸将,刘备一死,就开始猜忌。这和宋朝也很像。赵匡胤在的时候,固然有杯酒释兵权的举动,但是边防重地照旧任用将领长期镇守。赵匡胤一死,宋朝就越来越以文抑武了。北宋南宋都喜欢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大将,可以说宋朝最擅长自毁长城。
南朝宋也喜欢自毁长城,是不是宋这个国号有什么魔咒?
这样比较的话,曹操大概比郭威弱一点。同样是名将,曹操要比郭威狠得多,心胸要比郭威更小一点。
从西汉后期开始,经过东汉时期在思想上独尊儒术在经济上豪强地主垄断,到了三国时期,社会人才水平已经直线下降了。细论起来,曹操刘备这两个打到最后总决赛的人物,还不如五代。
郭威柴荣应该是强过曹操刘备很多的。赵匡胤的事业更大一些,这和柴荣的努力关系很大。
在封建帝王中,赵匡胤属于统一王朝和割据王朝的过渡地带。他建立的宋朝,往高里说算最差的统一王朝,往低里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割据王朝。考虑到赵匡胤继承的家业比较强大,他的能力要比他的王朝地位更加下调一些。这样说起来的话,更弱于赵匡胤的刘备,最合适的评价还是裴潜的断语:
“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间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边缘地带做个割据势力足够了。
就不要和开国之君比了。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