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推出碳排放交易市场。
最根本的原因是: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要总揪着丁仲礼院士的 “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 不放。
碳排放权是发展权没错,但是那是针对 “发展处于非常早期,并且没有外部援助” 的情况下。
而到了我国这种地步,很明显发展与环境的冲突已经到了需要提上台面解决的地步。
而对现在的第三世界国家,你们猜猜为什么我们要援建?
因为他们发展程度太低,如果我们不帮助,势必要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我们出手则可以在他们发展初期就让他们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不要把我们的援建和过去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权作比较。
几十年前西方国家的碳排放权的逻辑是:我们已经发展完了,我们能做到绿色生产,你们做不到,但是你们要和我们保持一个碳排放,否则罚款。
而现在我们的援建逻辑则是:我们发展已经到一定程度了,能做到绿色生产,你们做不到,所以我们可以帮助你们从一开始就建造能绿色生产的工厂。
====
当然,我个人觉得现在这个时间点开放碳排放市场其实还稍微有点早。
开放的原因是绿色发展大势所趋,这么早开放的原因则可能是:
之前有分享过以前佐利克的文章,在碳排放这个问题上,中国和西方最终会同床异梦,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有一段在这个问题上的蜜月期。首先再次安利一下2030年的中国这个文集。
你可以在里面找到一堆中国后面政策的影子,这一点也不奇怪,当年佐利克和世界银行写这个建议的时候。和他合作的人就是后来中国经济的执牛耳者。经济政策领域永远是“实行的政策是对的”,而不是“对的政策被实行”
在那篇报告里面,关于碳排放绿色能源的部分占了整整一章。里面原因一大堆,其他的什么绿色服务业,GDP压力可能都是假的(当然他们对于碳价的预测还挺有趣的,10-20美元,10美元差不多是中国的价格,25美元是大部分机构给美国的长期碳价预期)
我比较确定说服北京的关键点是下面这句话
如果按照原来的能源结构,我们将来人均GDP的增长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而这是做不到的。实际上,把中国进口数据拉出来,第五类矿物质和第十六类机电设备完全超过其他所有东西,把其他19个类别加起来才能和这两个东西一个数量级
具体一点看看投入产出表,你会发现中国进口最需要两个东西:电子元器件和石油
电子元器件可以自主生产,估计再过几年我们半导体的自给自足要上一个台阶
石油和天然气怎么办?如果维持之前的能源结构,之后每一步人均GDP的提高,都意味着更多的石油进口,而这东西又不太可控,诚然可以说南海我们可以与之争锋,但如果冲突发生在安达曼群岛呢?
当然,有了动机也不是一定要去做,代价呢?然后你会发现碳价这个东西的代价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不算个事情。它只影响两个行业,一个是发电行业,一个是交通运输,以及制造业。下图是EY根据25美元/吨(比我们目前价格超过2倍)的碳价计算对于各行各业的冲击成本
那么如果假定说制造业把成本往下游转移,消费者的通胀如何呢?
这代价看起来不糟糕,电厂成本上升10%,但本来居民部门的电价发改委就觉得不高...然后天然气原油和汽油的价格上升遏制潜在的消费量。对于意在实现内循环(或者说双循环)的中国经济看起来不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实际上这个问题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是现在提出?
如果多看看各行各业,你会发现从2018年开始,或者说更早的2016年开始,中国对于外部环境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认为自己的出口不太可能继续超预期增长(但疫情开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玩笑,中国的出口韧性十足)。然后调节了一系列的政策用来实现可能的内循环
这些政策或多或少在让中国经济,从金融,出口,到产业结构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即便有一天出现比较极端的情况,或者说按照北京的说法要做好长期国际形势不利的准备。中国经济也会比以前拥有更多的韧性。
所以我想这可能是政策的一个出发点吧,但它可能抵达的地方倒可能有点不一样
两个结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半年总感觉有人在做滞胀投资,买商品+买国债。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经评论提醒,已改正回答。
一个东西有了流动性,即使是屎也具备炒作功能。碳排放权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能吃不能用,看不见摸不着。相比股票,期货更像屎。和邮币卡,空气币差不多,碳交易所不过是另立名目开赌场,收割韭菜罢了。
说一个个人的感知情况,不一定对,但是的确存在时间上的默契。
当实体经济有低位运行风险的时候,政策上就会开放一个新的期货游戏规则。似乎,每次股市进入到下行趋势,这个情况就必然出现。
所以,个人有时候会认为经济管理的最直接出发点不是资源的配置优化,而是保证经济的流动性(可加快可减缓)。
因此,针对此时开放碳交易期货,可能将会与经济低位运行相伴出现。因果关系不是个人的表述重点,也不是个人所能考虑到的专业内容。
=======
就碳排放而言,理工男觉得是有那么一个科学框架的支撑。理由即是毕竟地球跟人一样,吃多少拉多少,要有一个平衡,不然会出大状况(吃的是狗大户太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认知,因为以前看了好多的聚变发电的内容。
聚变发电的上限是什么?是否会带来人类的大解放?结果很多的业内人士泼冷水。先摒除掉聚变发电的产出比这个商业话题,专业人士关注的是大量的聚变发电,会对地球大气能量循环带来什么影响,这样一个大格局的问题。
然后专业人士还引申出一个脑洞概念:二氧化碳是温式气体,一氧化二氢也是温室气体。于是个人在想固碳有必要,那固一氧化二氢是不是也会有必要呢?固碳期货市场成熟后,后者是不是也要提上日程?
还是借用聚变发电的专业人士的一个测算,地球吃狗大户的循环中,碳平衡需要在150年到200年内完成,否则地球就有健康问题。不知道这个碳平衡测算中是否考虑到一氧化二氢的平衡没有,会不会还有一个更加悲观的测算结果呢?
所以,个人非常喜欢看开发地外处女地的脑洞,(很讨厌殖民星球这个说法,毕竟历史上我们深知它的不道德性以及多样性的缺失)。加油吧,中国群众。生态位的高位,总要有人去把握,然后德要配位。
========
近期也看到了好多的固碳项目落地,某某大学教授、某科院专家参与,心里在想:不会是把竹子加工成竹炭,然后深埋矿洞或者立电线杆子吧,碳条替换钢筋做混凝土,强度不够吧?难道是把竹子做成碳纤维、石墨烯,这样强度够了,稳定性也够了。那日后全碳纤新能源车搞不好真会出现,或者碳纤维混凝土建筑,这脑洞是大了点。ᕙ(☉⚇̭☉)ᕗ
看来继太阳能硅片、锂电池等热门方向,碳纤维、石墨烯、石墨棒制备等固碳行业以及应用衍生行业,将是未来三十年的热门行业,谁又说生化环材没有自己的春天呢?
正常
第一点,你要知道,许多上了年纪的大人和老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是不会普通话的,即便是普通话,音调啥的也特别怪,听起来有点怪里怪气的。比如我堂妹,今年17岁,从深圳回山东老家,她从小就在深圳长大,所以她的话是普通话,但是我妈就只会用山东话跟她聊天,所幸山东话跟普通话差距算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妹妹可以听懂。
第二点,大多数人都是容易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并且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老鼠是在偷东西,但是从老鼠的视角来看,它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获取食物。所以说,你男朋友家里的亲戚并不一定是排斥你,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不懂潮汕话,外加他们也有可能不懂普通话,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
第三个,有很多问题都是缺乏沟通交流引起的,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你男朋友表达你的感受,因为你是客人,尤其是你的这种情况,讲究主随客便。你是因为你男朋友才跟他们一家人产生联系的,所以说你男朋友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跟你男朋友说,如果跟他说了,他依旧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家人依旧不改变,那就说明他或者他们家人没有把你放眼里,反之,如果他们主动跟你聊天,或者你男朋友帮你翻译,说明他们家里人可能只是一时疏忽,对你还是挺在意的
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家庭和不和睦,主要看男人,一个好男人是可以有效沟通婆媳矛盾的,帮助婆媳之间化解矛盾,让婆媳更加和睦,所以,结合上面几点来看,你需要做的是跟你男朋友说,看你男朋友的态度和行动,还有你男朋友行动之后他的家人的做法,记住,好的关系,一定要少想多说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