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合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沙恩霍斯特级口径的选择是一个政治决定,而不是一个军事决定。
"The choice of calibre was a political decision and not a military one." — 《Battleships of the Scharnhorst Class》 - Gerhard Koop & Klaus-Peter Schmolke, P.165
沙恩霍斯特级的炮座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安装更大口径主炮,而安装283mm主炮本质是一种应对《凡尔赛和约》对军备限制的临时解决方案,旨在破除条约后用更大的口径来弥补劣势。
由于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假想敌是针对法国的敦刻尔克级,因此在1934年的设计阶段,搭载33cm、35cm、38cm主炮的设想就已经被提出,但是有两点问题:一是新式火炮的炮塔需要进行设计,这需要时间;二是小胡子在这个时期正在向英国示好,以谋求与英国这个海军强国达成和解(也就是后来的《英德海军协定》),因此大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口径的设计很有可能危及谈判。
但当对德国海军的诸多限制被《英德海军协定》宽松或解除之后,去追求原本设计中的火力配置自然是合理的,更不用说在战时,条约已然成为废纸。
格奈森瑙针对38cm主炮的改装开始于1942年,但由于水面舰艇作战过多的失利,且在海峡冲刺之后德国海军基本被逐出了大西洋,因此小胡子不再信任水面舰艇,并在1943年初叫停了格奈森瑙的维修与改造,此后该舰基本处于废弃状态,换装38cm主炮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个问题:合适。
事实上,作为沙恩霍斯特级的假想敌的 敦刻尔克 与 斯特拉斯堡 的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设计本就是为了应对德国人发射330KG穿甲弹的283mm口径主炮的。
"Dunkerque's inclined belt would have been vulnerable against the 28cm at shorter ranges, but it was unlikely that the German shell would have penetrated her thick 115-125mm armoured deck, which was backed up by a 40mm splinter deck. The citadel of Strasbourg, which had a thicker armoured belt than her sister (283mm against 225mm), should have proved invulnerable to the German 28cm at probable combat ranges." —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 John Jordan, P.231
敦刻尔克的倾斜主装甲带在较近的距离上面对283mm的炮弹可能会比较脆弱,但德军的炮弹不可能击穿她那厚厚的115-125毫米装甲甲板,且她的装甲甲板后面还有40毫米的破片甲板。斯特拉斯堡的主装甲带比它的姊妹舰更厚(283毫米对225毫米),在可能的战斗范围内对于德国的283mm炮弹来说应该是无懈可击的。
"German figures suggested they were confident of penetrating the 225mm armour belt of Dunkerque up to 20,000 metres; however, the same figures show that Strasbourg’s 283mm belt could not be penetrated beyond 15,000 metres. Given that there was little improvement in German AP shell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even these figures may be considered optimistic." —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 John Jordan, P.233
德国人的指标表明,他们有信心在20KM处穿透敦刻尔克的225mm主装甲带,但只能在15KM以内才能穿透斯特拉斯堡的283mm主装甲带。而考虑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穿甲弹几乎没有改进,因此可以认为即使这些数字也是被乐观估计的。
因此,一旦沙恩霍斯特级换装威力更大的38cm主炮,其相对厚重的装甲搭配升级后的火力,应当可以对敦刻尔克级产生更大的威胁,这样就满足了沙恩霍斯特级最初的设计目的,且在对抗皇家海军的“声望”级战巡时也可以在火力上不落下风。毕竟沙恩霍斯特在名义上可是正经战列舰Schlachtschiffe,换装火力更强的主炮自然是合适的。
这是格奈森瑙,拍摄日期是1942年8月1日,等待所有15in抵达。在项目终止前,1门15in火炮和2座双联装炮塔已经入库,足可以看到德方态度之坚决。
然而没成。
纵观其生涯,我建议用几个假想场景来考虑:
1,如果在1939年前德法爆发战争(而英美俄并未加入),沙恩霍斯特作为快速分队与敦刻尔克级进行交火,或许是1艘,或许是敦刻尔克和斯特拉斯堡两艘。
2,1940年英德在挪威海岸交火,沙恩霍斯特级与声望和反击遭遇。
3,1941年作为袭击舰使用的沙恩霍斯特,在大西洋西段哈利法克斯以东遭遇了单艘掩护护航编队的老式战列舰,比如复仇,决心,或者马来亚。
4,1943年中,FAA和RAF发动针对舰艇的袭击,在敌机进入挪威空域时得到预警,其中包括一些舰战和梭鱼,或许包括一些兰开斯特或者B-24。
5,1943年,沙恩霍斯特级在挪威以北熊岛以东拦截一支护航舰队,其近距离掩护兵力内包括1支巡洋舰队(郡,城或者威奇塔)和数艘驱逐舰,而远距离掩护兵力无法确定,可能包括1艘主力舰(KGV或者北卡),以及一艘舰队航母。
在以下五种情况中,究竟是9炮11in更好呢?还是6炮15in更好呢?答案其实非常明显,就是“6炮15in在很多情况下更好,9炮11in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勉强一把,但是更好的引擎维护状态或者更高的航速是最好(真袭击舰O级)”。
我其实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是问题···
我讲个笑话,不要打我:
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走进了酒吧,发现敦刻尔克在兴高采烈地和KGV侃大山:
敦刻尔克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新式战列舰,一种是口径超过我的;”
沙恩霍斯特说:“哦,那另一种肯定是口径不如你的咯?”
“不,另一种是我自己。”
大口径火炮自有价值,否则世界上所有的坦克都应该拆掉主炮,安装机枪。既然“防御最完善的坦克也必然有脆弱的环节”,那为什么不用机枪打观察窗呢?之所以用装甲防御,那是因为装甲后面是核心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