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舱外航天服设计当事人罗建平回应,在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均从事研发工作,那么应该如何认定成果的归属? 第1页

  

user avatar   xin-20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研制的是 整套航天服,或者某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组件。那到底是参与研发的核心人重要还是单位重要。

有人说杨振宁跑到清华,诺比尔奖就是清华的。简直就是混淆视听,诺贝尔奖颁给的是个人,而不是学校,明白吧。

可惜,工业设计不是核心的。以湘潭大学来说,换个人,照样能做出来。关键是有宣传效果啊。就像手机一样,第一印象是外观。

换句话说,航天服以后还有什么小改动,在设计上还是要咨询罗的意见,因为他是核心的关键设计者。当然了,没有湘潭大学,这个设计完全可以交给其他人。

你说到底是人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湘潭大学这么在乎名誉,为什么人要离职,考完博士,为什么不回母校。杨振宁就不论去哪,都是那个学校沾杨振宁的光。也丝毫遮不住杨振宁的光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声明如下,我已经标注了几个重要的点。可见,项目确实是湘潭大学在2014年签署的,2016年结题也属实。

再结合罗建平老师的履历,他进入湖大是2020年,我在清华大学博士论文平台查到他是2020年7月21日(参照图片)完成答辩的(如果有误请指正)。

想必大家也可以看出来,湖大是否该作为本次正能量宣传的主体单位。

网上还在传一份聊天记录的截图,涉及了:1、开头放了一个模糊的专利信息。2、聊天记录显示他跟马秋成教授沟通过,提到了湘潭大学,感谢了马秋成教授,还给他看了文稿及视频片段。3、总结这场闹剧是因为央视剪辑掉马秋成教授的名字导致的,将问题推到个人恩怨以及央视剪辑上面。聊天记录如图:

下面是几点发现及看法】:


1、根据图片隐约冒出的“芳”,以及“中国人”几个字,输入罗建平名字,查证到这个专利应该是2020年申请的舱外摄像装置的相关专利。给人一种感觉,专利在他,但实际上和此次项目的争议点关系并不大。(如有误,请评论或私信指出,提前说声抱歉)

2、聊天记录中的问题。作为此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罗建平老师无疑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在采访这种事情上,必然是会找一个负责人作为主要宣传对象,所以采访罗建平实属正常。

看马秋成教授的微信回复,什么情况下,会让你说“感觉单位还是要提”呢,合理推测前面的聊天里面,罗建平老师提出了自己现在是湖大老师的问题。马秋成教授建议他“湖大,湘大都要提”,显然他并不知道此次采访主要宣传点集中在湖大,否则也不用强调都要提。

聊天记录显示,6月30号下午,罗建平老师转发了一个1分07秒的视频以及一个53秒的视频,据马秋成教授的回复可见,罗老师应该是提到了湘大,并感谢了马老师。

但整个聊天过程,依旧没有提到此次采访还采访了湖大某院领导(同样为技术大佬),也不知道宣传是以湖大为主。估计马秋成教授还以为只采访了罗老师作为宣传片段。

那他介绍的信息呢?如图所示,你可以看出来项目是湘大的吗?对,他提到了,匆匆略过的在湘潭大学工作过,受到湘大马秋成教授帮助过,这已经是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马秋成教授最大的欣慰了。他提到了,但又什么都没说明。湘大老师的贡献就在“有的”“有的”里面了。甚至在记者问,你们怎么拿到项目的,完全可以说是湘大经历了各种PK拿到的,但他没有。

所以罗建平老师洋洋洒洒一番声明,湖大辅导员还要求班级同学转发到各个平台上,其实已经证明了他们官方目前的态度吧。

体量庞大的985高校,占据省会城市,吸引到湘大优秀教师跳槽,这是个人选择,我们无从指摘,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更美好生活的权利。(这不是矛盾的重点,请勿纠结,原意是湖大很优秀,吸引到人才很正常!)

但是,不能既要求获得利益,还来捂对方的嘴吧。湖大官方以及焦点访谈节目应该是不会给出什么正面回应了吧(我坐等被打脸)。

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该怎么宣传就怎么宣传。我们无法磨灭罗建平老师做出的贡献,但成果确属于湘潭大学。

最后很痛心,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马秋成教授,也应该接受采访,湘大该主动寻求更大的平台给自己曝光一下。


最最后,想说一下,湖大很好,这事与湖大的学生无关,与罗老师有关,与学院领导有关,与节目制作方有关。我们不抹杀罗老师的荣誉,但必须要求如实宣传。宣传主体不该是湖大!


user avatar   hai-lan-40-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科研渣,强答一波。罗老师简历中就有不实之处。如第一个课题,也就是争议课题,实际上,他并不是主持,虽然合同上写了他是项目技术负责人,但加了技术两个字跟项目主持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即使罗老师在这个争议课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也只是核心成员,不能算负责人。作为高校老师,将自己参与的课题说成是自己的成果,可能我孤陋寡闻吧,还是第一次。同时,在高校的职称竞聘、绩效奖励中,都只算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成果。而在高校申报双一流材料、博士点等的业绩材料中,也只能算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成果。这种将非本单位署名、非本人负责人的课题强说成自己新单位的成果,真的目瞪口呆。我觉得谦虚谨慎,不仅是科研人的美德了,应该是底线吧。尤其是作为青年晚辈、尤其是作为刚博士毕业,科研可以说才起步的青年人,在成果认定上是不是要更谦虚谨慎。有答主说,罗老师将湘大的设计说成是湖大的是被逼无奈,这个是否有压力我们局外人也不好说,但即使面对压力,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坚守。再则,罗老师自己的简历总没有人逼他吧,他还是把自己仅是主要参与人的项目写成了项目负责人。还有,简历里大量的春秋笔法。“主持和参与多项代表性项目,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10篇”。一般科研成果不硬,才会这么写。到底哪些是主持,哪些是核心呢。我看了下论文,作为一个外行,粗粗地判断,一篇核心都没有,大部分是会议论文(指的是SSCI,CSSCI以上核心)。所以一个人会怎么样做事,其实体现在很多细节里,也会为自己埋下祸根。有些事看起来小,不在意,做多了,小事就变大事。比如这次的采访,罗老师可能也认为再春秋笔法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湘大的同学也可以不要生气了,前面有答主分析了罗老师未来暗淡的学术生涯,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其实,他只要诚实的说出这个项目的来历过程,完全可以起到正面宣传他自己和湖大的作用。他在航天服的设计中有付出,湖大拥有了有能力的人才。罗老师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仔细看他的简历,也就这个项目有亮点了,现在亮点变污点。可叹可悲。不过他以一己之力,将两校限于负面评价中,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不为过。

最后,同为科研人,我觉得我也要从这件事上反省自己,要踏踏实实做事,而不是去钻营。以后做人做事一定要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

补答一波:很多人评论马老师专业不对,这个项目主要是罗老师完成的。马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跟罗老师抢功劳。我想说下,为什么项目主持人重要,为什么一个课题的成果参与人不敢吱声,成果是自己的。首先,很多课题立项申请时就规定了申请人的职称、学历,甚至头衔,没有这些连申报资格都没有。这个争议课题,肯定不是一个硕士讲师能申报的。更何况,看罗老师的简历,在湘大工作期间连一个省级、厅级甚至校级课题都没有,至少说明其课题申报能力,学术人脉资源都是很虐的。他不可能作为项目负责人去申请,也不可能申请得到这个课题。其次,课题负责人不一定干活最多,但一定要负责统筹规划,组织管理成员干活。这时就需要负责人有调配、管理能力,能调动至少学校的资源,甚至外面的资源进行配合。项目负责人和成员也就是管理者和打工者的区别,所以很多博导的课题让研究生、博士生,下面的老师做,能说这些硕博生、青年老师是这个课题的负责人吗?罗老师这波操作就是这个意思了。说真的,参与人其实不缺。没有你,还会有别人争着上。但能拿到大项目的负责人少。所以呢,首先做人要实事求是,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其次,做人还要讲良心,不管干哪一行。喷马老师的人,希望能看过来。

————————————————————————————————————————

本来不想再关注这个事了,但有人留言质疑为什么焦点访谈采访罗,以此来证明罗的贡献大。这个逻辑,我就不想再重复怼了。很无语。有实质证据就甩证据,像湘大那样痛快点。没有,就安静点不行吗?

事实上,看罗的简历,最亮眼的成果就这一个。后续在2013-至今,都没有一项能超过或者可以跟这个项目相提并论的科研成果,不管是课题还是论文。如果他是科研奇才,怎么会在8年里都没有其他好的成果?所以,到底是罗成全了这个项目,还是这个项目成全了他?自己心里没点数?看客心里没点数?就这样的成果,就这样的资历,清华博士生、湖大助理教授,航空部甩开马老师直接联系他?能说出这些话的,可能都是不搞科研,或者新入学的学生吧?没有这个课题,罗老师能到清华读博吗?能跳到湖大吗?还是那句话,做人得讲良心。

————————————————————————————————————————

再补一个:评论区马老师被拖出来顶锅,认为这场矛盾是马老师争夺个人荣誉。争辩失败之后,又说这个主要是焦点访谈和央视的责任。然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罗老师洗不白。

1、罗老师的个人简历明确写了这个争议课题他是项目负责人。实际上,他是吗?项目技术负责人,不过给个好听的名字,他仍然只是成员,是参与人。这跟项目负责人有本质的区别好吗?就像老板和打工的,你可以说你打了很多工,大部分项目工作是你做的,但你不能说因为我做得多,我就是老板。这已经是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石锤了。

2、就算马老师为自己争这个荣誉有什么不对?他才是正主,是课题负责人。一个课题,团队付出了好几年,现在摘果子的时候被一个成员摘走了,课题负责人不可以生气?只准罗老师欺世盗名,不准马老师维权,这是什么双标标准?这是什么霸权主义?

3、甩锅焦点访谈也行不通。我们高校老师平时录个慕课上网,制作单位都要求我们反复审核,从稿件、图片到视频内容,要过几次审。这种节目录完剪辑后,不给当事人看,直接播?上知乎的人群,之前感觉素质比较高的。不要拉低这种印象。

4、马老师之前有新闻访问了,包括但不仅限于学习强国。人家的报道是团队集体照,哪些老师做了哪些工作,清清楚楚。对比罗老师的访问,没有团队其他老师的任何信息,用有的。。。有的。。。代替,反倒是拉上一个跟课题没有关系的学校领导。两厢对比,人品高下立见。

5、罗老师的其他科研成果、履历、职称等,实在不能支撑航空部单独找他进行后续航空服设计的言论。何况,到现在罗老师及湖大也没拿出他们有后续研究的实质证明。

6、做了这个事,挺丑的。嘴硬,拒不认错,到处甩锅,更丑。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样回答可以看出来,这么大声宣传并非抢功那么简单。

一个子项目负责人把全部功劳归于自己,其余都是支持单位?感情整个大学的人才都是气氛组,就你一个人从头到尾搞完了?

湘大也是支持单位,湖大也是支持单位,所以两个都这个天降猛男的气氛组。

这个回答意思就我从中航把这项目搞到湖大了,在湖大搞一个中心,那意思准备坐实湖大设计了。


但是作为一个航天项目,又跟教员有深厚的关系,能说换就换吗?中航是不是要表一下态,时间线是怎么样,跟谁在合作,事实很清楚。和稀泥对谁都不好。


user avatar   beask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航天员中心研制的

部分高校参与了一点工作




  

相关话题

  女朋友是搞科研的,我该如何支持她? 
  可以用语言学校的在留卡入境,然后在入境之后直接退学并把签证转到大学吗? 
  为了考研,我们能努力到什么程度? 
  2019 年,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有哪些论文令你印象深刻? 
  读博士有多苦? 
  读博士如果以后不去科研岗位,读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文献中,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mpeting interest 有何用意?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 90 后博导胡玥,5 年来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 
  你觉得 2019 年中国的科普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对中国航天意义有多大?你有哪些想说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湘潭大学和湖南大学就航天服事件发的联合声明?
下一个讨论
说了不该说的话,被孤立了怎么办?





© 2025-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