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糖尿病有啥不能吃? 第1页

  

user avatar   she-hui-zhu-yi-jie-ban-ren-2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题在大多数人看来,自然是糖分高的食物,你比如各种糖,但没有任何一个指南说,“糖,绝对不能吃”。


甚至《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中提到,“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并不比相同能量的淀粉引起的升幅更高,因此,不应绝对禁止患者摄入蔗糖或含蔗糖的食物[1]”,但为了避免过多能量摄入,还是不推荐常规添加蔗糖。


而同样饱受争议的“酒”,也是建议能不喝酒尽量不喝,但没说绝对不能喝。实在忍不住每周也不能超过2次,女性一天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2]


所以,好的糖尿病饮食,不是针对某一种食品绝对不能吃,而是要合理的控制摄入量。科学的糖尿病饮食一定是能帮助人们提高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


而通过饮食来增强免疫力的方式就是保证食物的全营养,均衡摄取。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饮食通常会参考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但实际上这两个值对于很多数人来说稍显复杂。

比如南瓜的GI值为75,GI值未免有些高,那南瓜是不是就不敢吃了?实际上每100克南瓜中仅含有5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所以日常食用不会出现血糖飙升的情况,可适当去吃。


考虑完GI,还需要考虑GL是否超标,也就是你吃的总量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能很多人在看GI的时候就蒙圈了……


其实很多东西算来算去,大家还是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所以有一句总纲要牢记:

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绝不是不吃什么,而是要控制能量摄入、均衡膳食,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


吃饭七分饱,别把自己个儿吃成个大肉墩子。


不放心?


只要监测放第一,哪有什么不放心。


要说用传统的血糖仪日常监测葡萄糖值,确实精准,但不是正常人能受得了的。十指连心,一天扎一次都觉得有些痛苦,何况一日多次的连续监测呢?

要是你已经确诊,或是怀疑自己有血糖高,不妨从某宝搞一台雅培瞬感测糖仪作为日常监测,不扎手指,而且拿使用配套的APP 瞬感宝读取/扫一扫就能达到监测葡萄糖值的目的。你要问我准确度如何?我只能说,虽有微差,但不是很大,日常监测够用了。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除了饮食、运动、烟酒等因素的控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格外重要。

或许,屏幕前的你足够年轻,可不筛查,你摸摸自己的大肚皮,你敢确定你自己没有糖尿病?

参考

  1.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
  2. ^ WS/T 429-2013, 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S].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但得了糖尿病之后,控制自己吃的欲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某种方面上说,糖尿病控制得好不好,就看会不会吃。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这件事更难了,月经的存在,每个月体内的激素都会进行一轮波动。不止一个粉丝很崩溃,问我,生理期的时候,明明饮食和平常一样,也特别注意没有喝红糖水,血糖还是崩了。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

一、女性生理期,血糖为什么特别容易「崩」?

有两方面的原因:

1、女性生理期的时候,激素的变化会影响到血糖高低。

年轻的女性,每个月总有几天不方便,这几天,女性身体里的激素跌宕起伏,主要变化是雌激素和孕激素,这2种激素都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暂时抵抗——通俗点说,胰岛素是身体里面一种能有效降血糖的物质,也是二型糖尿病患者缺乏的,需要多种干预措施来补充,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血糖波动[1]。

2、生理期可能会改变食欲

一些女同学,在生理期的时候,食欲会非常好,经常管不住自己吃更多面包、奶茶等高碳水的食物,自然血糖就崩了。

许多研究也已经发现,经期的女性特别容易过度消费、大量摄入面包、米饭、甜食等碳水化合物以及抑郁发病[2]。

这两方面作用双管齐下,一个体内,一个体外,导致女性在经期,血糖会特别容易崩掉。

体内的过程我们自己没法控制,但与个人饮食相关的可以干预。这些食物是黑名单,有糖尿病的女性朋友,在生理期无论多么想吃,千万管住自己。

二、糖尿病患者在生理期,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前面我们提到糖尿病患者在生理期由于体内外双重因素作用,极容易控制不住血糖。因此在饮食方面就需要额外的注意,一定要回避以下的食物。

  • 高碳水食物

比如白面包、馒头、白米饭。还有部分女性喜欢在生理期喝红糖水,这也是高碳水的,一定要放入食品黑名单,千万别喝。

特别要提醒的是,现在市面上卖的很多东西特别有欺骗性,比如超市卖的全麦面包,相比起普通面包,全麦面包号称糖尿病病人可以随便吃不升血糖……但超市买到的全麦面包,99%是假的。真正的全麦面包可能又硬又难嚼,能嚼得腮帮子疼,吃起来还有股酸味(发酵的味道),如果你在超市买到的全麦面包松软香甜,入口即化,别犹豫,大概率是假的,属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黑名单,少吃可以,但管住自己千万别多吃。

  • 高GI的水果

比如甜瓜、菠萝。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到,水果以低GI水果为主,比如桃子、樱桃、葡萄柚、李子、草莓等都是常见的低GI水果,糖尿病病人推荐选择的,但也需要控制量。

这里有一张水果GI值表供大家参考。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生西瓜虽然升糖指数低,但熟西瓜可不是,而且吃西瓜容易过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

下图的果汁是直接榨汁,不加糖,可以少喝,但不能喝多了。

  • 富含饱和脂肪合反式脂肪的食物

比如薯片、曲奇饼干、油条。

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种食物是果蔬干,这种零食挂羊头卖狗肉,起了一个健康的名字,但是大多数确实实实在在的油炸食品!油炸出来的,能量和薯片无异。

  • 富含精致糖的食物,比如蛋糕;
  • 含糖饮料

比如商业果汁、奶茶、奶昔等

含糖饮料,喝进去直接升高血糖,这个能不喝就不喝。

如今市面上一些0卡饮料,添加的主要是代糖,部分代糖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依然有影响的,需要慎重,尽量少喝。

  • 别喝酒[4];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控制自己,少喝最好不喝酒。

特别是经期,就别喝了。因为酒精会影响你血糖的代谢,破坏血糖的稳定。

三、经期,如何管住我的血糖?说几件重要的事情

1、碳水化合物不是绝对不能吃,而是会吃

高纤维的化合物升糖慢,比如糙米、真正的全麦面包、黑麦等,但也尽量避免熬粥喝,通常粥比干饭要升糖更快。

此外还能吃的是

  •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肉,比如三文鱼、金枪鱼等[5];
  • 大豆,比如红豆、黑豆等;
  • 柑橘类蔬果,比如橙子、葡萄柚和柠檬等;
  • 浆果,比如蓝莓、草莓、黑莓等;
  • 红薯等。

2、更加频繁检测血糖,记录自己的数据

除了饮食控制之外,还需要经常检测血糖,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激素的变化对血糖的影响不一样、饮食对血糖的影响不一样,所以这种不稳定状况下,加大血糖检测的频率。

但是在测血糖时,总是需要频繁的操作,这容易降低测血糖的意愿,这就影响了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这些人推荐可以采用动态血糖仪,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仪是最好的控制血糖的工具之一,有助于保持他们的血糖在健康范围内[6]。

动态血糖仪由2部分组成:

  • 戴在手臂上的血糖传感器+扫描检测仪,随时搜集你的血糖数据;
  • 安装在手机上的app,扫描一下手臂,就能获得你的血糖数据,看见血糖波动趋势。

而普通血糖仪由采血针、试纸和血糖仪组成,仅能显示单次血糖。

当你在使用动态血糖仪的时候,只需要做这2件事就行了

  • 将传感器敷贴在手臂上;
  • 在看血糖的时候,将手机扫描手臂上的传感器,只需1秒即可获得血糖数值,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能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血糖值,根据血糖值调整自己的饮食。

而且动态血糖仪还能监测你的血糖水平,在血糖太高或者太低的时候发出警告,防止危险的情况发生。

3、绘制自己的血糖动态变化图,做自己身体的专家。

采用动态血糖仪,手机轻松一扫,就有你的连续葡萄糖数据:

  • 当前葡萄糖数值
  • 葡萄糖趋势变化箭头
  • 最近8小时葡萄糖图谱
  • 记录你的饮食和胰岛素注射的量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每个人的血糖波动范畴也不一样,绘制血糖动态变化图很重要,能知道自己的血糖变化规律,将血糖控制在最理想的范围内。

一旦变成糖尿病,就是一个需要终身管理的事情,无论是心情开心或糟糕、无论是生理期还是孕期、无论你的情绪和身体变化如何,你都需要管好自己,基本不能有纵欲(此处指的是食欲)的时刻。

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参考文献:

[1]Editor. Periods (Menstruation) and Diabetes. 2019.

diabetes.co.uk/periods-

[2]L Dye, J E Blundell. Menstrual cycle and appetite control: implications for weight regulation.Hum Reprod.1997; 12(6):1142–1151

[3]Glycemic index for 60+ foods. 2020.

health.harvard.edu/dise

[4]alcohol and diabetes.

diabetes.org.uk/guide-t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5. Lifestyle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Diabetes Care. 2019;42(Suppl 1):S46-S60.

[6]Welsh JB, Gao P, Derdzinski M, et al. Accuracy, Util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9;21(3):128-132.


user avatar   lang-nan-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美食和记录片的同学一定看过一部日本下饭神作-《孤独的美食家》,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从事小商品进口个体户的中年男人五叔在全国各地跑业务的同时遍访街头巷尾平民美食的纪录片。这个崇尚自由的男人每次在跑完业务到饭点就揉着肚子疯一般寻找食物,即使是平淡的便当也能吃出米其林大餐的享受感,五叔也被称为地表吃饭最香的男人。

饥饿分为生理饥饿还有心理饥饿,生理性饥饿就像烧油的汽车,油箱容量不足油表指针降低到警戒值时就提醒我们该加油了,生理饥饿是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的正常反应,如果这个时候不吃东西我们可能会感到心慌、、出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征。

而心里饥饿是当我们受到无聊(感到孤独)、休息不好、进食暗示、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时产生的对食物的欲望,特别是对特定的食物有强烈的渴望。

地表吃饭最香的男人饥饿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生理饥饿的界限。原本我以为五叔这样的孤独又饥饿感爆表的人物设定和篇名只是虚构,直到看到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家 Livia Tomova 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Neuroscience 杂志发表了题为: Acute social isolation evokes midbrain craving responses similar to hunger 的研究表明孤独与饥饿存在着科学上的关联,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技术分别检测了 长期与外界断交后再融入社交时产生的“孤独感”,和禁食后又看到美食产生的“饥饿感”的神经反应,发现两者在大脑活动上的表现是相似的。[1]

在经历社交隔离和禁食后,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系统会激活参与激励与愉悦感神经递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而激发对社交、进食和药物需求行为的渴望。

所以当你想吃东西时,不一定是真的需要葡萄糖,你可能只是想要点多巴胺。

对于普通人来说,享受美食即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精神上满足的追求,早点、夜宵下午茶、甜点啤酒小烧烤,想吃就吃,最多腰上再多一圈游泳圈。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这类特殊人群来说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众多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饮食治疗时常觉饥饿难耐而使得饮食计划不能得到很好执行。一直以来,“饥饿感”被认为是低血糖症最可靠的报警信号,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血糖居高不下,饥饿感越明显,一旦血糖控制平稳了,饥饿感也随之减轻或消失。[2]

多巴胺事小葡萄糖事大,正确识别真假饥饿是关乎健康的大事。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血糖到底是高还是低,避免盲目补充食物。现今使用最广泛的血糖检测方法有两种:1、使用静脉血液,然后使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液成分。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仪器操作需要专业性、获取检验结果时间长,仅能在医院使用。2、使用指尖采血来快速获取血糖值。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进行连续性血糖检测从而忽略血糖峰值。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需要采血分析,且都可能因为无法实现连续监测而忽略血糖峰值。[3]

新式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可存储较长时间葡萄糖数据。较于指尖采血需要频繁的扎手指,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过程无痛更易于被人群接受。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使用者随时知晓自身血糖数值,了解身体吃了多少升了多少糖,也可帮助使用者在感到饥饿的情况下判断自己是不是假饥饿,帮助使用者在低血糖时及时补充食物,避免血糖高又感到饥饿时盲目进食造成血糖过高的现象。

自制力不够,黑科技来凑,一款能够动态监测血糖情况的血糖仪能够更好的帮助需要长期控糖的人群,并守护他们的健康。

参考

  1.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0742-z
  2. ^ 杨兵全,孙子林,钟历勇,董莉,葛祖恺.糖尿病患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感相关因素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4}(03):175-176.
  3. ^ 栗大超,蒲治华,于海霞,徐可欣.微创伤血糖连续检测技术及仪器的研究进展[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6,14(04):269-277.

user avatar   tu-zi-tu-zi-xiao-tu-zi-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饮酒。

对于糖尿病人能不能饮酒这个问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有明确的答复: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 g,男性不超过25 g(15 g酒精相当于350 mL啤酒、150 mL葡萄酒或45 mL蒸馏酒);每周不超过 2次。另外,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1]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哪怕是少量饮酒都是对健康有害的。而且,酒精对于人体的损伤是蓄积的,即使短时间内没有明显伤害,但是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严重的损伤,比如脑损伤[2]和恶性肿瘤[3]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饮酒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控制,会大大降低生命质量。

首先是低血糖的问题。酒精可以抑制肝糖原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减少,酒后易出现低血糖症状。但值得警惕的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容易被醉酒掩盖,症状不典型,这会导致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过度饮酒还会导致糖代谢紊乱,酒精会损害人体胰腺,使人体内胰岛素在短时间内缺乏或过量,造成血糖过高或过低。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急性糖代谢紊乱,出现高渗性昏迷和低血糖昏迷等症状。临床中因过量饮酒引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急诊抢救时才知道患有糖尿病者并不少见。

大量饮酒还会影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末梢感觉异常或糖尿病足等)。

此外,饮酒不利于血脂控制,增加肝脏负担,长期饮酒容易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饮酒容易引起肥胖,特别是腹部型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人疾病管理中要控制的因素。

除了要严格控制饮酒之外,糖尿病人还要做好饮食管理。

对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病人来说,减肥非常重要。中国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16版)指出,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减重3%-5%,即能产生血糖、HbA1c、血压、三酰甘油均显著降低等具有临床意义的健康获益,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减重越多,获益越大[4]

生活方式干预是是糖尿病人治疗的基础措施,主要是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人应该怎么吃?

要减重要控制好摄入的总能量,但是不能长期极低能量饮食。

日常饮食要营养均衡,蛋白质摄入量在总能量15%~20%、脂肪在总能量30%以下、碳水化合物在总能量45%~60%。

对碳水化合物的数量、质量的体验是血糖控制的关键环节。很多人觉得碳水会升糖,就很害怕吃碳水。其实,真正要严格控制的,只有精米白面做的食品,其他升血糖慢的淀粉类食物,还是可以适当吃一些。吃同样多的主食,低血糖反应膳食比仅仅增加膳食纤维的膳食能产生更好的长期效果。血糖反应较低的饮食模式,有利于减少糖尿病风险,也有利于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蛋白质源于肉蛋奶,糖尿病人要多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吃肉要控制好脂肪的量,少吃红肉,多吃瘦肉。油炸类,高盐,加工的肉类也不适宜吃。

油要少吃,限制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加植物脂肪占总脂肪摄入的比例;膳食中宜增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宜超过 300mg。

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最好能达到每天25~30g的膳食纤维摄入量。

糖尿病人容易缺乏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维生素 D 以及铬、锌、硒、镁、铁、锰等多种微量营养素,要适量补充。

总之,患上糖尿病并不是与美食无缘了,像指南中所倡导的,糖尿病人也可以享有多样化饮食,但要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

除了饮食,体重控制的另一方式就是运动了。

餐后不要坐着不动,出去散散步,做些轻微的活动,血糖会比较容易控制。平常养成运动的习惯,尽量多走走路,除了有氧运动之外,还可以做些肌肉训练。都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运动前要先做些准备运动,量力而行,运动前后要补充水分,避免运动损伤和脱水现象。


饮食和运动在治疗中的作用基本上在糖尿病人中都达到共识,但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血糖监测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 等严格控制血糖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处于糖尿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中,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随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早期严格血糖控制与长期随访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风险下降相关。这表明,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严格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很多调查研究也发现相对于饮食和药物,糖尿病人血糖监测水平明显不足。一方面可能认为自己按时用药了,饮食也有去控制了,血糖就不会超标;或者自我感觉还不错,就不需要血糖监测了。另一方面扎手指的家用血糖仪确实给人带来了不少心理阴影,一天扎好几次,疼不说,也很麻烦,非常影响日常生活。但是仅靠每日几次采血,还可能会错过重要的血糖波动数值。

要实现全天乃至夜晚的血糖波动监测,则需要用到连续血糖监测(CGM)

常见的CGM的主体是一个可以贴在皮肤上的传感器,它不需要直接采血,可以大大减少常规血糖仪的创伤性。

以动态血糖仪为例,它的传感器通过一条无菌的、纤细柔软的纤维植入皮下5毫米,持续检测组织液的葡萄糖水平。这种传感器非常小巧而且防水,自己贴也不费力,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也不需要指尖取血校准,全天(日间和夜间)自动捕捉血糖数值,并且可以每分钟更新数据,8小时内每15分钟自动存储一次葡萄糖值,为你输出连续的血糖检测报告,长达十四天。

用手机扫一下传感器,就可以获取当前葡萄糖值,以及8小时葡萄糖图谱,图谱显示的是最近8小时内传感器每15分钟存储一次的葡萄糖数据,可以反映8小时的葡萄糖波动情况。图谱上还有葡萄糖趋势变化箭头,表示当前葡萄糖水平正在上升、下降或缓慢变化,以及变化速度。还能显示出添加的饮食或速效胰岛素标识,更直观地看出食物或者胰岛素的作用。

还可以轻松一键分享给亲友和家人,让关心你的人更有效地关爱你。

动态的连续血糖监测更好地帮助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等过程中积极干预,控制血糖,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让糖尿病人也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总的来说,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律”,运动饮食也好,血糖监测也罢,不要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毕竟危险出现时我们每一次的放纵都不无辜。自律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呀。

参考

  1. ^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v.38(04):292-344.
  2. ^ [2]. Topiwala A , Allan C L , Valkanova V , et al.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 for adverse brain outcom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J]. BMJ, 2017, 357.
  3. ^ [3]. Loconte N K , Brewster A M , Kaur J S , et al. Alcohol and Cancer: A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7, 36(1):JCO2017761155.
  4. ^ [4]. 陈璐璐.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6(9).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了糖尿病,饮食就受限了,可以说这是大家一致的意见。很多人对于糖唯恐避之不及,毕竟糖尿病就有个“糖”嘛。但是,是真的必须避开所有糖呢?还是有选择性的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要彻底无糖,甚至连淀粉都不能要,有的人则觉得,避开“甜”的东西。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的饮食,到底该如何?

不同食物吃下去后,由于食物本身的差异以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不同食物给我们带来的血糖变化是不一样的。于是,就引出了第一个重要指数:血糖生成指数,或者叫升糖指数,简称GI(Glycemic Index)。

如下图,一般升糖指数可以用血糖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来示意,下面分别是高升糖指数和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曲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更好,这样可以降低摄食后血液中的血糖对于人体的冲击。

不同食物的GI不同,比如我们吃的米饭GI是84,而大豆的GI只有30。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后者相对要好些。

有了GI后,相信你对食物选择有了一个标准。不过,光谈GI,其实是不够的。有句金句“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对于血糖来说,同样如此。

谈GI,是默认不同食物中的同等量碳水化合物,但是不同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一样。举个例子,油条的GI是75,而南瓜的GI也是75,但是毫无疑问,直观就能明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油条更危险。为何,本质是因为油条中的含糖量和南瓜的含糖量并不一样,前者要远高于后者。

因此,这就引申出第二个概念:血糖负荷指数,简称GL(Glycemi Load)。也就是,摄入同样量的食物,哪些食物,更容易引发血糖压力。


总体上,可以看到,尽管都是和血糖相关,但是GI和GL是两种不同的衡量方法。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选择糖尿病患者的食物时候,既需要观察GI,也要注意GL,只有二者都比较合适的时候,才是较好的食物。

否则,哪怕GI低,但是如果GL很高的话,那也是很危险,反之亦然。


不过,有了这两个参数,那么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无论GI还是GL,都是一个统计数据,是依据群体计算出来的结果,对于大部分人,主要的价值是参考。

然而,具体到某个人的话,那么,光是GI或者GL,其实是不够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哪怕是同样的食物,不同人摄入也会有不同的血糖反应情况。

正因为如此,对于个体来说,针对性的监控血糖,才是更加合理且科学的办法。

那么,如何监控个人血糖呢?

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抽血去检验了,相信大家做过体检,一定有一项抽血化验的步骤。而在化验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个人空腹时候的血糖含量。

这也是最标准的检测办法,能够给出精准的血糖数据。

不过,虽然标准,可是最大的麻烦之一那就是,体检需要专门前往医院或者体检中心才能进行,无疑增加了检测血糖的难度。

于是,血糖试纸就出现了。通过用针刺的办法,从手指上直接刺破后取得少量血液,将其加到试纸上,然后利用血糖仪快速的获得个人血糖水平。

这种办法相对于医院抽血检验要方便多了,在家里就可以自己进行,而且取样简单、检测方便,同样可以在家中直接获得血糖的数据,因此目前已经成为了家庭中检测血糖的重要方式。


不过,这种方法并非完美无瑕,事实上,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不能持续采集,每次采集都需要专门刺破手指。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天往往需要采集3次以上的血液,那就意味着一天至少要进行三次扎手取血。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情。这样长期下去,也导致了不少患者对于血糖监控的依存性严重下降,也影响来对血糖的管理。

更别提,不同的食物,其实带来的血糖变化是有差异的,比如有些食物容易消化吸收,那么短时间内血糖就会上升,而有的食物消化慢一些,那么血糖峰出现的就要晚些,这就导致其实血糖并不会在固定的时间点出现,如果定时取血检测,很容易错过了血糖真实的数据。

这时,连续动态血糖仪就出现了,相比于上述取血方法,动态血糖仪的策略制作成一块薄的传感器,将其附着在皮肤上,然后通过监控细胞间隙间的血糖葡萄糖含量和血氧变化,来实时采集葡萄糖数据。相比于其他检测办法,这种传感器的一大优势就避免了频繁采血,且可以持续的监控血糖,从而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数据,方便糖尿病患者依据个人的血糖情况来实时调整食物策略。

当然,在使用体验上,也更加友好。血糖监控需要采血,而传统的方法是直接针刺,这种会导致疼痛,也是不少人对于血糖监控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连续动态血糖仪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减少疼痛,其传感器贴合不仅不会过度深入皮肤造成疼痛而且可以持续数天,避免了频繁针扎取血的反复疼痛,更加友好。

这种持续监控,不仅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数据供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还可以帮助患者依据血糖水平来管理日常饮食 等。


可以说,连续动态血糖仪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持续监测,而且还降低了使用难度和痛苦,让糖尿病患者更简单的获取血糖信息。

科技应该是有温度的,而连续动态血糖仪,就是这种温暖的一种体现。




  

相关话题

  糖尿病有啥不能吃? 
  血糖一直控制不好怎么办?你们都是如何控糖的?求指导!? 
  糖尿病可以多吃什么食物? 
  糖尿病有啥不能吃? 
  那些得糖尿病的人都是怎样控制血糖的? 
  为什么欧美国家那么喜欢吃甜食,但是糖尿病发病率却不高?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你会和糖尿病男友结婚吗? 
  关于糖尿病饮食中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为什么还那么多人相信?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前一个讨论
什么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
下一个讨论
对于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读麻醉,以后规培还没有工资可以拿,自己也没什么本事,我是不是该放弃当医生?





© 2024-09-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