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建筑设计院为啥不用bim正向设计,用模型出图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i-yue-70-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设计院的,正好管着BIM这块,团队做过多个正向设计项目,有较为彻底的,也有局部的,跟外面兄弟单位交流也比较多,因此这个问题应该是算比较清楚。

正向设计这个概念出来蛮多年了,姑且不讨论概念正确与否,就直接讨论设计院为啥不用BIM正向设计及模型出图。

首先,很多设计院、设计团队都有BIM正向设计及模型出图经历,有部分企业的正向设计率甚至很高,但这些比率较高的设计院普通是开发了平台,并且是BIM工具与cad制图结合着的一种方式,甚至有些企业宣传的正向并不是真的所谓正向,而且有工具能快速将图纸变成模型,因此保证设计阶段是有一套图、一套模型,并且部分图纸是与模型有一定关联度的。宣传正向率高的多数是民营企业,业务类型以地产住宅为主,适合模块化、标准化生产,配合上二三维协同平台,某种程度上可以取得效率与质量的一个协调。
而在平台这个事上,很多没有三维协同平台或二三维协同平台的企业就做不到大规模普及正向,只能做部分项目。

前面实际上是回答了到底有没有设计院做正向的问题,及大致的推行情况。那么,正向设计说了多年,为啥没有大规模推行呢?

一句话可以概况:工程日益要求的短周期、日益提升的高要求、日益繁琐的各类审批流程都与精细化设计背道而驰,你可以把bim正向理解为精细化设计,也可以把高质量的cad设计理解为精细化设计,实质上是,无论你用什么方式,都很难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

这是大环境的客观条件。具体回到设计院,还有几点也是正向设计推行不开的重要原因。

1、人员阻力,这个人员阻力是多层次的,部门一把手如果支持,那么阻力来自于各个设总、专负及基层设计师,最主要来自基层,因为没有相匹配的薪酬保障制度,事更多,钱不变,我没必要给你做更优质的设计出来,多用的时间和精力无人买单,旁边用cad的哥们和我一个待遇。设总和专负基本年龄偏大,有职称或注册,在行业内有点影响,不大愿意学习新东西,学不学影响不到他们。从BIM设计特点来看,如果流程上的全员不能统一认识,这个一定是很难维持的;

当然还有一些是部门老大也不待见这事,额外费用低的可怜或者没有,部门做不做跟他没啥关系,不如多拉几个项目更可靠。推行bim一定是有一定前期成本的,很多人是不愿意投入的,除非是个很赚钱的事情。

2、成果无法定地位,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政府如果真要推,应该从这个切入,比喊口号有用。现在大家都认图纸,报批报建要图,甲方要图,施工要图,pdf电子版不行,还得cad原版,要蓝图,设计院每年打图晒图浪费其实很巨大,这部分其实完全应该电子化。由于没有法定地位,那么你用bim设计的话,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无数次导图,而且因为软件多数为国外软件,目前导出的图与现行的制图标准还是有些差异的,看图的人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业主,都会挑毛病。意味着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BIM成果的交付和应用,由于甲方往往缺乏专业人士,国内项目工程管理水平低,其实模型往往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同时他们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各种要求,提一些对项目无实质意义但很加重项目组负担的应用要求,使得BIM设计到最后投入更多,因此,这个效益反过来影响设计院做以后的决策。

非专业指挥专业,是行业很大的一个问题。

当然,要有法定地位,其实需要对交付成果有个较为清晰的标准。

3、软件本身的一些问题

严格来说,revit、rhino、archicad、bentley、CATIA等等,各有各的优点,但首先都属于国外软件,其次是设计软件,这里面一个是本地化都存在缺陷,会需要二次开发或者做大量的机械工作,另外一个就是国内现在大部分工程对设计院的要求实质上不是提供创意,而是提供合规的图纸,也就是只需要绘图员,用cad快速按他们要求把图搞出来通过各种流程就行,不需要像国外设计团队那样在三维模型里不断推敲,通过各类数学公式研究形体切割,通过能耗分析指导立面等等,
感觉国外是边研究边讨论边设计,国内是边开会边施工边改图,这是两个维度的东西,所以大家需求的软件就完全不一样。满足国内快速不精确,少协同的就是su+cad这样的成果随意性、单兵性很强的产品。

4、企业层面

大规模普及bim,意味着软件投入、硬件投入、平台投入、人力投入等等都会有较大幅度提升,而且这个投入未来的回报并不明确。装配式、绿建、全咨、epc,好像不断有版块需要新的部门来弄,但每个版块的发展都不那么确定,因此,大家都采用了较为谨慎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设计院现在越来越难了,设计费可是二十多年不涨,随着通货膨胀及现在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实质上是在一直降价的,这根本无力支撑设计院去做大力度的转型。

5、生态圈问题

设计院的BIM模型,施工单位很多不愿意用,里面原因有很多。至少这个阶段是一种客观事实,所以bim的作用一直无法最大化,导致了bim的认可度其实一直不高,而要真正实施好,除非真的是从管理到参与各方,真的所有人达成一种共识,我只能说这太难了,很难出现。施工单位的模型也很难真的走到运维去。一堆模型,最终在甲方那里得到的感受就是,看了个热闹,啥也不是。这些市场反馈反过来就会影响bim的真正实施。

以上是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所在。

我们团队早几年有比较好的正向案例,这几年因为人员上阻力很大,强推一个是得罪人,二一个是在没有政策保障情况下确实难以持续,所以我们现在都是看个人意愿,有些人其实已经接受了这种方式,而且通过不断练习,效率已经不低了。但多数人仍旧是不愿意的状态。包括我们希望方案设计人员更多采用rhino及archicad来替代su,其实也很难,行业问题根深蒂固。

现实是没钱,要的快,随便什么图纸质量都能糊弄,理想是做有情怀的设计,做有尊严的设计师,做有担当的设计企业。拿着嗦粉的钱想着鱼翅,这个行业的人真的还是有些想象力的。




  

相关话题

  在建筑设计院工作是不是越老越吃香? 
  工程造价专业 常用广联达 cad等软件 用什么笔记本电脑较好? 
  现在是 2018 年了,你们觉得中国 BIM 的这条路走对了么? 
  为什么 BIM 在国外发展得这么好,在国内却很难? 
  一个设计院3个多月没有新项目正常吗? 
  为什么设计院地位现在这么低了,要求却高的不得了? 
  在建筑行业,BIM 最终会取代 CAD 吗? 
  ua设计院96年设计师过年期间猝死,打电话不接公司找到家里才发现人没了,大家怎么看? 
  BIM 用在装配式建筑中有什么优势,能解决哪些问题? 
  在建筑行业,BIM 最终会取代 CAD 吗? 

前一个讨论
松露是什么味道?闻起来、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下一个讨论
八部金刚功效果真有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 2025-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