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商汤残暴无能……
当年高希希拍《垂直打击》的时候我就发过吐槽他的帖子,还上过媒体。
当年高希希把WinRAR当成“高科技密码”,又把红头文件里面的内容搞成了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的歌词。
不想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点长进都没有。
韦小宝都知道鸟生鱼汤咧。
只能说,和谐社会救了高导演。
Stank tones, fun of foolish talk.
这是黄百韬过运河时的截图……你跟我说这是在苏北大平原上的京杭大运河?我以为是建完大坝的三峡呢……
总导演、各位网友:坦率地说,我并不认为总台对《大决战》电视剧的部署是令人鼓舞的。列宁说过:“宣传工作就是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中去”。不是坐在象牙塔里,进行自我想象和自我感动。但是,导演的创作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呢?尽管如此,毕竟还是拍出了一个作品。但也仅此而已了。
…………
总导演,恕我直言,您和上一代艺术家的区别 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专车。当时厂里也无法给他们报销头等舱的机票。这样,他们就不得不常常和普通人呆在一起,从而知道他们的想法。
套用老《淮海战役》台词:“《大决战》这么伟大的电视剧,作为7.1献礼片,应该派一员虎导来坐镇,派不出一只虎,起码也应该派一只狗。最后,竟派了一只猪来。”
真不是恭维高嘻嘻,就前几集来看,他黑我党都不属于高级黑,属于非常低级,非常下三滥那种。
我们就从选角、情节、场景来说说这前三集高导都喂给我们些啥……
选角上,首先林彪的扮演者于和伟(妈的哪哪都有他)的气质、形象与本人严重不符,这不用多说了吧。其次,身为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前三集中只露脸抽烟、点头,没台词是啥意思?是为了控制时长剪掉了吗,那电影版那么短的时间都有他参与决策发表意见,电视剧反而没有?合着您认为他在解放战争中是打酱油的是吗?
情节上,大决战从重庆谈判开场我忍了,第一集为了体现蒋的翻手为云覆手雨,中途不接毛的情节可以算作一种艺术加工。但为了黑蒋的心胸狭隘,让身为国民党总裁的他纠结一盘辣椒,甚至不顾身份怒怼一个服务员,实在是画蛇添足(老蒋:我蒋某人是爱微操,但也不至于从一盘辣椒开始吧?)PS:历史上在宴会中为毛准备辣椒甚至就是蒋本人的主意。
宋美龄,买办代表,四大家族成员之一,积极奔走争取美援,为蒋介石发动内战出力。在内战失败后说出让美国人用原子弹对付共产党的主,居然在第一集力劝蒋介石不要发动内战,WTF?
也是第一集,安排了周总和戴笠见面的场景。导演无非也就是想表现一下国共两大特务头子如何巅峰对决唇枪舌剑一番,满足他那龌龊的演义风。不好意思,周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是外交家、军事家,跟一个46年就坠机挂掉、对国共谈判、大决战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的特务头子,没有什么话好讲。从剧中的对白也能看出,他俩几乎没聊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可见编剧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他们应该说些啥。
在人物选择上,王树增写的《解放战争》中无数战斗英雄的战例,直接引用一个真名实姓的不好吗?非要虚构一个?用虚构想表达啥?我军历史上的战斗英雄压根就没有,不得不虚构是吗?
历史正剧的小人物可以有,对推动情节以及让普通观众产生共鸣,甚至很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弄到哗众取宠,主次不分的地步。
前三集剧中的未婚夫妇王某和武某就是典型代表。首先,先期赶赴东北的都是精锐干部,部队给养有限,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其次,妇女联合会有自己的任务,那就是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好家伙,高导给咱弄了个现代版孟姜女,不仅违背组织原则,擅离职守,千里寻夫,还顺带害死一船妇女,你TMD在后方多秀几双军鞋不好吗?
他的丈夫也是个愣头青,说他们两口子是敌人打进我军的特务一点不过分。第一集秀水河子攻击据点的任务中,作为排长的他让部下给自己的直系领导——营长捎口信,说自己率领部队绕后攻击。不遵守命令擅自行动是我军大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都不记得。然后他像王二小一样,把八路军战士引入了敌人的埋伏圈(雷区),全军覆没2333。
第三集四平保卫战,这位武雄关说是要让后边的国民党俘虏战士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然后瘸腿拄着红旗单腿单独冲锋(送死,为了死而死)。我要说的是,如果共产党基层指战员都是这副德行,恐怕我们连瑞金都出不来就都被老蒋剿灭了。
“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前者是第一位的,这是共产党最基础的军事原则。我军战士主动赴死的例子是有的,那是为了攻下碉堡、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感动身后不敢冲锋的解放战士,这除了自我感动毫无意义。
还有他的神级未婚妻,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寻夫寻到战场来了,而且直接来到了两军阵地最前沿。我看的时候就一直骂对面那些国民党士兵,你们他妈的谁能给她一枪?
武雄关白死后,武妻借取遗物之机咆哮阵地,对两个偷懒的解放战士痛加训斥。客观上代替了纪律检查部队和政委的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政工干部作用。嗯,好创意。
在场景上,相信看过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前三集战斗场面中八路(解放军)战士被击中、爆炸、扫射的场面要多于国民党士兵。诚然解放战争我军伤亡很惨烈,但你要知道真实的历史是,除了后期的草率发起的金门战役,我军没有在任何一场中等以上(纵队/军级)战斗中伤亡高于对手。
在第三集中,国民党飞机精准扫射,把历史上作战素养、战斗经验远高于同期大部分国共士兵的东北先遣兵团,像麦子一样收割。给普通观众的错觉有且仅有一个——所谓的共军是没有啥经验的武装农民,解放战争能胜利纯粹就是靠人命堆出来的。
还有一个大家都注意到的能笑死人的情节:东北人嘲笑八路土,说是叫花子部队。在当时伪满洲国刚刚覆灭,国军、苏军、共军、日军、土匪等等各色武装在东北交错纵横,谁敢当面骂一个当兵的叫花子?不想活了吗?不认得枪吗?还是你知道这是共产党的军队,军纪严明才敢骂的,换做别的任何一个势力借你个胆你也不敢吧,怕不是早逃远了,还敢围观?
回到大的方面。通常国人讲的大决战,就是指的三大战役。这部剧名叫大决战,我想应该是从济南战役或者豫东战役,作为三大战役的序幕开始,直接到平津战役结束,把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国共两党高层如何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我军指战员如何奋勇杀敌,敌人又如何一步步从优势走向崩溃所经历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变化来一次全景展现,毕竟是电视剧嘛,时长、技术上都允许。高导觉得大决战应该从重庆谈判开始,那合着大决战您跟我这决了四年,感情解放战争天天都在决战?
好吧,从国共谈判开始也行,那还不如索性叫解放战争更贴切。毕竟谈判完了不能直接让林彪南下北宁线作战吧,之前至少得有上党战役、中原突围、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转战陕北、千里越近大别山、石门战役、豫东战役等等顺序出场的大战役吧?可剧中一些重要情节比如东北根据地前期的斗争、甚至著名的山海关保卫战都是旁白带过。
一句话,电影旁白太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导演编剧的功力不行,不能通过对话推进情节。
还有一个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情节没有出来,那就是毛泽东在重庆,用《沁园春·雪》这篇充满王者气象的词征服了所有民主人士、文人(包括反动文人),舆论甚至把毛惊为天人这一幕,实在是遗憾。
我们常说,好的文人惜字如金,好的导演同样惜画面语言如金,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不是可放可不放的,能用两个镜头表达的东西绝不用第三个。但《大》剧第三集,傻两口子战场秀恩爱贯穿始终,无效的对白和情节看的人肝疼。
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说就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人只能做好自己擅长的东西,导演也是,战争历史正片不是一般导演能驾驭的。有人说这是时间紧任务重,除了纰漏难免。但你不要忘了现在是2021年,技术完全能弥补时间上的不足。我心目中能拍好这部剧的只有张黎、刘和平组合。
总结起来就是:《大决战》电视剧,情节递进主次不分、台词苍白无力显做作、内容过渡生硬不连贯、画面剪辑混乱失重点。
我会捏着鼻子看,并实时更新吐槽,不吐不快……
假装分割线,我回来了,刚看了一集,现在更。
第四集开场,讲国府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装修新房以及与马歇尔的撕逼中,蒋与夫人三秀恩爱两次拉手外加两次对应特写。好了知道你们臭味相投沆瀣一气不要再秀了好吗。虽然我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后边蒋焦头烂额的时候宋少不了递去爱的抱抱。
接着,国府召开首次高层会议,议题是国库空虚是否应该改稻为桑。奥不对,是是否按期发动内战。顾祝同,白崇禧,陈诚,大公子等党国精英一顿唇枪舌剑各说各话好不热闹。
据我了解,国府真正财政困难是在解放战争打了一年后才爆发。此时刚刚通过劫收、罚没、美援和侵吞抗日华侨捐款后,正是国库充裕志得意满之时。否则也不会悍然发动全面进攻以至大言不惭妄图3—6个月灭亡中共。
小蒋说这句话,应该是在1948年夏秋间上海打虎和币制改革期间,此时编剧按耐不住让他提前先说出来。好吧,小蒋未卜先知未雨绸缪,后来屈居小岛还真是埋没了他。
还有一幕,周总被放鸽子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搭上了与张治中说话的机会。一番晓以大义慷慨激昂眼冒热泪的演说之后,文白十动然拒。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想作为毛的得力助手,这道理不会不懂吧?一个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与蒋斗了20年的人,会天真到以为感动了张治中,和平就有希望了?导演想表达共产党人求和平的诚意是好的,但请不要让周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说出来。
好了,本集的八阿哥来了。
蒙古国当年的确独立了,国府也承认了。但在信息不畅的1946年,国共斗争激烈的时候,哪一方的作战参谋也不会贴心且实时更新一份剔除了蒙古国的全国地图。这张图更不应该出现在交通闭塞的延安。事实上,到了1948年国民党参谋使用的仍是秋海棠图。
萌哒哒的林总,团纸塞耳。听到枪响,后腰就隐隐作痛,一威之震,吓掉豆两颗。就这还指挥百万东野虎狼之师?毛主席年轻时喜好闹市读书,视众人于无物,小林子你还是差点火候啊。
生产的的驴来了。
一般来说,电影导演之所以看不上电视剧导演,是由这两个艺术形式的本质决定的。好的电影能够用及其有限的时间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单位时间内情节密度虽大但逻辑清晰,台词凝练富有内涵,错过一句台词就会错过重要情节或完全颠覆观影体验。这也是一些观众经常在观影时候感觉跟不上节奏的原因(比如姜文、盖·里奇作品)。
电视剧则恰恰相反。时间足够多以至于导演认为台词可以放浪形骸肆意挥霍,故事线足够长以至于导演认为情节可以徐徐展开最好能把人物的吃喝拉撒全展示一遍。
就这样《大决战》第五集开始了。
开场,军事地图狂人林总被打断思路后极不情愿地参加会议,听取陈云等商讨巩固东北根据地的策略。会上,主管练兵、后勤和土改的几大领导各自汇报了工作和对接下来工作的建议。林总听候表示赞同,好好好照你们说的办,然后说了几句没有粮食会饿死、没有房子会冻死这样的几句正确的废话后宣布会议结束,然后一头埋进屋里。
场景熟悉吗?像不像你妈叫你吃饭别打游戏了你不听,然后你妈把电源关了你不得不爬上桌子胡乱爬拉两口说吃完了,然后一头扎进屋里重新打开电脑...
这样的工作态度跟之前一幕在马上昏昏欲睡正好形成前后呼应。好了,林总我已经不报希望了,就此打住以后不讨论他了浪费笔墨,我全当本剧中东北是罗荣桓指挥打下来的。
值得肯定的是,本集集中讲述了4方视角下的一个大主题——东北土改。四方分别是党中央定下方针、东北局负责策略、土改队实地执行以及国民党方面对此的评价和应对。中间还通过一个后来肯定会幡然悔悟投共的国民党士兵的视角,描述了国民党要员在东北劫收和克扣军饷的事。情节密度已经较之前有进步了,高导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剧情中能自我抢救一下。
但是问题我还是要说,那位从山东来的妇联主任怎么加入土改工作队并篡权夺位掌握土改工作指挥权的?那个看上去像是队长的女的怎么连耕者有其田几个字都不认得?那个精挑细选从山东来的老革命在参加土改工作中怎么张口闭口“全副武装冲进去把他们头儿抓了”?
土改工作从大革命开始,到抗日时期已经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如何团结大多数人以孤立少数人,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如何区分自耕农、富农和地主,如何对待顽固地主和开明地主。很多时候,土改与剿匪、镇压反革命、惩治汉奸贪官、解散地主武装等等是同步进行的,在东北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党的威信是靠替饱受欺压的老百姓出完恶气后才建立起来的,土改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剧中,那位有两个胆的“武妻”继千里寻夫、孤帆远航之后又上演了一出单刀赴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地主大院侃侃而谈,然后大伙一哄而散。我原以为土改工作遇到挫折很正常,工作队会有新的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我错了,第二天,人家和李家那小子直接拿着尺和木旗去地主家丈量土地去了。然后就是全村人围过来要求分地,再之后就皆大欢喜本村土改工作胜利结束。
那地主咋同意的?没交代。
再回到国民党方面,顶着三民主义的帽子,其实国民党也曾经试图推动国版的土改。只是碍于阶级壁垒,没有进行下去罢了,并不是顾祝同在会议中那样对土改漠不关心,对农村农民嗤之以鼻,大言不惭说这些泥腿子翻不出大浪来。否则,你们在这开会讨论寂寞呢?果党高官虽然贪婪无耻,但不无能,黑他们无能就等于黑我们自己。所谓举秋毫不为多力,合着我们赢得都是这种小儿科的人,让外国人觉得——看来你们中国革命也没什么了不起嘛。
就像老板让你这个总经理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你分析不出罢了,还嘴比鸭子硬巴拉巴拉说他们那套根本就不行,我有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狗头。你让老板咋看你?你还想当这个经理吧?怕不是昏了头了。
第六集看完了,槽点不多,可喜可贺,为高导的求生欲干杯。
本集体现了以下几组矛盾:国军军官和下层士兵上下离心的阶级矛盾;蒋,李,傅新军阀间的派系矛盾;美蒋关于时局的和、战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的关于国民大会及和平建国的矛盾,还表现了朱锐对炮兵的建设和寻找关东军遗弃武器的情节,基本符合史实,值得肯定。
这里我要讲一下,内战初期虽然东北打了几仗,但林彪毕竟是一路后撤,甚至一度准备放弃南满根据地进入苏联境内,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战例。事实上,这位后来carry全场的射手此刻一直在打经济憋装备,剧中可以把视角给其他地方,东北战场着墨太多,让人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比如苏中,粟裕这个打野位置就打得有声有色,凭借溜到飞起的操作不仅拿了几个人头经济上来了,最主要是对线的经验和信心都增强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中单中野刘邓也是,对面来势汹汹誓夺我方一塔,刘邓在经济劣势的情况下不仅能守住一塔不送人头,甚至还能找机会偷掉对方小野,非常不容易。
剧中也说了粟裕苏中七战七捷和刘邓指挥的的定陶战役,但是只是几句台词一带而过,其实可以费点心思简单讲讲,哪怕花点钱呢,让人露个脸也好啊。都6集了,十大元帅和至少几个大将都应该交代一下了,甚至解放军副总司令彭老总长啥样都没见过呢。等需要时一下子冒出来可就太突兀了。
还有我担心的就是节奏,照现在这样看,我怕连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甚至淮海战役都不会有太精彩全面的展现,那可就太遗憾了 。
可以说非常难看了。节奏,细节,对历史的还原都秉承了“高希希”的标签。
一以贯之的把国家大事拍成办公室政治,所有的名牌演员呈现了一种说不出的古怪状态,我没见过唐老师演过这么畏畏缩缩的毛泽东,也没见过王劲松老师脸上这么难受的有气无力。
对话对话无限的对话,每一幕都是换场景唠嗑,看不到精彩的镜头。对历史的理解也很肤浅,做不到觉醒年代那样的深度阐释,却故作高深动作语言。
打开电影大决战去洗眼睛了,一如看过新三国后打开三国演义的我。
一、
高希希拍摄电视剧呢,有一种神奇的,或者说,蜜汁自信的:俺寻思,我觉得呢,我认为吧大法····
早些年没啥名气的时候,还是听别人的意见的
后来名气大了,就开始俺寻思了
陈凯歌:你说谁??
二、
现在电视剧,不管是古装、职场、武侠、仙侠、官场、校园春色、都市激情、古典武侠、最后全都是爱情戏
因为导演都不知道啊怎么写啊
写律师职场戏,最后是大幂幂谈恋爱,写女强人戏,最后是白老师谈恋爱,写战争戏,最后是胡歌谈恋爱····
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章子怡,演盲人之前和盲人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的这种?
连个大决战,这种历史资料汗牛充栋的一个史诗大作
最后还是恋爱戏来凑时间············
早些年有个吴京安老师演叶挺的电视剧《新四军》,也有基层小干部互相的爱慕,但是是穿插的,是辅助的,是点缀啊!
一个小学校长,基层领导,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尚且不能维护自己和同事的合法权益。更普通的老百姓怎么办呢?
在这个别人打你你只要还手就算“互殴”的时代,其实在变相鼓励这种地痞流氓的滋生。
张三跟你寻衅滋事,你不还手就挨张三欺负。张三大不了进去几个月出来接着陪你玩,反正他烂肉一坨没什么在乎的。
你就不一样了,有头有脸有工作有孩子,你跟张三耗的起么?你不还手挨他欺负,你还手你跟着一起进去,前途人生跌落到张三一样的水平。什么?你要依法办事把他绳之以法?人家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要帮你接孩子,顺便在电话里感叹一句嫂子真漂亮。
扫黑除恶,除了要把那些人渣全装进去。更重要的是隔绝黑恶势力生长的土壤。
我们需要各种法律条文,来明确公民的权利。
让公民遇见这种人的时候,不用怕什么,也不用顾虑什么。
板锹拍他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