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两支明星股,一个双汇,一个伊利。
个人觉得从资本标的和市场容量而言,这两支典型的食品消费类头部股,已经进入到它们的第三阶段,即分散型市场阶段,后面很可能处于长期的保守躺平姿势。
先从消费者感受评价一下。
很巧的是,家里要买香肠和包装奶的时候,都是这两个品牌的。双汇主要是打折活动多,家里只有个人会偶尔买一些点缀餐桌,其他人都不买同类型产品;买伊利是因为这里有它的工厂,想着支持下本地打工人。
从产品体验来说,两者都没有跟同行拉开什么距离,产品的同质化都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双汇的火腿寸方、肘花、烧烤肠等不同类型的产品,都一个味道,而且最近还发现这些肉制品无法做炒菜的配菜,因为会串味;现在9块9的前腿肉,16块的纯瘦肉,它不香吗?伊利的牛奶主要给孩子们做早餐,在尝试了本地农场小品牌巴氏奶、进口包装奶后,小朋友已经不喝老款的伊利了;带着验证的目的,个人将不要的半箱喝完了,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口感差异立马出来了,这个消费升级看来是降不下来咯。
这里似乎有一个大公司无法跨越的悖论,为了保持增速,逐步扩大范围,强化细分,结果会出现田忌赛马的囧境,如同拼夕夕与淘宝,如同低价包装奶被竞品高口感盖过,顺带会踩了主品牌。除此之外,产品口感的老化,这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伴生的反作用力,同样无法避免。
双汇身上曾经赚过30%,离场后它又继续高歌猛进,很是遗憾。这段时间看了它的k线走势,预测如下:下降趋势远还没改出来,大部分的筹码集中在46元,而且奇怪的是似乎这部分持有者很坚定,以周线看,感觉回到26~28元是最可能的结果,不过其底部22块的老腊肉会不会整出一些骚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从18年的猪瘟开始,温式自己怕是没有翻身机会了,牧原抓住了风口和资源,极速暴涨,还进一步跨越到屠宰市场,双汇被双杀:生猪肉比瘟疫前还便宜,屠宰业务被它人染指。后续牧原做大做实猪肉供应链物流,双汇这一块会非常难受。个人非常看好牧原这头巨兽,不知道是否能成长为全球规模和质量前茅的猪肉产业链公司,不要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玩自残+排他的套路。
回到双汇,核心是猪肉的供应量和价格。目前看双汇的产业外部环境本质发生了变化,猪周期还在,但是猪肉变了。另外,人口周期也临近了,市场客户规模减少也是大概率。
综上,看淡到2022年一季度,猪肉的价格反弹应该看做外因趋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