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具体游戏自己的定位、成本考量和市场受众吧?
国内游戏只有日系声优配音确实很常见。就像很多伪日货、伪欧美货,本身就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或者消费者的某些特定需求的。
而且,“增加中配”并不是“我可以不听,但你不能没有”简单一句话可以糊弄过去的。
因为相关企业和制作团队也可以说,我可以有中配,但你可以为中配多付相应的钱?或者少挑剔中配的问题、少给游戏的中配打差评吗?
产品的任何一项功能,都是需要商家支付相应成本的。更不用说,对于某些目标用户本就不需要的功能,相关企业和团队为什么还要增加成本?难道增加中配,是不要钱、不要时间成本的吗?
如果一部游戏,本身就是倾向于日系玩家或者国外玩家,那么该游戏没有中配,或者只有外语配音,就不难理解,因为其目标市场本就不是听中配的玩家群体。
这点并非国内限定的情况,很多国外游戏也是,像很多日本游戏的国际服或者海外版,大多也是只有游戏文本翻译的本土化,但角色配音却还是只有日配的,而且很多日系游戏的英语配音即便做出来了也是听着出戏、词不达意,所以英美本地玩家和英语玩家也并不很买账。
产品使用时的体感和实际消费者的体验,产品和企业的存续和发展,才是游戏制作方考虑的,用政治正确去定义商业道德,对本身并没有实际伤害性的商业行为进行指责,本身也是一种慷他人之慨的双标吧。
如果玩家真的是很需要中配的话,我是比较建议相关玩家在企业微博或者公众号里倡议众筹出中配扩展包之类的,毕竟只有实实在在的诉求,企业才会去回应和改进吧?
现代社会中的所有商业行为都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法无禁止即自由。
中国的游戏制作公司可以制作没有中配的游戏;
玩家可以拒绝购买某个没有中配的游戏;
玩家可以批评某个游戏没有中配;
中国的游戏制作公司可以拒绝听取玩家的批评;
……
家具店可以没有七十厘米高的桌子;
服装店可以没有红色的衣服;
饮食店可以没有甜豆腐花;
……
所有的市场行为都是建立在无数多个可以之上的。市场行为当然也有很多“不可以”,不可以假冒伪劣、不可以强买强卖等等,但是每一个“不可以”的目的是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利,而不是满足某一个交易主体的个人偏好。有些人想要把自己个人的“不喜欢”转化为法律上普遍的“不可以”。是病,得治。
某些游戏,中配可能违法,所以还是没有比较安全
现在的人,日子好过了,开始养“宠物”了,各种家人家人的叫,都忘了这些家畜最初都是用来吃的
电影《1942》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逃荒的路上,老东家的儿媳生了孙子,为了保住这个独苗,给孩子喝一口热汤,一家人杀了女儿保护了一路的猫。老东家愧疚的给女儿道歉,女儿特别麻木的说了句:我也要喝猫汤
小时候暑假去外婆家,一院子的小鸡,每天做完作业就是陪它们玩
毛茸茸的,超可爱,这只抓一抓,那只撸一撸
长大一定程度,外婆就会随机抓了炖汤
现在菜场的鸡都是杀好的,以前可都要自己杀
倒上一盆热水,准备一个碗,一手抓着翅膀,脖子上的毛拔掉点,一刀抹上去,血滴在碗里
动物,在被杀前都是有那种预感的,会拼命挣扎,拼命叫
年幼的我每次都吓得躲远远的,甚至绝食抗议
但,鸡汤是真的香啊,饿肚子是真的难受啊
家畜,鸡也好,猪也好,甚至狗也好
有人觉得是宠物家人,有人觉得就是块肉
只有所有人有权对它做任何决定
它不会因为有了名字,被洗过澡,有任何的改变
那句“关你屁事”虽然话糙但理没错
有些人不吃,也并不是有多少爱心,道德有多高
只是他们,不够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