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长江,拌面一字排开,从宜宾的燃面,重庆的干熘,到武汉的热干面、安庆的炒面,都美味,都别具风味,但最是风情万种是热干面。
不为榨菜钉,也不为花生碎,为的是同吃的人,茸茸的细毛在沾着油酱的嘴唇,忽闪忽闪的黑眼睛飘忽着欲望,那年夏天,雨后燕园。
不如陕西的干拌面。。
热干面不在于美味,而在于实用性上
1,快捷,热干面出面大概就两分钟,由于没有汤水,面条也是温热,快的话几分钟就可以扒拉完,配上纸碗,吃完扔掉即可
2,方便,同样是没有汤水,使得其可以边走边吃,不管吃相优雅与否,节省时间是肯定的。
3,便宜,热干面比起同类的炸酱面之类的,价格只有它的一半,不论多么贫困价格负担都不大,非常亲民
4,顶饿,且味道中规中矩。味道嘛只要吃惯了就好了,一碗面能顶好久。
所以热干面的特色不在于好吃,而在于适应民众,服务于工人阶级。快速管饱价格亲民且比较好吃,这是武汉很多早餐的特色。考虑到武汉码头文化和工业城市的定位,有这样的早餐做配套是非常契合的。
所以你如果以尝尝热干面是什么人间美味这种俯视角度考察热干面的话,估计会失望的。但是如果你以简单的工人视角来看,这就是非常不错的早餐了
中式意大利面吧。
热量高,口味重,外卖方便,碱都给的多,耐存放。
相似点挺多的。
win10自从微软内部进行了改革(比如最致命的大量使用自动化调试、撤掉测试团队)之后确实不行
(虽然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有说抛开陈年旧账,但win10这么多问题必须从以前版本算起)
win10主要是从最近的新版本(时间估计得追溯到1803开始)开始就越来越差了(win10老版就没太多问题,但小bug也存在),不止1803,1803以前的也明显多多少少有点问题,而且不如win7的不止兼容性,是全方位的不如,比如:
1.bug频繁且越更新越多
先不说那些大bug比如内存泄漏、蓝屏、数据丢失等情况了,就说说小bug吧,从18年某次更新的幽灵补丁导致性能下降,到频繁卡死、右键菜单无响应等,还有更扯的,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win10睡眠会导致无法唤醒(真·睡死)
而以上这些bug,win7有吗?你见过win7哪次睡眠能够睡死的?你见过win7刚发售就出现这么多bug?Vista都没敢这么夸张
我曾经在2004版本遇到过一个小bug和一个大bug,注册表会莫名其妙多出一个ms-settings导致右键菜单点击设置后会直接闪退,而且过一段时间就会出来,结果在所在注册表项里随便设置了一下就出现了开始按钮打开报错或无响应以及一些内置应用无法打开的情况,具体可看我的提问:
2.游戏性能下降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回答,此人反映称CPU睿频越更新越低,当时这篇回答直接震撼到我了,果断放弃了更新新版win10的念想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win10,毕竟游戏优化就那样
在YouTube上看过一个三年前的视频,那个视频里面,新游戏帧数要比win7高一点,老游戏win7比win10高一点
但是win10臃肿的功能(比如那个不装录制软件才用的win+G的那个工具栏)确实会导致游戏性能下降
3.臃肿的应用导致电脑卡顿
微软差不多在最近几年开始走上了流氓路线,国内有的(捆绑软件、推送应用等等),微软样样学得精通,而由于有些升级win10的是低配机(win10其实低配机也带的起来的,我G4400双核+4G内存就很少卡过),所以他们的电脑也因为一些实在没太大必要的功能导致电脑极其的卡顿
而且,微软的win10有些功能和服务由于其本身缺陷或太过落后了的原因,比如导致电脑卡顿最臭名昭著的Sysmain(之前叫superfetch)服务,其功能介绍提到了“可以改善一段时间内的电脑性能”,但实际上开了会导致硬盘占用升高从而卡顿,在Vista和win7时代倒是比较老实,但后来随着用户电脑配置的不断提高,这些功能也没什么作用了
4.微软内部管理问题
微软在win10期间撤掉了测试团队,大量使用全自动化的测试团队来调试,导致debug效率变差,因此用户三天两头甚至是刚安装完系统遇见bug简直是家常便饭,什么右键卡顿、打字卡顿、浏览器兼容性差
结果导致win10用户体验直线下降,而且在2021年更是越来越差
5.微软流氓的更新策略
硬件升级搞垄断(11代Intel处理器要求系统至少是win10 1803以后),运行库搞垄断(.NET不同版本只能安装不同的.Net版本,比如21H1就可以安装4.8,而有一些软件则需要这些,这也就导致需要该软件的用户必须更新到指定版本或更新才可以安装)
win10微软还实行强制更新的政策,而且更新服务关了还会自动开启,根本就不能阻止系统更新,有时玩着游戏还没设置好就提示好重启了,特别烦人(不要跟我说什么专注助手什么的,我要是不知道我会写这篇回答么?)
而win7则从来没搞更新垄断(win7没有SP1也能打开大部分程序,2代酷睿也没有要求要win7 SP1以后),也没有烦人的强制自动更新,就算更了也不会打扰你,可以说win7要比win10友好的多
最后,我希望微软能够越来越好,但不是钱袋越来越鼓,而是能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有时我觉得win11的发布可能是微软为自保而想出的方案吧
说到人口比例我就不困了,维吾尔族,不到全国人口1%;藏族,不到全国人口0.5%;蒙古族,不到全国人口0.5%;朝鲜族,不到全国人口0.2%。上面这些可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至于设置民族语言课程的就更多了。然后,16个少数民族部落占2.36%,没看出来和55个少数民族占8.5%有啥差别。因此,我极力反对“人口比例如此之低,其语言却能成为’本土语言‘”的说辞。
“官方位阶”高于闽南语也没看出来,据我所知能够俗称“台语”的大概还是闽南语一家吧?
至于认为师资和教材不足,我觉得他们敢这么干,应该是考虑到台湾能在家继续说原住民语言的小孩基本就集中在几个学校里了,而且是一个村都说一个语言的那种小山村。绝大部分汉族地区的学校根本不会有人学这些语言,还保留原住民语言的村子,一个村的小学教一门语言就好了。老师可以直接从母语者中找,大概率也不需要什么通勤时间。教材更不是问题了,一次性的成本而已,本来就有专家研究这些语言,编写一门介绍该语言的课程教材(而不是用该语言教授全部课程)本来也是记录语言、传承语言的题中之义。
再谈“去中国化”,“中国“的概念至晚从清代开始,就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汉地的概念了。清代把西藏、新疆、蒙古、东北、台湾等地纳入了”中国“的概念,同样也把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纳入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广义的中华民族概念本来应该是反对台湾以”原民史观“谋求独立的重要武器,结果你说台湾“原民史观”是“去中国化”,这下反而让“原民史观”变成台独的武器了。思想水平有够差的。
也正如我在上一段说的,”原民史观“本身并不和台独直接挂钩,它只是一种学术角度,从边缘的视角去看待”中央帝国“的历史,类似的还有内亚史观。近些年比较火的王明珂的《华夏边缘》等书也是类似的史观。这种史观本来就是要换一个视角,更好地解释”中国“这个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共同体,从而和欧洲人搞出来的民族国家体系分庭抗礼。它的反面才是僵化地将中国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中原汉文化,一出现这些保护本土文化的事情,就高呼”去中国化“的行为。
我不反对在当今世界政治背景下,两岸媒体基于各自立场发一些引导舆论的新闻。这种事大家都在干,各为其主,无可厚非。这篇新闻没有大力歪曲事实,已经算有良心了。我只是有点痛心于这篇新闻没打准地方也就罢了,说不定反而帮了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