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刘锐谈到森,我就想到一则真实的笑话。90年代匈牙利(?)实行休克疗法的时候,来自西方几位经济学顾问提出其私有化方案过于激进,匈牙利本地经济学家怒问道:“你们要实行共产主义”?
估计很多人读了几本经济学书后就和我一样,政治理念开始极端右偏,甚至开始鄙视类似于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森这类呼吁管制的经济学家。现在想想挺可笑,明明经济学家比自己更了解经济学理论,而自己当年却觉得他们太左了。
后来读的书和论文越来越多,对生活的观察也越来越仔细,就发现某些经济学家的主张还是非常靠谱的。比如大学的时候看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视频,他提到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实施产业政策。我当时想:这不是扯淡么?要知道经济学研究产业政策导致腐败的论文汗牛充栋,我当时实在搞不明白一个芝加哥大学走出的经济学教授,居然主张管制经济。
现在我慢慢的明白即便是政策,也应该是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分析,而不是简单对政策进行好坏之类的价值判断。比如上面提到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主张,我发现洛川的苹果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了,还有许多类似的驰名商标都是以地域冠名的。显然这类以地域冠名的商品,其品牌维护更多的要靠地方政府,而不可能靠当地农民,你能想象一个果农花千万为当地苹果打广告么?
说来关于产业政策有两种理论,分别是内嵌理论和俘获理论。所谓内嵌理论,就是政府官员深入到经济中去,由于更了解企业需要哪些服务和基础设施,因此更能有效的提供服务;而俘获理论是指由于政府官员和企业关系密切,因此他们很强的动力在接受企业主的贿赂后,实行补贴和贸易保护等政策。
显然内嵌理论和俘获理论是不冲突的,官员有可能同时为企业推出两种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各地的产业政策内嵌机制和俘获机制哪种作用更大。如果是内嵌机制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大,那么即便产业政策会造成腐败,那么还是应该实行产业政策,如果俘获机制作用更大,就应该取消各种产业政策。总的来说,在中国可能内嵌机制的作用更大,因为曾经有论文发现空降官员地区的经济增长更慢,也有论文发现空降官员会降低矿难的腐败。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显然空降官员会降低被俘获和内嵌,如果产业政策以俘获为主,那么空降官员降低腐败后当地应该经济增长,而实际结果则是这些空降官员的地区经济增长下降了。
读到这里,很多人可能由此认为反腐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一个原因,也许吧,很难确定。只是内嵌机制比俘获机制效果更强是有约束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产业都适合政府积极地干预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