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渲染什么深情,什么羁绊,什么圈子,单纯就是跑出去比较,发现跳出去的待遇没有原来的好,钞票没有原来的多,福利没有原来的高而已,扯其他的都没用。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相对疫情爆发前根本就是两个工作环境,新找的工作待遇有所降低是普遍的客观情况,这跟跳槽者的内心主观期望不符,相当于出轨了艾莉发现还没有品如风骚,产生了回家的诱惑是必然的。
薪水才是真道理,待遇才是硬实力,市场经济的玩法从来就不讲感情,老公司是一个人新的择业选择中,比较熟悉的一个选项罢了。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因为前面有草,要是前面都是屎,啥马都得吃回头草。
有时候,工作就跟恋爱似的,不兜一圈,多经历经历,你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最近,“互联网回巢”这事儿热度挺高,大佬们当年一个个“出走”,现在一个个回来,就跟说好了的似的。于是,难免引起关于“好马该不该吃回头草”的争论。
其实我倒觉得无所谓。好马之所以是好马,不是因为它往前头吃草还是回头去吃草,是因为它吃的尽是好草。而且,它还能一直找到好草吃。
所以,好马在哪儿吃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哪儿有好马在吃草,证明那片的草,真的很肥美。
我的这个认知,来自于我的一个……算是高中学长吧。
饭局上认识的,开始不知道是一个学校的,后来聊开了才知道是校友,但比我大两届。为了叙述方便,下文就称他为“学长”好了。
我认识他,纯属意外。那会儿刚回国开始工作,连转正都没转,但跟着领导出去吃饭的机会不少(现在痛风就没办法吃吃喝喝了),可是每次大佬们吃吃喝喝谈笑风生,我这种社恐很是尴尬地坐在旁边充当隐形人,基本没话可说。
然后有一次跟领导去聊百度三方合作推广的事,进了包间刚坐下,一眼看到我左手边坐着个背着双肩包穿着卫衣长得跟盗墓笔记张起灵似的哥们,下意识地觉得这也是对方带着的新人。他看到我可能算是同龄人,就主动凑过来找我聊天,才发现人家居然跟我一个学校的!
然后不就打开了话匣子,什么我留过学肯定很牛叉,他在百度上班必然是大牛之类的。但当时也就是互相打哈哈,没有真把对方当大神。
到饭局正式开始前,我们关系已经挺融洽了(毕竟是校友),完了饭局一开始,领导挨个敬酒,到学长时说了不少请百度多多照应、毕竟互联网搜索还是你家牛逼之类的话,我当下心里一咯噔——我还在混日子摸鱼等转正,怎么人家就已经能独当一面,代表百度来谈这些专业技术的事儿了?
后来加了微信,各种扯闲篇时才知道,原来这位学长进百度才两年多,但用他自己的话说,百度的成长空间那简直就是给你一片鱼塘,让你自由地突飞猛涨。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是互联网的天下,我都曾经想过进BAT,畅想自己能够用脑洞构思些有趣的项目。所以对学长也颇为钦佩跟羡慕。
后来我俩喝过一次茶,学长盛邀我跳槽过去,觉得我还挺有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给我说了不少关于工作的事,我现在还记得的,除了百度食堂八大菜系齐全海鲜烤肉水果随便吃之外,就只剩学长说的一句:“能容许你犯错的公司不算什么,能让你犯错之后再帮着你迅速成长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但我当时一方面自己比较懒(所以有几年干脆在家接项目,班都没去上),另一方面也因为家庭关系没办法跟学长那样跑到大城市打拼。
兜兜转转,最终我没去百度,倒是等来了学长离职的消息。
问起来,学长说人成长了,该自己创业了,选择了一家研发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做合伙人,一群有共同理想的小伙伴各有擅长,马上第一个项目要落地了。
真就,人生赢家。
后来我也挺关注他公司的,一直发展得不错,有几个项目还在国际上得了奖,反正顺风顺水吧。
然后就今年,学长正好出差回我们这儿,顺带约我吃饭,见面没聊几句,就说起自己又回百度了。
我一愣:“为啥?”
学长喝了口酒:“人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想试。但是都尝试之后,就会特别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往哪走。”
我追问:“所以你觉得百度能给你需要的对吗?”
学长 :“百度能给我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其实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有很多人在研究、在触及,但是就国内来说,无论是研究的深度、广度还是资源的整合,没有一家赶得上百度。”
他放下筷子,眯了眯眼睛,“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想,究竟是要做几个项目,赚点快钱?还是想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绩?想来想去,看看自己好像也不差钱,但是能做出成绩,靠自己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互联网圈最近掀起“回巢热”?我觉得这个学长的故事挺有代表性。
很多人才,一开始进入互联网公司,由于相对扁平化的体系和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所看所想所接触的都是新的东西,所以成长得会非常快,无论是从专业技能的成长还是经济收入的方面来看,都会得到几何级的提升,由此而带来的就是这一波人才的自信心亦与日俱增,到了一个专业技能、经济实力和人脉交往都满足自我创业的水平时,他们自然就会希望“自己做一番事业”。
但是在创业过程中,随着认知和格局达到一定水平,就会有一部分专业性更强的人才跳出“个体发展”的局限,而是追求在某个“大事业”上有所建树,在某个领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
这就非常需要一个优越的平台了。与其自己一手一脚去刨土搭砖垒个台子出来,不如站上本来就巍然矗立的高台。
于是,人才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自己的老东家。
只要是曾经在职时与领导与团队相处愉快的,工作氛围宽松,给的自由度足够高,而如今老东家发展得依然不错的,人才们自然会考虑“回巢”。
以百度为例,这几年百度看似低调,其实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是对曾经在百度工作过的技术大牛还是对综合型人才来说,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毕竟百度从第一天起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搜索是天然的AI产物,用户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试图去理解用户想要找什么,并把结果呈现出来,积累的数据也是其他公司难以比拟的。
而这几年AI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就算是我这样所从事的专业跟人工智能完全不挨着的,家里用的就是小度智能音箱,开车导航也都是用语音来查看地图,毕竟方便啊。
长沙的亲戚,还赶时髦地去试乘过一波百度的无人出租车(亲戚回来特别大惊小怪,说现在的车自己在路上跑得都比我开得稳)。这个时候真的意识到,AI虽然没有大规模普及化,但已经实实在在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时候一直在AI领域深耕的百度无疑拥有着几位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技术是一个方面,而互联网圈择业过程中,组织文化、职业前景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说句不好听的,能“回巢”的,本身人家就专业技能过硬,你再拿死板固化的教条去压制人家,谁会愿意呢?所以,只有丰富的资源+宽松的环境+自由的成长空间,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巢”啊。
这点在百度的人才机制上也得到了体现——招最好的人,给最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在百度,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不管是应届生还是技术大牛,都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和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工作氛围,是互联网公司的特征,也恰恰是想要依托一个实力强大平台的人才们所最重视的。
其他互联网公司,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么一个情况。毕竟能吸引到人才回巢的,必然都是有不可替代的原因。我总结下来,就是:回巢的,不一定是大佬,但是一定是思路清晰,对前景规划清楚的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环境,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有过工作对比的经验,就更容易判断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不同。所以,“回巢”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也是深思熟虑之下的周全之举。
还是那句话,好马不在于吃不吃回头草,在于到哪儿都能准确地找到最好的草。所以,跟着好马,必然就能找到好草,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点。
谢邀…
其实这种问题太过于计较人家媒体“怎么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尤其对于韩国吧,它们本身就是真正把爱国主义做到了极致,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能当场跑日本大使馆剁手指那种。
让人家媒体吹吹牛,无可厚非,不吹才奇怪。
只是呢,人家说也就罢了,我们又不需要相信对不对。
一款产品好不好,看的当然不是媒体如何吹嘘,而是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市场监管等。
如果你产品确实好,那大家买就是。但如果不好,对不起请不要出现在市面上,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治理。
这年头最愚蠢的,就是因为对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外国品牌有好感,就用饭圈脑去看待。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哎…
许多类似的游戏,总希望用种种的道德悖论让大家对统治者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剥削我24小时工作都是迫不得已,原来让我的孩子去冒险工作是迫不得已,原来他派我们去送死是在下一盘大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感谢寒霜朋克,感谢11bit,让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大棋,
小人们被冻死,被饿死,被抛弃,绝望的呼喊,愤怒的抱怨,甚至怒而破坏、叛乱,
都只是因为你菜!
原来,我们本可以让我们的人民,有饭吃,不受冻,勇于探索,积极乐观,活的,像个人一样。
我们本可以做到,我们本就应该做到。
领导者们,本就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