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不就是工厂的工资低,招不到人吗!!!
什么叫「从来不思考自己到了社会能做什么」,你是社会吗??你代表社会吗??出不起薪水就不要想着画饼。。
给你复习一下年轻人工资和思考之间的关系。
月薪1000:老板,我是你爹。
月薪2000:老板,wqn****.
月薪5000:老板脑子有坑,背后说坏话。
月薪1万:老板说的有有点问题,但我不说话。
月薪2万:老板说啥就是啥吧,给钱就行。
月薪3万:老板说什么都是对,如果有人错了,那一定是我。
月薪5万:996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月薪10万:办公室里的甲醛都让我着迷。
月薪20万:我不需要下班。
月薪50万:公司就是我家。
月薪100万:公司的方向,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这对董小姐来说不是好事吗?你看,当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工人们开始思考能为一个内卷的社会做点啥的时候。您这样的人不就危险了吗?
您看这路灯又大又圆,这路灯杆子有粗又长........
沟通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主要是从三个维度:
一是,说话人的角色
二是,背景
三是,目的
董小姐的角色是制造业的王者,是从制造业角度作为出发点的;作为制造业的从业者,她深知国内制造业的环境、现状和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中国制造业,更多高端年轻人才加入制造业,才是她说这话的目的。
作为在制造业奋斗几十年的人,董小姐的制作业情怀很重,她很清楚制造业人才缺,正确说,是缺高端制造业人才,没有人大量高端年轻人才的支撑,格力包括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高精方向转型很难成功,甚至有可能导致制造业的衰落。
所以,她怀念过去的年轻人,这也许是她的心里话,过去那个时代,正是因为大量年轻人的疯狂涌入才有了那个时代制造业崛起的神话。其实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清楚,那是时代的机遇。现在,她只能望着那个时代机遇的背影渐行渐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那个时代,并不是因为年轻人更愿意,更喜欢进入制造业,而是因为过去国内制造业崛起的大背景下,不进工厂,不进制造业,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然而,现在的时代变了,互联网和制造业成了时代的新宠,制造业看上去更像一个退居幕后的老者,在流量的面前,没啥参与感。
而且,和互联网和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工资没有啥优势,没有高端写字楼,工厂车间也没有星巴克和下午茶,年轻人不选择制造业,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国内制造业要升级转型,去低端化,向高精尖制造业发展,这才是现在国内制造业的大趋势,这种趋势下,与制造业升级转型匹配的人才结构也跟着变了,制造业需要的不再是大量的车间流水线工人,而是高精尖年轻人才。
这个时候,大量年轻人再像过去那样涌入制造业,结果大概率会很惨。
过去制造业工人还有明确的晋升,从工人,到技工,高级技工,高级工程师,或从工人到的组长,领班,车间主任,厂长,经理之类的,时间越长,资历越老,越有盼头。
搁现在,干两年,费好大劲学会了某项技能,很可能用不上了,上个机器就能随时干掉一大波人,在工厂钱没挣着,出来以后积累的经验也多半是没用了,说不定哪天就被淘汰了。
服务业的技能就不一样了,服务的对象是人,必然需要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这些都不是固定的程序式的沟通,是需要因人而异的,虽然有人工智能,短期内很难替代,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服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这样看,年轻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不选择制造业,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还有职业发展的长远考虑。
另外,钱是衡量一个公司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厂自然不用多说,工资水平高出平均水平一大截,正常来讲,给的钱多,公司的状态越好,这好像也是个常识。
想一下,不考虑爱好,如果找工作不看钱,看啥,看公司的情怀、战略、发展规划或者老板画的大饼吗?还是钱更实在更靠谱一些吧。
这些浅显的道理,董小姐不会不明白,她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更像是在为制造业呐喊,在流量大潮中为制造业找回一些存在感,让年轻人知道制造业的重要性,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多关注一下制造业。
身在高位者的通病,就是自己掌握生杀大权,平日在自己的圈子里被吹捧得太多,所以语言不得当也没人指出来,久而久之说的话就变得没有回旋余地,不够圆润。在自己人的圈子里没有啥问题,出了圈子不免就会翻车。我是真的不相信董女士任何恶意,只是有些脱离群众罢了。
她这话不挨骂就见鬼了!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同时孟子又说: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孟子的意思就是,普通人是无恒产无恒心的。但是少数的士人是无恒产有恒心的。
因此,孟子在说什么?孟子在说:我孟子是士人,所以要按照士人的标准要求我自己,做一个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
而其他的人是普通人,对他们就要按照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给他们恒产,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再谈道德教化。
你看,这是啥境界啊!
这就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圣人之道!所以《孟子》过了两千多年都有人看。
我虽然对孟子治国的能力有所怀疑,但从不怀疑其品性和操守。直到今天,我偶尔读到他老人家的文字,常常因为自己没能做成一个大丈夫而觉得很羞愧。
反过来,若是孟子板起脸来,要求人人都做圣贤,猜猜我还羞愧不羞愧?
其次吧,
我觉得董女士可能是真的没怎么见过不爱钱财的大丈夫。说句不好听的,真要是年轻人都不爱财了,都把公平,正义,社会责任视为最重要的事。你猜格力公司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比如,要求同工同酬;要求公开高管收入;要求所有财报内部公开接受审计;要求参与公司决策;要求提高其他人的待遇……要知道董女士一年是能挣8500多万元的人,说董女士能力超群我信,但你说她牛逼到比100个院士的工资都高,这个吧我还真的不觉得她比100个院士要牛逼。
这种情况下,真要是遇到不求富贵的年轻人,董女士觉得她能搞得定吗?
说实话,用钱就能搞定的年轻人,已经是最听话,最懂事,最任劳任怨的一帮人了!再想要更多,那是太贪婪了。
这说白了,就叫叶公好龙。
8500多万元一年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几百倍,这种人跟一年十几万的人谈钱不重要,是不是有些好笑?
如果谈情怀,没有问题,一年拿个五百万左右,把剩下的都给年轻人改善改善条件,你谈情怀,谈不应只看钱,百分百所有人都点赞!不仅点赞,估计给她下跪的人都有。
要年轻人不看钱,要以身作则呀!自己做不到的事,让年轻人做,这个吧,有点不太厚道。
最近翻车的名人越来越多,从王健林到马云,从柳青到许家印,这个风口,还是少说几句话的好。
中国不是美国,从下到上可不迷信“我的成功只靠自己努力”这种说辞。哪怕是教员的思想也明确指出
是xxxxxx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个风口浪尖,真的还是谦逊一些比较好。
教育市场化了,上学需要货币。
医疗市场化了,看病需要货币。
住房市场化了,有个家需要货币。
育儿市场化了,养娃需要货币。
还有你们这些资本家和资本家的代理人,天天变着法的鼓吹人们消费。
你告诉我,老百姓不追求钱,哪来你格力的业绩?
你告诉我,人的一生都被货币绑定了,都被货币化市场化了,没有货币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保障不了,不追求钱追求什么?
人们追求的哪里是钱?追求的是一份生存空间罢了。
就这份生存空间,还被你们资本家和资本家的代理人不断挤压,想方设法的把人民的钱都掏出来,不光要掏光,还要让他们负债,然后卖身于资本家,完成新的人身依附。
什么叫人身依附?就是俗话说的最好欺负的要还房贷中年人,因为他负债累累,只能卖身给资本家,不是这家就是那家,你可以大胆的对他说出“爱干干,不干滚”。
然后你跑过来和人谈理想和情怀?
既想享受资本化货币化带来的资本收益,又想劳动者谈计划经济时代的情怀。做人不能这么不地道。
说年轻人没理想?可是是哪一代人给年轻人留下了这样一个没理想的世界?难道是年轻人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这样没有希望的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点基本的马列主义都不懂?资本家和代理人们真该好好加强加强党史教育了。
所有的人生导师都该被打倒。
因为他一开口,就暴露了他的立场。
规矩不是年轻人定的。
是先有前浪定下了“钱说了算”的规矩,然后才有年轻人遵守并适应规则,“把钱放在第一位”。
我想起两件事。
第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有个当事人找我咨询问题,在得知打官司还要掏律师费之后,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律师还要收钱?
我的回答是,可以不收钱,但我有个条件。
对方立马来了精神,叫我说出来听听。
我说,你只要有本事让卖房的,卖米的,卖菜的,供水的,供电的,开车的,办学的……都不收我的钱,我就不收你的钱。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另一件事是我同事碰到的。
她接了一些颇为疑难杂症,令有关部门有些头痛的案子。
所以,去立案的时候,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些不爽的,觉得她不该让他们为难。
我同事她说,如果我也能像你们这样,坐在柜台后面就能一个月几千,我肯定就不接那劳什子了。
没办法,要恰饭的嘛。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去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