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baidu.com 就能打开网页,并且输入 google.com 就能提示连接已重置。
我觉得代数拓扑中 这个事实就挺平平无奇的,换成人话就是:你把一个封闭曲线往圆上绕,你只可能绕了整数圈。
这不废话吗!
但是它的证明……
一些看上去很直观,但实际上极其不好下手的几何命题,使用同伦群、同调群工具——秒证!
毕竟,打败魔法要用魔法!
当然基本群也只是一个「普遍的」例子,像类似这样的结论还有很多……
在屏幕上写字就很难,哪怕文本界面,如果设计得稍微复杂点也不那么容易了。如果涉及图文混排/多语言之类的,那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如果再加上用户编辑/所见即所得之类的,这难度在IT圈子里也许算不上最顶级的那一档,但至少也应该是次顶级的那个水平。
反倒是看上去更难点的显示图片甚至播放视频,因为往往功能单一明确,有完善的硬件/驱动支持,所以相比之下,反而简单得多。
十分荣幸居然能收到光明日报的邀请。想了一下土澳国的医信领域还真有类似这样的东西。
土澳国大概在2018年前后实现了居民的个人健康记录全国联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这样一张卡的人到全国的任何一家诊所和医院都可以直接就诊——你没有看错,当我们2018年还在试点医保跨省跨市结算的时候,人家已经可以直接拿着医保卡全国随便看病、随意转诊并且到处都可以报销了。
我国交通基建经济IT等很多的事情是比土澳发达的,这是事实。但是医信建设方面还是有可以向人家学习的地方的。因为毕竟看似简单的一张医保卡看遍报销遍全国各大小医院社区诊所,里面涉及医学数据标准统一、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良好保障以及统一且高标准的培训和管理机制。这里答主来跟大家逐一剖析这么一张小卡片背后的“科技感”,希望能为祖国的医信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一些小小的参考。
在土澳,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从大体上框架应当遵循什么标准,到健康档案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的记录应当遵循什么标准都有详细的全国性规定。居民每次就诊的健康记录所应当使用的OpenEHR记录模板规定精确到病种,例如较新发布的COVID感染记录模板符合:
其他病种的相应病历记录模板都可以对应找到。讲人话的意思是你每次生病只要生的病不同连病历本上规定填写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不是简单的就诊日期和诊断治疗两项。
这还不是牛掰的。牛掰的是健康记录里面的每一栏目(项)可能都遵循不同的数据标准。
只要你能想到的医疗流程就一定有数据标准,最近他们连中医药应该符合什么医学信息学标准都差不多想好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查ISO TCM-215咋回事儿,这里不详细展开怕我硕导找我谈话哈哈)……
什么?你们俩医院之间数据居然不能共享?不可能啊,你们俩院长卫生信息部来一趟看看谁出了问题。。。啦,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推动医信标准整合和全国共享呢?因为这就为全国一张卡做好准备了呀。
在医信标准统一的情况下,基层社区诊所已经做了的诊断和检查转诊的时候就没必要重复,大医院也可以下放康复、术后恢复以及术后换药护理等很多的功能到群众身边的基层社区诊所,这样有几个主要的好处:
大家说说这样的医信发展带来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好不好,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还要解决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个问题,并且这样的医疗服务系统也是自带debuff的,大家可以往下看。
首先你要保证2300万澳洲居民的每一次就诊记录按照事无巨细的规范安全完整存档在服务器上100年(也是当地规范规定的),想想这数据量是不是就可怕。因此你没有点大数据大服务器大云大分布式的实力你敢不敢这么玩,肯定不敢,这就是技术上面临的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显然存了还不够啊,不同的医院还要在不同形式的终端上,不时读取以及写入服务器的数据,没有良好的网络通信能力行么?不过实践已经证明,澳洲准4G级别的网络水平(事实上我强烈怀疑18年它们建成的时候很多乡村医院网还是3G的)就足够应付移动终端读取病人数据这个需求了,5G当然完全不是问题。(此处之前表述不准确,感谢 @雨花 批评指正已经更新此处表述)
因此我国如果这么搞技术层面完全不是问题,难在下面。
标准给你规定好了,技术给你储备好了,人不给你好好执行也玩不起来啊。因此任何“科技感满满的事物”,其中人的要素肯定不能忽视哟!
土澳的医学和医学信息学人实施“全国一盘棋”统一培训标准统一考试标准,而且培训和考试要求很高哟!比如GAMSAT考试全国绝大多数医学院的录取标准大家差不多都常年在60-70分之间徘徊,不管你是墨大还是纽卡索还是什么别的医学院。墨大的小伙伴有可能觉得他们的临床解剖学和实习课不如隔壁迪肯精彩,迪肯的小伙伴可能觉得他们的科研不如墨大……总之就形成了各个医学院都符合全国很高的医学培训考试标准、同时又各兼具特色的状况,基本不会出现大城市的A医学院比小城市的B医学院各方面指标好很多的情况。医信虽然招生环节不太统一,但大家毕业之前肯定老师让你们做过AIDH的考试吧。
所以说实话我是大医院带教医生的话我对我社区诊所的同学水平是放心的(甚至有可能他博士我实习博士这样他还比我厉害呢哈哈~),反之亦然。所以我同学做的检查,“一卡通”上记的数据我当然没有必要重复检查啦(除非病人送来的时候跟在社区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新情况了)。
此外,他们还把实习的医学硕士博士们搞到大医院由带教老师培训,培训完两倍工资安排到基层诊所,郊区诊所再给你翻个倍?你说这样的状况,博士毕业待在大医院带教干嘛,钱又少学生又烦,无非经手的病人多一点经验和科研丰富点罢了,乡下诊所朝九晚五双休三四倍工资的它不香是吗?SO,硕士博士生们挤破头脑想去基层医院、乡下医院,跟我国的情况正好完全相反。病人也知道在社区给我看的不是博士也是很牛逼的硕士,到了大医院可能搁实习生手上,那当然第一站先到社区去刷我的医保一卡通咯!
总结一番。
土澳的这张医保卡背后是统一的医信技术标准,基本保障能行的云、大数据和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合这张卡的培训管理以及资源分配机制。啧啧,发达国家的东西就是好呀,要不我们直接学?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请问我国卫生部和卫生信息部(诶好像没这个部门诶)有当前7倍的基层医疗预算么?没错,这样的系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开支巨大。大医院功能想要分解到社区可不是简单的从一所大医院分解到一个社区,而是从一所大医院分解到它周边好几个社区啊!所以如果不资源集中在大医院,那就意味着医疗服务开支是成倍增长的。虽然群众是便捷了,看病是高效了,但是钱也全玩在基层医疗系统里面了。此外我国的大医院作为一个个有话语权的地区医疗集团,可不同意你这样把我功能拆解分散啊,人都不来我这里了我收入怎么办,我院长还怎么收红包啊、我KPI怎么办啊,我三甲还保不保得住啊,是吧。
第二个你要基本均衡全国医学院和医疗机构的水平这事儿有多难可以想象啊。通过给4倍工资让大医学院或大医院的医生教授博士们去乡下么?别忘了前面已经预算乘以7了哟,这里再乘以4,这就乘以28了呵呵。这里还没算提升所需信息技术所耗费开支(虽然以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好像这个开支倒不会很多)。即使真有这么多钱,人家真的愿意去乡下么这也是问题好吧。
此外这里说的“人的问题”也是“卡的问题”和“科技问题”的背后问题。就土澳这么点人,“理论上”这么高的培训考试水准,医院和社区诊所还天天出篓子,什么发错个类同药名的药呀、病人记录上写个“不知道”、“随便”之类啊,偶尔把扁桃体炎写成肺炎骗保啊是吧……放在国内这么大的规模连办试点估计都不是很容易。国内找几个城市试个点放在澳洲就是直接上啊,甚至上两个澳洲~
第三个也不能全怪医生数据记不全啊,医学院教我们医生和医学相关人员救人第一不是记人段子(数据)第一啊。澳洲目前已经出现了我当医生我是该救人还是该记数据的困境了~看着很好笑是吧,但是我数据没记全万一人也没救过来这就摊上官司了啊;我人救过来数据没记全就摊上audit了呀,然后AI自动记录系统云云你们医信界主流又批评这些玩意儿不靠谱,哎,做个医生还挺难的。
所以我们想要达到这样一张卡相当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祖国的医学和医信朋友们加油呀!
本来没想回答这个问题来着,但有个回答让我笑了好半天:
输入baidu.com就能打开网页,并且输入google.com就能提示连接已重置。
这个回答下面的评论则更加有趣:
输入http://google.com无论打不打得开网页都科技含量满满。
看到这条回答,我想了想,什么叫“科技含量满满的事物”?
就是当你输入http://baidu.com,就能打开另一篇天地,而延迟可能都不到一秒。
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后发生的种种事情,绝对称得上是“科技含量满满的事物”了。
让我们梳理下整个流程:
首先,系统需要通过DNS服务器查询你所访问的URL对应的IP 地址,DNS协议可以通过域名来查找IP地址,域名的解析工作本身也是一项复杂的流程,可能会在本地缓存的DNS Cache里找到,也可能请示更高一级的领导,去本地硬盘的host文件里翻一翻,或许还会去ISP 的 DNS 服务器以及根服务器去问问,逐级反馈。
拿到http://baidu.com的IP地址之后,就可以构造HTTP包来进行传输工作了。
之后,会启动基于 TCP 协议的传输,因为TCP是可靠传输,因此TCP传输数据之前,还要先经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
TCP模块在建立接收和传输通道之时,还需要利用IP模块来给网络包指路进行通信,这样就形成了包含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的数据包
接着,还需要用ARP协议解析路由器的MAC地址,来完成牙牙学语的第一步传输。
传输之前,还需要把这一堆内存里的二进制01符号转换成高低不同的电信号,开始在物理线路上的真正传输工作,所以网卡负责把01数字信号转为电信号。
接着,这群电信号通过网线跑路到了交换机,通过交换机到达路由器,然后离开路由器就算是正式出了远门了,之后通过层层传输到达服务器。
然后,服务器再层层脱掉数据包的衣服,越脱越惊艳,得知到了客户端的真实目的是要请求访问一个页面,因此发出一个HTTP响应报文,按照上述流程走一遍回到客户端。
然后,客户端再层层脱掉数据包的衣服,越脱越惊艳......
反复脱衣之后,通信双方都七年之痒腻了,因此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了 TCP 四次挥手,双方就此拜拜,各走阳关道和独木桥。
这样一整套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可以拿过来详细的讲一讲,例如:
HTTP包的构造是什么?
TCP传输过程中的包、帧、数据包、段、消息都各自是什么?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滑动窗口具体是怎样控制流量的?
超时和重传机制是什么?
另外,还涉及到了很多物理和硬件知识,例如:
数字信号和电信号/光信号是如何转换的?
集线器、交换机、猫和路由器都是如何构造的?
你轻轻的一次点击,包含着无数人类的结晶,烧脑的协议构造、各类保证安全可靠传输的机制、芯片、内存、网线、路由......
什么叫”平平无奇“?输入http://baidu.com,然后敲击一下回车,这就叫”平平无奇“
什么叫”科技含量满满“?,以上就是所谓的”科技含量满满“
上面谈了第一点,接下来谈谈第二点
注:第二点内容全文因违规,所以暂时删除,很抱歉!
以上,就这样!
连续服务不重启……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