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超 2 亿的单身青年,是如何成为「月光」一族主力军的?如何看待「单身经济」? 第1页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如果是单身的话,月光何尝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抗争。

你看看如果你存钱的话,一年CPI就2.5%

你看看如果你存钱打算买一线城市的房子的话,就买单身的了,也是这个可怕的价格。

那赚钱是为了什么?

为了吃苦?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那为啥撕葱不吃苦中苦,就是人上人了。

那为啥劳苦百姓挖矿种地那么苦,没有人上人?

所以,现在兴起的“单身经济”,是有其合理性的。

人们都对美好生活有向往,所以努力工作也是希望能拥有美好生活。

既然无力抵抗通货膨胀,既然无力抵抗天价房产。

那么就好好的对自己吧~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加大健康投入,做到健康生活50年。

加大精神层面投入,做到充实而无悔的人生。

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而不用牺牲自己来成全大家。

你看我喜欢表,我就开始研究起了手表。

单身好物也越来越推崇,你喜欢做健康早餐,就有小熊。

肯定会有人杠说,哎呀这不就是消费主义么?

我???

买生活必需品已经成为消费主义了??

提升生活品质已经成为消费主义了??

努力工作后享受生活已经成为消费主义了??

又不是买几万的包,这都不行??

存进银行然后每年贬值,或者还房贷30年,才不是消费主义么???


我是认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消费的。

这是对咱们努力工作的认可。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只要有钱,就总有人惦记,哪怕存着也一样。看看上一代,上上一代,存了一辈子钱的,被定义成什么?——六个钱包!

一波刷干净你三代人几十年的积蓄,连招呼都不带打的,你还得抢着去,去晚了就没了。当年那个谁,他想用这个加上这个,站着把钱挣了,可惜就成功了那么一代。这些年过去了,从“深房贷”和昨天那个二手房热点结合起来看,仍然是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百姓”是什么?不就是——“2亿单身青年”吗?

以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可以存一半,现在你把自己掰成两半用,都挣不够某些物价百分之一。

存钱?存个屁!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一点都不新鲜,日本“失去的20年”已经完整示范过一次了。只不过日本还多经历过一个普遍富裕的时代,而后才进入收入差距拉大年轻人因上升门槛过高而低欲望的时期。而中国直接跳过了普遍富裕时代,还没有形成社会财富积累就进坑了,所以中国的深化改革才这样的急迫和重要。

以下一些数据,摘自雪球的《日本失去的20年:消费结构如何变化 》,亿邦动力《从日本消费社会演变看未来20年中国消费结构》等文章,对中国未来消费市场趋势(在深化改革具有显著成效前)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搜下这两篇文章的标题看看全文。

  1. 日本的普遍富裕时代是开始自70年代,1975年日本的调查显示有90%的被调者认为自己的中产阶级,这一阶段又叫“一亿总中流”,消费水平普通人和企业主,高管的差距并不大,我们小时候看的日本动漫大多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日本普通家庭情况。
  2. 这一情况在1975到90年代在资本和媒体的引导下进入“刹那主义”时代,超前消费和奢侈品,炫耀成为了主流,社会资产泡沫化,一些“聪明人”借助资产泡沫化投机成功,社会阶层差异明显,日本开始出现相对贫困人口,另一方面则又买下了世界68%的奢侈品。
  3. 泡沫刺破后,社会阶层划分进一步明显,普通职员的收入从老板和高管的1/6左右下跌为不到百分之一,日本版拼多多“大创”(移动地摊,低价销售,资本圈钱)开始流行。其他如宅男等低欲望现象,因社会收入差距过大上升通道基本关闭也纷纷产生。
  4. 而原本经历过共同富裕时代的老人,也因为是否有国家退休金而开始分化,有退休金的老人大多富裕有稳定存款,没有退休金的老人直接返贫90了还要打工。

我们没有经历过1,单目前是在2和3并行的阶段,4其实父母辈也已经遇到了,我们老了也绕不过去。


user avatar   yoiz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些预设答案的问题,有什么必要反复问呢?

已经有了数据支撑的问题,有什么必要反复讨论呢?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084元,增长8.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055元,增长8.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4%;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338元,增长3.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2%。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397元,增长5.1%,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30.2%;2020年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215元,增长3.2%,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24.6%;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降低7.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

2020年如此艰难的一年,人均住房和食品支出占比重反而还上升了。

为了吃顿饱饭,不流离失所,年轻人已经快衣不蔽体了。

还想怎样呢,割肉饲主么?

现实多么残酷啊,300万的月子会所,7000块的和牛,有些人却不会月光。

500块的单间合租着,8块钱的盒饭吃着,有些人却月光了。

对于前面的人,他们把帘子拉上说。

“嘘,不能看!”

对后面的人,他们用聚光灯照着说。

“忒,快反思!”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题目里个别概念有点说胡话,真的。

说现在年轻人薪资普遍提升,确定有提升?

2000年猪肉撑死了5块钱一斤,有的地方更便宜。今年多少钱一斤?

30。

您别嫌贵,这还是降价以后的,去年小40一斤的价我都没敢说。

猪肉涨6倍,现在平均收入比2000年涨幅追上了吗?

可能有个别精英混一线的,说自己收入涨幅比2000年平均水平,涨了何止6倍。

那就再看房价。

2000年京城海淀的房,3000-4000块钱一平米,当时北京上班一个月赚1500块不太难。

也就是说2月工资能在海淀买一平房子。

现在北京打工的有几个人2月工资能买海淀一平米房?

所以就拿账面数字说现在收入普遍提升,怎么说呢,挺会给自己壮胆的。换算成越南盾多好,看上去比现在更排场,但没卵用。

当前收入水平的实际购买力,在很多领域是大滑梯的,这没什么可争。

有意思的是,我刚才还顺手查了粮食的价格涨幅。

2000年大米1块出头一斤,现在大米2块多一斤,涨了仅仅一倍左右。

而现在的平均收入涨的可比当年不止一倍。

结合上边的猪肉和房价看,结论就明显了:

当今和20年前比,想活下来的成本比内时候是下降的,活着饿不死变得容易了;但想吃点肉提高生活水平,比当年难;想购房置地留下点基业的成本,成本比当年更是翻着跟头的往上飙。

活着,也许才是现如今的大基调吧?

这不光是影响年轻人,任何年龄层的人都受到波及才是真的。年轻人大不了月光,中年人里大把负债的,你不说,不证明你没看见。

再说这个学历普遍提升,这一点我认可。

学历提升意味着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同时掌握了更多的可以产生价值的知识。

结合上边的结论看,相当于人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掌握技能,但却换取了比之前更少的价值量和实际购买力。

那么也就有两个疑问:

要么是花时间花钱换来的技能,根本就不能产生价值,都是些伪知识。

要么是这些知识却是产生了足够的价值,但价值没有实际落到生产者手里,那么一定是在分配上出事了。

具体是哪个原因,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猜,咱也不瞎说。

B数自在人心。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代中两辈人在参与经济活动中走向了两个极端!

上一辈人,多经历过困难时期,比如父母辈就吃过榆树皮面,七八个兄弟姐妹靠微薄的种地收入,即便当时有学校,也只能让大部孩子一二年级辍学在家带更小的孩子,几十个家庭能出一个读完高中就很不错了,普遍形成了勤俭节约、储蓄备荒的习惯,手上一旦没储蓄,那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庆幸的是,这辈赶上了经济发展为核心和工业化进程提供的机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任劳任怨的为经济体提供大量的产能,获得的储蓄又很大程度上让其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谈传统教义相关问题,仅从经济运作角度来看,一个很大规模的群体只参与生产,不参与消耗,是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的,必然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原则上来说,参与生产活动越多,可以消耗的商品越多,生活质量就会越高,你参与生产冰箱,有钱也舍不得购买,凭什么期待其他人用储蓄购买冰箱呢?从数据上来说,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即便经过几轮的扩大内需以后依旧是全球储蓄率最高。题外话,我国过去是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呢?出口导向输出大量的工业产能,大量廉价的工业产能由欧美发达经济体消耗掉。

但这也是经历过困难时代之后这辈人无奈的决策,毕竟防风险意识极强,衣食无忧,但住行医教育都需要长期储蓄,也让其参与经济活动走向了一个更多劳动,更少消耗的极端。辛劳了这么多年,理应获得相应的经济发展红利带来的产能消耗权利,为什么不消费呢?多数与对其子女的生活质量保障和补贴有关,从教育到买房都是一笔笔大的开销。

年轻一代则多是在相对更安逸的环境中长大,教育让年轻人更好的思考一些传统的教义,比如消费观、婚育观等等,从思维解放角度来看,是极大的进步,年轻人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追求自身更好的生活也是教育和工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但万事有个度,由于上一辈的无条件补贴,不少年轻人逐渐在物质消耗中迷失,对钱的获得难度没有概念,将钱花在一些非不要消耗的比例逐渐增加,并且养成了习惯,攀比消费在学生群体非常显著。此外,信贷也盯上了这个群体,大学是重灾区,将高息信贷放给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费不叫收入)的群体明摆了就是坏,但也有很多学生趋之若鹜,纸醉金迷一时,最终还是要靠家庭财富兜底,也有很多兜不住的结局往往是悲剧。

单身经济本身是工业化和教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是一种人们意识进步的表现,但部分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一代,相比与父母辈的只劳动不消费,又走向了经济活动的另外一个极端-月光,或者负债消费。月光是个人选择,外人是没有资格评论的,但完全没有储蓄是不是年轻人的最优解值得商榷,毕竟现实生活中的人谁没个急用钱的时候,到时候再放下身段找亲朋借钱,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种心酸感绝对大幅度的超过消费带来的愉悦感,摧毁亲情和友情最快的方法就是借钱之后的失信,也就是储蓄习惯并不是对他人负责,而是为自己的将来做一定的背书,消费主义自然希望大众过度消费,即商品利润得到了保障,信贷平台也获得了大量的利息,要知道消费贷的分期模式平均利率可以轻松达到10%左右,有时候吧,年轻人觉得自己的决策是自发的,其实潜移默化的已经被引导,做一些大的关于钱决策前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斟酌再三。

最后,宏观环境也在单身经济中有助推作用,比如对于财富积累较少的年轻人,需要掏空六个钱包才能凑够的首付,还要背负大量的贷款,安居乐业的前提是安居,再加上户籍制度、房子和诸多公共资源的捆绑,年轻人既要担心自己不能像父母辈那样为后代提供更好的条件,又要均衡未来子女投入和自身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矛盾中很多人选择了随遇而安,单身既保障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又从根源上杜绝了对子女生活质量保障的焦虑。短期内消费是上来了,但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是透支未来的做法,或许能在公共资源分配中削弱与房子的捆绑,房子的历史使命是为地方筹集发展资金,让地方经济更快速的发展,但现在高经济增长的代价如果是经济体未来的潜力,是需要对短期经济发展增速和居民压力之间做一定的取舍。对于个人来说,月光绝对不是现在经济环境下的最优解,年轻人确实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但准备一定的储蓄是在为你自己风险背书,当你真的缺钱的时候不至于到处求人,喊通胀的人未必做过计算,银行的大额存单和低风险理财绝大多数时候都可以抹平通胀,再加上工业产能的过剩,性价比只会越来越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尤其是如果父母辈已经拿出养老金帮你置办了房子,你也是有义务给父母辈提供一个养老背书。




  

相关话题

  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你有没有觉得无论再怎么努力,生活也就这样了的时候? 
  父母月薪一共4000的孩子是不是一辈子都是社会底层很难翻身? 
  通货膨胀失去的钱最终变成了什么? 
  有哪些经济学的现象或事实,没有一定经济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或难以理解? 
  那些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人们,后来怎么样了? 
  为何近期屡次曝出东北地区的丑闻? 
  央行 12 月 15 日「降准」 0.5 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 1.2 万亿,将产生哪些影响? 
  送男朋友什么生日礼物好 ? 
  为什么螺丝分十字和一字? 

前一个讨论
2021年520给女友送什么礼物好呢?
下一个讨论
你会捡朋友亲戚家孩子的衣服,给自己家孩子穿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