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同行,无法赞同这位老师的观点。无论是从对社会的认知上,还是对人生的发展上,都无法赞同。
对社会的理解上,这位老师仍旧秉持着,人必须奋斗获得成就、地位、自己的标签,才不枉此生,这样一个观点。
在此观点下,中学生的爱情是奢侈的。
其实在这个观点下,何止爱情是奢侈的,娱乐、爱好、休息都是奢侈的。
不光在中学是奢侈的,在任何时候都是奢侈的。
而我以为,我们国人之所以如此辛苦,为了生活,要被迫剥离人性中最正常的情感,
不是因为万恶的高考,也不是因为中国人多,竞争激烈,
恰恰就是因为,这种“必须要奋斗到出人头地,不然就枉活一生”的观点。
这个观点自古以来攫取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生命。奋斗与成功于国人,就像夸父眼前的太阳,让人们耗尽生命去追逐。
而我个人感觉,身为教育者,应该逐渐摒弃这种观点了。
不只是因为在现今社会,以奋斗作为人生道路主题的做法,结果已经越来越糟糕。
更是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活着回去。你所拥有的,只是上天赐予的这几十年而已。等到这几十年走完,你的奋斗与成功,痛苦与欢愉,都是人死业消。
而想要相当幸福地度过这几十年,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和人建立深层的羁绊。
可以是爱人,可以是兄弟姐妹,可以是灵魂知己。
而建立这样的羁绊,其实是一个技术工作。这个技术,最好能在三观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二十岁之后,人性格定型,再遇到的事情,就很难打到你的灵魂里了。
我工作之后见过很多人,无法和人建立亲近关系,朋友和恋人都做不到。而你和他们交流久了也能发现,怨不得他们交不到朋友;他们在亲近关系这个问题上,缺课太多了。
而这个功课,其实非常适合在青春期学习。
这个阶段孩子,是自我为中心的极限。两个这样的人,能够互相碰撞,学会如何迁就对方,学会反思自己共情别人,学会接受亲近关系中的挫败和伤害,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在情绪激荡的时候,仍旧能完成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非常珍贵的自我教育。
我个人的第一次恋爱就是在高中,自然也没有成功。但是我觉得是那个经历,让我得到了技能,使我能够在日后的生命中,成功建立了现在这几个,我希望可以维持终身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