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当中低突防依然具有巨大的意义。但已经不像隐身时代之前那么具有绝对的战术意义了。
不过现在就说低空突防就没意义也是过于武断。
在这个隐身机逐步替代非隐身机的时代里,非隐身机依然需要参与对抗。那么寻找有效的对抗手段依然是这个过渡时代里的必需的工作。
虽然随着现代防空导弹的压制距离,数据获取手段的全面增长,低空突防变得越来越难,但对于非隐身战机来说这依然是有效的手段,毕近地球是圆的。如果对方没有飞在空中的雷达(预警机,电侦机、建在高山上的地基雷达)的话,那么通过地型来缩短敌方的反应时间依然是成功的必要保证。特别是在一些有山脉掩护的地区。
借某些大佬的图来说明一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地面雷达明显对底空的侦察效果非常的差。差到什么程度。借下图说明。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是在万米左右的高度,现代的超级大国的雷达可以控制整个空域。但是如果高度下降到百米左右,那整个空中信息网就成了个大筛子。
当然上图主要是指民用雷达的覆盖范围。如果换成军事针对性会更强一点。但也意味着非军用价值区域与民用网络没有分别。
而对于现代战争来说,很多民用设施在战争当中也是攻击目标。例如在MD轰炸南联盟的时候就有大量民用设施被攻击,包括但不限于桥梁、电厂、电话网络等民用设施。因此即使军用机构被现代防空网保护起来的情况下,进攻方依然可以通过打击民用设施来削弱敌人的反抗力量。
当然现代也有大量的留空设备可以起到对低空的补盲效果。如下图所示:
但这些设备各有缺点。不是太贵难以普及就是本身易被破坏,甚至两个毛病都有。那么要让他们长时间保持对目标点的侦察,要不就是有保护他们的力量,要不就是让他们处于敌人打不到的地方(同步轨道)。总之低空补盲在现代依然是拥有空军反击力量的国家才具有实际意义。
并且随着现代防空力量的价格越来越昂贵。即使是相对超级大国来说,他们强大的防空体系相对庞大的国土来说也依然不值一提,只能保护相对较少的重点地区,不可能对整个国土形成完整绵密的防空网。因此使用超低空突防可以大大减少自己被发现的概率,增加敌对防空网中的可实用通道。
举个例子:下图是超级大国的地基雷达(离地214米的山上,红线)、预警机(9150米空中,绿线)和前出160公里的预警机(蓝线)对91米超低空目标的覆盖范围比较。
可以看出哪怕是组建一个地基雷达网来保护国土都是代价巨大的事情。而空基补盲则更是需要大量空基设备来实现。在现代的各国的财政当中,这都是非常可观的支出。换作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的话,这种绵密的防空网简直就是神话。
因此当相对于超级大国们来说,重点地区的多重侦察手段也绝对是对低空突防的绝对杀手锏。因此这种地方还是交给隐身机来干吧。
而这个世界的超级大国级别的防空网毕近只有那么数得到的几个区域,在多数国家的防空网其实都没有那么绵密,因此如果没有隐身机的情况下,对付他们都依然适用超低空突防这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