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特斯拉公布河南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数据?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下制动距离吧

踩下刹车后6秒,速度从118.5km/h降到48.5km/h,按中位数84km/h,即25m/s算,制动距离为150米,而且还没有完全制动,还得滑个30m的样子,制动距离约180米。

对于小型客车,制动距离的国家标准上限为若初速为50km/s,19米。制动距离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换算成120km/s,需要乘以2.4的平方,即109.4米。所以高速上“保持车距”一般的意思是保持100-200米的车距。

当然,大部分车不可能按照上限去造车,实际上120km/s的制动距离普遍在60米左右。

180米的制动距离,意味着一般的“安全车距”对这种车而言实际上并不安全,上路是肯定会出事的。


user avatar   zhang-yue-52-35-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30分钟刹车40多次”,“超速到118km/h”引导什么都不懂的八流媒体,让人们以为司机自己飙车失控。

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前央视记者陶琳女士,看来媒体这套玩儿得很溜啊。

开过车的都知道,40秒刹车一次,已经很少了吧?

(针对评论区对次数的疑问:

我知道用动能回收,但30年的老司机可不一定开高动能回收,往往愿意自己带一点刹车。特斯拉车主请理解大多数人的驾驶习惯,谢谢。)

而且,最关键的两个数据,加速踏板行程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和踏板行程传感器(刹车踏板开度),特斯拉并没有公布!

这数据,根本证明不了车主是压根没踩刹车,还是刹车助力失灵踩不下去,还是踩了但没反应。

我只想说俩字:真坏。

所以我想问:

贵司什么时候把轮速传感器、车辆减速度、轮缸压力、加速踏板行程传感器、abs状态位、aeb状态位、前后真实扭矩公布出来?

看看到底有没有美国多发的“突然加速”?

再看看有没有中国多发的“刹车助力失灵”?

黑的永远洗不成白的,白的也永远洗不成黑的。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另,看见一半数据就高潮、给特斯拉洗地的特粉和无良媒体们,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非蠢即坏。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看一个逻辑,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是选择性的数据,这个数据一定是不容易看出问题的数据。它提供的数据应该是真实的,因为这个数据导致了碰撞的结果,但是对于分析原因帮助有限。

作为曾经的控制策略设计(标定)工程师,帮大家用最简单的语言解剖下:

我把数据进行图示化,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动能力不足导致了碰撞,这点没有任何问题,特斯拉公布的数据也只能分析出这点。这个数据是现象,而不能支持问题调查。

疑惑点1:制动力建立时机

从车速和制动踏板信号分析,23s后一点开始制动,此时车速开始下降,但是车速下降并不明显,此处问题的核心点是:

1 驾驶员没有踩深制动踏板

2 驾驶员已经深踩但是特斯拉制动系统还没有响应

3 驾驶员想深踩但是踩不下去制动力不足

从这个数据无法进行分析,我们做标定的都知道有系统延迟,从输出端给出信号到系统真正工作有延迟,特斯拉的制动系统更为复杂,需要能量回收电机、ibooster、液压制动单元协同工作,单纯看制动主缸压力明显不能支持判断。需要制动踏板位置、电机执行flag、电机扭矩等等信号。

疑惑点2:最大制动G值

一般刹车踩下3/4以上程度,需要发挥最大制动力,此时为了提高制动表现,ABS会介入,从图中看出ABS工作下制动G值为0.57G,在最后一S的AEB自动紧急制动下,制动G值为0.7G。这个表现不是一个正常的制动表现。比如刹车测试中,五菱宏光平均G值在0.6G左右,特斯拉model3为1G左右,某同价格新能源车1.1G左右,特斯拉的平均G值很稳定。


但是看实际情况,即使ABS和AEB工作了,G值只有0.57G和0.7G,远远达不到1G的减速度。此处是因为想海南事故那样路面状态不佳导致刹不住?还是因为电机误工作?此处缺乏数据支持。

如果是理想状态,从制动踏板踩下去开始,减速度为1G的话,需要3.2s完全静止,是能够刹停的,此处还有1s以上的安全时间(见图中点线)。

关于30分钟刹车40多次、超速到118km/h

这种语言描述和这次问题不相关,现在质疑点集中于刹车能否刹得住,而不是超速和刹车次数过多。比如30分钟刹车40多次,我觉得很正常,按照平均车速80km/h来算,30分钟可以开40km,刹车40多次的话,说明1km的路程中踩一次刹车,这个刹车频率有任何问题吗?又不是凌晨开车,1km的路途肯定有各种状况。关于超速到118km/h,这个也是争议点,特斯拉说开到118km/h,车主说没有,和车主描述明显不同,建议交警调查摄像头。

目前特斯拉公布的数据还无法支持特斯拉没有问题,反而让我更加疑惑,舆论反转的时机还不到。


user avatar   geng-lia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b站热评:

风和日丽的周日,老王开着兰博基尼走在上,突然发现边上一辆特斯拉示意自己,摇下窗户,说了一句开过特斯拉吗?然后加速走了,

老王心想这是傻子吗?

过了一会又一辆特斯拉过来喊了一句开过特斯拉吗?老王懵逼了,今天是怎么了?

没过一会一个妹子开着特斯拉过来刚要说话,老王忍不住了,你他妈开过兰博基尼吗!

姑娘愣了一下说,大哥,我没开过,但是你开过特斯拉吗?知道刹车在哪吗?


user avatar   xiao-xiong-61-6-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自动驾驶整车测试工程师,在这里说下我的看法:

1.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个数据的内容太少,只有刹车踏板标志位,没有行程值。所以无法判断主缸压力和踏板行程之间的关系。

另外没有驱动信息,不能判断刹车的时候油门没有驱动。

AEB和FCW只有标志位,没有报警目标位置信息,不能确认自动控制刹车时离障碍物距离。

2.数据应该是车辆通过TBOX上传至特斯拉自己的云平台,这块所有链路及协议都是特斯拉制定的,第三方机构无法得到最初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导出前就可以被修改。

目前据了解,特斯拉的数据有一部分是上传至北理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但是国标数据不够,因为上传数据周期是10s,这10s时间的数据无法分析当时车辆具体发生了什么。

3.数据采样周期不固定,一般车辆底盘CAN数据20ms采样一次,这个数据是导出后筛选,方便给微博外行人看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不是什么新证据啊,我们结合新闻报道来看,这是二月份出事后较早的报道:

我们再看那个表格:

14分22.36秒到14分27.45秒,好家伙,正好5.09秒。


也就是说,这个表格早就给到了车主女士,而女士对此也早就不予认可了。如果这个是特斯拉方面提供给车主的所谓数据,那等于她维权维了个寂寞。特斯拉放出这个表格明显是具有误导性的公关行为。

根据这个表格分析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车主有意愿公布出特维斯给她的30分钟具体数据来分析。因为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的数据是很难完美的造假的,加速度,速度,距离都需要匹配得上而且需要平滑的过度,这个学过控制方面的课程都知道其中的难度。如果有造假或者数据记录故障的问题,一定会留下破绽的。我们拭目以待吧,真相不远了。


user avatar   feng-cheng-li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了,已经有媒体人做了跟model 3刹车有关的测试和总结,不用看我瞎分析的回答了。



闲来无事,matlab画了个图。为啥最大制动加速度只有-0.6g啊,是事发路段路况不好吗?很早之前看评测model 3制动性能的的视频,加速度好像是-1g还多。(也有可能是我表格看跳行了)


绿虚线线是防抱死(ABS)启动的时间红虚线是自动刹车(AEB)启动的时间

图上标出来的这两点速度差是45.5 km/h,换算一下就是45.5/3.6=12.638 m/s嘛,时间间隔是27.54-25.41=2.13s。除以下,制动加速度就是a=-(12.836/2.13)/9.8=-0.605 g, g取9.8

既然都到这一步了,顺手算一个百公里制动距离吧。假设全程最大加速度-0.605g,也就是-6.206 m/s^2做匀减速(你们也看到了这车最后两秒就是匀减速)

t=v/a=100/3.6/6.206=4.476 s.

距离用d=v/2*t=50/3.6*4.476=62.166 m.

我没开过车啊,才开始考驾照,不太清楚62m的刹车距离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当然我这个算的是ABS介入前后的数据点,我看答案里面有用ABS介入之后的来算的,结果是54m,跟我这个也差不多。要是这事儿最后证明特斯拉刹车正常,这就提醒我们,那些刹车距离评测其实跟你实际才出来的差别很大。



而且这车在匀减速的时候防抱死介入了,所以说这车-0.6g就开始打滑了?这个路面是不是不太行。

盗图

横坐标是秒数,速度的单位是km/h,各位记得自己换算一下。咱也不了解汽车这行,就瞎凑个热闹。最后吐槽一下速度采样间隔也太大了点吧,缸内压力那么多点速度才多少个,搞的我都不方便gradient()求导算加速度了。




user avatar   bao-han-4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很久不用知乎,但大概是知乎算法通过各种信息的记录了解到了我手上有一辆开了一年的model3,所以就老给我推送相关的信息。于是回复了几条消息,果不其然,有祝我一辈子车不坏的,也有直接拉下脸来骂的。都无所谓,我脸皮厚,早看惯了这些知乎上惯常出现也永远不会消失的现象。公共网络空间嘛,说话又不用担责。在这一篇之前,我从不讨论用车的感受,也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车本身的言论。有祝我倒霉的,我先谢过。

先表个态吧,我是不赞成“公布”行车数据信息的,因为这些信息的公开,对于公众来说完全不可能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质疑数据真实性的理由可以有无数种,因为大家都是随便说说,不用负责。真正需要掌握数据的,只有鉴定机构以及经授权的专家辅助人,而剖析数据的场合,也唯有在法庭或者其他权威的中立场所。特斯拉为什么之前没有公布数据,而在事件进入公共舆论之后才公布,就是因为事件本身还没有进入质证的环节和阶段,当事人之外的看客与旁人并不是数据的参与人、讨论者或者利害关系人,之所以要公布,也无非是老百姓闹腾得太厉害了之下的无奈之举,然而并没有什么正面的积极的用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说隔壁邻居欠我钱,隔壁邻居说没欠,让我把欠条给他看看。我说行,没问题,我可以给他看,如果他觉得欠条有问题,还是不还钱,那我们去法庭上见,我在那给法官看。但是邻居说我无中生有,说我道德败坏,想讹他钱,于是让我给整个小区里的人看,让大家来评评理,不好意思,我没有那个闲工夫,即便有那个闲工夫,给大家看了,也不能解决这个我和他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我们早习惯了把专业问题牵引到公共场所来讨论,以此来划分族群和队伍,而这个场合,并不会有太多理性的思考,追逐的无非是粉丝、点赞和一些快意的辱骂或嘲讽。记得二十年前上大学学诉讼法,一位老师说,辛普森案要在别的地方,早就定案了,也就是在他们那还能审审。在别的地方,法官只需要问一句,你辛普森一年赚多少钱?五百万美元是吧,判死刑吧。不存在什么质证和辩论,也没有道理可循,谁让你赚那么多钱呢?你看外面的老百姓,人家都喜欢看这个结果。

所以我还是希望咱们能明白,一家在中国登记注册的公司,产品都经过了工信部备案登记,质量经过了质检部门认证,在中国公开售卖,能够在车管所上牌登记,在公共道路上行驶,如果有固有的质量问题,我们这些监管部门就难辞其咎。而如果仅仅是小概率世间,即便这个事件的当事人遭遇了刹车失灵,那么现在已然是公共事件,就先不要下结论,万一现在逞一时之快,到时候就很尴尬了。

所以我从不站队,在这个事件里,现在任何人发表的任何具体的意见都是毫无意义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把事件变得更加喧嚣和复杂,而一些夹带私货的想法也就争先恐后地翻涌出来,变成混淆视听的工具。我们不是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么,那么就请用技术的、法律的、制度的思维来解决,否则即便当下这个事情定分止争了,以后也会有别的问题,别的我们看不惯的企业,来背负法律之外的责难。

回答只为自己表态。评论区随便骂,恕不再回复。


user avatar   li-si-59-6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来,特斯拉想石锤掉张女士太容易了好吗?

现在事情这么大了,都惊动到特粉的精神领袖马斯克了。

行车记录不是特斯拉后台都有吗?

不是只有特斯拉能读取(破解)吗?

直接倒出来事发前后10分钟的记录公布大众不就直接锤死了吗?

还轮的上张女士跳脚吗?

至于隐私啥的,涉及面这么广已经不存在隐私问题了,反正特斯拉也不尊重车主,就直接公布呗?

多少数据啊,拘留5天都整理不出来,都不如我们新招的实习生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锤呢,人道主义吗?


还有人在那说,车主不给车就鉴定不了。

行,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那特斯拉给一份精选的数据是咋回事?

不用怕网友看不懂,我看不懂,我后面有千千万万网友会翻译成我能看懂的Excel。

你倒是公布啊。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一汽丰田全新 SUV 车型凌放 HARRIER,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汽车前挡风玻璃咋不设计成升降式? 
  郑州京广路隧道正在抽水,媒体报道有遗体被抬出,目前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 Tesla 宣布完全开放其专利成果?这将对电动车市场有怎样的影响? 
  BBA 谁会率先走向没落? 
  为什么最近的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不走法律程序? 
  为什么买车的时候,即使后排乘客不出钱,买车的人也很在意后排空间? 
  未来能否将汽车仪表板数据、行车雷达、夜视仪等集成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现在为什么做不到,技术难度很高么? 
  为什么感觉不到高配车带来的便利性?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称不理解还有人买油车,如何评价他的言论? 

前一个讨论
你认为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的比例未来上限是多少,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围棋中如果我能够有一次改变任意一颗棋子的颜色(全局任意时刻使用),我能够下赢柯洁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