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乌克兰民众而言,国家烂一点未必是什么坏事,反正自已又做不了主。上面的老爷不把下面当人,下面的人就吃瓜看戏,自已虽然未必有什么好下场,可许多老爷们跟着一起同归于尽,这条烂命也算值了。再说真要乱起来,趁火打劫什么也方便,实在不行,老毛子真打进来也无所谓,兴许还有名目去欧洲做难民。
他们连演员总统都能推上去,这就是放弃治疗的体现:随便怎么选,都不会比台上那个更坏,颜色革命口号喊得好,还不是那副鸟样。
而对于乌克兰的寡头和买办而言,乌东局势能有什么恶化的,死的又不是他们。这些人的利益早就跟国外的政治或资本集团瓜葛,而不是跟乌克兰的国家利益挂钩。
即使剩下少数清醒一点的,在内忧外患下和地缘政治背景下,又能有什么作为。
也别光笑话乌克兰,满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也是这么一幅德性.......
反俄本身就是乌克兰投机份子给欧美的投名状,最终目的是拿钱移民,乌克兰只是反俄的阵地,烂成什么样也无所谓,人家的精神祖国是欧美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