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一算。
地球上存在一万亿种生物[1],以微生物为主,占比达99.999%。
生物总碳量550GTC(G吨碳)[2],也即5500亿吨碳。
生物碳含量约18%,可得总生物重量约:30556亿吨。
生物以水为主,平均密度取1000kg/m^3。
可得,总体积约: 3×10^12m^3
根据球体公式:
易得,所有生物组合成球的半径为:
8947m,不到10公里。
可能大家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不妨对比一下。
地球上水总体积为14亿立方千米,汇聚成球,大约相当于481km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约1/13.
对比效果如下:
而生物球是海洋球半径的1/54。
如果所有生物放在海洋球上,大约相当于这个球上的那一颗红点。
地球上拥有30万种植物,总含碳量450GTC,总生物重量占比82%
易得,所有植物汇聚成的植物球半径为:
8368m,植物占了地球生物主要的半径比率。
地球上拥有777万种动物(人类识别率不到20%,150万种左右),总含碳量2 GTC,总生物重量占比0.36%
所有动物汇聚成的动物球半径为:
1375m,与总生物球对比的话,比篮球和乒乓球的对比都还稍微小一些:
地球上拥有人类一种,物种占比1/一万亿,总碳量0.06GTC,动物占比3%,总生物重量占比约0.01%
灵长类种类504种,占哺乳动物物种9.2%,不过除了人类之外的,野生灵长类总碳量预估只有人类的1/5000。
所有人类汇聚成的人球半径为:
428m,直径不到1公里(野生灵长类球半径更是只有25m,直径为一个标准游泳池长度)。
如果挖一个1立方千米的坑,的确可以把所有人类都埋了。当然,挖个边长20km的立方体坑,可以把所有的生物都埋了,截面大小介于北京四环到五环之间。
野生哺乳动物5500种,总含碳量0.007 GTC,总动物重量占比0.35%
脊椎动物总物种6.5万种,哺乳动物占比8.5%
所有野生哺乳动物,汇聚成的野生哺乳动物球半径为:
209m,它的投影也就比两个标准操场的长度长一些。
野生鸟类9000多种,总含碳量0.002 GTC,总动物重量占比0.1%
鸟类占脊椎动物物种比率14%(爬行动物占脊椎动物比率相当,两栖约11%)
所有野生鸟类,汇聚成的野生鸟类球半径为:
138m,它的投影比一个标准操场大一些。
人类养殖的兽禽(哺乳动物+鸟类)含碳量高达0.1 GTC,总动物重量占比5%
所有养殖动物,汇聚成的畜牧球半径为:
507m,直径差不多正好1公里左右,比人类球还大一些。
其它生物折算成球体如下:
细菌总碳量70GTC,生物重量占比12.7%,细菌球半径:4500m
真菌(60万种)总碳量12GTC,生物重量占比2.2%,真菌球半径:2500m
古菌7GTC,生物重量占比1.3%,古菌球半径:2089m
原生生物(36万种,真核物种占比1/22)总碳量4GTC,生物重量占比0.7%,原生生物球半径:1733m
病毒总碳量0.2GTC,生物重量占比0.036%,病毒球半径:639m
动物中:
节肢动物1GTC,占动物总碳量50%,占人类识别物种数的60%~70%,节肢动物球半径:1092m
昆虫占节肢动物比86%,100多万种,占真核生物比1/8,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的近100倍。昆虫球半径:1000m左右。
章鱼为首的软体动物((10万种,占人类识别物种数的5%~10%)0.2GTC,总动物重量占比10%,软体动物球半径:639m
蚯蚓为首的环节动物(1.3万种)0.2GTC,总动物重量占比10%,软体动物球半径:639m
水母为首的刺胞动物(1.1万种)0.1GTC,总动物重量占比5%,刺胞动物球半径:509m
线虫(2.8万种)0.02GTC,总动物重量占比1%,线虫球半径:296m
除了大型海洋生物,所有濒危物种球半径都低于10m。
以大熊猫来说。
全球野生大熊猫近2000只,平均重量100kg,总质量200吨(相当于一头蓝鲸)。
大熊猫球半径为:7.78m
地球半径6371km,99%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的200m厚度内,占比1/31855。
整个生物演化史上,至少有超过10万亿亿吨的生物出现,超过海洋总质量的数万倍。
所有生物身上的元素早已经重复利用了成千上万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数古生物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痕迹”。
但地球从不因我们而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