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剧——包括近年来所谓的各种“良心剧”。
在过去十几年来,我自己是肉眼可见的感受到国内电视剧在服化道方面的堕落的。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评价起之前的某些电视剧,经常会说“XX电视剧虽然制作不够精良,但演员演技很好”,而所谓的“制作不够精良”,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摄影摄像器材质量一般,很多电视剧都不够清晰;二是当年的服化道水平与今天比有一定差距,看起来没有那么“精致”。
关于第一点,我是承认的,当年的摄影摄像器材技术水平不高,不像今天手机都能拍4K。但是当年的服化道跟今天比起来,却真的是要好的多得多。
单单说一下服装吧。客观上说,当年的很多电视剧因为总投资额不高,在服装这方面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那些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们的服装的确很拉胯,既没有美感也缺乏高级的质感。但在中下层,特别是底层人的着装上,当年的电视剧的真实性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的。
比如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之一,《地下交通站》——尽管这只是一部情景喜剧,但里面各种细节的处理可以说让人叹为观止。比如这里面房屋的玻璃是用胶带粘上的——这是为了防止玻璃被炮火震碎后掉在地上伤到人,现在南方的不少人在台风来之前也会这样做。
比如桌子上的筷筒,所有的筷子一定是尖朝上。比如说院子里的地面全都是黄土,经常需要洒水来降灰尘。比如说里面的所谓“好客房”也不过是一张床加上几个柜子、几个热水瓶。还有称散酒、水牌等等细节。可以说,虽然说这是一个喜剧,但在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度上做得真的要比现在很多的大片和证据都要好出了几个量级。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这种布景太“糙”了——但是很不幸,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在当时,一个县城里最好的酒楼,基本也就是这个装潢水平了——这一点,我的爷爷奶奶作为过来人,他们是知道的。可现在的很多同背景的电视剧里,一个镇上恨不得都要起个四五层的酒楼,酒楼的房间堪比今天的五星级酒店,酒楼的院子也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当这种历史细节感丧失的时候,剩下的恐怕也就是各种“何不食肉糜”的内容了。
比如,在一个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里,穷人是可以天天穿新衣服的,是可以隔三差五下酒楼的,是可以坐车去走亲戚的……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民国的好感越来越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服化道水平的提升,民国被搞得越来越“精致”,这能不让很多根本不了解历史的人去“爱”么?
再说的久一点,现在很多历史剧吹所谓的“还原”,在我看来也是尬的不行。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历史剧已经开始慢慢走偏了,这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用现代技术去还原古代的时候,严重高估了古代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最后搞出来的情节,跟“何不食肉糜”也差不多了。
譬如说吧,现在去过故宫、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天一阁等古代建筑参观过的人,一定对古代建筑相当差劲的采光和逼仄的布局有着直观的印象。这些建筑在古代虽然已经算是非常好了,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很多地方于今天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无视这个区别所搞出来的各种现代建筑,就相当搞笑了。
例如,在木结构的房子里,想要把房子建大,就必须有大量的柱子进行承重,因此古代的建筑只要规模一大,柱子必然就多。比如这是唐代大明宫主殿麟德殿的考古复原图,中间的每一个小黑点就代表一个柱子。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多次去过大明宫遗址。当时大明宫遗址公园还没有建,麟德殿的遗址上,一个个柱础都清晰可见。哪怕你不学古建筑相关的知识,也能大致想象出麟德殿殿内的样子。
但是现在有了钢筋水泥,自然可以在不需要柱子的前提下,建大面积的仿古建筑。但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的问题是,很多电视剧为了气势宏大硬往里塞人。而为了配合这些古建筑的“恢弘气势”,许多人的着装也变得华丽起来,以至于最普通的宫女太监穿的衣服的质地,都堪比20年前电视剧里的皇帝。而这些能穿得起华服的人一个个说自己如何如何穷、如何如何不容易,听起来都是相当搞笑的。
宫殿尚且如此,很多公侯府邸和富商豪绅的家就更离谱。就那个规模和采光,放到今天都是当之无愧的豪宅水准。可中国现在有那么多的留存下来的古代巨富的豪宅,那些豪宅的客厅、书房等等有多大,去看一眼不就知道了?不用说别人了,恭王府几十块钱一张票,这还不能去看看?
有了这样富丽堂皇的建筑,人穿的衣服自然也不能简陋。于是,在很多古装剧里,哪怕是最底层的农民,居然也能穿上干净而齐整的衣服。更不用说很多公侯府邸里的佣人丫头,穿得都堪比三十年前电视剧里的皇后。
古装剧如此,现代剧也大差不差。比如,之前某公司的老板就吐槽过当下“霸道总裁”的人设问题,读起来也相当有意思。作品里这种对“霸道总裁”的想象,也是非常搞笑的。(右边的是陌陌总裁王力)
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即便是很多所谓的“良心剧”,也依然在布景上有所夸张,只不过度没有那么大而已。在我看来,2020年仅有的几部还不错的剧,大概也就是《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山海情》这几部了。
比如《山海情》,这里面的人的皮肤、着装,看起来至少像那么回事:
而《沉默的真相》里的“平康县检察院”,也的确是90年代一个普通的县检察院的样子。
我之所以如此看重取景,是因为在我看来,作为影视创作里比较重要的一环,取景代表了创作者对作品的态度。如果一个影视作品的取景,远远超过剧情所对应的真实场景,那么在这个环境下,人物无论做什么都有问题——比如,一个在上海市中心住200多平房子的人,说自己天天穷的只能吃泡面,那这剧毫无疑问就是烂剧。
电视剧我不知道,知乎挺多的。
何不食肉糜系列:(富人盲点)
衣服:
去相亲,发现对方浑身优衣库、zara等平价衣物,瞬间没感觉了。
p:都不用放到农村和乡下,这些牌子的衣物搁收入三五千的人群那都是难得的好衣服了。
吃:
拼多多十块钱一箱的蛋糕千万不要入口啊!测评博主太辛苦了,快吐出来!不要冒险!
p:……贫困农村的老人孩子,低收入群体,就这些廉价糕点,那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舍不得吃的好玩意儿了。
穷人不是不知道这些玩意儿有害,那怎么办,日常饮食太寡淡难吃了,馋啊!想吃啊!就只有这点消费能力,也知道贵的更好,可是买不起啊。穷人的命和健康一向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这里出现了评论区的一个言论了,“既然都追求美味了怎么不买好点”,很好,“宁缺毋滥”对不对,但是惨就惨在穷人也有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啊。
上乡村集市看看,廉价的化纤衣物,充满了橡胶臭的儿童鞋,放了很多糖和油的散装糕点,露天摆放的一看就色素超标的糖果,这些东西,很多都属于生存之外的额外产品。
可惜很多普通人的本性是“宁滥勿缺”,穷人的眼里这些东西是,这样就行了,就蛮好了,他们真的不会觉得不太好,因为大家都用这个。
至于对身体的伤害,工厂工作不累吗,种地不伤腰椎吗?如此种种,穷人其实很难也很少去思考的,即使知道了也很难改变。
再比如还有很多大龄男子或者低收入壮年男子,去找廉价的鸡,他们也知道可能有病,也知道不太漂亮,但还是去了,为啥,因为穷人也有额外需求啊,但是他们不可能样样都去考虑健康、上档次,宁滥勿缺。
他们也很想要满足精神和身体愉悦的消费,没有人甘心保证生存就行了,但是他们有负担不起这种“额外的欲望”,怎么办,找低端替代品。
关于吃这一点评论区竟然有人说我“吹拼多多蛋糕”,还有“推荐这种东西”?
!!!!
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拼多多的便宜蛋糕是
辣鸡
啊!
我只是说对消费能力在这个阶段的人来说这就 :挺!好!了!
就像前些年的新闻说某些东南亚贫民窟里的人买肯德基麦当劳吃剩下的骨头这些垃圾回去吃,而且还视为美味一样,我想说的是:
大家都知道不好,但是穷,只能吃这种了!
贴评论区一个朋友的说法吧,这就是我想说的!
收入:
月入过万不是有手就行吗?
p:……不解释。
看待问题:
家庭矛盾这么大,为什么不请月嫂,为什么不买洗碗机?
p:二线城市人均收入差不多4-5k,月嫂育儿嫂一个月8k起步,不是每个人都有钱请月嫂的,月嫂说到底是保姆的一个分支啊,为啥现在搞得像家家请得起保姆一样?
还有洗碗机也是,不是每个家庭都买得起。
看待婚姻:
没有20万彩礼结什么婚?
没钱,生什么孩子?
p:哎一句话,穷人不生孩子,谁来端盘子洗碗,谁来搬砖扫地,谁来当工人?总不能人人都当脑子机器来当手吧,现阶段这个世界科技还没进步到全机械化。
(不是说穷人的孩子就必须穷下去,我想反驳的是有些人说,“给不了好的教育和生活为什么还生”,穷人也有生育的权利,哪怕他们的孩子因为缺乏物质基础和精神教育只能沦为底层,也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基础的生产力,不应该用“穷人不配生孩子”去噎人,给穷人也留点体面,这是我主张的。)
养宠物:
为什么给流浪狗吃毒狗粮?
p:……
比起在垃圾桶翻垃圾吃、被人追打,能够有一个容身之所,能够有一个填饱肚子的东西,能短暂的活下来,就已经是流浪狗流浪猫它们现目前阶段最好的归宿了,或者说很多救助流浪狗啊、流浪猫的救助人,因为经济实力跟不上,募捐可能也没有得到很长期的支持,那没有办法,就给动物们吃比较低廉的食物,这是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唯一能退让的了,真的真的没有办法,而且我觉得廉价狗粮确实对狗的身体不好,但是有毒谈不上,唉,一时逻辑混乱,也不知道咋说了。
————————————
关于何不食肉糜的例子,生活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不完,也叹息不完,这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确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壁垒和鸿沟蛮严重的了。
————————————
接下来更一点“皇帝金锄头”系列(穷人盲点)
关于金钱:
给你一个按钮,给你一只蜗牛,给你一间鬼屋,给你一把枪往朋友腿上打,给你多少多少钱,你愿意吗?
p:富人——就这点钱值得这样?
关于生活:
有哪些“贫穷限制想象力”的例子?
然后一群或有钱或吹水的人出来答完,评论区一片卧槽。
p:富人大概觉得这些生活就是日常吧。
关于吃饭:
有钱人可能每天都下馆子吧?天天都在外面吃。
p:……
关于历史的思考:
周天子吃的是不是没现代人吃得好?
p:是这样,但估计很多现代普通人也通过这种对比获得一点安慰感了吧。
————————
我是穷人,不太懂富人的世界。所以对穷人的生活有感而发。如此而已。
不会再回复评论区了,大家各持己见,开心就好。搬砖去啦。
现在电视剧不是为了写实的,是为了拍给人幻想的。但凡写实的全部收视率扑街,淘汰完了。
都市剧,要考虑到机位布置,画面好看,房子都不会太小。基本上都是大平层,超大平层改3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房子。你看到你看到房子空间大、布局漂亮、光线好。空间大是因为一个房间的面积就接近一个小户型室内全部面积,布局漂亮是因为有专门的剧务、道具,光线好因为除了自然光、还有人工补光、还有后期调色。
现在的电视剧基本核心就是满足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各种幻想,这个幻想可以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既然是幻想,那么你有皇帝用金锄头和不食肉糜的感觉很正常。
《甲午大海战》太监告诉光绪鸡蛋要10两一个,光绪还不甚在意。
随后李鸿章进来,向光绪申请购置两艘铁甲舰,总共280万两,光绪一听这数字似乎察觉哪里不对劲,于是问起李鸿章鸡蛋什么价。
光绪只注意到自己的鸡蛋怎么贵了8000倍,却根本没去换算为什么14万枚鸡蛋就够换一艘铁甲舰——北京城几十上百万人,其中一小部分当天少吃1枚鸡蛋的代价,就够置办一艘铁甲舰,这点数目需要天子亲自审批?或者说,两艘铁甲舰为什么要2800000两,而不是350两,李中堂你报的这款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大?
如此浅显的道理,皇帝竟没去想!深居宫闱,对花钱毫无概念,又怎知民间疾苦?太监在李鸿章面前都穿帮了,也不知道让他们对个质,又何谈帝王之术?
电影中这段改编自李伯元(代表作《官场现形记》)的《南亭笔记》,光绪每天要吃4枚鸡蛋,御膳房采购需要34两白银!8.5两1枚!
光绪得知这价格,还当鸡蛋在全国都没多少产量,得是多金贵的物件,于是举起鸡蛋显摆着问翁同龢:
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
翁同龢的回答是:
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有臣下、有帝师(还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如此欺君罔上,愚弄甚至捧杀君上于鼓掌之间,难怪君上双目蒙尘,不食人间烟火,沦为家犬的傀儡!真如那项羽摆的鸿门宴——众人皆醒君独醉!一屋子明白人全陪一个糊涂人喝酒!
(原文:翁在毓庆宫行走时,光绪每日必食鸡子四枚,而御膳房开价至三十四两,光绪因举以为问曰:“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翁对曰:“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补充个很早以前听过的故事吧:
农夫拣了个鸡蛋大的宝石,委托村长交给国王。村长换成金蛋交给县长,市长换成银蛋交给市长……等到国王手里就成了个真鸡蛋。国王觉得很感动,种地这么辛苦连个鸡蛋都舍不得自己吃却献上来了,良民啊,下令奖励农夫100万。然后100万变10万,10万变1万……农民从县里领到1元奖金高兴得哭了。
延展阅读:
电视剧里,富人总是穿得人五人六,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跑一趟高档餐厅,仪式感满满。但其实很多普通人觉得神圣、体面的场所,在富人眼里却跟街边的米粉店内啥区别,就是个吃饭的地方。
像很多电影里,男主角动不动包场约会,动不动搞一个夸张的豪华夜宴来约会……等等,不是说一定没富豪这样玩,而是这样的操作,其实挺没必要的,也不太符合真富豪的普遍习惯。
因为有钱人眼里,花钱多少不是问题,是否必要才是问题。多不代表好,恰当才是。所以出去吃饭,开心就好,菜品合口,环境舒适的话,价格不是问题。但去做一些多余的操作,比如包场,比如搞得过度隆重,就过了,轻松的事情也变得有负担了。
当然,像一些二代那种动不动在夜店请全场喝酒的,我也只听说过,没亲眼见过。我也想交这样的朋友,不过好像没机会,哈哈。
总之,不应该把上流人想得太上流,因为他们也会吃喝拉撒,吹牛逼,图便宜,也会好吃懒做,利令智昏……只不过因为有钱,所以他们有条件享受更体面的生活。但有时候,体面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所以有钱人在一些日常中,并不愿意为体面而过度束缚舒适感。而影视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太高估上流人士的自控能力。
「皇帝用金锄头」
.
「何不食肉糜」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看你怎么定义师德了。如果师德的要求是课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批改每一个交了作业的学生的作业,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目光所及的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校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与关爱。学生遇到问题老师力所能及范围内全力相帮。那作为老师我可以负责人的跟你说,我身边的同事都是师德很高的人民教师。
如果你的定义是学生不学并且羞辱老师的付出,老师仍需全方位关注,无偿地不分昼夜的给你私人补课。家长明面上说会与学生一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却暗度陈仓,协助学生违纪,成绩下降背后指责老师,或违纪事发之后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老师管理不严。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24h监管学生等等,那么对不起,就是我们这些“没有师德”的人占据着教师岗位,我们也很愧疚,对自己很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