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母想要的,是一个空有美丽的皮囊,灵魂空洞,行为顺从,就像秦罗敷那样的儿媳妇。
刘兰芝偏偏不是。
我问学生:「我们已经通过之前的课前预习和串讲,明确了重点字词和情节脉络。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学生说:「是封建制度导致的。」
我问:「这个答案,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学生诧异地抬头:「有问题吗?」
我说:「当然不能算错。但如果答案就这么简单,那我刚才为什么会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各抒已见,答案不止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我说:「对。」
学生绷不住了,说:「老师,可是参考资料上就说导致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制度啊!」
我说:「你们果然偷偷看参考书了,说好的独立思考呢?」
学生说:「这……可是,一般这种问题的答案不都会说是封建制度吗?」
我说:「我相信刚才那么多异口同声回答「封建制度」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翻资料的。我们之所以不由自主就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是因为在近十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古代背景的悲剧故事归因为封建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就比如说《红楼梦》,很多官方的说法,都是说它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当然这么说也不能算错,但如果真的简单地把红楼梦的主题归纳为『反封建』,那就太狭隘了。」
学生若有所思。
我接着说:「就算是现成的答案,也应当思考它的内在逻辑。假如我们把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地归纳为「封建制度」,那我们一旦细想,就会发现它的问题。
封建制度在古代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但并不是每个发生在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以悲剧收场。
所以,除了「封建制度」这个答案之外,我们可以再想想,还有哪些原因?
如果一时想不到,也可以把这个答案进行细化,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它不仅仅有制度,还包括礼法、伦理、社会秩序的规则。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到底是封建制度里的哪些具体因素,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呢?」
学生说:「是焦仲卿的人物性格导致的。」
我说:「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说:「我感觉,焦仲卿就是个妈宝男,他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他妈说让他休妻他就休妻,让他娶他不喜欢的人,他也不敢反抗。是他自己娶媳妇,又不是他妈娶媳妇,他要是坚持和刘兰芝在一起,他妈能怎么样?」
另一个学生说:「你以为是现在吗?那是古代,哪有婚姻自由这一说。古代都讲究孝道,他肯定得无条件服从他妈妈的安排啊。」
我说:「说的很好。大家考虑到了古代的背景和大背景下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些属于我们刚刚说的封建制度里的哪一条?」
学生说:「封建孝道,百善孝为先,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威性……属于封建家长制?」
我说:「对。」
又有学生说:「不对。」
我说:「很高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那你来说说?」
学生说:「那,刘兰芝回家以后本来是不想再嫁人的,她妈妈也表示尊重她的选择。但她哥哥却强烈反对,逼着她改嫁,她妈妈最后也拗不过她哥哥……如果要说封建家长制,刘兰芝的妈妈不也是封建家长吗?为什么刘兰芝的哥哥就可以违抗母亲,焦仲卿就不能呢?」
我说:「非常好。这个同学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两者的不同。大家对此怎么看?」
学生说:「因为……家庭结构不一样?刘兰芝的父亲死了,他哥哥就是一家之主了,古代女子不是也得讲『夫死从子』吗?
我说:「确实,『夫死从子』是『三从』之一,它当然也属于封建制度的一部分。但,我们回到这两个家庭的结构本身看,到底有没有不同呢?」
学生说:「……没有。」
我说:「依据呢?」
学生说:「因为在前面,刘兰芝辞别的时候说「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上节课你讲过,「公姥」是一个偏义复词,偏「姥」,意思是婆婆。而且刘兰芝也只和婆婆、小姑告别了,并没有和公公告别,这应该能说明刘兰芝是没有公公的,所以焦仲卿的母亲和刘兰芝的母亲一样,都是守寡,而且都有一儿一女,刘兰芝有个哥哥,焦仲卿有个妹妹,啊,两者都是「母亲+兄妹」的家庭结构。」
我说:「说得真好。这就是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的,研读文本一定要细致,还要带着自己的思考,这个同学的发现就是我们读文本的最好示例哦。
那大家再想想,既然刘家和焦家的家庭结构是一致的,为什么两个儿子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区别呢?」
学生说:「那就是人物性格了。刘兰芝的哥哥脾气不好,文中有说,刘兰芝的话:『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父兄」也是偏义复词,指哥哥,她哥哥脾气暴躁如雷,但是焦仲卿脾气就很好,全文都没见他发过脾气,只会哭,妥妥的软蛋。」
我说:「其实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一个家庭内部如果有强势的,就有弱势的,有习惯安排别人的,就有习惯被别人安排的。焦仲卿家里谁的脾气不好呢?」
学生说:「焦仲卿的母亲。」
我说:「找找文本依据?」
学生说:「『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些是明确写焦仲卿母亲发怒的句子,另外还有她和焦仲卿对话的语气,听起来就很强势,完全不给她儿子说话的机会。」
我说:「对。那么这个问题很明确了,我们大致可以把悲剧归因为两点:一是人物性格,焦仲卿的个性带着一定的软弱性,面对强势的母亲,不自觉地就选择了屈从;
二是封建家长制的弊端,它让软弱的儿子不敢违抗所谓的孝道,也让暴躁的儿子以女子需要「三从四德」为理由,冠冕堂皇地成为一家之主,凌驾于母亲和妹妹之上。」
我接着问:「焦仲卿和刘兰芝明明很相爱,那焦仲卿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他休妻,另娶他人?为什么会有一个母亲,见不得自己的儿子过得好呢?」
学生说:「不知道,心理变态?」
我说:「呃,心理变态在文中有依据吗?」
学生说:「……没有。但是现在不是有个词叫恋子情结吗?」
我说:「一定要猜测的话,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我们要分析文本,就只能立足于文本,而不能脱离文本之外。」
学生说:「好吧。焦仲卿的母亲想要他娶秦罗敷,秦罗敷不也是个大美女吗?所以她肯定不是见不得儿子过的好,她只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女子给儿子娶过来而已。」
我说:「说得很好。焦仲卿的母亲心中最理想的儿媳妇,是秦罗敷那样的。诗中对秦罗敷的描写,是「可怜体无比」、「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可见秦罗敷最大的特点是美貌可爱,当然也有「贤」。
那么,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难道刘兰芝不符合这些标准吗?她当然完全符合,既然符合,为什么焦母就如此反感刘兰芝呢?
学生说:「嗯……是因为她没有生儿子吗?」
我说:「这也是参考资料上的答案吧?我一直不是很认同,我们只能说,这不失为一种猜测,但这种猜测在诗歌里并没有直接的依据。很多解读,都拿「七出」之一的「无子」作为焦母一定要儿子休妻的理由,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不肯好好读文本就直接下了结论。
「无子」这个理由在本质上和你们刚才说的恋子情节是一样的,都只是有可能,但没有依据。」
我接着说:「如果我们想找到依据,就必须……」
学生说:「立足文本。」
我说:「对。所以,需要从诗歌的哪个地方找原因?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哈,要看焦仲卿的母亲要求儿子休妻时说了什么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这句话,其实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
1、她认为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
2、她对刘兰芝的不满和怨气已经积攒了很久很久,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
3、她对要求儿子休妻这件事的态度是十分坚定的,没有回转和商量的余地。」
学生说:「可是,我觉得刘兰芝很有礼节啊,她是被婆婆赶走的,走的时候还去给婆婆行礼,嘱咐婆婆保重身体,这怎么能算没有礼节呢?」
我说:「我的理解是:当焦仲卿的母亲说出『此妇无礼节』时,紧接着的那一句话,就阐释了何为她眼中的『无礼节』,也就是:『举动自专由』。
换句话说,刘兰芝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子。
她不是那种事事都等着别人来安排的封建传统顺从的淑女,她不是空空如也的美丽皮囊,她的灵魂里,有想要自主决定自己该如何生活的强烈意愿,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认同的需求,她不能接受长期活在婆婆的不满和反感之下,不愿意继续这种耻辱的生活。
所以,即便她深爱着焦仲卿,也主动说出了『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在她看来,既然你母亲不喜欢我,你又不能经常在家陪伴我,现在的状态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还是分开比较好。
这就是为什么焦仲卿的母亲说她『举动自专由』,因为在古代,一个美丽贤惠的淑女是不应该有灵魂有想法的,无论生活际遇如何,她们都应该像水一样柔顺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我们看到了焦母反感她的理由,也一定要看到,这恰恰是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最闪光的地方。
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极强的自尊心,对自我价值认同感有很高的需求,同时她又美丽、勤劳、多才多艺、知书达理。
后面的这一系列美德,其实非常符合封建家族对完美媳妇的标准。但唯独是她极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藏在她温柔有礼的表象之下,如果不是朝夕相处,断然难以觉察。
这些和现代女性意识非常接近的灵魂深处的点点微光,在焦母看来就像眼中钉一样无法容忍。
焦母想要的,是一个空有美丽的皮囊,灵魂空洞,行为顺从,就像秦罗敷那样的儿媳妇。」
学生说:「那,我好像明白为什么她走的时候要好好打扮了,就像现在的姑娘化了漂亮的妆,去和前男友吃最后一顿饭。对不对?」
我说:「对,也不对。
女孩子想让男友记住自己最漂亮的模样,也是想给这段感情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许还存了一点点想让男友后悔的小心思。
你举的例子,更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仪式感』。但我们如果把刘兰芝和婆母小姑辞别的情景简单理解为追求『仪式感』,好像就又少了什么。
我们能在诗中看到,她凌晨天不亮就起床了,梳妆打扮时,每一件首饰,每一件衣服都要反复地试过四五遍才满意。
我们能够透过千年之前的诗句,看见那个清晨严妆之后的刘兰芝。看到她脚下的丝鞋、她头上闪着光的玳瑁发饰、她系着流光白绸带的纤纤细腰、她耳边悬着的明月珠耳珰,还有她的天生丽质,细嫩如葱的手指、像含着朱丹的红唇……最美的是,这幅图画还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我们好似还能看到她轻轻地小步行走的美妙姿态,可谓举世无双。」
我常常都觉得,这一段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刘兰芝,从头到脚都闪着明亮温柔的光。这是一种从内心深处绽放出的温柔强大的光芒。她这样的打扮,就是为了在退场的那一刻,也要光芒万丈。
所以我们能看到刘兰芝上堂拜别婆婆,无论是姿态还是言语,都得体合宜,不卑不亢。她承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并没有口吐怨言。
她知道自己就要走了,面前这个处处为难自己的婆母,终究是长辈,终究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终究是自己最爱的人的母亲。
她不是没有委屈,她只是咽下去了,因为她的教养和她的善良都告诉她,最后一刻,她不能失了礼节,不能失了分寸。
这,正是她对自己有着极高要求的体现,是她拥有一颗敏锐、善良、高贵,自尊的心灵的体现。」
而焦母看见她,『怒不止』。
为什么明明成功赶走了刘兰芝,焦母还要发怒?
我们当然可以说:因为她心里对刘兰芝的怨气太深。
焦母为什么这么厌恶刘兰芝这个儿媳妇,或许我们可以从时代中寻找一下原因。
汉朝是一个对女性相对宽容的时代。
汉武帝的母亲王姪可凭借再嫁之身进入太子府,获得荣宠并生育皇嗣。
而前有汉高祖之妻吕雉执掌天下大权十五年,后有汉和帝皇后邓绥临朝称制十六年,都足可见政治环境对女性而言也是偏于宽松的。
蔡文姬和班昭两位杰出的女性文学家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贵族阶级的女性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然而这种宽松和权利也不过是针对历史大环境而言,与新时代女性相比,她们仍身处漫漫长夜。
毕竟能够留名史册的仅有寥寥几人,而大多数女性都不得不削去血肉,把自己塞进“德言荣功”的模具,以此塑造成符合男权审美的统一款式。这不啻于精神上的一场自我阉割。
如果说平民阶层的女性还拥有一定的呼吸自由空气的权利,那么贵族阶层的女性大多就只能活成笼中的金丝雀。
她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居于后宅,相夫教子,不同于电视剧演绎出宅斗的诡谲阴暗,她们大都不会嫉妒,甚至还会主动的为丈夫收纳新人,因为男权社会用礼教剥夺了她们嫉妒的权利。
就是这样的女性,在阉割掉生命中的大多数欲望之后,她们生活在后宅唯一的希望就是——生育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儿子。因为同样按照礼教而讲,这个儿子必须对她行孝道,没有任何原则的那种。如果这个孝顺的儿子又能加官进爵走向人生巅峰,那对于他的老母亲来讲,就更是人生至高的成就了。
人生于这种女性而言,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抓住,儿子就是她唯一恒定的财产,投资得好,甚至可以上涨到停牌。
那,怎可以不牢牢抓住。
少数智慧的女性能把握好尺度,然而大多数平庸的母亲都将这种期望演化为了一种变态的控制心理。这种控制心理下成长起来的男性心理同样是不健全的,用一个我们容易理解的词汇来讲,他们就是“妈宝男”。
在焦仲卿母亲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她对儿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听话。当焦仲卿违逆她的心意,替妻子求情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翻译一下,“你小子胆儿大了呀,竟敢帮你媳妇说话!”是的,令她气愤的并非刘兰芝这个儿媳妇,而是她的儿子在帮儿媳妇说话。
这说明她的儿子从前唯她是尊,也说明她有一种儿子即将脱离掌控的危机感——万一儿子听了媳妇的话,就不听娘的话了呢!
所以刘兰芝必须被休,这和她自己听不听话没关系,而是因为她让她丈夫开始不听话了。
世上女人千千万,休掉一个刘兰芝,再换一个听话的就是了,万不可把儿子带坏了。
这和贾宝玉的娘王夫人的思想是多么相似啊!
刘兰芝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思想健全的女性。她知礼节,晓诗书,明尺度,就像焦仲卿所说的,能娶到她,本是这男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相处了两三年之后,焦仲卿这个思想上的孩子很明显有了成长的迹象,他开始懂得为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也试图去保护他可怜的妻子。
然而也仅止于此了。
焦仲卿毕竟是一个没有成长起来的男孩,他没有勇气去挣脱母亲自小给他套上的思想枷锁,唯有选择以死来成全爱情。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足以令后人以文为祭。
但在我们扒不开字缝里,过去两千年的岁月,又埋葬了多少青春鲜活的灵魂呢?
我猜,焦仲卿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全诗就没提到焦父。焦仲卿婚后,夫妻感情太好。这让焦母觉得,儿子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产生了严重的孤独感。最后,焦母讲,“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焦母是真心为焦仲卿再讨老婆吗?是的。只要焦仲卿不喜欢他的新太太,他的母亲就有安全感。
你们学的是批判封建家长制度,但这制度只是工具。老师不教你这首诗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看到一个案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国外,自己碰到一个华人同学,结婚了。母亲到国外探亲后,一直背着新妇讲新妇坏话。直到儿子离婚。
不是无解,不是说单亲妈养大的儿子不能嫁。而是,要给这个“焦母”找点事情做做。比如,去居委会值班,或者去跳跳广场舞。(我一个男的,居然在回答婆媳关系的问题......)
是因为物理学已经开始快要碰触到这个世界我们可能的认知边界了。
包括什么边界呢?这里有物理观察能力的边界,也有主观客观分界的边界,甚至有这个世界底层规则的边界。
假设说吧,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么我们是什么呢,不过是网络游戏里的NPC角色,就像你在魔兽世界里看到的卫兵,任务NPC一样,差别是我们更加智能,并且会思考。
假设我们就是那些NPC吧,我们也会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验和逻辑思考,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这个世界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能源传递的规律,甚至光线和颜色渲染等等更高级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游戏内的道具和环境通过实验而感知到的。于是我们提出了种种的假设,提出了各种数学方程来总结这些规律,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理论是对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既普适又实用,能指导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干出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比如造出了能上天入地的机器,也学会了怎么远距离的通信,我们的科学开始突飞猛进。
但是,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很难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法师发出的火球,你观测和不观测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会有变化,为什么两个相距遥远的宝箱,开出来的物品始终保持互补的概率,这些似乎和逻辑常识不符。但是,我们很理性的认为,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吧,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依照这些规则构建出来的。
再然后,研究深入到了一些更难理解的领域,比如在这个世界显现出来的最小像素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客观)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科学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似乎再难推进。有的科学家说,肯定是我们没有造出更厉害的道具炮,如果我们用更强大的道具炮对轰,在极端的运算条件下,这个世界一定会显露出更底层的运算机制出来。
好了,现在你先跳出来,做为这个游戏的上层世界的开发者身份来看一下。你会觉得很有趣:你创造的世界里的代码正在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或者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因为虚拟造成的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你为了节省运算量,大部分的场景和物体都是在玩家不观测的时候不装入内存的,大部分的计算也都是先计算结果再反过来根据观测需求输出过程。当然这么做会让游戏里的智能NPC感觉到因果律被违反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然后你看着这些NPC开始修改一些脚本,试图利用道具反应来制造出超越数值边界的计算,然后引发计算BUG,并通过研究BUG现象来更进一步的分析这个世界的代码运转特性。
你很佩服这些智能NPC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你也很理解他们,不过做为开发者,你当然知道这么做是没用的,这个网络游戏程序有着复杂强大的保护机制,不可能被游戏里的NPC弄崩溃,而且就算弄崩溃了大不了也就是打个补丁重启游戏就好了,出错时候的日志都会清掉,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的。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高层世界的计算机的各种硬软件系统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网络通讯体系,协议,客户端,编程工具,图像引擎,底层驱动等等机制,而这些机制游戏里的NPC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明白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之外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就算把CPU弄烧掉也不可能从游戏里蹦到现实中来。
对于游戏里的NPC来说,他们只能在这个世界程序运行的规则之下进行探索和学习,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去到更上层的世界,不可能变成坐在键盘前的开发者,他们虽然很聪明也很好奇,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再也无法向这个世界更深的奥秘去探索了,因为他们所探索的世界规则有他们碰触不到的边界。
这是做为NPC的悲哀,开发者想,不过他转念一想: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高层世界创造下的NPC,我们也同样被局限在当前的世界里,永不可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大家彼此彼此,都在笼中而已。
==============================
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多人对科幻概念有兴趣,回复出几百条来。
请大家理解一点,既然谈到了科学的边界之外的地方,那自然说的东西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这叫什么,这叫做想象,所以大家不要把科幻当民科来批,放飞想象也是一种娱乐嘛。
既然说到了对科学边界的想象,那么我就补充几句:
1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定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从哲学逻辑上就无法回答任何无限穷底的问题,比如时间的尽头后面是什么,物质无限细分下去是什么,宇宙的边界之外是什么,时间的最小单位之下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有极限的,哪怕是神也无法掌握所谓终极真理,科学没有所谓的终极;
2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早到来。有人举出各种例子,说明百年前人类也觉得科学已经快到尽头了云云,但是现在又进步了这么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一样了,现在碰到的障碍和瓶颈和之前碰到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人类在实验观测手段上难以突破的障碍,比如我们无法造出太阳系半径大小的加速器,也无法进入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或者突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在低垂之果摘完之后,剩下的恐怕是天顶才有的果实。虽然现在人类在无数领域里面都在加速探索,但其实顶尖领域的科学家都知道,基础领域颠覆性的突破已经很难再出现了,缺乏实验支持的理论和玄学并无二致,和上面的科幻一样,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人类科学还会有很多进步,未来我们可能解决核聚变,发现更多粒子,统一四大力,开发真空能,我们能任意的操纵物质,实现原子级的打印技术,甚至能直接打印出一颗行星来我也不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现有底层理论的工程学应用而已,人类在现有理论上不断加强实用转换还能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能力,但是无论这些能力强到什么程序,有些边界依然会永恒的横亘在人类认知的边缘,让人类不得逾越。人类无法逆转时间箭头和熵,无法修改宇宙常数,无法超越光速运动,无法跃迁到更高维度,无法跑到宇宙之外,无法逃脱自己所处的时空牢笼,无法得知是否存在有更高层次的世界,更无法叩问自己的造物主为何创造自己和这个世界。
3 我们其实也不用悲哀,每个智慧文明都会处在一个牢笼之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永远无法得知笼外是什么。等触摸到边界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内卷嘛,文明只好开始娱乐自己。既然向上无法超越,那么我们倒是可以向下造出一个新的牢笼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对于每个文明都不难,很快我们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且把智慧代码放到这个虚拟环境里观察了,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仿真方式,或者就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消遣罢了,不然呆在这个笼子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说点题外话:谈到仿真世界,算起来搞不好又要清档了。地球副本已经清档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某个物种占据优势地位后就清的,感觉似乎是某种代码竞赛,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恭贺这届的冠军团队,你们通过智慧代码赢得了这轮比赛的胜利,战胜了上轮的恐龙开发团队,谁让他们这届还采用老思路,继续走速攀食物链路线呢(说到这个话题可以再开本书了,生物分类学妥妥就是一场策划风格大赛啊,充满了各种明显的设计流派和思路,让一个游戏策划去读读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百科书籍,他会感觉到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边拍脑袋边想出来的怪物表吗,我都能看出不同策划的水平差异……)
好了,以上都是胡扯,大家看看就洗了睡吧,但愿能帮你们打发一点无聊时间。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福禄寿乐队成员的杜雪儿涉嫌走私的毒品“邮票”LSD是什么?
“有一种致幻剂,少量的服食下去,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令人愉快的麻醉状态,想象力突然变得丰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物体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听到的每个声音都像是投在平静水面上的一颗石子,让眼前这些奇妙的色彩产生一圈圈涟漪。”
这种“美妙”的境界
是瑞士的霍夫曼博士第一次无意间尝到
自己合成的化学品时体验到的,
这种化学品就是
被称为“史上最强致幻剂”的LSD。
LSD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存在的?
请先看下面几则案例:
01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利用快递走私毒品案件,查获新型毒品LSD (俗称“邮票”)100张,该案件系东营市破获的首起“邮票”新型毒品案件。LSD外观似小型邮票,印有卡通图案,贴在舌头、皮肤上可致幻达12小时。
02
“90后”大学生张某在社交软件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样新东西——“邮票”。他以300元一张的价格购买了8张,回来后将每张裁成两半,并将裁出来的半张“邮票”以800元的价格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经警方鉴定,张某出售的8张“邮票”就是具有强烈致幻作用的LSD的伪装物。而张某也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03
澳大利亚一少年在家服用LSD后呕吐不止,称身体发热脱去衣服,又失常地掩面跪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他忽然大声呼叫着冲向阳台,爬出栏杆。他的妈妈和妹妹竭力阻止但最终并没有成功。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三楼阳台坠下,头部着地,当场死亡。
1
LSD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LSD,化学名称为D-麦角酸二乙胺,即麦角二乙酰胺,是一种强效的致幻剂,主要滥用群体是18至25岁的青少年。
1938年
/首次合成
1938年,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个有关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LSD被首次合成出来。
1943年
/精神作用被发现
1943年,霍夫曼在进行化学研究时无意中通过皮肤接触并吸收了LSD,这才发现了它的精神作用效果(如前文所述)。此后,LSD一直被用于精神病学家的医学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滥用和推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LSD被一些心理专家和政要人士滥用和推广。一些心理学家在嬉皮士运动中担任反文化的精神导师,将LSD的致幻作用称为精神成长。
二战及冷战期间
/大规模流行
“二战”及“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致力于研发思维控制类化学武器,将LSD应用于对抗审讯之中。为此,他们大量生产LSD,为LSD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来源。随着LSD的流行,美国社会开始频繁地出现各种因为服用LSD而导致的意外事故,精神崩溃、犯罪和自杀的报告不断增加。
1966年
/禁止生产和销售
1966年,时任美国加州州长的里根宣布LSD为非法药物,禁止合法生产和销售。从1967年起,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全面禁止LSD。
2
LSD是什么?
LSD为半人工合成,从麦角酸衍化而来,无药用价值。纯净的LSD是白色晶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毒品形式一般为酒石酸盐,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典型的滥用方式是口服。不法分子常将LSD溶于水后滴在某种吸附物上,比如吸水纸、方糖、明胶以及各类糖果、饼干等。
后来,为了方便运输和躲避打击,也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和服用,毒贩将印好的小纸片浸泡在LSD溶液里,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纸片可含LSD30~50微克。为了能吸引青少年,毒贩绞尽脑汁把纸张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彩色图案,这与邮票风格非常相似,因此吸毒群体把LSD称为“邮票”,使用时把纸片放入口中即可。
3
LSD为何被称为“迷幻药之王”?
LSD致幻效果特别强,其他毒品的剂量单位都是用毫克或克,而LSD则只需要用微克单位,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为“迷幻药之王”的原因。
服用10微克就可以产生欣快感,30微克可出现明显症状,50~100微克就可出现幻觉。LSD一次一般只服用100微克,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但却会造成持续6到12个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还会产生幻影和生动得像白日梦一样的幻想,比如会动的几何图形和光影重叠的色彩等。在药效较强时期,使用者甚至感觉自己灵魂出壳,进行一场“幻游”。
于是,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使用LSD可以放大感觉,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易于体会事物间的联系”的幌子出售、诱骗他人吸食LSD。事实上,吸食LSD后的体验极不稳定,出现的幻象有时会令使用者产生“幻游”的“舒适感”,有时则会令其恐惧,导致心跳加速、呼吸加重,大脑和行为不受控制,使用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
很长一段时间内,LSD被称为“疯子药”,因为一些服用者过量使用,精神崩溃或是受到永久损害,变成疯子。总而言之,LSD对使用者的情绪、精神状态、睡眠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长期使用LSD会产生焦虑和沮丧情绪,对身体造成伤害,且很快产生耐受性,但身体依赖性较低。使用LSD还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反刍”现象。长期使用LSD会导致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会大量沉积于肾脏,如果不再使用,沉积于肾脏内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在代谢消解的同时,有一部分会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产生新的连锁反应。
LSD在我国早已被列入精神药品管制目录,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被严格管制。面对新类型毒品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局面,公安禁毒部门多次在媒体和宣传中提醒,很多毒品宛如“披着羊皮的狼”,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一定要警惕类似“邮票”等毒品的诱惑,千万不要被色彩鲜艳、包装花哨的外表和“没有危害、不会上瘾、体验新奇感受”等谎话所蒙骗。
切莫出于猎奇、逃避现实、追求快感等心理走上不该走的路,犯下不该犯的错!
内容选自甘肃省禁毒委办公室(《你不知道的毒品真相》,作者李文君,有删改)若存在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美国已于上世纪60年代末被禁止。疫情之后又有合法化的趋势——2020年11月份,美国俄勒冈州宣布LSD合法。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第三百五十七条 【毒品的范围及毒品数量的计算】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此罪名是选择性罪名,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七节。
首先先分析构成要件:
走私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毒品管制法规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犯罪主体:自然人、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走私的物品是毒品,而实施走私的行为。
小代提醒:这个岳某的证人证言的信息量很大。证明杜雪儿有吸食大麻的历史,但是,证人证言是言词证据不能单独定罪。
说明杜雪儿可能不是第一次使用“LSD”产品,有可能能够追溯到2017年。
杜雪儿竟然是在知乎平台上找到的卖家。
1、杜雪儿以前就可能吸食大麻
2、她的上家是在知乎上找的
3、涉及的毒品只有0.13g。
4、如果我是辩护律师,这个案件,我会走认罪认罚从宽的角度走。如果不走认罪认罚从宽,起码会从三个角度进行辩护:
(1)这个毒品本身,发展,致幻性学术报告。国外的判例。
(2)主观明知与否进行辩护。但是,案卷中的聊天记录如果非常清晰,这里,不用下太大的功夫。证据链已经形成。
(3)从「量」上进行下手。涉及毒品的含量极低,家中应该也没有搜出毒品,否则判决书上肯定写了。这样极低的含量的影响,有没有到严重的社会危害的限度。
(4)辩诉交易,辩诉交易,用认罪认罚来换量刑啊,一年的刑期。说实话……不予置评了,怕挨骂。
附判决书全文:
我个人的感觉,看电影其实是一件比较私密性的事儿,尤其是好电影,我历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看,如果呼朋唤友,往往因为志趣不一等容易产生干扰。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独自面对奇异瑰丽世界的封闭空间,而在这个空间中,能够引起波澜的,无疑对我来说,是一部好电影,希望对你也是。
《老无所依》:一个孤独冷酷的杀手,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一个不知所谓的电影名称,一场看后也难以言说的情感,如果不反感轻微致郁,建议观看,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李米的猜想》:灵气加持的周迅,发挥稳定的邓超,混迹演绎场的张涵予,还有诸位年轻时不可多得的锐气,导演曹保平,音乐窦唯,如果以上还不能说服你,那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4892281970688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7224029671424《海上钢琴师》:小号、钢琴、爵士乐、还有无疾而终的爱情、萍水相逢的友情以及对自我的坚守:如果生于此是场意外,那么我可以选择留在这。
这是一场极度适合一个人应对的梦幻旅程,船已到港,欢迎启航。
《大无畏》:只是一部相当平常的喜剧片,两个小混混阴差阳错抽到生死签做杀手的故事,演技稚嫩与浮夸并重,唯有在临行前各自回家看亲人,对暗恋的人告白,携手赴死的淡淡温馨,却刚好凑足了为数不多的亮点,刚好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的人生已触底,那到了最后关头,你会干什么?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
小成本科幻巅峰,如果一个人跨过漫长的时间,那他意味着什么?神,妖魔,鬼怪,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遗忘,会受伤,经历过漫长的时间,跨过了多少人的岁月,承受了太多离别。来路我已日渐模糊,未来,我又将要去往何处?又或许,过往种种,都只是为了,过好我这一生。
《移魂都市》:如果记忆可以被篡改,那么我们就当是第一次相逢吧。
哥特式的全程阴郁与结尾的耀眼阳光,明与暗的强烈对比,配合悬疑解题式的剧情,绝对值得观赏,只要你忍受开篇前几十分钟的沉郁。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