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观众们少见多怪了,正如以前看功夫片会学习里面的一招一式,后来发现原来是吊威亚,有替身,有剪辑。看情感节目,调解节目,会有观众们为其中的人物喝彩流泪,原来也是演员演的。那些选秀节目,表演才艺节目,我同情那些遭遇不测的选手,接下来,所有选手家里人不得个癌症,老婆孩子不出个车祸,自己不欠个几百万,不睡火车站都不好意思出来唱歌,这一切都是假的。
《吐槽大会》刚出来时,我猜应该有文本的,具体怎么吐槽肯定是事先沟通好的,毕竟都是明星,都是同行,免得说了人家的忌讳,知道今天发现原来现在有提词器,还那么大,连每个动作语气都提示,只想说:这连脸都不要了啊。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实:《吐槽大会》明明是秀演技的节目,却要伪装成秀阅历、秀性情、秀才华的节目。
(与此同时,《演员请就位》明明是一个比资本的节目,却要伪装成比演技的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明明是一个比颜值比人气比资历的节目,却要伪装成比能力比努力的节目。)
买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不仅会让人觉得情感被欺骗,可能还会让人觉得智商被侮辱。
我只在微博以截图形式“看过”不超过十分钟内容的吐槽大会,正是因为不接受这种把参与者人设建立在编剧的稿子上的精分模式,所以从没看过正片。
既然《吐槽大会》就是靠立参与者人设的红利火出圈的,所以今天也别怪相当一部分观众发现货不对版大吃一惊要反水。
以前上过(买过)多少“真性情”、“敢说”、“临场反应快”的热搜,今天就应该乖乖立正挨骂。
懂得“食得咸鱼抵得渴”,是江湖中人应有的基本认知。
另外,为何“真吐槽”变成“演吐槽”,也许不仅仅是参与者的水平问题。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