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但在过去这个需求并不重要。
我是大概2000年初开始用笔记本电脑的,当时的笔记本电脑还属于小众产品,动辄都是万元起的价格,神州也是在当年打出了XXXX元,神舟电脑带回家之类的广告语,才广为人知的。当时的电脑价位决定了这只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人的办公和娱乐用品。另一方面,当时的人虽然有娱乐需求,可当时的电视剧以及一部分电影也都是4:3的比例,所以4:3的屏幕反而还是能适配这个时代的影音娱乐需求的。
后来到了2005年前后的时候,16:10的屏幕开始大范围应用。比如当时我买的一台笔记本就是1280X800的分辨率。相比于4:3,16:10其实算是一个尴尬的比例,因为看4:3的视频会有黑边,看16:9的视频会有黑边,看文档的效率又比不上4:3,所以这个比例慢慢就消失了。再到后面,主要就是1366X768这个标准的16:9分辨率。
大约在2010年前后,当时的笔记本一般会使用三种屏幕供用户选择。一般,1366X768的叫普分屏,1600X900的叫高分屏,1920X1080的叫超高分屏——没错,现在被叫做大果粒的1080屏当年也曾是高端货。
整个电脑市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2005到2015年这个时间段,是笔记本电脑的普及时代,整个PC市场也在这个时段保持了高增长。而这个时代16:9的普及,在我个人看来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因为16:9屏幕的成本更低,所以厂商也就更可以把电脑成本降下来,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可以买的起电脑;
第二,虽然屏幕比例从4:3调整到了16:9,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屏幕分辨率的上升。这意味着虽然对于办公来说,16:9的比例并不适合查看文档,但用户可以通过缩放边框的方式将文档显示调整至合适的比例,或者用分页查看等方式查看文档,这样虽然文档不会占满整个屏幕,但因为屏幕分辨率上来了,所以显示效果也还能接受。
第三,那个时间段,同样也是电视升级换代的时间段,那时候世界范围内的内容制作商开始慢慢改变节目的画面比例。这一点,如果你看过很多连播几十年的电视剧的话应该印象很深。比如说,《名侦探柯南》最初是4:3的比例,到2006年开始变成13:9,到2011年基本就变成了16:9。也就是说,到2010年前后,已经有很多节目制作商都开始吧16:9作为主流的制作比例了,这时候16:9的屏幕自然也就是最合适的了。
第四,最重要的是在最开始电脑的用户基本都是高校教师、企事业单位领导、记者编辑等人群,这类人群对娱乐的需求较低,但日常办公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文档,所以4:3的比例很合适。但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普通用户能买的起电脑了,这些人对于电脑的需求就不再仅仅是办公,而是包括了影音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这样16:9的屏幕其实也更受他们的欢迎。在当年笔记本从4:3像16:9过渡的一个时间段,有一次我陪一个小我几岁的朋友去买电脑。我自己觉得4:3的电脑用起来更舒服,但是这个朋友却更偏向于16:9的电脑。问他理由,他说4:3看电影有黑边,不舒服。
至于说现在为什么3:2的屏幕越来越多了,更多地是因为这是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扩张,或者说商务办公人群的需求被独立出来了,而不是整个市场发生了什么大的改变。我印象中,最先搞出3:2屏幕的应该是华为matebook,这其实倒很正常。因为华为无论是产品还是功能,都很清晰的瞄准商务办公人群。比如Matebook X、Pro这样的旗舰产品以及Matebook 13、14这样的中端产品,都是以商务办公人群为主要目标的。但与此同时,Matebook D这类的入门产品,却依然使用着16:9的屏幕,也是一个证明。
但不管怎么说,今后16:9还依然会是主流,16:10的竞争力应该不大——大多数人并不会在乎这一点点的可视面积的增大,但却会对由此而带来的价格增加感到异常敏感。而作为当下新的比例的3:2的屏幕,应当会被一部分厂商的商务本以及针对商务办公人群的产品更多采用。
对了,说到16:10,其实这个比例虽然不是主流,但却一直是某个品牌厂商的主流——这个厂商就是苹果。在大多数笔记本已经全面采用1366X768、1920X1080的时代,苹果的分辨率还是1280X800、1440X900,后来到了R屏时代,苹果的标准分辨率又变成了2560X1600、2800X1800,而不是其他厂商惯常的2560X1440、3200X1800。相比于16:9来说,16:10算是兼顾影音娱乐与办公、网页浏览等的一个妥协设计,代价就是相对高一些的价格,但对于本来价格就比较高的苹果来说,其售价也足以覆盖16:10屏幕带来的成本提升。所以,这也算是苹果特立独行的一个表现吧。
楼上有几个答案把我看笑了。「16:10比16:9早」「16:9是在16:10基础上降低成本的产物」这种黑白颠倒的狗屁瞎话张口就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信口雌黄。你们也不动动脑子想想16:10为什么不叫8:5么?之所以叫16:10那显然因为先有的16:9啊。
首先你们需要明白16:9这个规格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它的提出可以追溯到80年代。当时的电视节目标准宽高比为4:3,而宽屏电影则通常为2.39:1。如果你直接把电影拿到普通电视上播放,要么上下超厚黑边,要么就严重拉伸变形。反之如果电视直接做成2.39:1的(虽然对于CRT过于扯蛋),平时看电视又面临相同尴尬。而16:9是一个相对折中的宽高比——它非常接近4:3和2.39:1的几何平均数,也就是说初衷是一个屏幕以最小浪费来适应4:3和宽屏两种内容源,哪边都能凑合。
早在1993年,欧盟就已经着手推广16:9,将其作为HDTV标准规格。
到了90年代晚期,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16:9宽高比的宽屏电视——以背投为主,CRT为辅。
CRT由于原理问题,宽高比越大越难做,所以实际上零星也有一些产品采取16:10比例。后来逐渐普及的PDP和LCD则不存在这个问题,16:9就彻底成为了电视界(≈家用影视内容界)的事实标准。而PC显示器界之所以会一时出现16:10这种东西鸠占鹊巢,当年「面板切割经济说」(参见 @Ivony 的答案)非常流行,我曾经也信过一阵。不过理论上无论是16:10还是16:9,你建哪个产品线肯定材料和工艺各方面要按对应的优化,最关键的还是得先有需求。我个人认为 @pansz 的答案中指出的「微软要求纵向768线以上」的说法听起来更靠谱一些。
评论区 @胜勋 问「纵768可以理解,为什么横非得是1360?」——这个事吧,槽点更大。
前面我已经说过了,首先要明白当时16:9是电视标准也是追求方向。数字信号以8为美,正常思路是先把16给定了然后再算9,以横向分辨率决定纵向分辨率,所以有1024x576、1280x720、1920x1080。4:3也同理,640x480,1024x768,1280x960,1600x1200,这些都是合理的规格。FHD太贵玩不起的时代,理想分辨率是HD也就是1280x720,但是对于在4:3道路上走了太远的PC来讲,HD无法完整容纳纵768的XGA。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在同一个宽屏幕下同时支持HD和XGA呢?这就出现了两种玩法。
一种是维持16:9,整体放大,也就是奇葩的1366x768,等于是『基于「基于横1024和4:3决定的纵768」和16:9来决定横1366』——这个过程就已经充分体现其愚蠢了,而实际性质上1366x768也非常傻逼。768本身不能被9整除,1366只是最接近1365.33的偶数而已,甚至它都不能被8整除,这就需要额外的信号处理过程;其次更尴尬的是,1366x768=1049088,像素数量正好略大于1M(1048576),就差这么一点,32位色单帧4MB缓存就不够用,就得用大一号的,这大一号可能直接就需要上6MB甚至8MB。针对这两个问题,又出现了把1366阉割成1360的玩法,就变成了1360x768。
另一种玩法是干脆不硬凑16:9了,反正你1366也好1360也好哪个都不是真16:9,而且LCD还有必须点对点的问题,等于纵768的屏播放720内容还是黑边模糊二选一。还不如直接破罐破摔,横向分辨率维持1280不动,就稍微拉高点,有拉成5:3也就是1280x768的,也有拉成16:10也就是1280x800的。
总而言之,16:9和16:10各有各的历史包袱,不外乎马屁股决定铁轨那点事,最后16:9打赢了也是历史更悠久、资源更多、市场更大。其它什么黄金比例什么人眼视野之类的狗屁,包括题主现在看到的3:2适合浏览文档什么的,都他妈是讨彩头的说辞而已。IT数码圈先打枪再画靶子太正常了。IE7按窗口分进程,多标签共享同一个进程,你们说IE傻逼,一个页面崩了所有页面全崩;到IE8改成按标签分进程,标签之间资源隔离,你们又说IE傻逼,开那么多进程浪费内存。说16:9按寸数省面积省料的,跟这一个道理,先站立场后挑毛病,一切皆可喷。
要我说,你们丫就欠用圆屏,还吹什么鸡巴16:10啊。对角线长度固定,圆的面积不比方的大多了,周围还咔咔浪费边角料,心疼死奸商。你们多聪明啊。
用初中数学解释一下:
矩形长宽分别为a和b,设长宽比 ,显然有 ,设矩形对角线长度c,根据勾股定理:
因此矩形面积S为:
对角线相同,也就是 为常数,画一下函数 的图形:
很显然x=1的时候y有最大值 ,当x>1时,x越大,y越小。
因为4:3=1.333:1<3:2=1.50:1<16:10=1.60:1<16:9=1.778:1,因此,对角线相同的屏幕,显示面积是4:3>3:2>16:10>16:9。
对于文字内容,4:3、3:2更为合适。因为我们传统的文字记录介质是纸张,而纸张可以很方便的折叠或者裁剪,因此,我们常用的各种纸张通常都是特定大小的若干种纸张,多次裁切而成,例如办公很常用的A4纸,就是A0纸四次裁切而来:
而为了便于缩放,我们希望不同规格的纸张长宽比尽可能相同,也就是a:b=2b:a,很容计算出长宽比最合适的比例是 ,也就是1.414:1,4:3=1.333:1、3:2=1.5:1,是简单比例中比较接近这个数值的。所以,我们通常会说4:3、3:2更适合办公——因为这个比例下,如果我们处理需要打印的文档,或者从传统文档扫描而来的图片,屏幕利用率是最高的。
对于图像内容,则是16:9~21:9更为合适一点。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屏幕看到的内容和我们双眼看到的更为接近,而人眼的视野从统计上来说,(单眼)是外侧60~70度,内侧50度,上侧30~40度,下侧40~50度,再考虑不同位置的视觉敏感度,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以S=0.026这个最低敏感度范围为基准,找一个相对接近的矩形,再考虑双眼视野叠加(这个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人的瞳距不同,不同距离的叠加范围不同),适合的长宽比大概是1.9:1~2.35:1这个范围内,也因此,电影画面比例通常是16:9=1.778:1或者2.35:1(接近21:9)。这就是我们说16:9~21:9的屏幕更适合看电影、玩游戏的原因。
早期的CRT显示设备,因为是采用强磁场是的电子束偏转从而显示图像的原理,生产成本中电子枪、偏转线圈以及相关控制电路占了其中大部分。因此不考虑其它因素,最适合的显示形状是圆形——但很显然这很不方便。退一步的正方形虽然面积最大,但不管是从显示文档时的屏幕利用率,还是符合人眼视觉这个角度,都不如4:3的长宽比合适。因此在CRT时代,4:3、5:4是更常见的长宽比,连主要用来显示图像的CRT电视,也几乎清一色的4:3。早期的LCD显示器,也延续了这个比例。
但和CRT不同,LCD显示器的成本几乎全在面板,液晶面板几乎占了整台显示器成本的90%。相同对角线尺寸的显示器,用我们上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16:9的面积只有4:3的89%。虽然说LCD屏幕的价格还要看基板尺寸和适合的分割比,但总的来说,16:9还是比4:3成本更低的。
LCD显示器从90年代末期开始逐步普及,这个时期的PC,随着MMX和SSE指令集的应用带来的多媒体处理能力提升、P3/K7时期的主频快速提高,GPU出现,互联网流行以及DVD的普及,观看DVD视频和3D游戏在电脑应用中的比重快速提升,文档处理不再是电脑最重要的使用方向。而观看视频(包括视频游戏)时屏幕利用率更高的16:9,以及更低的面板成本,自然就成了显示器厂商的发展方向。
而近几年,4G、宽带普及,智能手机、平板流行,大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下跌,电脑不再是观看视频的最佳设备,现在大家用电脑,更多是所谓的生产力应用——文档编辑、资料浏览等应用的使用比重逐步回升。很显然,3:2,16:10是更适合的长宽比。
同时,笔记本上4核CPU成为主流配置,使得大部分日常应用中,笔记本能提供于台式机几乎一致的性能体验,加上房价上涨、WiFi流行等因素,更多人在选购电脑的时候会选择购买笔记本而不是传统主机屏幕分离的台式机。而笔记本作为一个整体商品,显示面板的成本比重低很多,16:9面板带来的成本优势就几乎可以忽略了。
反过来,同样对角线尺寸,16:10、3:2的面积越大,这意味着标称尺寸相同的笔记本,如果厚度相同,则体积越大。内部零件排布更宽裕,可以提供更好的扩展性,或者增强散热系统来提供更好的性能释放,或者可以放下更大容量的电池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如果不需要更大的体积,则可以把笔记本做的更薄,或者把边框做的更窄来提高屏占比。这些都是作为单一商品的笔记本的竞争优势。
2021/3/26补充:
评论区有朋友说16:9宽屏可以同时看两份文档、开两个窗口更适合文档处理(其实也就是同时显示两页文档),但这大概是用24/27寸的16:9和当年15/17寸的4:3来对比了。事实上,如果有27寸的4:3屏幕的话,4:3也可以双页,而且更好用。先看数据,不考虑任务栏、工具栏等元素:
来个直观点的对比:
很多回答在乱写。
显示器最早是圆形的示波器,后来进入家用,一开始是字符界面。
后来在图形显示的时候,难免有影视行业的影响,特别是显像管和电视行业是相关的。
当时电视主流是pal的4比3和ntsc的3比2。最后IBM选择了4比3的640*480。
4比3才成为电脑显示器的标准比例
字符时代320*200是16比10。
在CRT时代,4比3一直是主流。
CRT从14寸发展到17寸,19寸。物理比例都是4比3。
CRT没有液晶显示器最佳分辨率的说法,Windows可以选1280*1024的选项这是5比4的比例,调满屏幕会变形。
到了这个时代,DVD已经很流行了。
当时,便宜的拍摄设备是1.66比1,这个时候4比3就会浪费很大的黑边。
日本搞的高清电视选择16比9,也有了16比9的视频源。
CRT显示器的顶级产品已经有物理的16比10了,建议分辨率1920*1200。
这个年代已经有eizo的专业液晶显示器是3840*2400了。
在CRT向LCD的过渡中,LCD一开始也是15寸4比3,17寸和19寸5比4。对应物理最佳分辨率。
但是这个时候,厂商开始耍花样。
显示器的尺寸是对角线尺寸,而厂家的成本是真实的面积。
显示器越狭长,同样的标称尺寸用的面积越小,成本越低。
桌面显示器就16比9了,用16比10稍微过渡一下,就通通16比9了。
对于网页和办公来说。宽比例很不合适。
对于主流23寸以上的显示器上,可以开两个并排页面。问题不大。
但是用到15寸的笔记本电脑上,就很不舒服了。
以前4比3年代,笔记本14寸看文档也没问题。但是现在就要17寸的笔记本才能看相同的文档。
这对办公来说很不舒服。主流的15.6寸,看文档只比以前12寸的超便携本稍微大一点。
后来,华为利用边框重新搞3比2,算是回归一点。
从影视角度,老片子4比3,录像带1.66比1,宽荧幕1.85,超宽2.35比1。16比9的算平衡。
游戏角度,很多游戏都支持16比9。
显示器16比9没有问题。
笔记本电脑的问题,是为了名义尺寸,导致办公可用面积太小,体验太差,才不得不回归。
3比2的15.8寸,相当于4比3的14.1寸。
台式机显示屏我不清楚,
但笔记本屏幕4:3不是直接变为16:9的,在这中间16:10曾昙花一现。
16:10之所以昙花一现,其实跟技术没什太大关系,而是纯粹商业行为,生产完大批16:9的屏幕后疯狂雇佣水军大V,在当时各大论坛、博客、贴吧给16:9屏幕洗地。
而现在笔记本16:10的重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被3:2给逼出来的。
想想看是哪家把3:2屏幕覆盖到中端机型上的,想想看又是哪家先掏出16:10屏幕的,再想想有关于这两家这几年的新闻。
有些时候行业进步,确实需要新鲜血液充当搅屎棍。
16:9曾经有个外号叫“电竞分辨率”。
因为在那个年代,电子竞技游戏在不同分辨率显示器里的画面是不一样的。16:10比4:3高度相同两边多显示一条,16:9又比16:10多两条,所以用16:9显示器可以在屏幕内最大化的显示游戏画面,对于rts和fps这种需要收集信息的游戏而言极为重要。
后来电子竞技逐渐平民化,越来越多的新游戏只需要盯着屏幕中心一小块就能玩,也就没人提“电竞分辨率”这档子事了。失去了唯一的优势,16:9太宽太扁不利于上下滚动的缺陷逐渐被放大,再加上屏幕越做越大,桌面宽度有限只能在高度上想办法,所以宽屏也就走到了尽头。
显示器的纵横比纯粹就是个硬件和商业问题。
其实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CRT(阴极射线管)时代
CRT的原理决定了其屁股长度与长边成正比,所以CRT时代基本都是4:3作为主流,因为谁也不希望在屁股一定的情况下显示范围更小。16:9的显示器也有卖点,但不成为主流。
第二阶段,LCD(液晶显示器)时代
LCD的原理决定了其屁股,对,LCD没有屁股。所以LCD可以做出任何长宽比,LCD的问题在于其良品率与分辨率成反比(说白了就是像素点越多越容易出事儿)。所以在LCD时代在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越低越好,我们都知道对角线一定的情况下,长宽比越大,分辨率就越小,所以很快16:9就成了主流(因为内容已经选择16:9作为主流),更夸张的16:8则因为LCD可视角度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角度越大亮度越低)难以推广,要做更大的长宽比就必须用曲面屏,而曲面屏的成本太高了。
在这里面也有一个小插曲就是16:10的屏幕,这个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LCD的屏幕不是一块块直接做出来的,而是直接做一个很大的屏幕母版,然后切割出来的。和CPU生产工艺的最后一步差不多,切割下来的屏幕如果坏点太多就扔掉。而在某一代LCD屏幕生产线中,16:10的比例切割屏幕带来的废料更少。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母版是160cm×100cm的,切割25块32cm×20cm的屏幕是最划算的。而切割32×18cm的屏幕,18cm×5=90cm,100-90cm多出来一截废料很浪费。而多1cm的像素不会带来太大的良品率问题,所以16:10更划算。
第三阶段,后LCD时代
随着液晶技术的程度,LCD的良品率也一步步的提高,尺寸和分辨率不再是成本的关键,而市场需求则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屏幕的长宽比和分辨率开始越来越响应市场和内容的需求。
==========================================================
补充一个问题,关于大多数人指出的,先有16:10再有16:9,我不知道是不是曼德拉效应,但是非常确定的是,先有的16:9比例(否则16:10直接叫8:5不就好了)。16:10的面板只在几个特定尺寸出现过(具体来讲就是22.5这个尺寸),LCD时代16:10只在特定尺寸出现可以佐证面板切割说。
明确的讲,CRT显示器甚至都出现过16:9的长宽比,见于特丽珑等柱面阴极射线显示器。所以16:9比例的出现比16:10早很多,在LCD时代,只有少数特定尺寸存在16:10的长宽比。
除了苹果,其它厂商基本就得屏厂什么屏,我就用什么。定制一块屏成本非常高,一般厂商不会去搞。至于屏厂怎么想的,玻璃基板尺寸是固定的,分辨率也是固定的,主要还是为了节约成本。
这个问题透着一股邪乎味儿,怎么看怎么危险啊……
建议专业机构给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