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汉弗莱,你看见关于我们军队性丑闻的报导了吗?”
汉弗莱:“自然,怎么了首相?”
哈克:“这得弄出多大的丑闻,还是迫击炮!外交部的官员没有看到吗?”
汉弗莱:“额,外交部的绅士嘛...比较老派,一般不看智能手机的。”
哈克:“军纪如此混乱,核打击能力又不强,美国人还出事儿了。必须好好整顿,不能总希望别人来帮我们打退中国佬吧。”
汉弗莱:“首相,您不会真的以为我们的军队能够与中国佬抗衡吧。”
哈克:“难道不是么?不然还是为了打俄国人不成?”
汉弗莱:“当然不是,首相。军队的存在自然是为了提防法国人。”
哈克:“法国人?真是骇人听闻...“
汉弗莱:”怎么?“
哈克:“他们是盟友!友邦啊!”
汉弗莱:”眼下是,可过去900年,他们一直在和我们作对。他们有核弹,我们也得有!“
汉弗莱:“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临阵倒戈呢,万一又有一个矮子或者姑娘忽悠…”
哈克:“(若有所思)对啊,如果是法国人,那就说得通了!”
汉弗莱:“是啊,法国佬信不过!”
(伯纳开门走了进来-)
伯纳:“二位也听说了罢,难道您不好奇这玩意儿是怎么塞进去的吗?”
(汉妃、哈克沉默)
伯纳:“我们是不是得有一点人道主义精神,以后给军队成员每人配发一把手术刀当匕首之类的......那么粗那么长的玩意咱们都没试过...”
哈克(狰狞):“伯纳,你坐啊”
伯纳:...(坐回位置)
哈克:“好了,那没事了,还是关心一下疫情状况罢。”
汉弗莱:“是,首相。”
改编自名场面
也理解也不理解。
十几、二十年前左右,我还在大学里混日子。那时候也没啥智能手机,晚上熄灯后,要么睡要么就是听收音机。忘了是北京广播电台的那个频道了,节目之间有段音频片花,大致是这样的:古典的北京,“一句京剧唱腔”,现代的北京,“几句英文词儿的Rap”。好像还有几个排比句,不大记得了。
相信网友们都看出来了,问题还是在于“现代的北京”。它赤裸裸的向包括我在内的听众传递了这样的文化现代观——西方的、流行的。
也因此,网上对文科生的那种模糊的偏见我也有。你想,这些专门从事文化传播行业的人尚且如此,既不打算创造、也不打算引领,既没文化,也没有志气。
所以,我在网上碰到那些鄙视理科生没文化的观点时,我都轻轻翻过页面。毕竟,对于一个搞技术的人来说,如果鄙视我们的人能创造出有吸引力的文化作品,咱也是乐观其成呀!
这就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按理说,文化的创造者理应在未知的、未曾到过的地方探寻不一样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陈旧的、充满偏见的形式上展现自己的文化品味,看起来就像是几年前有人搞出来的比基尼京剧。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这种文化心理简直不要太普遍,这也不只是文化领域的问题。你看,我们搞个篮球真人秀,现场DJ都要用飙英语的方式烘托气氛。这早就是大众心理了。
所以我说,这又是能理解的。说白了,这是文化落后这个基本事实的果,而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