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于陪伴这么长时间的知乎要赴美上市了,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个大v发股票吗?


想起了HNS 发币,给 github的前25万程序员发币。

sushi 和uniswap 等都给在自己上面交易的发币。


所以,币圈就是好啊。


user avatar   wang-dou-pi-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知乎科学

不知不觉竟写了一整夜,近2500字。

知乎于我,有太多故事,所以必须——

◆多图预警!

我不太清楚「上市」背后的意义有多少,

但我知道这意味着知乎更壮大了。

因此,祝贺知乎,衷心希望知乎越来越好

下面说说我的心里话,

也许同时也是

◆一个知乎初级创作者的成长史——

一、自卑与超越:感恩知乎科学

我对知乎,只有感恩」这句话,

于我并非一句玩笑。

最早使用知乎是在2016年,

但当时的我只是一个看客,

没正经写过什么回答。

由于当时懂的很少,但想的很多,

发表过一些如今看来不堪卒读的评论,

所以就弃用了账号。




随着对知乎愈加了解,

以及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

我开始越来越敬畏知乎上的回答;

但相应的是越来越不自信、甚至自卑,

虽然有很多的想法和表达欲,

但非常担心自己会写错,

不够严谨又或者欠缺专业性,

迟迟没敢写回答。

于是,

知乎ID@王豆皮 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

是一张经过修改的「刘看山头像」

(发布于2018年8月28日):

这是我使用AI(Adobe illustrator)软件,

以知乎默认的「刘看山头像」为基础,

修改制作而成的。

从发布的那天起,

一直作为我的知乎头像沿用至今,

从未改变。




作为一名「动物行为学」爱好者

我在知乎的首个「动物行为学」相关回答

则写于3个月后(虽然该回答目前已有700+的赞同,但当时的赞同寥寥无几),

不过我要说的并非是这第一篇回答,

而是第二篇(发布于2019年3月3日):

在这篇回答发布的几天之后,

我收到了一位「大V」的点赞

(说是大V,是因为他有8000多的关注者),

并且这位「大V」还关注了我,

这让我非常兴奋,有了一些信心;

然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

这就是知乎科学领域运营-H老师的私人账号,

被他关注也就意味着——

被知乎科学「盯上了」!

(然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

有了信心之后,我又认真写了一篇回答,

还获赠了一瓶防晒霜

(如今再看,这篇回答真的非常粗糙):

虽然收获了奖品,

但回答仅仅只得到了22个赞同,

不过初步的信心已经建立起来,

我还有动力继续尝试。

后面我又误打误撞,

写回答参与了知乎圆桌:

非常想问 | 童年想知道

(这与之前被知乎科学盯上有很大关系):

接连被圆桌+知乎日报收录了两个回答,

这让我信心大增,

下定决心开始在知乎认真创作。

同时我还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只刘看山!

以及上了几次知友墙:

但是我得到的赞同一直都不多,

不过这也让我认识到,

知乎虽然重视赞同数量,

但并不是一个唯赞同数论英雄的社区,

只要用心认真创作内容,

你就会在知乎被注意到!

如果没有科学领域H老师一开始的注意和支持,我可能真的不会保持创作到今天。

因此可以说,

知乎以及知乎内部的老师们,

在发掘创作者方面的努力真的不容小觑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以上的创作经历,

我收到了 @知乎盐沙龙 的邀请,

参加「漫游微生物王国」主题盐沙龙

这是我参加活动后在知乎发布的想法:

如果不是知乎,

我想我应该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参观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知乎不仅让我在网络上发现了更大的世界,

更给了我在现实中亲身体验更大世界的机会。

感恩 @知乎科学 @知乎日报 @知乎盐沙龙




二、援力觉醒:感恩知乎萌宠

2019年12月,

当我从「微生物王国」回来后不久,

大概因为曾写过猫咪相关的回答,

我收到了 @知乎萌宠 的邀请,

参加了「知乎萌宠创作者训练营」。

刚好我在知乎唯二最想写的内容,

就是「动物行为学」和「猫咪行为」了!

我有六、七年的养猫和管理猫行为的经验,

同时业余参与过救助送领养,

经常与猫饲主和各个医院的兽医们交流接触,

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猫咪的认知体系;

并且表达欲很强,

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

终于在训练营的契机之下,

我的知乎创作开始逐渐走上了轨道。




时任知乎萌宠运营的G老师

真的非常认真负责!

耐心回答我们的一切问题、

仔细讲解训练营的活动规则,

还亲自为我们做了一期像

「知乎live」一样的群内语音分享

——教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知乎,

比如怎么查看问题日志,

以及进一步的如何创作、如何选题等等,

真的是事无巨细!

同时 @知乎萌宠 还邀请到了

@Cecilia 老师和 @芊小桌儿 老师

两位优秀答主来为我们传授创作经验。

两位老师非常认真地传授了她们在知乎上的创作经验,同时还在分享之后,耐心地解答了我们临时提出的问题。

两位老师在训练营中的分享应该是无偿的,

但含金量十足,

这里再次向两位老师表示感谢!

推荐大家关注 @芊小桌儿 @Cecilia




为期18天的训练营,需要每天打卡交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积累了些创作经验,

也在同学中结识了很多朋友。

在使用知乎的过程中,

所认识的老师和朋友们,

是我在知乎上发现的最珍贵的宝藏之一!

人数比较多,为避免打扰就不逐一艾特了。

下面是在萌宠创作者训练营收获的奖品:

训练营结束后不久,

也许是我认真的态度得到了G老师的认可,

我非常荣幸地被邀请成为

喵生管家 | 喵星人说明书」的圆桌嘉宾;

并且我十分看重这份邀请,感觉沉甸甸的。

时值疫情,在居家隔离期间,

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准备圆桌需要的回答上,15天左右的时间,努力完成了4篇回答,被圆桌收录了3篇。

截止目前,

3篇回答分别获得了:

1468、555和180个赞同。

圆桌收录的荣誉,

和对我来说极高的赞同数,

再次让我信心大增,

为期18天的训练营+为期15天的主题圆桌,

在这两者期间,我持续活跃创作了一阵子,

因此慢慢获得了一些

喜爱猫咪的知友们的关注和认可,

从此,

我就把「动物行为学」和「猫咪行为」

当成了自己在知乎上的核心创作方向。

感恩 @知乎萌宠




三、了不起的十年:新的伟大航路

我认为,

知乎绝不仅仅是一个图文平台这么简单,

我要说的并不是「知乎还有视频」这个意思。

请大家想一想:

我们以往见到的图文平台都是什么样子的?

文学随笔?科普文章?深度影评?

又或者是种草?探店?旅行攻略?

这些内容在知乎上都能找到,

但这并不是关键,

关键是,

这些内容在知乎上

大多数是以「回答」的形式存在的。

「回答」是什么?

「回答」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的!

——这就是我眼中,知乎的特别之处。

知乎的图文也好,视频也罢,

大都不是像其他平台那样,

只是来看个热闹或者看个乐子的

——至少不仅仅是这样而已;

知乎上的内容,

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

无论是寻求一个热点事件的解读,

还是想知道怎么让猫不挠人,

知乎的用户,比如我,

常常总是带着问题而来。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是知乎新一年的品牌口号,

也许很多问题,真的很难有答案,

但我希望至少在我的领域,

我可以做到:

有问题,我就会努力和知友们一起找到答案!

这就是未来在知乎上——

我所认定的伟大航路!

感恩 @知乎

感恩每一位知友,

感恩每一个赞同、喜欢加收藏、

关注、还有鼓掌和评论。

(。・ω・。)ノ♡谢谢!


user avatar   wan-qing-kong-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在知乎开放注册的时候,我好多次搜到了高质量的内容要求下载app完整观看,我都作罢。那时候的我不知道是大三还是大四,作为一个求知欲不强,阅读兴趣也一般般,对下载新app没有任何兴趣。

契机在16年,有次百度出的一个答案真的是写的很得我心,导致必须看完整版,下载了之后给我一种“值得”的感觉。看完以后随便浏览了下,瞬间就被惊艳了!因为回答接地气不说,而且中肯公正,说出了我的感受!其实这是一种此前没见过的形式,当然时隔好几年,你也可以说这在今天遍地都是,但这是因为发展的太多,社会进步的也快,就7年前,今天看来很常见的东西,都是很新奇的存在。

回想了下,因为在知乎之前,阅读形式和能接触到的阅读内容都比较单一。阅读形式上,我们还是偏向于读纸质书籍,甚至智能手机也才刚刚开始流行,说到这里我又要吐槽一下┐(‘~`;)┌科技发展太快了,太快了。而阅读内容上,市面上的杂志通常都是一些小说,散文等,一种满满的成品感,精致矫作人云亦云,没见到多少独立思考的结晶,也都是些社会上的陈词滥调。彼时的我对“独立思考”这个概念缺乏想象力,对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是存疑的,我并非个例,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一个状态。因为市面上流通的、摆上台面的思想都是经过包装的!从优雅的措辞风格,到作者最后的总结,都带着一种谨慎和推敲的感觉,严格与伟光正保持着一致!所以多年的阅读也就只是阅读本身,而不能带给我自然而然的思考与“原来还有这种事啊!”的惊叹。

包装感太浓厚!所以至今我对于公众号的文章喜爱度都很低,不仅因为那些作者是挑选读者的,而且让人看到的话也是作者自己放出来的,很规制很矮化,评论区大多是清一色的吹捧,让人厌烦。眼下有勇气说厌烦,是因为在知乎的答案,答案并不单一,罗列在一起的答案就上下两层可能观点大相径庭,甚至针锋相对的都很常见,除了作者本人的回答很新鲜不说,评论区!评论区可是宝藏啊,那里的人可能比答主本人专业性不差不说,既能查漏补缺又能有理有据地反驳。

这让习惯了僵化阅读形式的我打开了新世界,这种形式又不同于贴吧,贴吧质量没这么高,水楼太常见了。整个就一个感受,思维流动起来了。

起初微小的改变,造成的后果会如同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那种汹涌与奔腾,让你实实在在感受到思维的壁垒破碎的爽快。

学会思考也是需要锻炼的,知乎给我的不仅仅是信息,是更独立地思考更具有批判精神,是感受思维的力量,起先没有见过,不会相信。当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思维的困境也都得到缓解。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总是有路的。这种信念也植入了心里。

另外说一点,我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说的“风乎舞雩”“沂水春风”“如沐春风”通常用来形容受到教化时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还有英语里school的词根是凉鞋,据说是因为在古希腊,人们学习通常是一种在风景里漫步,讨论人生的状态。其他的不get了,但是很明显,学习应该在一种闲适平静的状态下进行,成长会是一种自发的状态,改变来自了解到更多,拥有更多的选择,是主动的、是欣悦的。有时候我觉得我读到某些答案的时候,答主分享某些看法的时候,我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开放的包容的,不偏听偏信,持有保留意见,不崇拜不盲从。或者没有听懂,暂且搁浅,过了一段时间回来再看,突然之间融会贯通的时候不胜枚举。

读书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那就是如果一个老师很多学生喜欢,他的课程也相对来说效果更好。我发现我自己关注很多答主,一开始对他们的专业领域并不感兴趣,是因为该答主一些挺跨界的回答吸引了我,久而久之,他输出他专业内容的时候我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乏味,但经不住年深日久的刷屏,多少开始了解一点,因为我本人讨厌盲从,所以会搜搜相关概念,久而久之也算了解了一丢皮毛。

但是回过头来看,觉得很神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知识的传播,这两者之间的桥梁竟然是答主的个人魅力,挺好笑的,因为觉得答主人有趣所以关注他,竟然让我无形中对毫不感兴趣的领域产生了一点关联。由此可见,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也无时不刻地在进行着人际交流,而人们的学习,也在交流中更深刻,更事半功倍。所以延展下,为什么人工智能,或者网课这种,同样是教授课程,但是效果就很差。也许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为社交,为紧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而演化的。

知识和思想是用来连接彼此的,并不能孤立于人际交流。

这些感想就谈的太远了,总之知乎给了我很多,思想上的变化即便很微小,但也并不容易。但在我接触这个平台之后,集中高频地刷新我的认知,这种短期内较大的改变,让我自己都瞠目结舌。

尽管精英们抱怨用户下沉,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依然很高功能。我觉得它依然是眼下中文智能手机app市场上最好的那个,对我来说暂时还没有“之一”。

最后补充一点看法,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古时候读书人最美好的情怀。答主们在知乎的回答与分享,从某个位面来说不也是对这种情怀落到细碎幽微之处的践行吗?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为知乎流过血,我为热榜立过功!我要分股票!(狗头)

实际上,这是一场风险相当大,因为各种大家可能知道又可能不知道的原因,造成很容易成为做空机构眼中“唐僧肉”的举动。

知乎如果真的上市了,自然要确保核心竞争力不流失,也就是说——优质用户。

一旦没有了用户长期持续输出好的内容,那么资本市场不可能给予过高评价。

可毕竟现在不是10年前那个图文盛世,短视频、B站以及几个传统视频平台基本分走了绝大部分的用户获取内容的流量。


这就造成知乎实质上是在遭遇降维打击,不得不跟视频争夺市场。而诸如 @半佛仙人 这样早年在知乎小有名气的用户,很容易成为视频领域争夺的对象,毕竟视频也需要优秀文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上市后遭遇竞品直接砸钱挖人(做视频),会不会对股价构成冲击?

尽管我认为国内图文市场没有比知乎环境更友好的,但大家出来搞创作不是用爱发电,悟空问答虽然失败,但如果是能够给予更多流量回报的抖音、B站出手呢?

更不用说现在为了做视频号都快疯狂的腾讯了(别以为腾讯投资过知乎就手下留情,视频部门不要KPI的啊)。

从过去这阵子的发展来看,知乎也想要试图走视频领域,但面对已经白热化的视频竞争红海,反正我觉得不是个好选择。

因此,知乎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前面所言——用心留住核心用户。

而发放一些股票,可能恰恰是知乎笼络人心的好选择。就如前几天腾讯给全员发股票,全网轰动,无数员工高呼“我与腾讯共存亡”……

从心理上而言,为了平台打工只是工具人,有了股票才有归属感,才是“知乎好,我就好”。

短期内,这会成为互联网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此前很少有平台给创作者发股票);长期而言,知乎“股东”的忠诚度会更高,更不容易被挖走,降低了资本市场看衰的风险。

都不需要太多,比如以1万粉丝为起点,1万粉=1股,充其量头部用户也就拿个100股到顶了。

亦或者根据获得专业勋章的数量,回答问题的数量超过1000,点赞超过100万,盐值850以上等都可以作为标准。

关键一点,核心用户的忠诚。


user avatar   Changming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利益相关声明:知乎前员工。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在工作的间隙中,好几个朋友同时给我发来了微信,才意识到知乎真的是要上市了。当时第一时间的感慨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这个「不容易」一方面在知乎之前工作的体会,觉得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对「优质内容和优质创作者的尊重」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虽然在很多公司无论是口头上说的还是心里想的也都是如此,但是往往在很多场合为了「目标导向」而忘了「目的」。所以也只有知乎,到如今的中文互联网环境下,文字内容也依旧保持着高质量的水平,没有之一。

另一个「不容易」是后来做投资的时候感受到的。在看了数百个案例之后,发现能找到像知乎这样的公司首先是少数,最后能成长起来,变成一家上千人的公司,真的是难上加难的一件事儿。


这些年一直在庆幸自己当初能加入知乎,在知乎里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认识了许多对内容有追求的创作者,所有的一切都正好在那个时间段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让中文互联网有了点不一样,也让自己的人生少了很多的遗憾。


今天下午群友 @Oleg Vodnik 也在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发出了这张图,这是 2014 年春天,我们做知乎第一次盐沙龙线下活动,主题就是「走,去拿 10 亿美金」。


缘,真的妙不可言。


user avatar   qcbo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科学 邀请,得知知乎要 IPO 了,现在我的心情万分激动,我准备也来写写我在知乎的「流水账」。

我是 2011 年底注册的知乎,当时注册的时候还是邀请制,我也才上大二。感谢当时在科幻苹果核的同好 @子十 给了我邀请码,让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刚开始注册的时候当然是潜水为主,偶尔答题(跟食品毫不相关),但是那时已经刷知乎停不下来了,因为我本来就是对「干货」特别感兴趣的类型,而知乎上面实在有太多好内容了,每天都能获得新的思想和观点。而且当时知友们的交流堪称温文尔雅,满腹经纶。我就这样当小透明当了 4 年。知乎陪伴了我大学毕业,出国读研的时光。

从 2015 年开始,食品专业研究生快毕业的我,开始在知乎上回答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有一天,我的一个答案爆火,短短一天时间获得了几千赞同,还被知乎日报转载了。

当时特别激动,还发了朋友圈(知乎的很多回答者应该都有同样的心路历程吧)

然后答题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2015年底,和高中同学 @馨馨 一起做了「技术型吃货」公众号(当时公众号也是刚刚兴起),从此「写文章,创作内容」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16 年 8 月,和知乎合作出版了第一本电子书《你为什么那么好吃——技术型吃货养成》。

2016 年 9 月,决定回国去做食品研发,美国工厂的同事们给我送行,很感动。

从此励志要做一个靠谱的食品研发工作者。

同样在 2016 年,第一次收到知乎送的礼物。

这只刘看山一直摆在我家沙发上。

2018 年,第一次跟人见人爱的 @刘看山 合作视频。

这一年我还参加了「新知青年大会」,这也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知乎的线下活动。见到了好多大 V,亲眼见证 @灰子 @KellyWeaver 获得了知乎荣誉知友,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2019 年,非常幸运,我自己也获奖了,成为年度荣誉知友。

今年是知乎十周年,我有幸参与了知乎宣传曲,五条人《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的录制,还到现场参加了《答案奇遇夜》晚会。

感谢知乎陪伴了我十年的时光。在这十年里,从弱冠到而立,世界改变了很多,知乎也改变了很多,但不变的是,知乎还是那个充满好奇心,好内容和干货,可以理性讨论问题的地方。在互联网上,这种理性认真的氛围除了知乎甚至找不出第二家。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留在知乎的原因。

现在,知乎的上市意味着知乎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也说明了,商业化和理性认真的社区氛围是可以共存的。我们很幸运,可以和知乎一起走到这么远。希望知乎今后可以坚守初心,越来越好!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人的起点,有的人的终点。

钟声有的时候是起床奋斗的号角,有的时候是安息的长鸣。

知乎早已不是当年的淳朴和青涩

现在也还算免力维持国内独特的定位和价值

希望美元是火焰的助燃剂

而不是布满万字的衣服和鞋子。


user avatar   hua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首先,恭喜知乎,恭喜周总。

作为从知乎还在内测期间就开始使用的老用户,见证了知乎这些年的变化。

回顾在知乎的早些年

最开始用知乎时,我就是个潜水员,基本没发过什么回答,那时候,那时候,移动互联网创业如火如荼,那时候可以体验的互联网产品也不算多,微信也仅仅能一对一聊天,滴滴打车也还没出现,知乎的出现,当然引来很多同行的围观。所以基本是互联网创业者、程序员、产品经理等,「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也可能是真的,大家可能不知道,知乎最早确实是在用国外服务器,且确实也很多硅谷的码农在用。

知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 种子期(2011上半年,日增用户比较少):
  2. 内测期(2011下半年-2013年初,内测末期用户约40万),我就是在2012年注册的。
  3. 开放期(2013年初至今,已经用户过亿):

2014年知乎出了一本书,叫《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这本书在当下可能显得有点过时了,但也是知乎一次「变现」的尝试。恰好我大学期间也在和朋友搞互联网创业,我也是买了这本书后,答下了自己在知乎的第一道题(现在看来,确实当时太稚嫩了)

2016年5月,知乎live正式上线。这是商业化的第一步。不过live很考验粉丝量,那时候毕竟我也只是个爱潜水的家伙,粉丝数非常少,我就错过了这个「变现」的机会。


我在知乎开始活跃

2019年是知乎发展最快的一年,因为开始了大规模商业化。这一年推出了盐选会员,我也成为了付费用户。当然,让用户付费是不够的,需要用户积极产出。于是2019年底,知乎推出了品牌任务功能,公布了一批知乎官方MCN,让作者的产出能变现。

在这之前,我没有在知乎写太多东西,是以前主要在个人博客输出,随着知乎用户破2亿,月活过2000万,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程序员,前年我把博客给关了,只在知乎输出技术内容。原因是用户多了后,在知乎发东西比在博客发东西更多人看,也更多人给我反馈,从而使得自己认知得到提升。甚至还得到了官方认可,时不时送点 @刘看山 吉祥物给我。

去年由于疫情原因,在家摸鱼的时间特别多,于是报名参加了「致知计划——科技数码季」,输出一些个人的技术分享。我多数被收录的回答就是这个期间输出的。作为一个2020年才开始认真创作的人,第一次参加知乎的比赛就得到了银奖,结果还出乎我意料,最重要的是,平时扣扣搜搜的知乎,这次奖金竟然如此丰厚。洽到了官方的饭,有点开心,感谢 @知乎科技 的肯定。


其实如果把我输出那些内容的时间拿去打工,虽然估计也比这赚得多,但在输出过程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和评论区与其他创作者交流的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在参加训练营中认识的新朋友,都是不能用钱来衡量其价值的。犹如 @甜草莓 博士说的,知乎是一座城市,而城市里住着充满好奇的人,而在这个创作训练营中,我确实认识了不少在这个城市里的好邻居,例如 @甜草莓 @白小鱼 @Forever snow @微调 等等,还有通过邻居,认识了邻居的邻居,例如 @平凡 @Serendipity @王豆皮 @王之葵托利 @姚蔚铭 @地平线HOA @ag獭 @lokinko @穷码农 @极萨学院冷哲 等等(抱歉未能全部列举,漏了列举的评论区报个道让大家认识下),他们都通过分享自己的见解,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知。

虽然我的账号的活跃度确实随着知乎商业化的深入而增加(我也必须承认,我是个「贪图利益」的庸俗的人),但我也是挺有情怀,写了很多可能没啥人看,也没收入的文章,但是自己写完有收获,就行了。毕竟对我来说,写东西更重要的是「悦己」。当然,我悦己的标准是「写长半衰期的内容」,即使明年再看到自己的回答,依然能从自己的文字中吸取力量。


展望知乎的未来

  1. 上市不是终点,上市能给知乎带来更充足的资本,知乎应该投入更大精力在创作者激励上。
  2. 平衡创作者情怀和社区热度。说实话,很多创作者看重的是读者素质,社区氛围,而知乎运营可能为了热度,喜欢搞一些钓鱼问题,这让很多创作者很不爽,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干货就十几个赞,而那些在钓鱼问题下情绪输出的回答轻松万赞。很多人会说「群众喜欢,你算老几」,确实,群众喜欢无可否认,但知乎你别忘了自己初心,你的初心,并不是成为市面上又一款纯娱乐软件,而且要成为可信赖的问答社区。过去这些年,原本很多优秀的靠爱发电的创作者反而在商业化后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区管理不善,让这些理想主义的优秀创作者感受不到原本的氛围了。鼓励多点科普,别老靠钓鱼拉动社区热度,不然知乎的根基不稳。向上发展很重要,但基本盘都丢了,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你们在招股书的risk factor一节写到:
Our business depends on our ability to offer high-quality content that meets user preferences and demands.
If we fail to maintain and enhance our brand and reputation, our ability to expand our user base and content monetization could be impaired, and our business and results of operations could be materially and adversely affected.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恭喜知乎,希望更有钱的知乎能够更多的在科学领域多投入。

知乎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在我看来,知乎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知乎的准专业性

这个世界,专业和大众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鸿沟,这个鸿沟如果一个普通人想要弥补,那么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实现。

就比如前段时间一个“体外”实验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实就表明,哪怕在随手可以搜索的今天,这个鸿沟也难以弥补。

在生物学上,体外是in vitro,并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身体之外,而是指细胞外实验,与之对应的是in vivo。但是无论如何,这是细胞实验层面的,但是大众的理解却并非如此。

类似这种专业和大众之间的知识差异比比皆是。

最好的做法自然是科普,然而科普,大家都明白,不容易啊。

大专家们忙于做科研不愿意科普,普通人想科普又缺乏专业。

当然,更大的问题是缺乏一个足够好的平台,尽管有科普中国,也有果壳之类的,但是这些年来的发展不尽人意。像小木虫之类的,专业性是好些,我是多年的版主了,实话说,半死不活的。至于知网,哈哈哈,不知知网翟博士~

知乎的横空出世,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切。

好奇心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驱动力之一,而知乎恰恰是走的这一步,就是多问个为什么,多来个“如何评价”。

不过,已有前人走过这条路,那就是百度知道,然而由于百度知道的经营策略,知道已经彻底沦为鸡肋了。


知乎在这一点上就要做的好多了。

比知乎体量大的,做科普不如知乎。

比知乎科普好的,体量不如知乎。

所以知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科普社区最好的一个。

比如昨天一个微博大V提到了知乎上市,然后最高评论区就是:把知乎当做搜索引擎了。

这就是知乎的意义。

这也是知乎逼格的价值。

哪怕就是在非科学领域,知乎同样做的非常优秀,比如最近的货拉拉事件,有的平台成为性别对立的渊薮,而知乎却做到了相对客观理性的分析,既有专业人士考证路线,也有法律人士做专业点评。

这也是至今知乎仍是我最长访问的网站之一的缘故。


当然,做这些,需要资金。

让这个社区做的更好,需要很多人维护,哪怕是被人经常辱骂的小管家们,也是非常关键,他们是整个社区的净化者,目前互联网审核很难单纯依靠机器,所以大量人力是必须的,这些也需要资金。。

可以说,知乎的氛围是互联网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而且,知乎还经常做一些活动来鼓励大家创作。

这种都是需要资金。


所以,对于知乎上市,我是十分支持和期待的。

期待未来知乎能够更好的运营社区,给与更多的专业创作者更好的支持,让这个社区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入关者王!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些人对知乎的优质回答嗤之以鼻? 
  如何看待 B 站 @不良博士、@投研双杰 洗稿知乎@鹿斑比 的回答,并宣称「合法引用,无需授权」? 
  如何简单通俗地向老板介绍上市的好处? 
  知乎上有哪些常见的套路? 
  如何看待近日多个健身 QQ 群里发布的「公诉网络健身打手xxx」一文? 
  你觉得新版的知乎日报好用吗? 
  为什么很多企业都想方设法上市?一旦上市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很多公司资金充足还要上市? 
  为什么知乎和 Quora 相比感觉不友善一些? 
  新浪微博上的「知乎大神」是谁?涉嫌侵权吗? 

前一个讨论
中国做编译器的人才大多数都在华为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觉得在简历上写 QQ 邮箱很掉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