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在美国会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一样。
富人们和穷人们是两个纬度的世界。
富人们的疫苗接种井然有序,大家根据疫苗安全性和财富多少定个规矩排队,很快都能打上。
穷人们获得疫苗需要各种手续,最后被接种的是一种叫做疫苗的东西而已。
在医疗教育领域被广泛采用且被证明能够带来秩序的分级体系,盲目更换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所以美国人民应该有这个觉悟。
至于疫情如何发展,继续平躺就是,等富人们注射过有效疫苗后,疫情自然就会过去,只剩下致死率很高的大号流感而已。
安啦,人家医疗资本开心着呢,mRNA疫苗终于大规模的接种在了健康人类身上,大型付费测试开始了。
美国人民对疫苗是广泛反感的,甚至连不少医护人员都抵制疫苗。《纽约邮报》报道过,纽约市超过半数以上急救人员对新冠疫苗持怀疑态度,不愿接种新冠疫苗。这绝非一个反智就可以概括,只要了解美国政府的黑历史,就知道美国人民对疫苗的广泛反感是有理由的。
美国政府拿自己国民做实验可太轻车熟路了,塔斯基吉梅毒实验、马绍尔群岛不疏散原住民进行核试验并进行长期观察、在旧金山对市民测试细菌袭击等等,北美奴隶主种族灭绝反人类匪帮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未必是人家不懂疫苗,人家只是更懂美国。
美国的制药公司在紧急情况下,并没有采取饱和的研发策略,不考虑成熟的技术,而是押宝在没有验证过的全新道路上,显然是有些“艺高人胆大”,西方医药巨头到底是要保护人民的健康,还是要利用这个危机来大规模研究、推广mRNA技术呢?
正常来说,这种新技术想要到临床应用,每一个审批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成本、资源、时间堆砌,没有长期的实验难言安全。而且市场也不一定愿意用,转基因食品都出现几十年了,食品是不含活性成分的,各国还是推不动。
而新冠疫苗不同,现在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很多人不得不用。医疗资本的mRNA技术在推广上一路绿灯,以前付费找人做实验才能获得的资料,现在全部免费获得。大量一手资料的获得,可以加速新技术研究,掌握大量专利,保证技术优势,这实验环境简直太理想了。
而代价呢,“仅仅”是上亿人的健康作为赌注罢了。美国政府都给出免死金牌了,mRNA疫苗有副作用的话,一不能告辉瑞,二不能告美国政府,没有人会负责和赔偿,这是把人民当成了真正的小白鼠。美国的疫苗接种仿佛是一场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还是不用签责任书的那种。
他们甚至给养老院里老人注射疫苗,打死了几十个人。对防疫来说,对有较大范围流动可能的人群注射疫苗,就可以阻断病毒的大范围传播途径。对几乎不发生流动的老人进行第一批疫苗接种,是不符合防疫逻辑的,唯一符合逻辑的理由,就是做活体试验。
技术的进步需要实验,对西方医药企业来说,新冠疫情就是天赐良机。这不过是他们的常规操作,每一次疫情就是西方医药企业发财的机会。西方医药企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榨干公民的钱。只想着治病的医药巨头可不是合格的医药巨头,高盛早就表示过,“能让病人治愈的商业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现实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加黑暗。
或许有些阴谋论了,但经过一年的观察,美国政府的确是在迫害自己的国民。可悲的是,也许美国人民也知道,然而在失控的新冠疫情面前已经无力反抗。从川普的“得了新冠,你大概率死不了”到拜登的“打了疫苗,你大概率死不了”,American never changes。
巴西玛瑙斯疫情说明群体免疫无效
1.高感染率,感染率达86%-94%。
2.变种多,达13种且存在交叉感染。
3.抗体存续时间短,半衰期仅为106天。
1.突变的影响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突变是概率事件。
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会导致病毒死亡。如果病毒突变后可以存活,有的基因突变对病毒没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病毒会获得性状改变,如传播能力的变化、致病性的变化、对环境耐受力的变化等等。
2.病毒种群越大、感染时间越长则突变概率越大
(1)种群很大会增大变异概率。
假设病毒在某个患者体内出现可存活变异的几率为,则对于一个数量为n的宿主群体,病毒发生可存活变异的概率为 。即使为很低,只要n足够大, 就趋近于1。
(2)感染时间长有利于突变
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18种变异新冠病毒。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康斯坦丁·克鲁托夫斯基指出,这项研究工作首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即“新冠病毒在一个生物体内长期存在即会导致大量突变的出现”。[1]
3.定量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病毒总体突变概率和病毒种群数量(感染人数*人均带毒量)和感染时间相关,可以得到
P(病毒突变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另外如果一个患者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下被治愈(完全清除病毒),则他体内的突变病毒就被“闷死”了。
P(突变流行概率)=P(病毒突变概率)*(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所以
P(突变流行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4.结论
不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疫情传播面广,患者存在多种毒株交叉感染可能性。病毒种群大,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而由于防控不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很难在传播开前被消灭,突变很容易传开。
如果进行积极防控,社会上感染人数很少,病毒种群较小,突变可能性低。由于“应收尽收”做得比较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可能传播不开。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就是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研究人员对休斯顿地区两波疫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一种更具传染性的新冠毒株正主导着最近该地区的疫情。
在第二波疫情中,休斯顿地区99.9%的新冠感染病例都携带这种被称为D614G的变异毒株。D614G指的是在编码刺突蛋白的基因组区域,一种叫做天冬氨酸(D)的氨基酸取代了一种叫做甘氨酸(G)的氨基酸。研究人员发现,感染这种毒株的患者上呼吸道中的病毒载量明显更高,这表明其传染性更强。
休斯顿地区99.9%的新冠感染病例都携带这种被称为D614G的变异毒株。
研究人员还发现,刺突蛋白(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靶点)的一些区域出现了几处突变,这可能表明新冠病毒正在发生变化,以逃避人体出现的免疫反应。[2]
这次的N501Y突变似乎不能使大多数中和抗体失效,没有影响到疫苗有效性,是个好消息。
但如果不积极防控,病毒能维持很大的种群,那么病毒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可存活变异,变异毒株具有完全不同的性状。
疫苗属于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压,如果有某个变异毒株恰巧有耐药性,在大规模使用某种疫苗的过程中这种毒株很可能被筛选出来,并在广泛传播中成为主流毒株,可能导致已有的某种疫苗失效。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重新研制新的疫苗。
所以,只有积极防控避免广泛传播+疫苗免疫的方式才可能真正结束疫情。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