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国人来到中国旅行后是不是很容易对中国改观? 第1页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你想多了,当然从问题描述来看我猜题主年龄肯定也不大,家庭条件也不错

我个人感觉,改观或许会有,但大大超出预期应该不至于,至于惊叹,wow,great china,much better than the US,我觉得绝大多数是在哄你,更何况以美国这种国家的自恋程度,他们大概率不会这么说

我接触到的真正对大陆高楼大厦和CBD惊叹的,也就是湾湾同胞,毕竟台湾地区高楼确实不多,走精致路线,所以他们在大巴车里看到大陆省会城市繁华的商业区会不由自主的:哇哦

至于外国人,emmm……

这里就先把外国限定为欧美发达国家,反正我估计 一般人说外国是不会考虑尼日利亚刚果的。

他们可能会感觉中国特别安全是真的,反正我是敢点菜时把包随手扔座位上,同学在美国点个菜的功夫包没了,还有同学在俄罗斯列宁墓前被抢了。但我国安全也就是这20年不到的事,监控系统铺开之前你说安全嘛?也不安全。所以九十年代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可能依旧会认为中国脏乱差,满地小偷晚上不能出门

至于他们是否会感觉中国治安显著强于他们,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能到处溜达的白人经济条件不会很差,他们住的街区治安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说他们不敢晚上出门我觉得更是扯淡,美国24h或者深夜营业的超市一堆堆,要是晚上出去一个死一个,这些商店在招待阎王爷?

感觉中国特别干净,呃你认真的?我国的城市经过多年努力确实不算脏了,但你要说干净也不至于。特别是中国雾霾现在是国际性的梗,基本快和雾都同级了,还有中国的食品问题,外国人似乎稍有愿意去中国的小餐馆就餐的。

而且你说这两点,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做得差吗,我估计大家心里都有数

就算是在留学生口中经常说这个村那个脏乱的欧美吧。

例如这是美国比较常见的早餐店,美国不算干净,不过肯德基麦当劳的装修水准和用餐环境在他们那儿基本属于下限,他们早餐店大排档一般是这个画风:

我国上海里弄中的早餐铺

中国最干净的是哪里呢?地铁、机场,因为我国地铁和机场是新修的居多,而欧美地铁个个百八十年了,又旧又脏。但话说回来,北京一号线很干净吗?

论住房,你觉得住这种的

这种的

会羡慕住这种的嘛

论行,中国有高铁,但一般外国人是没啥机会体验的,而且虽然美国和俄罗斯没有高铁,欧洲和日本是有的。外国人又不是没见过这玩意,就算比咱们的慢点,但你说他们觉得多么神奇,肯定也不至于。

汽车,中国汽车保有量比发达国家还是少很多的,倒是比欧洲人的汽车大,但我觉得他们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嘛,应该也不至于。

我觉得外国人大多数到中国旅行,最多的改观也就是是认为中国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这样:

而是这样:

除此之外,就我接触过有限的外国人来讲,我听过的他们对中国的赞美有:

1.中国制造现在质量很好啦,比我们自己造的还好,你们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菲律宾尼加拉瓜……制造现在才是垃圾的代名词

2.中国警察素质比较高,不像米利坚警察那么粗暴

对中国评价不太高的有:

1.遇到官司觉得中国律师在坑他(你们美国律师不坑人嘛?)

2.警察办案效率低,碰到小偷小摸的报案没人搭理(你们美利坚警察不也一样,顶多出警快然后假模假样做个笔录,连监控都不查的啊喂)

3.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差(来自一个美国老教授,我说你们迪士尼那么丧病你不觉得也不对劲嘛)


user avatar   shimizumi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游客来说真挺难。

您坐火车身份证一搁就进去了,外国游客坐火车得拿护照拿打印好的订单去售票处排大队领票。火车站售票处什么味儿大家都清楚,外宾窗口一般就开一个,加上主任窗口算俩,领票动不动要排一刻钟半小时。天气好还行,旁边屏幕一直播猫和老鼠城市之间也还行,天气不好屏幕没开那可真够受的。

买东西中国人都是掏出手机扫码完事,外国游客吭哧吭哧扯出来一把现金,一张一张拿出来找数字。买衣服吃饭之类还好点,最怕的就是便利店小摊贩或者去办什么事儿,你给他一张一百块脸能拉二尺长,体验奇差。除此之外类似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等所有新式的生活方式,统统与您外国游客无关,且没什么机会体验,因为外国游客最多只能开三类账户,不能进行此类消费。想打车?你只能路边拦或者请酒店预约。

移动支付的全面覆盖对外国游客打击极大,即便支付宝现在推出了游客版,但两千块的限额对游客来说着实杯水车薪。国内对于国际信用卡的支持一向拉垮,逼着你只能用现金,但现在谁都不爱收现金。花钱本应该是都快乐的一件事儿,结果往往闹的谁都不痛快。

如果是有钱人来玩全部五星级那还好,但凡想省点钱的外国游客谁没有被经济型酒店连环赶出来过呢?涉外登记住宿制度虽然名义上没有了,实际管的却更严了。平头白脸一个外国游客,谁晓得地球对面的国家去年出台了什么管理规定?只会想凭什么这家如家150的我不能住,只能去住那家400的?一定是宰我外国人!个别地方针对外国人住宿可能还要叫去拍照可能敲门确认,这体验,你试试。

小偷之类也清楚得很,外国游客个个都是行走的肥羊,下手那叫一个稳准狠……待得久一点的知道一些法门知道提防什么人,游客不懂。这一丢东西印象还能好吗,不可能的。


user avatar   d33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识的几位来中国的老外:

A君,毛里求斯人,印度后裔,局方工程师,派来深圳学习一个月,回去后与我谈论对中国的两大印象:物价便宜unbelievable,食物油多terrible。同时表示深圳的发达超出他的想象。

B君,西班牙人,我司马德里办事处外籍员工,自学中文,与女友自费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游玩,对中国印象好,大幅改观谈不上,因为来之前对中国已相当熟悉。

C君,美国人,退休消防局长,去云南、四川旅行,多地扶贫,上过成都当地报纸。在大理收养了一个被遗弃、外貌缺陷的女婴。

D君E女,德国人,同学,在杭州上大学。去三亚玩,住某家庭旅馆,旅馆老板带两人逃票进南山景区,回来索要门票钱,DE不干,认为没有门票,去之前也没说。双方谈崩,DE强行走人,老板拒绝在酒店联网系统里为两人退房(不退房无法在别的酒店办理入住)。

F君,日本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着迷,每年利用假期访问国内各少数民族聚集地,贵州、云南等地多次旅游。

G君,俄罗斯人,来上海留学,中文说得非常流利,喜欢中国,留在上海工作。

H君,同事老公,澳大利亚人,在南京某大学任外教期间,认识中国妻子(我同事),结婚生子,在上海生活几年,后觉上海房价高、压力大,全家返回澳洲,定居墨尔本。

总结

上述8人中,来中国后,印象大为改观的只有A一人,B、G原来印象就好,C、F去的落后地区,看到的是贫穷,D、E遇到人际冲突,很难爱上中国。H君对中国印象可能好过,最终却选择回国。

中国就像一只巨象,每个来中国的外国人,摸到哪块,初始印象就会成哪样。

就算是中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也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更何况老外乎!


user avatar   liu-xie-5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外网Quora有一个很多外国人参与讨论的话题:外国人访问中国后,是否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这个话题下有很多高赞回答:

美国网友Benjamin Kieta的回答获得上万点赞:

​四年前,我参观了中国。我那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美国人,只有16岁。

在我去中国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中国。他在世界的另一边。他们是共产主义者。他们人口众多,污染严重。回顾当时的想法,似乎太天真了,我竟对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如此无知。我想这是美国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这不是借口。

在飞机上,我坐在一个中国男人旁边。我是个基督徒,他说他也是。真是大开眼界。在中国,竟然有宗教人士。

在上海,我登上了世界金融中心,从1500英尺以上(460米)俯瞰着地球上最大的城市。我感到很惊讶。那天晚些时候,我参观了这个城市一个较贫穷地区的市场,我又对这个城市的另一面感到吃惊。

​我乘坐了一列过夜的火车去武汉。感觉好像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那里,我想我们一定穿过了这个国家的一半。事实上甚至没有接近一半。中国是巨大的。

​武汉是一个主要工业城市,它绝对不是一个主要旅游地。我在那里的时候污染很严重。但在武汉待了大约一周后,我们去了以美丽的西湖而闻名的杭州。这就像白天与黑夜的差异——在杭州,人们遵守交通法规,设施完善,城市充满了生活感。这是另一个让我大开眼界之处——中国和其他大国一样。他有胜利者和失败家,他有美丽的部分和功利的部分。有些人在工厂里工作,过着艰苦的生活。其他人则经营着生意,住在漂亮的顶层公寓里。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个叫临沂的小城市(按照中国标准),我和一个中国家庭住在一起,和一个与我同龄的孩子玩国际足联游戏。我和他一起去上学,看到学生们在训练参加全国考试。我看到英语老师试图教一种他们自己也不流利的语言,试图帮助孩子们找到一份好工作。我遇到一个女孩,她说她希望自己能去美国,因为在中国,人们不允许她是左撇子(我认为这是一个家庭压力问题)。

在中国,我遇到了非常善良的人,粗鲁的人,年轻人,老人,梦想着拥有妻子和车子的人,只想勉强度日的人。

我意识到,中国就像美国一样。这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它充满了矛盾和并存。但就像美国,就像我去过的每一个国家一样,真的,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可以见到有趣的人,可以探索美丽的地方。

所以当我回到美国时,我开始阅读有关中国的文章。我开始上有关中国历史的中文课。我学到的越多,就越意识到要认识中国并真正理解中国是多么不可能。毕竟,你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一个人,更不用说14亿了。

我的中国之行让我意识到我们政府存在的的分歧和问题是多么愚蠢。让我们两国建立友谊,而不是驾驶我们的驱逐舰穿过中国南海。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安全。让我们了解中国和亚洲,让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亚洲大陆在世界文化和领导层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否则,我保证我们的无知会伤害到我们。

Maya Kaiser站在女性的角度分享了她的看法,获得8000高赞:

​我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女性的看法。

和许多外国人一样,我不知怎么地相信,“西方”的女性比亚洲的女性更自由。来到中国后,我看到大量中国女性进入科学领域和担任领导职位,我经历了一种文化冲击。在我任职的大学,党书记(一个重要的职位)是一个30多岁的女性,也就是说相当年轻。我在中国遇到的女性工程师、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比我在西方遇到的还要多。我甚至在云南看到女工在做道路维修和搬运岩石,这种艰苦的体力劳动在西方通常是男人做。

尽管许多中国人仍然存在着毫无歉意的性别歧视——比如清华大学的一个人和我约会,却告诉我,如果我们结婚,他希望由他来做所有重要的决定。更不用说很多从政人员都是男性了。然而,我很快就了解到,中国女性并不是西方刻板印象中害羞、不爱与人交往的花朵,她们坚强并且经常直言不讳。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我经历了一种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会得到智力上的尊重的感觉。我偶尔会因为我的种族出身或我的身份地位而不受尊重,但没有人基于性别偏见而质疑过我的智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这些经历不仅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我意识到进步不是线性的。我们并不比其他国家更“先进”。我也意识到,在西方大学和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很多无意识的性别歧视。对于西方人来说,贬低女性,认为女性比男性缺乏说服力,是多么正常。我离开中国的时候,对自己的智慧更有信心,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大的尊重,因为我意识到我曾经的想法是错误的。

Lulut Yuni Susanti站在宗教人士的角度分享了她的看法,获得1100赞:

是的,我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他和我在媒体上看到的完全不同。

2019年7月,我因为出差访问了北京。作为一个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我做好了准备: 当我去一个非穆斯林国家或者是一个听说有伊斯兰恐惧症的国家时,那里的人可能会对待我有所不同。

当我最终到达中国时,令我惊讶的是,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很好。他们甚至不会给我太多的关注,所以我在中国感觉很舒服。

当我在机场的签证区时,我和警官之间的谈话都很顺利。他甚至还对我微笑,哇。他有权利不那么友善的,因为这是签证部门的权利,以及我是一个戴头巾的女人,等等。考虑到我在媒体上看到的东西,以及我听到的所有关于中国人和穆斯林之间关系的刻板印象,他们不友善对待我是正常的。

当和政府的官员开会时,我也很惊讶。他们在角落准备了一个很好的地方方便我们做下午的祈祷,还准备了清真食物。所有的这些都不是我们要求的,是他们主动提供的。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这只是我在中国6天旅行的许多故事中的两个例子。所有这些经历让我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Alyssa Burke的回答获得700+赞:

​当然,我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人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会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在去年冬天去中国旅行之前,我只知道从新闻中听到的一些事情(贸易战),以及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的一些事情。我对中国并没有任何负面看法,但我周围的朋友知道我会去中国旅行时,都非常担心我。他们认为那里绝对没有自由,还认为我会因为说了令他人生气的话而被拘留或者赶出中国。我知道这很荒谬,但我开始想知道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我想这些人为什么这样想一定是有原因的,即使它被夸大了。我本打算和一个中国人一起旅行,所以我询问了他的看法。他说在中国不会有任何问题。当我们到达中国时,我相信了他。

我们一到那里,我就惊讶于我那些朋友的的想法是多么错误。在晚餐期间,人们会多次谈论那些在中国被认为是“禁止”的话题。我在那里的时候并不害怕惹上任何麻烦。

我也注意到了中国是多么的美丽。我从没想过它会那么漂亮。我既喜欢城市生活,也喜欢自然风光,在我的旅行中,这两种景观我都参观了很多。有些人会谈论中国的雾霾有多可怕,但我无法抱怨中国有太多雾霾,因为我去过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雾霾。

因为我在去中国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化,所以我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很积极的看法。然而,在参观之后,我对这个国家和他们文化的看法比以前好上十倍。一切都与美国文化完全不同,但经历起来很有趣,我强烈建议你去,尤其是你还在犹豫的话。你不会后悔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国外网民看法!客观真实分享国外网民视角下的中国,持续更新中~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容易改观的都是聪明而谦逊的人,会多么?


user avatar   wwwzz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亲身体验永远会给你文化冲击。

多年前,我前公司的美国总部认为中国团队能力不足,不能把总部精神传达到位,于是派了资深同事来指导工作,希望能扭转乾坤。

我与几位中国同事陪同老美同事去往南部沿海某省的合作伙伴总部拜访。上午开大会做培训,在微笑点头的十余高管面前,他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中午不用说,一顿盛宴加豪饮,各种吹吹拍拍飘飘欲仙。饭后直接被拉去当地最高大上的洗浴中心,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群人簇拥着进了男汤,那里应该也没有独立更衣室,大家伙儿都在同一个池子里裸泡。

两小时后,我和另一位女同事在餐厅见到那位资深美国同事时,他穿着夏威夷风格的浴服,两眼发直,满面绯红,走得摇摇晃晃,不知道是泡多了晕了,还是跟合作伙伴没认识几个小时就坦诚相见的经历冲击力太大了……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认知论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要区分情况,看年龄,看来自哪里,一般来说30岁之前形成了固定映像,之后就很难改观了,而来自穷国的老外相对会更容易改观。


更何况大多数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


要理解一个国家是很难的,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跨个省都很难理解,你把事实怼他脸上,拉去亲眼看都不一定能够改观,更何况跨国呢?我就见过不少已经对西藏形成了固定映像的人,来到了西藏亲眼看见了事实,现实就在他身边,依旧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回去以后居然还能强化错误的固有映像,现实?现实是什么东西?


我就见过来西藏之前对高原反应怕得要死,我告诉他高反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一个过程,人家是打死不信,甚至写了“遗书”,朋友圈里。来了拉萨屁事没有,躺了一下午,晚上就活蹦乱跳的,第二天开车翻5300米山口都没出事。这人从西藏回去后,隔天又在朋友圈吹牛逼,说是如何如何的九死一生,高反如何搞得他命悬一线,自己又是如何如何的死里逃生。


拜托,你就在副驾驶瘫了三天睡大觉好不好?


可见,“现实”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的,需要什么样,现实就必须要长什么样。




老外也有这样的。


我见过一对老头老太,来西藏干嘛呢?人家是来寻找“神医”的。


老太好像得了什么不得了的病,总之就是个治不好了,因此要来神秘的“香格里拉”寻找希望。我知道现在香格里拉是迪庆州首府,不用给我“科普”,你这就是固有印象了,我老在藏区混、混了十几年的能不知道香格里拉?那老外老两口来的时候迪庆州首府还叫中甸,后来改叫香格里拉的,正宗香格里拉还是在西藏。


来就问我,西藏最好的医院在哪。


在哪,军区总医院?


到了军区总医院门口,人告诉我这不是西藏最好的医院。我心想是你在西藏混还是我在西藏混?总医院不算最好那是哪儿?


老头说不是现代医学,是那种。


我明白了,那就藏医院呗?


老头看了大门,欢天喜地进去了,一会儿怒气冲冲又出来了,我问咋啦这是?


老头火冒三丈,说这个也不是,给他太太开了个CT!他要的不是这种,这种治不好,在美国已经试过无数次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对啊!人家美国都治不好,咋会跑到你西藏来治病?人家要的那就不是这个,人家要的是“神医”。


我就问他,你从哪儿知道这儿有神医的?


他说,“西藏生死书”。


这可不就好办了…


说白了,老头老太只是想要个坦然面对死亡的寄托而已,他想要的也不是“现实”,而是某种逃避死亡的借口,某种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的支撑,某种慰藉。


于是我给他们找了个老和尚。


随缘吧…




相对来说年轻一点、来自穷国但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就很容易形成正确整体的认知。


有个尼泊尔来的留学生就摸得很通透,三观还在急剧的变动中,乐于接受新的观念。这哥们儿刚刚进来的时候是抱着“朝圣”的心态来的,自己家虽然是个地主,却有着改变尼泊尔的决心和理想,对于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于理想化。


大家都知道尼泊尔革命很多地方就是学习中国经验,生搬硬套也是有的,这小伙子涉世未深,当然是抱着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想法来观察了解中国的。他爹是个老地主,他对革命的理想来自于他舅。他舅这个人也是个二把刀,尼共老游击队员大老粗,现在主要是做妇女解放工作,理论上的东西也不大懂。他舅跟我认识,托我照顾照顾。可想而知,这种理想化观念很深的年轻人会受到多大的冲击,我甚至担心他从此走上反感与愤世嫉俗。


他来的时候樟木口岸还开着,进来在318上面飞奔了一天多,眼睛里已经是进入圣地才有的光,到了拉萨那更是不得了,就差当场转身回国领导革命了。

这种立马回去就把经给你念歪。


我说你这才第一站,你一秒钟不要停留,拉萨这些东西你看都别看,反正路上跑了那么久,酒店睡觉去,明天一早赶最早的一趟航班直飞北上广深,拉萨一眼都不要看。


他问为啥。


我说中国不是你想的那样子,中国革命也不是你想的那样,改革开放更不是,拉萨也不是。你能接受你就来猛烈一些,你从中国最高水平开始,赶着开学之前逛一圈看看,这样才更全面一些,各种现象都看到的更多。然后滚学校去过语言关,念几年书之后再利用假期到处跑。




小伙子三年后已经是个中国通了,中国每个省份至少去过一趟,既了解了理想的一面,也了解了现实的一面,既见过东部沿海的发达,又看到过西部内陆的落后,既知道社会主义的一面,又知道市场经济的现实,与世界的关系,与尼泊尔的关系,与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是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精通了。


中文学得不错,读写问题不大,说的话有点费劲,也是混迹国内各种论坛、APP。


我问他,你对中国互联网上那些光喊口号的“革命小将”有什么看法?


礼貌而不失尴尬的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声冷笑。


我就知道他差不多了。


西藏实际上是他中国整个旅程的最后一站,作为最偏远落后地广人稀的省份,西藏实际上是对他整个三观的最后“补完”。他自己一个人包车、拼车、搭车、跟团,把西藏跑了一遍,了解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偏远地区发展,了解本地人对待发展与传统矛盾的态度,算是彻底的补足了对中国的全面了解。


说白了,理想与现实看起来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照不进现实的理想,那都是个屁。


理想要照进现实,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年轻人往往更有雄心壮志,但是也缺乏现实的锤炼,于是更愿意尝试去了解世界,然后在了解的过程中挨锤。


要么锤废了。


要么就百炼成钢。


废了的人各有各的样,逃避现实的方式方法多如牛毛不一而足,你想要逃避现实了,怎么都能给你编个理由出来。比方说我就见过知乎某大V的表演,总之就一个意思:你替我把一切弄好就行了,然后我喊喊口号就好。这种倒不一定就是“做题家”,而是“口号专家”,尤其擅长于编造各种流行的口号,以为喊了口号,事情自己就会好了。也有在国外被现实锤废了的,来中国旅行很难谈什么“改观”,他需要的不是改观,而是心安理得。


百炼成钢的人大多数就一个鸟样:你只管来,怕了算我输


user avatar   zhang-yi-tao-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以后,成为了以为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娶了一位中国媳妇,加入了中国籍,最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还成了全国政协委员。

他就是沙菲克·乔治·海德姆。

(马海德)

可能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都会感觉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到埃德加·斯诺很多人可能会更熟悉一些,就是那个在延安跟毛主席“谈笑风声”的美国记者,最后写出了那本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暂且按下不表,其实当年跟斯诺一起到延安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本文说的海德姆医生。

与斯诺不同的是,这位老外医生自从到了延安就再也没有回去他的祖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01洋博士到中国

1910年9月26日,海德姆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一个来自黎巴嫩的阿拉伯移民家庭。 1927年,进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1929年,到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继续学医。

1933年从瑞士日内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为了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海德姆便和两个同学一起来到中国上海,原本计划在中国只停留一年,没想到这一呆就是一辈子。

到上海以后,海德姆先后在上海广慈医院和雷士德医院工作,后来和两位同学在上海九江路合开了一家诊所,生活过得还算富足。

可没过多久,由于受不了中国战乱的环境,他的两位同学就陆续回国了,最后只有他一个人留了下来。

他一边依靠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一边考察中国热带病的职业病和工人营养不良的状况。

他去缫丝厂调查职业病的时候,亲眼见到平均不满14岁的童工们的手被溶液腐蚀溃烂,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劳动,严重的营养不良;在虹桥机场,他看到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现场,那些革命者临死前还在喊着口号,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这让年轻的海德姆意识到,中国工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吃的、穿的,更需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在此之前,中国的孙中山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孙中山:“医生能救其躯,难救其魂,救其躯者,只能医一人一时之病,而救其魂者能医万人万世之病,其大其小,不难抉择”。

鲁迅:“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一位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海德姆开始接触中国的革命事业,并逐渐结识了包括宋庆龄在内的一大批进步人士。

在他们的影响下,海德姆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从中知道了中国还有另一个世界,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延安。

02从上海到延安,从海德姆到马海德

1936年春末,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去陕北,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情况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在宋庆龄的推荐下,美国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医生海德姆一起到达了陕北。

其实在此之前,海德姆在上海的诊所已经成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点,经常接待一些特殊的“病人”。他的私人汽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成了地下党流动的联络站。

因此,在这次由上海奔赴陕北的途中,海德姆的行李中不仅有从上海带去的稀缺药品,更有来自共产国际的秘密文件,这对当时已经与莫斯科中断通信的我党可谓至关重要。

到达陕北后,毛主席接见了他们并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他们到保安和苏区各地参观、访问。后来随红军第一方面军南下甘肃省迎接在长征途中的第二、四方面军。10月,红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省南部胜利会师后,又先后随第二、四方面军行动。

10月末,斯诺离开陕北返回了北平,而海德姆则选择了继续留在苏区。

1937年1月,他随红军队伍回到陕北延安,以满腔热情一边紧张地投入诊疗工作,一边作调查研究。在一个多月中,他巡视了陕北各地卫生医疗单位,掌握了大量材料,写出了《苏区医疗卫生工作考察报告》,提出了改进苏区医疗事业的建议。毛泽东很欣赏他的这份实事求是的报告,任命他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

同年2月,海德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的同时,马海德还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加入中国国籍,周恩来当即承诺他将来建国,第一个批准他加入中国国籍。

海德姆后来随部队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年底回延安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经过马海德的精心筹建,一个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为总院,八所中心医院,二十四所分院的延安医疗网逐步形成。

为了更好地接近陕甘宁边区人民,不仅很快学会了中国的普通话和陕北的方言,而且把自己的美国名字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

在后来艰苦的在抗日战争时期,马海德曾先后接待了白求恩、柯棣华、巴苏华、汉斯·米勒等外国医生,并协助他们去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仅在1944年到1947年,马海德就曾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由于出色的工作,他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多次奖励。

03娶中国媳妇,成为中国人

马海德的媳妇叫周苏菲,1935年,她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同年夏天考入上海正风中学高中文科班,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进步剧目演出。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苏菲随艺术供应社部分同志撤离上海,经香港、越南转至云南昆明,通过地下党组织介绍,参加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她结识了后来的丈夫马海德。

作为洋博士的马海德,不仅能治病救人,还会修一些收音机、钢笔之类的实兴玩意,会打球、会跳舞,再加上小伙长得高大帅气,很受大家喜欢。

而彼时刚到延安的鲁艺校花周苏菲,因为水土不服兼感冒发烧,经常找马海德求医问药。

马海德很细心地给她开了药,还找了张粉红色的信纸,用歪歪扭扭的中文给周苏菲写了一封信:“我衷心希望你能按时很好地服药,早日恢复健康,恢复你那美丽的微笑!”

很多年以后,已经90多岁的周苏菲老人还说,那场感冒“给马海德献殷勤制造了机会。”

一年后,苏菲正式成了马海德的妻子,两人到边区下面的民政厅办了结婚证。

当时的结婚证是用最普通的新闻纸印刷的,两份连在一起,民政厅的办事人员正要把两份剪开,马海德马上阻止,“别剪开,我们永远都不会分开。”

彼时的浪漫,到现在看来都不过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海德还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随后,马海德立即申请加入中国籍,周总理也如约兑现了对他的承诺。

马海德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

1950年,马海德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

04消灭性病计划

旧中国留下的不仅是腐朽不看的封建制度,更有封建荼毒下百废待兴的社会。

娼妓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职业,新中国建立之后,毛主席经常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探访北京的情况。某天,他的车在一个胡同口被拦住了路。工作人员便停下车,查看情况。事情很快就清楚了,一个妓院的“妈妈”在追打一个小女孩,强迫她去接客。

这一幕,触动到了毛主席的心,便赶紧让秘书下车,处理这件事。但他深知,在中国还有数以万计这样的女子。要想彻底让这些女子逃出苦海,只有彻底将这个制度赶出历史舞台。

回到中南海之后,北平的市委书记彭真也来汇报类似的事情。彭真在北平调查过程中,见到一个年纪在15岁的娼妓,她痛哭流涕,向彭真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她不仅要被迫接客,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彭真气愤地对主席说道:“这样对待一个女子,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

主席听完彭真的话也很气愤,便致电公安部长罗瑞卿,让他来见自己一面。罗瑞卿见主席要找自己,便赶紧赶来。主席说道:“来北平之后,我们发现北平的娼妓很严重,我们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继续蔓延,一定要将屋子打扫干净!”

就这样,罗瑞卿很快召开会议制定了取缔妓院的方案,得到毛主席的认可以后迅速采取行动,2000多名公安干警,经过一晚上9个小时的奋战,彻底关停了200多家妓院,新中国首都的娼妓制度也彻底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北京的娼妓被取缔了,但是妓院的存在却远远没有停止,这个延续千年的封建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荼毒更远远没有消失,尤其是给中国人身体生理上带来的疾病影响,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远地区受到性病影响非常严重,不少地方甚至因此造成人口锐减。

而当时作为卫生部顾问的马海德对此痛心疾首,他深知这种病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与社会主义制度极不相称。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这个“老外医生”下定了决心将性病消灭在中国的土地上。

1953年,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成立,马海德担任该所顾问,病作为总指挥制定出了一套从发现病人、确诊到治疗方法等都符合中国国情的消灭梅毒的措施。

从1954年开始,马海德每年都有一半以上时间带领着科研小组到边远的农牧区调查性病的防治情况,向当地百姓传授防治性病的知识。

在调查过场中,因为当时的边远地区的医学常识远没有现在普及,很多当地群众对抽血化验接受不了。马海德就亲自示范,让医务人员在自己身上抽血,以此取得群众的配合。

在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对梅毒患者进行逐一的跟踪复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海德常常为了寻找一个病人跋山涉水几日,但他仍然坚持和大家同甘共苦,同吃同住,一起爬山、涉水,从不搞特殊化。

长期艰苦的生活和奔波劳累,他的身体状况很快恶化,以至于作为一个医生的他,居然得了非常严重的胃溃疡。

当1964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已经消灭性病时,他的胃已经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正是由于马海德在中国性病防治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媒体也开始争相报道这位中国的医疗专家。

1962年的一天,马海德远在美国的父亲在《泰晤士报》上读到了一则关于他儿子的消息,说马海德做了中国卫生部的顾问,而且与毛泽东、周恩来都是好朋友。

此时这位年逾古稀的父亲已经30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了,于是他马上收拾行李联系了当时与中国建交的叙利亚。在叙利亚中国大使馆,老人激动地说:我要见你们的马海德,我是他的父亲。

短短一个月的相聚后父子两个又各奔东西,可谁知这次见面竟是永别,马海德父亲回国不到两年便离开了人世。

在防治性病的过程中马海德几乎跑遍了中国的边远地区,也正是在这个过场中马海德逐渐意识到另外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同时另一个更加伟大而艰难的计划正在他的脑海中酝酿。

05面对“十年浩劫”,他说,我是中国人,这是我的家!

在消灭性病的过程中,马海德发现这些地方很多也都是另外一种疾病高发的地区,那就是麻风病。

可能现在大多数人对麻风病没什么印象,那是因为在上世界80年代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这种疾病,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替中国人消灭它的居然还是一位“老外”。

麻风病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染病,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得了这种病的人,手脚和皮肤会溃烂萎缩,整个面部塌陷、五官扭曲。

在古代,因为恐惧,一旦得了这种病就会被活活烧死或者活埋。

在当时的中国约有50万麻风病人,这50多万人遭受着病魔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层防治力量非常薄弱,再加上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让患者避之不及,使得对付麻风病成了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

马海德再次发扬身先士卒的精神,亲自带队进入边区基层进行摸排调查。经过大量研究马海德发现麻风病是可以防治和治愈的,他制定了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保护劳动力为目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他的主持下,江苏海安县和广东潮安县相继建立了麻风病综合防治研究基地。他充分发挥基层医疗防护网的作用,注重社会防治,综合已有的有效防治措施,很快在发病率高的地区控制住了病情。

正当他想把这些经验向全国推广时,“十年浩劫”爆发了······

作为“老外”的马海德被诬陷成特务,他的妻子周苏菲也被天天批斗,家被抄了,对抗麻风病的计划也被迫中断。

当时,很多人悄悄劝马海德,回美国吧!

马海德摇摇头回答:“我不走!我是中国人,我在自己的国家,我要走到哪儿去!”

“浩劫”期间,马海德一直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认真研究麻风病的传染病因和传染源,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混乱的秩序得到了拨乱反正,年近古稀的马海德再次复出领导麻风病的研究、防治工作。

而就在两年前,他被确诊了前列腺癌,他知道自己需要和死神赛跑了。

06“感动中国人物”与“最美奋斗者”

被确诊癌症后的马海德更加拼命地工作,从1980年起,马海德把国外治疗麻风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引进中国。用这种药疗方法,病人一周内即可脱离传染期,平均两年即可治愈。

但是这种联合药疗的3种药品价格较高,因而影响了在全国推广使用。为此,马海德抱病出访了十几个国家,经过紧张的工作,终于使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荷兰、英国和原联邦德国等国家的麻风基金会,分别同中国有麻风病防治任务的省区建立了对口联系,并提供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交通工具等援助。

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他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倡导积极宣传有关麻风病的防治知识,用以消除社会上歧视麻风病人的心理。

他不仅是在口头上说,更是言传身教,在进入麻风区的时候自己不穿隔离服,并且和病人主动握手,在病人家中和病人同桌饮茶,甚至把病人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为病人检查足底的溃疡。

有一年的春节,河北省望都麻风病院,马海德给麻风病人拜年,他主动和病人握手,一个病人却不肯伸出手来,“马大夫跟你握手呢,你倒是伸手呀。”

听见一旁人的话,患病的老汉哆哆嗦嗦伸出手来,就在和马大夫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老汉泪流满面,“自打我得这个病,多少年了,没人敢跟我握手,您是第一个。”

在马海德等人的努力下,新中国成立以后40多年来已经累计有40多万麻风病人被发现和治愈,全国只剩下5万多麻风病人。

到1995年,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麻风病。

然而从1978年到1985年这7年时间,马海德因为癌症就做过8次大手术。家人为他准备了好几次后事,每次他都是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又奋不顾身地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1988年3月,他刚刚从医院治疗出来,就飞到加拿大参加会议,当时,马海德的生命只剩下了6个多月,此时的他已经被癌症折磨得瘦了30多斤。

3个月后,1988年6月,他又不听劝阻,坚持飞往美国落实一笔援助经费。

刚从美国回来,他又马不停蹄地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三省麻风防治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终于支撑不住,晕倒了……

即使在病床上,马海德心里惦记的仍然是麻风病人,当他看到广东的麻风病人在信中说,山沟的麻风病人生活艰苦,没有菜吃、缺医少药时,马海德难过得哭出了声,他让苏菲马上帮他回信,帮助这些麻风病人……

终于,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结束了壮丽而无悔的一生。

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分成了三份,一部分送回了美国家乡,一部分被送回了他魂牵梦绕的延安,撒进了延河,一部分,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2009年马海德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秉博爱之心,施精湛之术,辨证有方,活人无算。国初首入华籍,更殚厥心,遍驰其迹,倾力于防治麻风之鸿业,泽被杏林。”

《百位共产党人百篇小传》如是评价马海德。

07后记

我时常在想,1930年代的中国,贫穷落后的陕北高原,怎么也没办法很十里洋场的上海相比,更是与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美国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年轻的“洋博士”为什么只是来到了中国,去了延安,就下定决心不走了?而且一呆就是一辈子,还能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卫生事业?

是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

我似乎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马海德去世后,苏菲一直住在他们的四合院中,不仅按照丈夫的遗愿用给她养老的3万美金成立了“马海德基金”,还将她对丈夫的思念写成了一本书《我的丈夫马海德》。

在这本书结尾,她这样写到: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还叫乔治·海德姆的美国青年正站在古老的保安城外与好友斯诺告别。

斯诺问他:乔治,你为什么要留下?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觉得这支队伍会有出息,我觉得这里的人民需要我……

就是因为这么一个朴素的理由,马海德用一生去践行自己的诺言。

如今马海德医生去世已经33年,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他相信的这支队伍没有辜负他,他曾经一生服务过的这群人民也可以自豪地告诉他:

这盛世已如您所愿!


中国历史上,像马海德这样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解放事业、建设事业奉献终身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就像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所说: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人性来说,对大部分人,如果突然发现事实不符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论,第一反应一般不是去修正自己的想象和理论去符合事实,而是修正事实去符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论,这是很难避免的。

违反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去接受事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要期待过高了。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版动物防疫法,做足了

那价格还卖的出去算你赢

除此我没啥意见




     

相关话题

  现阶段只有私有制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吗? 
  为什么如今的武当山上不见武当派的痕迹? 
  今年春节一个人旅行去哪里? 
  没有空调的古人住宅,在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古希腊的著作早期是否传入过中国? 
  美国队长用盾牌和不死之身爆打纳粹没人喷,国产奇侠剧用武术杀鬼子就一片骂声,这算双标吗? 
  阿拉伯男票真的大都是骗子吗? 
  为什么中国的粮食单产这么低? 
  为什么基层公务员涨薪的舆论阻力这么大,在这种阻力下最终真的能够实现涨薪吗? 
  为什么中国总是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教科书里不教《道德经》,社会也不提倡老庄思想?
下一个讨论
生活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是什么样的体验?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