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大连本轮疫情出现超级传播现象,1 传 11+33 ?对后续防控有哪些启示? 第1页

  

user avatar   ling-ling-qi-3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悲哀。

我居然深深地感受到,

在疫情防控层面,

恐惧才是最好的宣传。


为什么传染这么多人,我相信谁心里都有数——

不戴口罩。

我工作生活在武汉,从2020年到今天为止,我深刻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人民情感上造成的深深伤害,以及在心底留下的持续恐惧。

武汉人都是好样的,我们闯过来了,但还深深后怕。

所以这一年,无论是三伏天大太阳还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武汉人在公共场所,牢牢把口罩戴在脸上。

邻居们下楼倒垃圾,都习惯性套个口罩。

电梯按钮到今天为止,物业都备着纸巾让你“非接触按键”。

每一个人把防疫措施,深深刻在心底。

因为真的被疫情残酷伤害过。


而根据我的观察,全国许多地区,已经“记不住痛了”。

很多地方戴口罩都是给别人看的,敷衍的很,特别是乡镇,你戴口罩反而是异类。

这让从武汉出来的我,挺不适应。

在新冠疫苗大规模普及前,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仍是疫情防控的主要手段。


即使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增强,即使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拉长,只要你戴口罩,中招的几率仍然会直线下降。


求各位,出门在外,戴个口罩吧。


只有疼过,才记得住——这是不成熟的典型特征,也是大众必然的历程。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用大观新闻的图镇个楼。

大连这次疫情我最早觉得问题不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7月份大连的冷链出过一次问题,按理说大连对这方面的防控应该是到位的,从筛查结果来看也是发现的很早,其中4例是在冷链从业人员每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的,1例是新住院患者入院检测中发现的,1例是参加研究生考试前发现的。

同时一开始就明确了源头,很早就通过测序做出了源头的判定,疫情来自俄罗斯的货轮,初始感染者就是冷链人员。

那为什么现在大连能变成这样?有2个问题无法忽视。

第一个,就是对冷链工作的防控还是不到位。这个我在上个月还特意的写过一次。


后来在月底我又特意强调了一次亡羊补牢的问题。

这个冷链防控的漏洞不光体现在码头和冷库这些工作场合里,对于冷链行业的从业者管理,以及码头接触者的管控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次几个冷链工人的流调直观的反映出,他们活动范围基本就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

本次疫情从浩涵劳务公司的搬运工人发病开始,通过一次聚餐和搬家活动,传播到金润花园小区,造成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通过另一名搬运工人传播到金座商厦,造成商厦内的工作人员和顾客的感染,然后通过工作人员和顾客又传播到其家属和密切接触者;通过一次家庭聚会,造成11人的家庭聚集性疫情,又通过聚集性疫情的感染者传播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门诊,造成包括一名考研学生在内的3人感染。

就像我前边说的亡羊补牢的回答一样,大连现在已经执行了非常严格的措施,不光是冷链货物上的,还有冷链一线人员,都及时的修补了这些漏洞,也希望其他港口城市也吸取大连这次的经验教训。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清单式管理,看板式操作,台账式销号”措施,联合相关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铁桶式”防控,“闭环式”监管,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织密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网。
大连市全面加强冷链从业人员封闭、集中、规范管理,对冷链企业的冷库实行派驻制,挂牌负责,冷库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环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检测。

除了冷链的环节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大连的疫情可能还会是像7月那会一样非常快速的控制住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整个城市对于疫情防控的放松。

从7月到现在大连有接近半年的时间没有爆发过规模性疫情,所以不光是大连,全国各地都陷入了疫情基本过去了,大家没什么可担心的,口罩也不带了,生活都回到了常态的一种错觉。

我最近几个月通过身边的人了解以及自己的观察,直观的感受到大部分城市的居民都已经在疫情防控上松懈下来了,哪怕是北京也一样,商场的体温检测流于形式,戴口罩除了地铁和公交以外没有在强制要求。

当没有疫情的时候这些松懈都无所谓,但是一旦有了输入疫情,那就立马扩散。

比如大连这次,1个人通过聚会可以传播11个,在通过楼道和社区感染就变成33个,10天之内扩散了4代。社区和商场再一次的成为了感染传播的重灾区,跟年初的情况几乎一致。如果逛商场能遵守防控方法,在小区里也保持防控方法,这些传播的可能性就会低很多。

这里边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态度的松懈,另一方面也与天气有直接的关系。从入冬以来的疫情大部分都是在北方出现的,低温使得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更长,冬天减少了开窗通风也使得病毒感染其他人的几率直线上升。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个问题,是我自己的一个推测,病毒可能发生了某种在传播能力上的突变。

俄罗斯输入的这个病毒的测序结果我没有看到,但是我怀疑这种输入性病毒可能产生了某种突变,使得传播能力的增强,或者是在低温传播下增强。从今年下半年来看,虽然我国输入病例很多,但是像发生大连这种超级传播的现象还是首次,除了防控松懈以外,我觉得病毒本身的情况也值得研究。这也可能会解释黑龙江地区的疫情的一些情况

综上,虽然咱们大连老乡们都觉得很严重,但是从防控角度来看,大连的疫情还算好的,最少是源头清晰,路线也清晰,远比北京上个月中旬那会一片迷茫要好的多。当下大家只要提起警惕,恢复严格的防控措施,政府通过大规模筛查和流调并行的方式找出潜伏的感染者,相信在春节前是完全有能力控制住的,最少可以让大家过一个安心的春节。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什么新的启示,勤消毒,戴口罩,少聚集再说一次,脑子里的弦还得绷一绷。

无论是11还是33,都不是什么新情况了。11人发生在聚餐上,而岁末年终,神州大地到处都在聚餐。33人是在楼道等场所传染上的,也没证据说这传播者就一定没戴口罩。换言之,这次超级传播,路径还是传统路径,没什么新鲜的。

就这种事,会让疫情失控吗?根本不会。现在就一个问题:整还是不整。

你说吃饭导致超级传播,好,你要整,就再把饭馆堂食关了,起码包房关了不接待四人以上聚餐。这事2020年没干过吗?干得不要太多哦。而且一年时间,关了堂食对饭店有多大影响,会造成多少人失业,怎么操作能做到既防控疫情,又“六稳六保”,政府都知道了。

你说楼道传播,好,你要整,居委会再加大宣传力度,所有人戴口罩。外加每天楼道消杀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怕啥呢?武汉的情况都挺过来了,怕一两个超级传播者?

不想整就不整,饭店照样开,进行常态防控。勤消毒,戴口罩,少聚集还是要记在心中,去年过年被新冠堵在屋子里,结果也没见谁憋死。现在眼瞅疫苗出来了,就等免费接种解千愁了,你就大聚改小聚,过一个不温不火的年呗。等今年彻底灭了新冠,再把欠的酒补回来就是。

最后,中国抗击新冠一年有余,这会盲目乐观是蠢,盲目悲观更没必要。一个超级传播者就能打败中国的抗疫工作的话,我们早就不是今天这个光景了。



user avatar   zhou-ying-dong-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宁加油!

我想起个小事,以前我在工厂集控室上班,主要是监视几个容易出故障的设备。

要是自动出料堵住了,要在七八秒钟内手动排料,不然下游的设备都要停机。

说来也怪,有时你全程盯着他,一两个小时都不分心地盯着电视上的设备监视,他就是不出问题。

每当你刚想倒杯水,或者休息下,或者分神了,他就出问题了。

尤其是夜班的时候,非常邪门。

后来在几次事故后,上面一咬牙,分了两个人来全程盯着这个设备。

再后来事故基本就杜绝了。

我想说的是

你不能要求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像武汉市民那样的防疫意识。

因为普通人毕竟是普通人,但是防疫工程却是个大木桶,总是在最薄弱的环节出事。

关于这个冷链的问题,必须要在源头堵住,多分配人,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检查流程。

不然这里出现一个感染,社会上就要用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代价去弥补。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冷链出问题不是第一次了,应该汲取教训,正视困难,果断改进。

在规范的防护下,直接接触患者都不大可能出问题,我国可以做到几千名援鄂医务人员零感染。

一,规范的防护要求很高

1.首先要做好分区

分区要求“实际有隔断,心中有屏障”


2.在规范分区的基础上正确穿脱防护服

3.最后一点,离开病区后应当适当隔离。

传染病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工作一定周期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才能进入人员密集场所自由活动。


二,冷链行业目前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

1.人员流动性大,多为临时雇佣。

首农(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学志介绍:“因为管理和成本因素,几乎没有几家冷库公司自己能养得起装卸工人,多数冷库都会找外包公司,工人流动性较强,存在一定防疫隐患。”[1]

备注:冷库工人随意流动不仅造成交叉感染隐患,工人未封闭管理更威胁到社区居民的安全。


2.人员素质低,不能正确理解防疫要求。

个人防护意识薄弱。防疫期间,虽然劳务外包人员都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等,但工人长时间劳动会大量出汗,护目镜易起雾,且劳作中不可避免擦汗、擦拭护目镜或整理口罩。另外,呼气凝水导致依靠静电吸附病毒的口罩防护能力降低,防疫难度变大。

备注:防控规范要求即使吐在口罩里面,也必须离开污染区才允许脱下口罩。擦汗等行为也是严格禁止的。如果口罩被打湿则应该立即换新。

如果工人穿防护服进行重体力劳动,必须雇佣更多工人同时缩减每次劳动时间,让工人回到清洁区休息。


3.冷链管理者素质低,防控管理不到位

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秋冬季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接触进口冷冻食品的司机、装卸工等企业工作人员需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费用由财政统一列支。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企业的冷链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记录查询不到,还存在“员工未消杀进入清洁区”“工作服与普通衣物混置”“出库车辆未进行消毒作业”等问题。

备注:“员工未消杀进入清洁区”“工作服与普通衣物混置”属于严重违规,会将病毒带入清洁区域,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分区混乱+部分人穿着污染的防护服到处走。


三、解决方案

考虑到冷链从业人员素质和普通冷链企业管理水平短期内难以提高,为杜绝疫情扩散风险同时尽量维持市场供应,对进口冷链物资全闭环管理:

1.进口冷链物资应当只供应防护措施过硬的大企业,不再走分销渠道。

集装箱卸船后(航空集装器离开飞机时)先进行外表面消毒,然后就地上铅封,运输、储存环节禁止拆箱,进入定点企业后在海关、防疫人员监管下开箱。

企业将冷链物资加工成熟制品或者辐照杀毒后再允许分销。经过高温后病毒会被完全杀灭,所以面对不特定社会公众销售的食品是安全的。


2.定点企业按传染病医院要求分区管理。

定点企业内部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集装箱开箱区域、生肉处理区域按污染区严格管理。工作人员按规范穿脱防护服、废水投加次氯酸钠彻底消毒、车间废弃物按规范处置、设备定期灭菌、人员每周测核酸。

工作人员应当集中居住,在隔离期满之前禁止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清空的集装箱需要彻底消毒再供下次使用。


3.闭环管理有利于加快进口通关速度。

闭环管理后,没有经过杀菌的进口冷链商品只经过了码头、物流车辆、加工厂三地,主管部门盯好机场码头、指定运输企业和指定加工厂这三个重点即可。

我国对进口货物严查,港口开始拥堵,船公司停止接发往中国的冷链订单

按此方案操作,则进口冷链物资带毒的危害不大,可以适当简化检测,加快通关速度,毕竟做熟就安全了。


4.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冷链物资需要处理到灭毒,同时还要符合消费需求,最好的办法是做成香肠、肉干、卤菜、熟肉罐头(包括软包装食品)、饭店用的半成品菜等。


5.冻品进行全社会统筹。

进口冷链食品全部交给大型加工厂的同时,将更多国产肉食海鲜冻品投放到流通渠道零,确保冻品市场、超市、饭店员工、普通消费者接触到的都是无毒商品。


四,加强普通进口货物防控

进入冬季后,环境温度降低到接近冷链温度,我国发生了多起普通货物进口导致的输入性疫情。

1.喀什疫情源头

喀什疫情发生后,国家疾控中心调集国内多家著名医院的一流专家,赶赴喀什支援新疆开展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吴尊友说,调查显示,第一例疑似病例发生后一查就是137例,专家判断零号病例应该不在已调查的病例当中。进一步溯源,最终发现零号病例是一位接触集装箱的装卸工。

  吴尊友说:“最后我们发现零号病例是一个装卸工,他是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他传染给他妻子,他妻子又传染给他的丈母娘、小姨子,这样又带到了工厂,就引起了喀什这次爆发疫情。”

  吴尊友指出,原来以为冷链可以成为病毒载体,但是在冬季,室外多种物品都可能成为冷链,成为病毒的载体,因此冬季防控既要防控人际传播,还要防控物品和人之间的传播。[2]

2.上海疫情源头

2020年12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疫情防控及发热门诊设置管理有关情况。最近,上海有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经暴露于一个航空集装器受到关注。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表示,我们也非常关注上海公布的这两例病例的情况。根据公布的情况看,这两个病例曾进入并清理过一个来自境外的航空货柜,并且两个人都没有佩戴口罩。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共同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3]

3.进口汽车配件带毒

全国已有多地通报涉疫汽车零部件排查检测情况,河北沧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山东烟台、山东临沂、山西晋城等五地均检测出相关核酸阳性样本。[4]

参考

  1. ^ http://news.nen.com.cn/system/2020/12/17/021074706.shtml
  2. ^ http://china.cnr.cn/yaowen/20201127/t20201127_525344096.shtml
  3. ^ https://news.sina.com.cn/c/2020-12-03/doc-iiznctke4593415.shtml
  4. ^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103/content-548656.html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广西多人涉嫌帮人偷渡被押解游街示众? 
  想睡就能睡得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怎么看待世卫组织会议报告中表示「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 
  1 月 19 日北京新增本土确诊 3 例,均为此前通报感染者转归,目前情况如何? 
  澳大利亚报告全球首例奥密克戎变种亚型「难被 PCR 识别,传染性强」,将对全球疫情产生哪些影响? 
  男生接吻时用下半身蹭你正常吗? 
  吸电子烟和普通烟有什么区别?分别有哪些危害? 
  如何看待羟氯喹、阿奇霉素联合治疗临床试验证明新冠病毒转阴率100%? 
  2 月 17 日全国新增 1886 例新冠肺炎,累计报告 72436 例,目前防治情况如何? 
  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人数超 34 万,此次疫情将如何发展?出路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宝可梦系列游戏的制作组「GAME FREAK」 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受玩家待见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二集?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