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根廷成拉丁美洲首个堕胎合法化的国家,如何看待这件事? 第1页

  

user avatar   count_pala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中的表述严重失真了。

  首先,合法化的是“自由堕胎”而不是“堕胎”。除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多米尼加这四个国家以外,大多拉美国家都允许“有条件的堕胎”。不同国家/地区的条件不同,如限制怀孕时间,胎儿是否有先天疾病,怀孕是否威胁孕妇健康,是否因为强奸等。在2020年12月30日的法令批准之前,阿根廷已经允许强奸或危害孕妇健康情形下的堕胎。在法令生效之后,也只是允许怀孕14周内的自由堕胎,孕妇意愿仍然不是唯一条件。

  其次,阿根廷并非首个合法化自由堕胎的拉美国家,乌拉圭、古巴、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在阿根廷之前已经批准了自由堕胎。阿根廷只是首个允许自由堕胎的大国,或曰主要国家。

  在辟谣的同时,一个同样有价值的问题是,题目中的信息失真反映出了哪些刻板印象?

  想必是,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国家,在女性权利方面非常“落后”。

  然而这事没这么简单。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拉丁美洲属于女性权利起步早、进展快的地区之一。女性的离婚权、继承权、受教育权、选举权、人身自由权在立法层面的确立普遍较早。

  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又属于世界当前女性权利相对低下的地区。该地区的家庭暴力问题突出,就业歧视普遍,性别观念保守,女性的性权利和生育权利长期受限。

  表面上很矛盾,其实这是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以上两个层面的特征,分属两组不同的权利,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两对不同的社会矛盾。

  一是20世纪上半叶,现代国家与传统宗法组织争夺女性的斗争。在南欧和拉丁美洲,参与斗争的是各个世俗共和国和天主教会。国家抛出离婚权、继承权、选举权等权利,把女性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对传统宗法组织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二是20世纪下半叶以降,女性个人权利和父权制结构之间的斗争。父权制结构是一种权力关系,在制度和观念层面普遍存在,不属于具体的阶层、组织或者人群。性和生育这些个人层面的权利难以得到权力实体的支持,却更容易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

  整个过程中,天主教扮演了十分微妙的角色。

  在第一阶段,教会的存在本身推动了世俗国家对女性权利的支持,而女性权利也加速了教会影响力的溃败;在第二阶段,天主教传统继续充当父权制结构的思想武器,遏制了女性权利的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简单介绍20世纪南欧及拉美国家的女性权利发展史。


一、剑与十字架的决裂:一场争夺女性的战争

  1905年,法国总理埃米尔.孔布颁布《政教分离法》,废除拿破仑在1801年确认的天主教国教地位。这不是共和国政府对教会的宣战,而是一次胜利公告。

  在过去三十年间,法兰西共和国最大的假想敌是德意志帝国,但实际上攻打最多的目标却是天主教会。1880到90年代,共和国勒令神父离开公立学校,把修女赶出医院,取消随军神父,把主持婚姻等民事权利收归国家。20世纪初,激进共和党人要求关停所有宗教学校,解散所有修会,取消所有补贴,掌控对所有主教的任命权。1904年,巴黎与梵蒂冈断交。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在共和主义者眼中,教会是国家的头号敌人。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法国,也适用于每个追随法国理想的传统天主教国家。作为传统宗法组织的代表,教会控制着大量资源,垄断了文化和教育领域,还广泛参与行政和司法事务,扩张中的现代国家不可避免与之一战。

  这场战争中,一个很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女性。

  在现代化早期的政教冲突当中,农村女性给了天主教会坚定支持。女性知识水平普遍低下,观念保守,依赖家庭,受惠于天主教会在农村建立的秩序。在19世纪末的法国,“男人去咖啡馆,女人去教堂”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在天主教会眼中,男人受到自由主义的腐蚀,变得乖张懒散;但女人仍然保持着虔诚的信仰,对教会深信不疑。

  在很多国家,女性对教会的支持都转化成了政治行动。1846年,葡萄牙卡布拉尔侯爵的自由主义改革引发了农村保守力量的不满。一些女人率先骚乱,随后起义开始在农村地区蔓延,导致卡布拉尔侯爵下台,葡国也经历了8个月的内战。在1926年的墨西哥,无神论者卡列斯总统开始执行严苛的反教权法,在农村又引发了一大波反抗浪潮。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女人鼓励他们的丈夫和儿子参战,自己也积极参与后勤工作。

  在同天主教会的斗争当中,世俗共和国们察觉到了女性的重要性:如果能解除这个群体对传统秩序的依附,让她们成为现代国家的公民,就会深深动摇教会的根基,同时大大增加国家的力量。作为一种打击传统宗法组织的手段,现代国家开始推行女性权利。

  1903年,巴特列-奥多涅斯成为乌拉圭总统,开始一连串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改革。乌拉圭的20世纪初也得名“巴特列时代”。打击教权和争取女性支持都是巴特列改革议程的一部分,乌拉圭率先给予女性离婚权,为拉美之首。1917年,乌拉圭颁布法令,授予女性和男性完全平等的选举权,为美洲最早,世界前列。

  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新生的共和国还十分虚弱,就迫不及待向教会进攻。11月3日,共和国宣布离婚合法。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成立后,也很快宣布赋予女性选举权和离婚权。然而当时这两个国家还非常贫穷落后,这些法律也过于早熟。随着萨拉查和佛朗哥时代的到来,国家宁愿拥抱教会,也不愿接受变革。女性的离婚和选举权都被取缔,直到1970年代才重新生效。

  在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政权为了对付教会,不惜引进美国佬的文化入侵,倡导庆祝商业化的母亲节,以削弱农村的圣母崇拜。同时期的巴西也庆祝母亲节,而且在1932年就宣布赋予女性选举权,当时瓦加斯将军正在努力把他的国家推向现代化。

  在20世纪上半叶,统治者的普遍担忧是拥有选举权的女性会把票投给保守势力,因此在投票女性的年龄、财产和文化水平上多有限制。二战之后,他们发现走向现代化的女性更偏爱进步政党。

  有趣的是,作为拉美和南欧的“文化导师”,法国在1944年才给予女性选举权——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政府,当时他还没能从纳粹手中收回自己的祖国。

  到1950年,拉丁美洲和南欧国家普遍在女性的离婚权、选举权、继承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上做出了(或做出过)法律承诺,相对北美和欧洲北部国家没有迟滞太多。而且就推进速度来说,许多国家还更加激进。但是,这些法律背后的驱动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对教会的打击,国家需要女性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而不是保守的农村信徒。

  在这个目标实现之后,共和国们似乎就没那么大兴致了。

二、战场由公共领域转向身体:女性争夺自己的斗争

  1975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地点位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城。

  在那个时期的拉丁美洲,女性权利恰好也是热点问题。

  发源于美国的第二波女性主义参与了1968年的全球性社会运动,有关女性权利和性解放的争论也传播到了拉丁美洲。但是,各国政府和知识界普遍不为所动,还有人怀疑女性主义思想的帝国主义背景,担心它们对本国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个敏感点,来自计划生育。

  1961年,美国发起“争取进步同盟”,希望拉美各国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防止爆发革命。美国人指出,拉丁美洲过快的人口增长会造成负担,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得到了拉美专家的同意,多国出台了旨在降低生育率的政策——尽管避孕有违天主教伦理——为了宣传避孕,墨西哥人在电视剧里加入了许多明晃晃的台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三十年里,以性权利和生育权利为代表的个人权利步入论坛中央,取代了原先离婚、继承、选举等权利的中心地位。而在这些权利面前,社会显得迟疑踌躇许多。

  这已经不再是共和国和教会的战争了,教会早就被打败了。共和国们反对的是教会支配的婚姻,而非婚姻本身。共和国们无法接受修女,但是小学教师和家庭主妇并无问题。

  1970年后的拉美女性主义空前活跃,衍生出了大量流派,例如土著女性主义、拉丁裔劳工女性主义、革命女性主义等等;关注的议题也非常广泛,特别是生育自由、就业平等和家庭暴力。但是,理论化组织化的女性主义运动也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天的女性权利不再是国家和教会的战场,也不是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界碑。当女性主义越来越多地进入私人领域,关注特定问题,挑战宏观的权力结构而非特定群体的时候,它的处境也就越来越艰难。

  起步早而后乏力,立法有余而行动不足,激进和保守总是杂糅在一起。拉丁美洲女性权利问题的这些特征,或许可以归因于,前半程总在打天主教会这根靶子,后半程又打不动父权社会这头老虎。




  

相关话题

  广州恒大发布球员集体降薪公告,主力降薪近 90%,与 5 名归化球员解约,这可能出于怎样的考虑? 
  假如你能在历史任何一场足球比赛中改写一个进球,你希望是哪一场比赛的哪个进球? 
  穆里尼奥究竟适不适合曼联这个球队? 
  世界上女足天花板球员集合在一起能踢赢中国男足吗? 
  有打篮球的同学嘲讽踢球的我说,足球和篮球比起来能有什么身体对抗?我该如何回答? 
  大家遇到足球野球场故意铲脚后跟的人会怎么办? 
  失去了梅西的巴塞罗那会不会在 21-22 赛季全面崩盘? 
  21-22 赛季英超利物浦 2:2 曼城,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中国女足大概相当于中国哪支正式男足球队的水平? 
  为什么范加尔执教荷兰较为成功,而执教曼联却如此失败?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比 "Emperor"「皇帝」更高的头衔?
下一个讨论
到底是谁毁了小马云(范小勤)?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