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禁闭,数日不得见人;再不服,数十日不见天光。
据说,没见过无期徒刑犯人,有不服管教的。
曾经跟小偷、地痞流氓、杀人犯同住一间房唠家常。
也跟官员、商界精英、小明星躺过一张床聊理想。
能蹲大狱的人基本都是好吃懒做走捷径的人。
但是对于重刑犯,像无期死缓这些人,好吃懒做是标配,甚至司空见惯。
总的来说,无期徒刑等长刑期犯人反而更容易被狱警照顾。
为什么呢?
因为——贱命一条、没有希望、无知无畏。
他们对监狱稳定与其他犯人安全有极大隐患。
狱警必须时刻警惕,好言相劝,避免出现极端事故。
与有期徒刑的犯人不同,无期徒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从少年坐到了中年,甚至中年做到了老年。
十几二十年的闭塞且不顺遂的牢狱生活让他们都性格急躁并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好也就这样,坏也就这样,干也就这样,不干也就这样——反正这辈子基本出不去了,出去了人也废了。
这种极端思想下,谁还会心平气和?何况你还要他给你心甘情愿地去干活!
说得现实一点。
无期徒刑、死缓这些重刑犯在监狱中都是香饽饽。
因为人出不去,便只能把监狱当家,不再乱想其他自由什么跟自己无关的东西。
考虑最多的就是今天会不会提前几分钟收工?收工之后晚上吃什么?下个月买零食怎么规划?
狱警会把这些人安排在事务岗位上——就是协助狱警,管理犯人。
这样既缓和了他们焦虑的情绪,也免于事务犯频于更换的麻烦。
我虽然是短刑犯,但因为学历高,能读善写,也做过一年的事务犯。
简单来说,就是避免了体力劳动,没有劳动指标,自然没有压力。
说得严重一点。
无期徒刑、死缓这些重刑犯确实要着重关注与照顾。
毕竟人命关天,斗嘴打架在监狱虽然被明令禁止,但是对于一个失去余生希望的人来说,谁也保证不了下一秒会发生啥。
举个心有余悸的例子吧。
去年还没有回家的时候,爆出新闻:同一个监狱但是不同监区的某个重刑犯,因为对狱警不满,劳动时曾经藏匿了一把剪刀!
你说他是想回去剪窗花吗?
当清点工具时,发现这一起人命隐患时,整个监狱都在倒查监控寻找遗失的有可能沦为凶器的剪刀。
最后吧,肯定是人赃俱获了。
至于他的下场,只能说很惨。
至于怎么改造他们。
我先看了看其他人的回答。
当我看到一个自称工作20年的某狱警答主还是很冠冕堂皇的说:刑罚体验。
我觉得很震惊。
这种不走心简直不亚于跟某答主说“挂起来”一样幼稚。
重刑犯已经是无期,还要什么刑法体验?
他已经在体验了,这就是他体验之后的反馈啊。
他体验完了之后选择非常消极改造你却依旧跟他说——“刑罚体验”。
体验个锤子!究竟是他执迷不悟还是管理者自欺欺人?
作为一个服刑之后的“过来人”来看。
所有犯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许心理问题。
简言之——你可以把他们看作是心理不健全的小孩子。
这一点,他们自己都不自知而已。
我们先不谈论他犯的错误,至少如今他们已经罪有应得。
我们着重聊下对于小孩子,究竟要如何去引导?
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她告诉我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方法。
你想要一个差生学习有所提高,靠打骂是最愚蠢的方法。
不单单是因为打骂这个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他们心智不成熟,所以他们不理解。
打骂这种惩罚,只会加剧孩子们的抗拒与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监狱大都建立在靠近城市的地方——而不再是让他们去大西北种树等高强度体力劳动。
因为高强度劳动所种下的种子,并不是反思与忏悔,很有可能是仇恨与不满。
这更加不利于监狱的初衷,也加大了刑满释放人员对于社会的敌意。
大城市周边有得天得厚的便利条件——心理援助、社会帮扶、家人探亲。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你要为我们国家点赞,因为这是我国司法的一大进步——监狱最重要的是改造人,而不是惩罚人。
因为失去自由,身处在监狱之内本身就是最大的惩罚。
所以跟十年之前相比,除了极端情况,辣椒水、电警棍甚至变相体罚都退出了监狱常规管理方式。
让一个差生学习好的最优质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让他羡慕别人——羡慕学习好的人的优异成绩、别人的赞许目光、受到良好的优待。
一个差生不会因为一个优等生学习比自己好而努力,但他会因为想要拥有跟优等生一样的待遇而努力。
跟他们一样了,他也会被人赞美,他就不会自卑,他也可以谈论梦想。
监狱中的犯人同样如此。
劳动的任务一般都是需要实打实努力的,确实很辛苦。
但是完成之后,劳动小组会收到嘉奖,个人也会得到实物奖励。
千万不要小看实物奖励,对于不求穿不求住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一切。
这也是能高于其他犯人的唯一不同方式——实物奖励多,同犯话语权高。
换言之,这是一种财富的体现。
实物其实就是食物。
别人完不成任务只能吃牢饭,你完成了就可以选择不吃——然后转身傲娇地泡一碗面、卧一个卤蛋、放一根火腿肠。
这一刻,你就是监室内最亮的崽。
所以。
你给他的好处大于他不劳动得到的好处。
他就会想去干。
不通用,但至少百分之八九十都有效。
改变一个人的心智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这是刑罚执行机关要去调研提高的侧重点。
路漫漫修远兮,这也是最难的办法。
但是你如果跟他讲:不干,我就弄死你。
真的,这句话说出口,你要庆幸他们手里没有工具。
因为对于一个闹脾气又偏执的孩子来说。
你跟他一本正经讲道理,他头脑一歪表示很难理解。
你跟他两眼一蹬凶巴巴,他就会躺地上撒泼耍赖。
我是几千粉丝的知乎小答主。
但是第一次答这种领域问题。
因为这是一段历史不想再去回忆。
这次只是想分享一些思考。
愿更多的人回头是岸。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以上。
纯粹只代表匿名观点。
本人路过,慢走不谢。
1.关于上述罪犯私藏剪刀人赃俱获的后果。
因为当时全监狱各监区都分别召开了点名大会通报这一事项,所以有点印象。该名罪犯属于重刑犯,前不久从四川监狱跨省调入,属于刺头难管类。罪名跟涉黑涉恶有关,具体不是很清楚。入监之后,时常跟同犯争吵争执,跟狱警蛮横顶撞。至于思想悔过,参加劳动,基本不用奢望了。面对同犯的疏远与狱警的批评教育,该罪犯针锋相对仇恨不满,所以采取极端方法——藏匿剪刀,蓄意行凶。
该事件处理结果在大会上宣布为:关禁闭直到刑满。(禁闭室只有两三平方米,只有床跟厕所。)
该名罪犯刑期还有5-10年,但是因为性质极其恶劣,关禁闭到刑满是监狱长主导决定的,至于会不会有所改变或者换了领导给予一定宽松政策,出狱后我就不得而知了。
2.关于监狱与看守所的差别。
两者都让人失去自由。
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看守所、拘留所这种空间更狭小,人员更密集,而且在看守所时都是处于公安正在调查,本人等待被起诉前,有时候拖半年一年很正常。在这种二十平方左右的房间内,可能会有十几个甚至二十个人吃饭睡觉。每天生活极其枯燥乏味,充满机械化,很多在看守所待了两年、三年出来的,目光都很呆滞。而且你去问都呆过的人,99%的都会说监狱更舒服。
监狱虽然听着比看守所更严肃,但是空间大,事情多。换句话说,人不会像看守所一样压抑的无所遁形。起码晚上是一人一床,看守所则是大床板,十几个人睡在一起,人在多一点,睡地铺也很正常。
3.关于监狱的伙食。
各个监狱伙食都不太相同,但是大环境下,都做到了营养均衡。
注意,我指的是营养均衡,不是说吃好喝好。
委婉点说,每顿饭有菜有肉,设计的很合理。
直白点说,每顿饭都意犹未尽,但饿不死你。
说一个一天菜谱吧。
早上咸菜+大米+汤。中午肉菜+大米。晚上豆腐青菜+大米。
基本就是这种,周末会吃一顿鸭腿,但是个头不大,吃顿鱼,但是煮的稀烂全是刺。
不过这也倒逼罪犯,想吃的好,就要努力劳动,因为完成劳动任务,可以有实物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用来买洗漱用品与食品。
但不要指望劳动报酬,一个普通犯人完成劳动任务,一个月几十块或者一百块上下劳动报酬很正常。事务犯一个月也就是二百到三百的水平。不过这些钱用来买买泡面等零食,再加上劳动的实物奖励也可以生活,就算不能,真的一天三顿吃牢饭,也不会挂掉,而且,监狱也不会允许你挂掉。
4.关于监狱严管队。
监狱的严管队确实很痛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被折磨的服软,至少当时是服软的,但去过一次后,有些人似乎依旧不怎么怕,那些几进几出严管队的老油条大有人在好吧。
而且,我也被严管过一次。(但不是严管队,就是惩罚性质严管一个礼拜。)
狱警安排我做信息员,负责每小时清点一次罪犯人数以及劳动工具。
每个小组的人数包括姓名以及每个小组的劳动工具必须烂熟于心,监狱特警会不定时进来抽查,查到了就扣分,当月不允许买东西,同时最近半年被扣分的罪犯不能担任事务犯。
在我担任信息员几个月之后,有一次机修工犯人拆除剪刀没有告知我,然后恰巧被特警抽查到,总数没少,但小组登记错误,于是被扣分严管。
分监区警官很照顾我,一般一周的严管犯人需要吃住在严管队,到时候再搬回来。
但是中队长带我每天白天去静坐,晚上回来睡觉,去了三天就不了了之了。
我的包干民警(跟我相处两年,关系类似于朋友。)甚至私下发牢骚说,表现好的犯人有一次不痛不痒的错就要严管,那些常常没事找事甚至打架的犯人领导却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鉴于我一贯表现优异,其他民警没有人说我坏话,于是分监区民警组织会议后,指导员专门找到我,说没有下掉我的信息员岗位,同时告诫我要注意细节,避免扣分。
当然了。
这也是对我之前良好的改造表现的肯定与宽容。
除了担任劳动岗位“信息员”,我也在监内担任了报道员,负责罪犯宣传编写文章。
在我们那个监狱中,共有十二个监区,五十多个分监区,每个分监区有两百多号人。
年末我们监区的报道分是整个监狱中十二个监区之首,而我所在的分监区是我们监区之首。
所以,努力,永远都不会白费。
民警都看在眼里。
以上就是分享给你们的一些狱内情况。
失去才知道珍惜。
目前每一口空气我都恨不得大口呼吸,每一寸阳光我都觉得异常温暖。
码字这些纯属阴差阳错偶然看见。
如果还有什么想问的,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了会统一更新。
之前不实名,还是有点犹豫。
我是一个知乎篮球领域的答主,之前匿名回答时候你们点赞的人中我会看资料。
甚至里面还有之前关注我的篮球粉丝跑来点过赞。。。
要是他知道这个是我发的,哈哈会不会取关我。
我不确定我公开了知乎ID会不会掉粉。
但是我本来计划你们超过我最高点赞的一篇文章(8000赞)后,我会取消匿名留下ID。
但现在我觉得没必要了。
感谢大家支持与鼓励。
不用8000赞。
答主自己取消匿名了。
也没什么好遮着掩着的。
有问题可以留言,看到了有时间会持续更新。
希望大家享受当下,热爱生活。
愿意关注的加个好友。
可以聊篮球,也可以聊人生。
无论是山巅还是低谷,我都有话题。
以下是对 @青心 实名反对回答的长篇回应。
(无关者慎点,可直接略过。)
1.关于其认为"对于重刑犯,像无期死缓这些人,好吃懒做是标配,甚至司空见惯。"是误导他人。
首先认同青心朋友所说无期死缓犯人中的刺头是极少数。即便是短刑犯,其实刺头蛮横者也是极个别。
但是,劳动氛围很和谐是什么鬼?
你不能因为跟单师傅表示监狱车间干活效率比外边车间好,就得出结论是狱内劳动氛围更好。
事实上,这种话我也不止一次听到过,跟单师傅在指导犯人操作时不可避免会闲聊,他们会认同狱内干活更快、质量更好。
但真的不见得表示,狱内做工的人比狱外做工的人更快乐。
这种因为毫无办法别无选择才达成的劳动结果,称之为氛围和谐有点难以理解。
然后我来阐述一下,之所以说好吃懒做是重刑犯标配的原因。
他们为什么会成为重刑犯?弄清楚这一点,一切就迎刃而解。
因为不走正道,渴望一步登天,他们才会陷入贪欲——这是经济犯。
因为不肯动脑,爱转牛角尖,他们干脆付诸武力——这是暴力犯。
会动脑的动了歪脑筋,不会动脑的懒着动脑。
反正是遇到挫折困难都不想老老实实按部就班解决,总是想抄近道——这其实就是懒。
这也是几乎所有犯人的通病——但凡有个“勤”字,都不会进去。
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有了“勤”还要有“正”,不然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这也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懒”的后遗症或者并发症,只不过,重刑犯是后果更严重而已。
如果非要修正更为严谨的话,我只能说:对于重刑犯,像无期死缓这些人,好吃懒做是前半生养成的坏习惯,漫长刑期是这个坏习惯所结下的恶果。(极个别情况除外,比如冤狱。)
2.关于“无期徒刑等长刑期犯人反而更容易被狱警照顾”是否存在误导。
首先,我还是蛮反感摘取只言片语的,因为毕竟上下有语境。
我的原话是:“总的来说,无期徒刑等长刑期犯人反而更容易被狱警照顾。”
这个“总的来说”可以理解为通常情况下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而不是说整个中国境内所有监狱长刑期犯人都会默认被狱警照顾。
其次。我要花费些笔墨强调下这个“照顾”的意义。
您说对于监狱来说,照顾犯人是大忌。
我先不反驳,因为我觉得你所理解的“照顾”跟我所说的“照顾”有所偏差。
我担任事务犯的一年中,需要记住一百余名服刑人员的名字,因为不用劳动,时常会跟人家闲聊几句,就举一个自己担任事务犯所见到比较印象深刻的例子吧。
(事务犯一般由长刑期犯人担任,3年以下一般不推荐,因为担任事务犯需要最近半年无扣分现象,还要考核分达到一定标准,所以往往短刑犯符合条件了,也快出狱了。分监区担心他们刚刚熟悉工作就又要考察新的人选,也害怕频繁更换人选,生疏的犯人会发生工作失误。)
不外乎他,还有我劳动时的劳动组长,同样是四川调犯,12年。因为时间有限,暂时不展开了。
只是想说,我说的“照顾”,并不是说民警违背法律法规去给服刑人员开后门。而是在不违反原则框架之内给服刑人员行方便。
我思考过,为什么会理解偏差。青心说自己也在监狱工作过,但我觉得应该不是一线民警。因为,一线民警与服刑人员之间相处,处理最多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谁因为一块肉吵起来了,谁因为被踩了一脚骂起来了,谁因为下象棋悔棋发生争执了,谁因为开玩笑祸及家人怒发冲冠了。
反过来思考下,一线民警如果事事上纲上线,所有的服刑犯人都要把分数扣遍,这更加不利于改造环境的稳定。
如果你把“照顾”想成开后门,那我也认为不可取。
如果你尝试把“照顾”理解为人情味,我想更容易接受。
3.关于说答主的文中存在严重的服刑情绪。
青心答友指出的是:“重刑犯已经是无期,还要什么刑罚体验?”
又是一句上下文不连的话。
直接说为什么这样讲吧。
我不是反对“刑罚体验”,而是反对某狱警不走心的回答。
因为对于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可能会把“刑罚体验”当成专业人士的至理名言。
但问题是,这种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能接地气的去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去吗?
就比如那个黄XX跟别人吵架了,你跟他说,别生气了,也别郁闷,更不能打架,否则就要关禁闭,这是“刑罚体验”所要求的。
然后换来的,就是他内心更大的委屈与不满,甚至敌视与仇恨。
民警与事务犯在劝解此类重刑犯中,尽量避免说刑期这种敏感的字眼。因为怕他受刺激,心里有波动,也会危及其他服刑人员。
说个通俗的例子。
我妈是老师,但是在教育一个冥顽不灵的差等生时。
我妈一句“素质教育”也不会跟他说,主要还是以情动人,给他准备一些父母的白发照片,家长佝偻的背影,全家福照片及视频,让他看到父母的艰辛与老师的付出,还有同学们的帮助。
然后才有可能让他从心底有所改变。
你靠当虎妈虎爸的方式,永远治标不治本。
场面话只适合写在工作汇报里,不足以解疑释惑。
我认同“刑罚体验”——这次知道痛下次才有所畏惧。
但是对于重刑犯更侧重的是——体验。说句里面开玩笑的黑话就是:刑期比命长。
对于重刑犯的疏导应该大于对他的惩戒。不管他能不能活着出去,让他感受到监狱的温情与宽容,才能有朝一日对社会有所感恩。
就算将来释放后百无一用,起码做到不危害这个社会。
罚肯定要有,但不能一味教条主义。
公安负责拘捕人,司法负责起诉人,法院负责审判人。
如果监狱只强调负责惩罚人。那么究竟谁来改造人?
不能变好的服刑人员,只不过陷入了一场恶性循环。
最后还是由社会集体买单。
如果我没做到认罪悔罪良好改造,监狱又怎么会通过我的假释申请。
难道监狱、法院专业人士当时打盹了,放出了一个有服刑情绪的假释人员?
我并不专业,但也不希望被曲解。
你可以说我不客观,但请不要妄自揣测下结论说我有服刑情绪。
叉着腰站在岸上看别人过河,跟挽了裤脚战战兢兢过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以上。
谢谢。
咳咳,答主来更新了。
这是一份答主狱中日记。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定期更一些有意义的人或者事。
虽然它只是一些回忆片段。
但希望有相同经历的人互相慰藉。
祝愿可以感同身受的人彼此加油。
这些文字我会不定期分享在其他回答中。
如果你感兴趣,请关注我。
祝大家牛年大吉!
关注公众号:沙雕小王的写字台。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无期徒刑又不是坐到死,你好好表现就成为了20年,除非这个犯人已经岁数很大了,根本不在乎死活了,要是年轻点的,肯定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去。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