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我最喜欢的“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环节:
二战时期的自行火炮叫“突击炮”(×)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广泛装备的各类自行火炮中,一部分叫“Sturmgeschütz”(“突击炮”)
毕竟在自行火炮这个大类下面,可以囊括自行榴弹炮、自行防空炮、自行反坦克炮,以及无法明确区分其具体用途的“自行火炮”和“突击火炮”等等等等。说得简单粗暴点,只要一门火炮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进行移动,那都是自行火炮……(也无怪乎早年大陆经常将自行火炮翻译为“自走炮”和“自行炮架”)
而德国的Sturmgeschütz也几近变化,例如纳粹德军最初设想的“突击炮”是仅仅是编制在步兵师(而非装甲兵),在步兵进攻中以近距离直瞄射击摧毁敌方阵地、机枪阵地、野战工事等“非装甲软目标”的火炮装甲车辆。
而在具体性能要求上则不苛求在安装“大型火炮”的同时保留旋转炮塔(反倒苏、美在这个问题上严重延误了各自自行火炮的发展),而以一个固定战斗室和仅能有限调整射界的火炮代替之。
至于国防军最开始是否要求“突击炮”需要有“低矮外形”、“增强正面防护”、“低廉的生产成本”那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德国的第一款突击炮(三号突击炮)都实现了这些(例如最初版本3突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50毫米,而同时期四号正面只有30。)
后来由于“T-34危机”促使德军给使3号突击炮安装一门长身管75炮,从而让支援步兵的“突击炮”在实战中经常被当做自行反坦克炮用。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突击炮又被当成“坦克代用品”大量生产并被用于填补德国坦克不足的缺额还被古德里安疯狂Diss,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话又说回来,其他国家的军语都没有“Sturmgeschütz”这个词儿,又哪来的“突击炮”呢?包括苏军战时提及击毁和缴获留用的三号突击炮时也是用“自行火炮”、“中型自行火炮”指代的。
不过要说起国外类似于“突击炮”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倒是有一个“火炮坦克”(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танк)的军事术语,简单来说就是“在‘普通坦克’上安装更大的火炮用以火力支援。”
“火炮坦克”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一开始AT-1(1935)和СУ-1(1931)的思路比较好,搞得有模有样很像后来的德国突击炮。但后来苏联的“火炮坦克”僵化了,最后被德国武德输入,才明白过来,后来居上。——蒋梦珊(大 嘘)
但最后苏方反倒认为固定战斗室是一项重大缺陷,于是转头搞了安装76.2炮的T-26A和BT-7A。以及后来的KV-2……
但最终我们知道,在苏联笑到最后的还是固定战斗室的SG-122、СУ-122和СУ-152……不过他们的名头都是“自行火炮”的СУ(самоходные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е установки)就是了。
因为你问题是错的,所以随便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给 @蒋梦珊 补充一点吧。
@蒋梦珊 君在自己的回答里半开玩笑的说苏联在自行火炮上“走了一段(有炮塔自行火炮的)弯路”,现在看来,以KV-2、T-26为代表的部分有炮塔“自行火炮”,炮塔过于高大导致目标明显,且装填缓慢,似乎确实不是自行火炮的最佳选择。然而,苏联在KV-2到无炮塔自行火炮的这一段历史时间内,曾经策划过一些相当有意思的有炮塔自行火炮,这些设计在德国和英美都能找到亲戚,假以时日,他们未必不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让我们先把历史的时针拨回1940年,此时苏军根据海量砖家114154次计算,得出结论“基于52-k高射炮发展而来的火炮具有优秀的反甲能力”。藉此,几乎是最早的有炮塔自行火炮——A-46出场了。该自行反坦克炮与他的后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没有直接采用T-34的底盘,而是将火炮装在由T-34底盘改造而来的AT-42火炮牵引车上。
苏联工程师计划将火炮设备直接安装在AT-42的运输部分。这种设计也能在德国找到它的亲戚——由Sd.Kfz.8衍生而来的Sd.Kfz.8/1自行反坦克炮。
倘若这款车造出来,那是真的有意思了:敞开战斗室、多成员、快速装填,这款自动火炮历史上不清楚怎么样,但在安东星绝逼成为和德系88卡一样的苏系毒瘤车(迫真)
然而这款“苏维埃85卡”的结局却颇为悲催和豹孝:由于AT-42火炮牵引车最终连个样车都没造出来就凉凉了,“85卡”A-46先森也跟着没了下文。
随着苏联卫国战争的爆发和进行,1942年初,苏联设计师重新提出要搞一个装备有360度炮塔、使用T-34底盘的突击炮。最终他们整活出了两个方案,呈送至GAU KA后分别被命名为U-20和U-20-II。
U-20方案采用大幅度修改的M-30 122mm榴弹炮或U-10 85mm野战炮,后者是前者的炮架与52-k火炮本体的结合。炮塔装甲不算厚,正面45mm,侧面20mm,为了容纳下火炮的后坐行程,炮塔顶部和后部都是敞开的。该车车高2.79m。
与之相比,U-20-II方案就比较有意思了:该方案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已经大规模生产武器系统,对现有设备做最小幅度的修改,于是乎苏联设计师的操作就比较简单粗暴了——他们直接把52-k高射炮去掉炮口制退器就给塞进车里了!
强行把52-k火炮不带修改直接塞进车里,还特喵切掉炮口制退器,这么一通操作的结果就是U-20-II的火炮后座距离长的离谱!这直接导致了该车的外形异常怪异——拥有一个两米长的炮塔尾舱!
低情商:这尾舱都特喵快长到车屁股了!攻城狮怎么都不优化一下设计?!
高情商:这就是西方理念的二战版主战坦克?
当然这两个设计最后都莫名其妙的凉了,具体原因我还没有查到资料。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苏联对敞开战斗室的评价非常负面,这可能是这两个项目凉凉的重要因素。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1941年,苏联将10门原本用于KV系列坦克的U-11 122mm 坦克炮装到了T-34的底盘上,造就了U-22炮兵坦克。
这个项目的下场很明显和前文一样都是凉凉的命(不然我们现在看到的SU-122就不是历史上这个样子了),但这次苏联官方倒是明确的表了态:这玩意儿太特喵敷衍了!你们把这货整出来是在糊弄劳资?!
“在战斗室内,仅仅只有两人负责火炮的操作和装填工作,这对于普通的榴弹炮操作而言是明显不足的,因此这一方案缺乏必要的可行性。类似的方案在空间更大的KV坦克炮塔上,其射击速度和稳定性尚不能得到保障,在T-34底盘上的方案则更不能满足要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GAU KA希望设计局的自发设计能提前提交给GAU KA进行必要的评估,获得批准后再进行相关工作。”
以及二战后,出于“研发出一款坦克的底盘,就一定要在该底盘上整一辆自行反坦克炮”的传统,苏联又一次将有炮塔自行反坦克炮的思路发挥了出来,只不过这一次,底盘从T-34中型坦克换成了T-10重型坦克。
低情商:这特喵到底是自行反坦克炮还是重型坦克啊啊啊啊啊!
高情商:这是苏联版T28原型车?
(完,有问题欢迎指正)
参考资料:
之前回答过这类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问题总有人问……
简单说,突击炮是自行火炮的一种,但是自行火炮并不都是“突击炮”。
SLS,这个项目什么都推迟,推迟,再推迟,只有试车是提前结束的。 2333333
PS:别的答主有说SLS是鸽王的,你们不要搞篡位,把我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置于何地?把鸽王中的鸽皇毛子的科学号实验舱置于何地?[手动狗头]
如果简单计算一下,SLS Block I 理论最大地月转移轨道运力27吨时的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249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81%
而被批拉跨的长征五号,理论地月转移轨道运力9.4吨,此时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861.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90%
是的,SLS Block I 地月运载系数还不如长征五号,用固体燃料就是这样,高比冲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高推重比发动机,高干质比都救不回来,不过起飞级固体燃料的比冲劣势影响其实并不大,运载系数其实也没差多少。
SLS的一级发动机也不是史上最强大的,只能说是NASA或者美国史上最强大的起飞推力。
SLS起飞推力 固体助推器 1490吨X2 + RS-25 190吨X4=3740吨,航天飞机起飞时RS-25长时间处于104.5%的工作状态,按照这样计算3774吨,超过了土星五号(土星五号第一级F-1发动机有两个版本,按照自从阿波罗9号起启用的稍微增推版本,起飞推力为3582吨),不得不说,大型固体发动机是真的大力出奇迹。
相比之下,苏联发射过2次的能源号运载火箭RD-0120X4+RD-170X4起飞推力3547吨,甘拜下风。
但N1运载火箭靠30台NK-15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了4633吨,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世界纪录。当然四射四败的实战记录让人有点不好意思提起它,但它的确是记录创造和保持者。
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最高的将是SpaceX的星舰,一级28台猛禽,可以提供225X28=6300吨的起飞推力。
起飞推力第二高的是长征九号,一级和助推12台YF-130,提供5873吨的起飞推力。
这楼里有些人就离谱,强调怀疑司机的合理性同时强调怀疑女生的不合理
记得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怎么说的吗?
“司机肯定图谋不轨/动手动脚,女生害怕了才不顾一切跳车逃跑”
所有人都在怀疑司机
但就目前来看,司机被释放,显然是没有证据证明司机有犯罪行为,之前的怀疑被推翻
那现在大家又怀疑女生怎么就不行了?
可以怀疑司机,不能怀疑乘客?
可以怀疑活人,不能怀疑死人?
可以怀疑男人,不能怀疑女人?
另外,题目第二问建议取消掉,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女生跳窗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潜在的危险,我们只是怀疑女生感受到潜在的危险,基于推断提出的问题很容易被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