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通胀数据,CPI同比-0.5%,预期上涨0.8%,前值0.5%,低于预期。PPI同比-1.5%,预期-1.8%,前值-2.1%小幅超预期。
1. CPI同比首次转负,关注春节及拉尼娜现象的短期扰动
分大类来看,八大品类中,三升四降一平。食品烟酒依然是影响CPI的最主要因素。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具体看食品中,肉、蛋类普遍下降,新鲜果蔬价格上行。猪肉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而在猪肉下行的带动下,其他肉、蛋类也有所下行,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扩大。
鲜菜价格上涨8.6%,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前期文章中讲到猪肉价格高基数及供给改善,将会带动CPI持续下行转负,目前已经验证。往后看,随着年末春节的到来,猪肉需求增加,猪肉价格有望短暂企稳,但长期下行是确定趋势。
另外,据气象局报告,今年冬天将出现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中东部气温偏低,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受此影响,食品中果蔬的生长、运输及畜肉的运输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食品项出现阶段性走高。
另外7大类中,受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同比降幅与上个月持平,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7.9%和19.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0%。
2. PPI重拾升势
11月PPI同比-1.5%,在8、9、10连续三个月在-2%徘徊之后,重拾升势,与前期文章在分析PPI走势时的结论一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3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个百分点。
具体看主要行业。整体而言,上游的采掘及原材料同比降幅较大,但是改善也最为明显。
在国际油价下行的背景下,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同比-29.8%,比1-10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2.9%,比1-10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反应了近期煤价的持续上涨。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12.5%,比1-10月份继续上行1.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2%,比1-10月份上行1.7个百分点。主要是基建及房地产带动,下游的螺纹钢、热卷、板材等价格均明显上涨。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6.9%,比1-10月份上行1.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4.1%,比1-10月份上行1.2个百分点。下游有色金属价格近期持续暴涨。LME铜、铝、镍、铅等等均大幅上行,尤其以铜为例,相较年内最低点,涨幅已达66%,年内上涨24%,创2013年3以来新高。下游金属价格的持续上行,将持续向上游传导。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3%,比1-10月份收窄3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10.4%,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
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0.8%,比1-10月份涨幅收窄1.1个百分点。涨幅连续4个月下行,主要是因为经济的结构性分化,在疫情期间受食品等必选消费大幅走高,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也大幅上行,目前必选消费高位震荡回落,农副食品加工受其影响也开始下行。
3.后续走势的判断
站在年度的视角来看,首先分析国内,随着经济的企稳,4季度GDP有望超过6%,超出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在国内定调稳杠杆、强调跨周期调节的大背景下,央行大概率从一季度开始收紧信用,社融及M2从一季度开始回落,按照社融领先实体经济一到两个季度的规律,实体经济的同步指标大概率在二季度见顶,则物价指标可能在二、三季度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回落。
从国际上来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新冠疫苗。从各国家的注射计划来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进度较快,一季度开始注射、二季度基本注射完毕。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秘鲁、印尼等,注射进度偏慢,这造成资源供需之间的错位,即,发达国家需求比较旺盛,率先复苏。而资源型发展中国家,复苏较慢。
这种错位大概率在二三季度达到高峰,所以价格也大概率在此期间达到高位,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再次下行,资源供给国的供给复苏,物价会再次回落。
综合以上分析,明年CPI及PPI在一季度上行,大概率在二、三季度见顶,然后在四季度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