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总有人说二战中日本和德国的普通百姓是被军国主义政府裹挟身不由己,无力改变,所以无罪?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面对所谓“人民无罪”论的时候,切忌陷入到“人民/资本家”或者“平民/国家”的对立框架之中,更切忌去辩经一样分析到底平民有没有罪。如果这么想的话,那就恰恰落入了对方的陷阱。

我之前举过这么一个例子:假如张三逼着李四拿枪去杀王五,但王五一枪打死了李四,那么李四死得冤不冤?谁要为李四的死负责?

先说第一个问题,李四死得当然有点冤,他本来与王五无冤无仇,就因为被张三逼着去杀人,反而被杀死。可是,站在王五的立场,李四死得一点都不冤。因为王五没有任何义务去区分李四是被迫来杀自己,还是本来就想杀自己。无论任何人,只要威胁到自己,王五可以一概反杀。

再说第二个问题,谁要为李四的死负责?当然是逼李四去杀人的张三,这个即便是再不懂法律的人,也能给出答案。

所以,站在王五的一方来说,他完全不必关心李四到底有没有罪。即使李四无罪,站在正当防卫的角度上,他也该死。而如果西方一直乐于宣扬他们的“民主”体制,那么在这个体制下,“李四”们如果自认为无罪,应该做的是起诉那些逼迫他们杀人的“张三”们。但是,“李四”要不要告“张三”,李四到底有没有罪,这就是人家国家的内政了,王五也没必要掺和。

换句话说,有罪还是无罪,让这群人自己去辩经。如果最后的辩经的结果是平民有罪,那我们坚决支持美国继续轰炸日本,要再来几颗原子弹,把所有人炸死才好;如果最后辩经的结果是平民无罪,那我们坚决支持日本平民向美国政府及日本政府索要赔偿,并且一定要日本彻底清除国内的右翼势力才算完结,如果需要法律援助和资金援助我们也可以无偿提供。

老老实实吃瓜看戏,这不好吗?

王五唯一需要做的是:第一,无论李四有没有罪,张三是一定有罪的,因此主要的炮口还是要对准张三;第二,李四有没有罪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手里的刀磨快,再有人过来找事,不管是谁都照砍不误。


user avatar   hu-xiao-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历史,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代入到上帝视角看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提问者试图用“基尔水兵”起义来说明普通德国民众在战争中存在自由选择权,从而否定“裹挟”的必然性,这点自然是正确的。事实上,在德国迷你剧《我们的父辈》中,担任中尉军官的哥哥就在目睹弟弟“阵亡”后失去了战斗信念,先是做了逃兵,之后更是杀死了粗暴无能的惩戒营长官潜逃。而类似的反抗政府事例在东德时代更是成为了一大重要现象。

但问题在于:人民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是他们明白何为“正确”。

基尔水兵起义确实撼动了德皇的统治,但另一个真相是:大量回国的陆军并没有与水兵们产生共鸣,他们不但不支持这些水兵的政治主张,更是视其为破坏民族国家的洪水猛兽。而与德共同属左派的社民党(德共很多高层本身就是社民党的极左势力分裂出去的,比如卡尔·李卜克内西)的号召下,那些刚从前线死里逃生的陆军士兵们纷纷志愿加入无粮无饷的“自由军团”以“捍卫”他们的“民族主义”祖国——不同于德共的“我们首先是工人,其次才是德国人”,站在德共对立面的那些则视“我们首先是德国人,其次才是不同阶级人”为唯一政治正确。类似的意识形态冲突也存在于今天的德国:绿党社民党那批左翼坚持认为“难民是跟我们一样的族群,所以我们必须予以拯救”,而选择党等新纳粹则坚持认为“经济萧条下的德国人自身难保,更不应该引入那些会挤占我们公共资源的累赘,即便他们长得像人”。所以新纳粹们正如他们很多前辈一样做出了极右翼的选择,基于他们眼中的“正确”执行了“自由选择权”。

但这种“自由选择权”真的自由吗?就拿今天的民主时代,政客推动议案进行的标准流程从来不是“尊重民意”,而是“引导民意”:当他们需要我们国家去对抗苏联时,我党领袖就上了《时代》周刊封面,大量西方游客以来华旅游探索神秘东方文化为风尚,于是国会通过中美结盟议案就成了一个合理选项,毕竟都是一同对抗苏修暴政的“文明国家”;但当苏联解体,中国成为头号威胁时,西方的宣传机器就做出了另一个角度的宣传,于是西方人民“恍然大悟”,西方人民“觉醒了”,西方人民催促他们的国会议员们制裁那个他们从未实地考察、而只是从新闻媒体中有所了解的“邪恶势力”。

民主制下的西方人民也做出了“自由选择”——没有收到一丝裹挟

——吗?

皮鞭和铁链从来就不是唯一的裹挟装备,报纸和电台同样也是裹挟系统的重要一环:当你周边的西方人都信了媒体上的那一套,你的“旁观者清”最终会变成“你是不是收了邪恶势力的钱?!”明面上,你没有被政治警察裹挟,但事实上,政府通过各类不明显的方式,通过媒体控制了民意,并最终让你被与你长得一样的民众裹挟——《硫磺岛家书》里出现过非常“奇葩”的一幕:日军的很多自杀并非出自内心,而更多是一种“从众”,而了解日本“村八分”等文化的应该知道,不从众的下场会是什么。

而这还只是民主制下的媒体。

那么纳粹的新闻体系又是怎样的一种境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入侵波兰前,党卫军自导自演了一出“鹅肉罐头计划”:数十名死囚被穿上波兰军制服杀死与某德国边境广播站附近,在一通发自于党卫军的乱枪之后,德国媒体的头版头条就成了《波兰军悍然入侵我边境广播站,德意志国防军被迫还击》,试问,在这些民众无法探知的“真相”面前,如果你是德国民众中的一个,你会做出怎样的“自由选择”?当纳粹还未失去公信力之前,你周边的邻居会更愿意相信官媒,还是你理性的呐喊?

事实上,在吞并苏台德前,德国民众基于新闻报道的普遍认知是:1,根据一战后的民族自决原则,占苏台德人口90%以上的德意志人有权发起公投决定土地归属;2,为了防止丧失苏台德地区,捷克政府武装镇压了当地的民族诉求,甚至绑架了十几名人质于布拉格以威慑当地民族独立势力;纳粹高层戈林甚至对这一现状进行进一步“拔高”:

“(捷克不过是)欧洲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国家”,他说,“正使人类的生活无法忍受。没有文化的侏儒劣族捷克人——谁也不知他们来自何方——正在压迫一个文明的民族。人们看到,在他们身后,与莫斯科一起站着的,是犹太恶魔永不消失的面孔!”

在短短的一句话中,纳粹高层便将对捷克的行动定性为:保卫德意志文明的反共反犹太战争。

而希特勒在对国民的演讲中则将对捷克的“自卫反击权”巧妙地跟受英国压迫的阿拉伯人联系起来,一方面是提醒英法没资格站上道德高地,另一方面也是在强调德国人的“自卫权”

本人决不愿在德国的心脏地带出现第二个巴勒斯坦。可怜的阿拉伯人既手无寸铁又遭唾弃。身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人既不会手无寸铁,也不会遭到唾弃。人们应该注意到这个事实。

从始至终,纳粹的媒体就没有把希特勒内心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足够生存空间”放在报纸上:

这次进攻,他(希特勒在军事会议中对高级将领们)解释说,不过是为取得生存空间的、更广泛的战略的一部分。当德国为取得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向东挺进时,捷克斯洛伐克就将成为后方的威胁。所以,捷克必须消灭,此刻正是时机,因为英法两国不想打仗,俄国不愿干预,意大利对此也不感兴趣。

明面上,结合希特勒的作秀,德国媒体甚至成功释放出了“无奈的信号”:希特勒本人是热爱和平的,但国内民愤过大,以至于希特勒不得不对捷克强硬。

法国人,英国人和捷克人害怕希特勒讲这番话后会言出必行。人们却一般认为,希特勒的愤怒和咆哮是给德国的极端分子看的,实际上他要的是和平解决。墨索里尼也有同感。当他从收音机前走开时说:“我原以为他会发表威胁性更大的讲话……什么也未丧失。”

而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对此的反应则是更为激愤:

希特勒对非正义之口诛,使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受到了鼓舞,举行了抗议。至上午,埃格尔全城已挂满了卍字旗。一万多名抗议者走上街头,高呼“我们要自决”的口号。州警开枪射击,死1人,伤10余人。不到24小时,流血的骚乱便遍及整个苏台德地区,死亡人数增至21人。在汉莱茵为自由而斗争的号召鼓舞下,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举行了罢工,还拒绝交税。布拉格宣布对苏台德实行包围。在边境地区还实行军事戒严,更多的苏台德德国人被枪杀。

于是在德国军队向苏台德挺进时,某些将军甚至对希特勒做出如下陈述:

第一个向希特勒表忠的将军——莱希瑙——向他报告时所使用的语言,令魏德曼大吃一惊:“我的元首,今天,陆军正在作出一次士兵们所能为他们的最高统帅作出的最大的牺牲,那就是,不发一枪地向敌人的领土挺进!”
魏德曼不相信一个德国将军竟会讲出此等荒唐话来。另一个将军插话说:“不错,我的元首,今晨我到了我旧时呆过的团。由于禁止进攻捷克的平房,许多士兵都在哭泣!”

魏德曼将之理解为荒唐,但如果站在士兵层面,如果你从新闻里读到的都是“捷克政府武力镇压苏台德同胞的合理诉求”,你会对那个“沾满德意志人献血”的捷克政府作何感想?

人们却一般认为,希特勒的愤怒和咆哮是给德国的极端分子看的,实际上他要的是和平解决

我想,甚至有士兵会认为不是他们被希特勒裹挟,而是希特勒被“极端分子”裹挟。

这荒唐吗?如果你了解人类历史,你就不可能否认这种荒唐的“合理性”。

在德剧《我们的父辈》中,当军官男主还在纠结于苏联政委的战俘身份应受战争法保护时,他手下的士兵却怒吼着“你个肮脏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猪”要根据希特勒的政委法令将其处决;而在德国民众还在迷信元首的终结武器消灭华尔街的犹太金融资本家和莫斯科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猪”时,德国的高级军官们已经策划了多次政变。

是因为容克军官们觉悟高吗?当然不是。只是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比民众多一些而已。

在政治浪潮中,你以为你在执行自由意志。但事实上,正如微博虎扑上那堆饭圈nc粉一样,你不过是被舆论裹挟着往前走。你以为你比肖战粉们更理性,但当舆论开始触及你关心、在意的人与事时,你还能分得清真相吗?

我想,大多数的我们也不过是会被时代浪潮裹挟前行罢了。就像股市里那些志得意满的股民,他们以为自己在玩弄庄家,到头来不过是庄家的青青韭菜而已——不论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这些韭菜们总是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劝也劝不住。

因为韭菜们总是自以为自己有了上帝视角,还站在高处对着“当局者迷”指手画脚。

而娱乐圈和炒股圈的媒体力量,相比政治媒体而言,孰高孰低呢?


user avatar   xiong-shang-yi-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先讨论一个前置问题,那就是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或者推广到更大的层次,群众在社会中,是否拥有所谓的“自由意识”。一个人在自我思维中“自发”形成的想法或者进行行为的念头,真的是他不受外力干扰,或者只受一小部分外力干扰然后大部分由“自我”作出的吗?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来回答:

群体意志并不是个体意志的累加,个体在群体行为中的道德是组织的结果,而非原因。

《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在大萧条前去了德国,他看到的德国人民是这样子的:

他们是身心健康、无忧无虑、崇拜阳光的一些人,他们对于生活充满了热情,一点没有忌讳和拘束。从前压制人的普鲁士精神似乎已经死了和埋葬了,你遇到的大多数德国人——政治家、作家、编辑、艺术家、教授、学生、企业家、劳工领袖——都使你认为他们是爱好民主,崇尚自由,甚至是主张非战的。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从魏玛共和国变成纳粹德国,这些阳光热情的年轻人,加入冲锋队和党卫军,狂热地高喊希特勒万岁,需要的时间比你大学毕业还短。

为什么会这样,早在纳粹崛起之前,就有人说得很清楚了: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着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这就是只从犯罪角度研究群体的作家完全没有理解的要点(注:比如题主)。

好好读一遍《乌合之众》,对群体心理有基本的认知,自然会得到答案,明白百姓有罪论到底为什么站不住脚了。

你只是书读得太少,思而不学则殆罢了。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对外军事扩张这件事,归根结底只能是“国家行为”。

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所谓个人和企业的对外扩张,是做不到也不存在的,即便几百年前的德雷克和东印度公司也是如此。

而在一个正常的国家里,大多数人都会是爱国的,这是天然的感情和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明白自己爱的“国”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不愿去想太多。

就日本来说,之前因为“好!很有精神!”这个梗而“火”了的《啊!海军》这部电影里,就很好反映了日本民众当时的状态,导致尽管这部电影本身是右翼片,现在看却会看出左翼的味道来。


“聪明的人容易变成赤色分子。”你品,你细品。

主角平田写了张反对军训的传单,被教官一顿批,平田心里老大不愿意也只能跟着军训,因为除了军校,别的学校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正常来说上不起,上起了也不见得找到工作。巨大的贫富差距,使绝大多数普通人只能想着维持生计或者阶级跃升,而无法像现在的大多数日本人一样,正常地实现上学读书找工作这种似乎“理所应当”的幸福。

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大的国外市场,却有足够多的贫困人口。

而贫困人口,因为缺乏善意的教育(不让你成为“聪明的人”),而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见识,导致找不到自己的未来出路和发泄不满的对象。

与此同时,顶级华族和大财阀越来越富,却不愿意被分蛋糕。

“爱国不绝对,就是绝对不爱国”,这是当时日本的大环境。

加上有之前日本几十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果实”做基础,自然而然一致对外就是最“政治正确”的选项。

“爱国”嘛,还能有错?

更何况,随大流“忠君爱国”没准还能实现阶级跃升,有这等好事还不赶紧“爱国”?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聪明的人”也只能收声明哲保身,或像平田那样弃疗求重生,或转移战场再图发展,做一些地下工作,不这样的话,自己不体面,别人就会帮自己“体面”。

所以,如果说战前日本民众是不是支持“军国主义”,他们行动上当然是支持的,因为只要在当时参加了工作,成为了“战争机器”的一部分,那就是在支持,哪怕只是在跟着摇旗呐喊。

但这些行动真是他们发自内心就想要去做的事情吗?其实未必。

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选项真的没有那么多,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那个看起来“正确”“安全”的选项,至于选项的后果,没办法事先就“事后诸葛亮”,即便那个看起来“无比正确”的选项,很可能导致无法想象的灾难,而看起来最悲惨的结局,反而可能是幸福的开始。



客观地说,德国和日本二战前搞对外扩张侵略确实都是有民意基础的,但这个“民意基础”,很大程度上是被一步一步塑造出来的。

一个是前几十年“军国主义传统”的“路径依赖”,这点是德日共同的特点,上上下下都认可武力扩张“投资过程短,见效来钱快”,对发动战争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

另一点是德日的扩张民意,很大程度上在于德日贵族和大资本们的刻意引导和不负责,不断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结果滚雪球越滚越大,等同于许下了一个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自己却不愿意支付成本(改善分配状况和优化经济结构),所以一个劲儿地向外转移矛盾。


德国和日本不同的地方则在于,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残暴,实际上是把之前几个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欠发达国家所做的事,集百家之短,在欧洲本土原汁原味地表演了一遍,让欧洲文明的阴暗面彻彻底底展现给欧洲人自己看,连勉强的“绅士风度”和“骑士道精神”遮羞布都不要了。

这点看当时卓别林的那部著名电影就能体会到,即便是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当反派嘲讽,卓别林对其作恶的表现刻画还是有底线的,认为法西斯起码还有基本的人性和人权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你们想的太好了”,没想到现实中法西斯能那么丧尽天良,现实远比电影的艺术夸张还夸张。

而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残暴则在于,前几十年来刻意为之的皇国史观教育,让人们一切以天皇利益为准绳,号召普通日本民众紧紧团结在天皇为核心的“大日本”“神国”周围,给国家整体赋予“神性”buff,却对个人加以奴性debuff,号召普通人舍小家顾大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自我意识,所以即便是觉醒,普通日本人也大多就止步于226“清君侧”的程度,其他的选项就是“未曾设想的道路”了。

所以为什么战后不少日本人感谢“麦克阿瑟大君”,感谢这个曾经给日本带来战败“恶果”的“太上皇”。

像这种:

ああマッカーサー元帥、日本を混迷と飢餓からすくい上げてくれた元帥、元帥!

その窓から、あおい麦が風にそよいでいるのをご覧になりましたか。

今年もみのりは豊かでしょう。

それはみな元帥の五年八ヶ月のにわたる努力の賜であり、同時に日本国民の感謝のしるしでもあるのです。

元帥!どうか、おからだをお大事に


简直是一种“你老了,国家年轻了”,赞美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感恩。

因为麦克阿瑟的改造,虽然摧毁了旧日本的“帝国荣光”,却也让这时的日本普通百姓真正开始“公民化”,而不再是可以随意驱使的“臣民”了。


不论是西欧、东亚还是北美,都证明了不追求社会进步却只想做人上人的文明,最终都会自我反噬,自食恶果。


就是这种感觉吧。


user avatar   ltharrysm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特意答过,看来并无用处,无所谓了。

历史事实1:

题主说到了大和,大和被击沉是1945年4月7日,1945年4月6日马克米切尔将军的战斗报告,关于一个神风特攻队队员(当然,现在是俘虏了)的记录。没有提及此人名字:

“(He was)picked up from a fancy red life raft, wearing silk scarf with Nip inscription 'Kamikaze Special Attack Unit 3.'Says he flew from Kikai Jima. Graduated from Kisarazu late 1944 and is a flight instructor. Now matriculating in Hornet.”
“此人从一个花哨的红色救生筏上被捞起来,围着一条绣着’第三特别攻击队’日文的丝制飞行员围巾。他说他是从(冲绳)喜界岛起飞的,1944年末在木更津海航基地完成训练,还是个飞行队教官(此处原文如此)。此人现被拘留在“大黄蜂”号。”

历史事实2:

………4月11日前后的神风攻击是TF58损失相对最轻的一次4.11日这一天被日方定为新一轮特攻的开始,但结果是:这天58.1和58.4在加油,58.2和58.3防空。一整天日方近二百架神风机大概有50%灰飞烟灭,其他的也几乎无收益:两发神风分别近失“企业”和“密苏里”,损失轻微;“埃塞克斯”号遭遇神风小破,阵亡33人,另有3艘驱逐舰护航时小破,共阵亡41人,一共阵亡74人。这无论如何不能说很严重。

原因:

Since the P.O.W. whom Hornet picked up on 6 April conveniently boasted that 11 April would bring another massed attack. Admiral Mitscher canceled all support missions over Okinawa for that day, and had all dive-bombers and torpedo planes debombed and degassed and parked on their hangar decks. C.A.P. was increased to 12 aircraft over the TF 58 picket destroyers and 24 over each of the two carrier task groups present.

被“大黄蜂”号拘留的这名俘虏告知了此计划的所有详情,特别指出4月11日将有一轮大规模神风攻击。米切尔将军根据相关信息,取消了针对冲绳的近岸支援,所有鱼雷机和轰炸机卸弹药,所有战斗机加强兵力空中直掩等神风机中套路。

历史事实3(感谢知友 @希尔薇海军上将 的考证):

“4月6日出击的,带有“第3”字样的特攻队有如下几支:第三御盾天山队,第三御盾队252部队,第三御盾队601部队,神雷部队第三建武队。由于他自陈身份为教官,那么我们可以摘取部队中军衔较高者,汇总如下:百濑甚吾(中尉,兵72,三盾601),川合仁(少尉,予飞学13,三盾601)吉田信太郎(少尉,予飞学13,三盾天山),荒木孝(中尉,予飞学13,三盾252),石坂和郎(少尉,予飞学13,三盾252),森忠司(中尉,予飞学13,三建武),藤坂昇(中尉,予飞学13,三建武)。我们可以发现,飞行预备学生第13期,是昭和18年在三重和土浦接受的教育。综合排除,只能是兵72的百濑甚吾(1924.2.25-1945.4.6),这位大哥的履历虽然说他是在百里原航空队当侦察学生,却也是最符合描述的了

按照官方记录,此人于被俘的同日阵亡

马克米切尔将军是个坏出了一定境界的一代枭雄,他手下用“大黄蜂”号当旗舰的分队司令约瑟夫克拉克少将是个贪财好色,擅长攀附上司,誓死追随(跪舔)米切尔,喜欢打小报告,浑身上下拿着放大镜找不出五个道德优点的有才无德的坏B,他们都选择了相信“这个小日本鬼子”的情报,为什么?

经过进一步讨论此人可能死了,也可能“死了”——日军小兵战后回乡,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己草已经很高的坟头这种事真的不少

我不知该如何评价他,

我希望他是“死了”。


戚长发叫道:“你假惺惺的干甚么?这是一尊黄金铸成的大佛,你难道不想独吞?我不杀你,你便杀我,那有甚么希奇?这是一尊金佛,佛像肚里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你为甚么不杀我?为甚么不杀我?”他高声大叫,声音中充满了贪婪、气恼、痛惜,那声音不像是人声,便如是一只受了伤的野兽在旷野中嗥叫

狄云摇摇头,退开几步,心道:“师父要杀我,原来为了这尊黄金大佛?”霎时之间,他甚么都明白了:戚长发为了财宝,能杀死自己师父、杀死师兄、怀疑亲生女儿,为甚么不能杀徒弟?……他又退开一步,说道:“师父,我不要分你的黄金大佛,你独个儿发财去罢。”他真不能明白:一个人世上甚么亲人都不要,不要师父、师兄弟、徒弟、连亲生女儿也不顾,有了价值连城的大宝藏,又有甚么快活
——金庸 《连城诀》 大结局

user avatar   reseted16297903500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大概最多初中生,以为都是公知爱那么说对吧?实际历来只要两国关系不太紧,官方就是类似表态,下面随便摘一段。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日本军国主义把战火燃遍大半个中国,致使3500多万中国军民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同时,也始终认为,这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该由极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承担,广大无辜的日本人民同样是战争受害者。从毛泽东主席开始,中国历代领导人始终坚持这一有区别的政策,致力于维护和发展两国人民之间延续20多个世纪的传统友谊。我们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本来就是德国、日本人民的选择。

德国在1918年战败后,对协约国的仇恨极大的激化了民族主义,战胜国毫无底线的经济掠夺直接帮助了纳粹党上台。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数十年的成果极少惠及百姓,对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日本平民来说翻身的唯一机会就是参军打仗。

单凭几个死硬纳粹、少壮派参谋是不可能让一个工业化国家轻易改变的。

战争,就是他们整个民族的共同诉求

德国与日本都有军国传统,军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无数人踊跃参军。

纳粹党报《人民观察家》对「德国为何而战」撰文称,是“为德意志民族的根本命运而战,为反对国际犹太人资本集团而战,为反对布尔什维克暴政而战”。

日本的宣传则说的更加露骨,他们把「大东亚战争」称为“十亿亚洲人团结起来,为反抗英美白人秩序的愤然一击,要彻底推翻盎格鲁撒克逊帝国的压迫”。

他们发动战争根本不是少数集权独裁者的一念之想,而是要打破所谓「盎格鲁撒克逊ー犹太集团」的全球统治秩序。

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实现民族强盛”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能让无数普通人为军国统治而前赴后继、不惜一切牺牲。

纳粹德国与昭和日本,是集体的疯狂

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全都对侵略、对战争抱有极高的渴望,甚至不惜送自己的子女与亲人奔赴战场流血牺牲....

侵略就会成为整个国家的主导思想

战时的德国有大量此类案例:

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的儿子是空军的飞行员,1941年战死在西线。

陆军元帅勃洛姆堡的两个儿子先后参军,在残酷的战争中全部阵亡。

古德里安大将,长子1945年死于阿登前线,次子1942年死于列宁格勒。

陆军元帅曼施坦因,他的儿子于1942年1月阵亡于斯摩棱斯克。

陆军元帅凯特尔,两个儿子全部战死。

海军元帅邓尼茨,长子1944年在鱼雷艇上战死,次子1943年随潜艇战沉。

不仅是容克将军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德国高级官员都有亲人在一线服役。

里宾特洛甫的独子整个战争打满全场。

施佩尔的弟弟在前线数年里出生入死。

连德皇威廉二世的孙子都在前线玩命。

日本这边同样也是举国不惜代价:

东乡平八郎的孙子,1945年战死冲绳。

西村祥治中将的独生子,1942年战死。

阿南惟几大将的儿子,1943年战死。

伊藤整一中将,和他的儿子(护航机飞行员)一起战死在1945年菊水特攻。

南云忠一大将,儿子在1944年战死。

前首相高桥是清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参军,分别于1940年、1944年战死。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的直系后裔,德川熙男爵,正牌贵族,1943年战死。

同时代日本的军政高层、公卿华族,想找出哪家没有年轻人在军队服役的....

好像还真不太容易,战死的也不少。


这种军国体制国家,连统治阶级都不惜让自己孩子上前线,更何况平民呢?

每个人都知道那些将军和官员们的子女和自己一样为国家拼搏牺牲,那他们的士气与对战争的决心当然会超过盟军。

这场灾难里,他们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user avatar   linkc-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二战德国如果不进攻苏联,围困轰炸英国,议和美国能否打赢二战? 
  如何看待美国一连串的“退群”行为? 
  历史上有哪些传奇军人?无论是否正义? 
  二战时期燃烧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破坏坦克的? 
  二战时日本真的有必要率先向美军开战吗?关于日美开战有以下几个问题想问 
  欧洲安全形势这么差,德国会不会调整难民政策? 
  二战德国海军 如果得到 一战德国公海舰队的所有舰船会有什么作为? 
  当你成为了1940年的法军总指挥官,该如何抵挡德国入侵? 
  为什么纳粹德国时期德军军官往往被称为DR.xx? 
  本人在德国留学,现居柏林,最近因为退房时,房间地板有损伤,房东要求我吧房间的地板全部更换完,合理吗? 

前一个讨论
985 一定比 211 厉害吗?
下一个讨论
你们有没有觉得《论语》其实很肤浅?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