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立医院是重大利好,从是否能留的住骨科医生的角度来说。
骨科耗材大幅降价后,先死的应该是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如果做骨科,盈利模式主要就在虚高的耗材价格上,通过和厂家单独谈价,获取利润空间。相当于是挣了某些医生的钱。
私立骨科医院干不下去了的话,骨科医生不留在公立医院还能去哪里?
同理可证,下一步如果眼科人工晶体集采的话,对公立医院留下眼科医生也是重大利好。
真好。
也许诊疗费会适当提高一些吧
其实大医生们应该庆幸,赚干净的钱,从以前那种混沌状态中清出来。
有些东西存在不代表合理,现在没人查不代表没有天道。
所以总体来讲对各方面都是好事。
唯一就是靠人脉吃饭的一些人,躺着赚钱的日子没办法继续了。
然后每次优化生产力和分配,总有这样的人出来制造舆论。
他们不太懂,无增值的钱,赚了,真未必是好事。
不要当阻碍公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
以往这样的人,最终是什么情况,可以看看史书。
共勉。
看了大家的各种评论,有心平气和探讨问题的,有阴阳怪气反问的,有讽刺的,对于那些心平气和的,我也愿意和大家讨论,那些阴阳怪气讽刺的,懒得争论,统一回复:你说的对
对于评论的一部分问题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第一:耗材集采后,主任的回扣没有了,主任就会把眼光盯着奖金,将来小医生连奖金都只给一点点:确切地说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我还是认为耗材集采以后,提升诊疗费、手术费、门诊挂号及操作费用,这样奖金统一提升,这样小医生的收入是有可能提升的。
但我不是主任,确实存在主任以后盯着奖金,下面的医生奖金都拿不到的情况,除非制度保证,否则无法完全避免。但我还是坚持赞成并支持耗材集采平台的建立。
我们不能让有年资、有技术、有经验的医师常年处于违法犯罪的泥潭
我们不能让年轻医师忘却梦想、忘记初心,天天憧憬自己以后有资格了就大力收受回扣
我们不能让那些还在医学象牙塔里的年轻人还没出校门就四处打听到底哪个科室的耗材药品回扣最多
我们不能让每一个患者看见披着白大衣的医生就想着这个医生背地里拿自己的回扣
我们设计了很多制度去避免这种情况,包括各种谈话、各种签保证书、各种零加成、各种监管机制,但是只要耗材的价格不降下来,器械商总是有各种办法、各种神通打开医院的销售大门。
我们真的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尝试去改变不好吗?我们每个医生都羡慕美国医生的收入,但请知情人给我讲讲,美国医生收入靠的就是回扣和违法犯罪吗?
集采之后,医师的收入可能不会升高,但这起码是一个尝试,是促进医疗行业普遍合规合法、不在受人诟病的一个尝试。在我看来,耗材集采是一个开始,只要耗材的水分被挤干,彻底断绝了回扣这个腐蚀医疗系统的蛀虫,短期内医生的收入可能会受影响,长期来看,绝对利好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生。
第二,耗材集采以后,耗材质量越来越差:
我先讲两个故事,这两件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都是我的病人
这张照片是我自己在2019年拍的,这种强烈的对比曾给我很大的震撼。这辆黑色轿车旁边停的运输工具,相信很多来自农村的同志不会陌生,对,在21世纪的今天,在南方一巨无霸的一线城市的市中心,还有这种运输工具,这辆车运的就是我的一个病人,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儿女在这座城市打零工,自己在城中村拣点破烂换钱,拣破烂还不敢走远,因为她不认识路。这次摔伤是因为家里租的城中村的房子有个小阁楼,她去阁楼拿东西不小心摔伤,股骨粗隆间骨折。当我告诉她PFNA需要三万多的时候,她和她的儿女,一点犹豫都没有,不治了,回家,当然,运她回家的还是这辆车···········
这张照片,你能看到四个人,一个女人,两个小孩,还有治疗室里躺在床上开放性骨折的一个男人。在禁摩的城市里,这个男人骑个破摩托车四处乱窜,结果被轿车撞倒,小腿开放性骨折被120送到我院,刚好我值班,因为患者全责,肇事司机不出面,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孩蹲在治疗室门口手足无措,我告诉患者必须要紧急手术,他第一句问我,多少钱,我讲一期手术先闭合伤口,骨折临时固定下,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总共需要四五万。他说,我不治了,我回老家。我坚决拒绝,不放他走,并明确告诉他一期手术必须在我这里做,可以先不交费用,不停的出血你很快就不行了。不听,同意书不签字,叫来了老乡,架着回老家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紧打电话问,住院预留的电话是肇事司机的,肇事司机给我提供了他老婆的手机,说人在回老家的半路就休克了,有惊无险的是他坚持到了老家的县医院,名保住了。
这些人还都是在一线城市打工,有一定收入和劳动能力的,那些偏远山区的人呢?我国还有大约6亿人月收入低于1500,甚至一些偏远山区的老人收入基本为零,他们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增加收入的手段,可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的公民,他们生病也需要治疗,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能力让每个人都用上原研药,使用上进口器械和进口支架,但我们国家通过集采平台把国产药和器材降低到了他们伸伸手也能摸得到的水平,让他们能有一个兜底且相对规范的治疗方案,这对于他们也是一种希望。
先解决吃饱,再解决吃好。
以下是原答案:
~~~~~~~~~~~~~~~~~~~~~~~~~~~~~~~~~~~~~~~~~~~~~~~~~~~~~~~
骨科小主治一枚
先说观点,坚决支持包括心内支架骨科耗材等贵重耗材集采
在说能不能留得住人,我觉得肯定能留得住,而且以后年轻医生的日子会更好过一点
原因,第一,骨科耗材集采,大幅度降价之后,医院的收入并不会受影响,因为耗材药品从医院层面本来就是零加成,受影响的是有手术决定权,有资格收回扣的主任主刀级别的医生;对年轻医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集采耗材降价后,诊疗手术费可能提升,年轻医生的收入可能比现在还会高一点。
第二,对于年轻骨科医生来说可能还会降低工作强度,在骨科耗材贵的时候,部分手术可做可不做,小部分主刀医生可能就做了,现在这部分病人不用手术了,可能还会降低年轻医生的工作强度。从我个人来说,我极端不喜欢向病人催费,每次去催费都是顶着头皮上,但领导安排你又不能不去,以后可能就从这里面解放出来了。
第三,耗材确实太贵了,一根缝合伤口的倒刺线将近一千块,一块锁定板,万把块,都是成熟的工业品,价格明显不合理。
第四,还是那句话,让医生在阳光下行医,让医生有一份合理合法的收入,让真正需要手术的患者不因经济条件不好而放弃手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因集采平台的成立,这些未来的愿景也看到了曙光,路虽远,前途光明。
其实越是赚那种不干净的钱,有暴利存在,公立医院才没有的发展!
只要有暴利,一定会产生腐败,产生好位置被有权有势的人霸占,只能是少数人得利。比如公司有好位置,工资高事情少,放心,这样的机会一定是跟老板有关系的人占着的,不会留给普通人。
只有终结暴利,不留下权力的寻租空间,这个行业才会招来真心喜欢的人才得到发展。
同时耗材降低,诊断费可以做适当的提升,增加医生的专业收益,这样更加公平合理。
分金分银的铁饭碗现在变成吃肉喝汤的铁饭碗了,你就准备把这个饭碗砸了不要吗?
砸了吃什么?去别的行业抢35岁自动消失的塑料饭盒么?
无论是什么年代,收入都是一根指挥棒,它指挥着资本和人才的流向,这个道理颠扑不破。
这些年来,除了口腔、医美这样游走在医保之外的“闲云野鹤”,大部分的科室都是依赖着医保结算来挣钱的,公立私立一样。
在医保和物价的价值内,人才和技术劳动都是不值钱的,只有用掉的东西才值钱。这也是为什么心内、骨科这样的高耗材科室,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医学生们选科的热门。
过去,正是因为有着耗材本身价格15%的附加收费、有着见不得光的高额回扣,这些科室的医生才能成为医生中的“贵族”。骨科医生“行走的印钞机”、“年入百万起”……种种或真或假的传说,也大多因此而起。
所以即使大家都在喊着“医生穷、医生累”,即使很多人口呼着“内卷”,但到了自己选择的时候脚步还是忍不住想往这样的科室里挤。
别的不说,我们当年选科的时候,班上十几个男生,一多半都去了骨科。
无它,唯挣钱尔。
所以当依附在耗材上的种种花样被一个个打掉,第一个不适应的,是已经吃惯了这碗饭的老大夫们,第二个面临改变的,就是在曾经扭曲的指挥棒下冲进了这些“医学红海”中的人们。
别说什么老大夫们难受,小大夫们无所谓。大家都是一个大锅里吃饭的,老大夫们没回扣拿了,科室的奖金池也照样大幅度缩水。老大夫们还能靠着以前的积累和外出走穴安逸到退休,即使年入200万打个对折也依然舒服,可是各位月入1~2万的小大夫们奖金直接没了一半还笑得出来么?
当年辛辛苦苦挤破了头好不容易挤进来了,现在眼看着“大好钱途”成了泡影…
难受么?难受!
难受就对了!——刮骨疗毒,不可能不难受。
口中喊了这么多年的“体现医疗人员技术劳动价值”,不能只想要加手术费,还舍不得往外交已经揣进兜里的红包呀…
呼吁了这么多年的“尊医重卫”,不能一方面享受着白衣的道德光环,一方面还想要靠此敛财呀…
痛心疾首了这么多年的“社会误解医护人员”,不能只想着民众改变观念,不想自己改变形象呀…
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信号已经很明确了,不管是因为医疗行业整顿行风也好,医保入不敷出要控费降费也罢,高值耗材这块已经被上下游分食了这么多年的蛋糕已经保不住了。即使医院里老大夫压迫、压榨小大夫,小大夫幸灾乐祸老大夫,在国家政策的利刃下,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
道德呼吁拯救不了医疗行业,媒体高捧拯救不了医疗行业,声泪俱下也拯救不了医疗行业,刀砍锤杀也改变不了医疗行业,只有深刻的刮骨疗毒才能。
什么叫刮骨疗毒,就是破除不正当的利益,让利益和收入的指挥棒回归正常,让这个行业多一些真正热爱的人,少一些口中仁义道德、背后横加敛财、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分利的蛋糕要没了,扭曲多年的指挥棒要回正了,治病救人被掺杂的私利变少了,医疗决策更规范了,以前大家嫌没钱不愿意干的科室终于能等来了人,以后医务人员的被诟病的地方更少了。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但改革的阵痛期一定会有的。
阵痛期体现在哪里?
一则现有格局下的老大夫们利益受损,但这个其实不是核心问题。老大夫们一方面已经挣的够多了,一方面真正技术好、名气大的依然能够继续盆满钵满;
在北京,公立医院做一个膝关节置换是5~10万,在和睦家是20万;公立医院做一个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是3~5万,和睦家还是20万。
公立医院里两种手术超过一倍的差价,大都差在了耗材上,但到了私立医院靠本事说话的时候,这个差距不能说没有了,但已经被大大抹平了。
二则年轻医生们吊在前面的那块肉变小了,这个好像更加触及灵魂一些,但其实也还好。
因为医学界人士的“路径依赖”其实是很严重的,大部分人只要铁饭碗还在,是不会轻言退出、轻言改行的;现在耗材砍没了,可是铁饭碗还在,只不过过去分金分银的铁饭碗现在变成吃肉喝汤的铁饭碗了,但铁饭碗还在,大部分人还是会老老实实地继续干下去,嘴上的几句抱怨改变不了什么。
真正改变的,还是我反复说的这根指挥棒。
分金分银的指挥棒没了,才会有更多真正热爱医学的人走进这个行业,走进适合自己的科室,走进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
真心热爱的人变多了,心系敛财的人变少了,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靠着回扣和位置吃饭带人变少了,靠着技术吃饭的人才能变多;
靠着白衣蝇营狗苟的人变少了,尊重这身白衣的同行和患者才能更多。
如是大善。
至于题主担心的公立医院人才流失……这么说吧,在我们有生之年内,大概率是看不到公立医院体系衰弱的一天的。
因为在我国的医疗生态环境中,公立医院永远是牢牢焊死在生态链顶端、吸收着绝大多数资金和人才的;
但是说了这么多年的“公立医院培养技术、私立医院挣钱“,眼下随着公立医院和医保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却是看到希望了。
为什么?因为以前那些在公立医院里走到顶端,还牢牢焊着紧抓一切权力和金钱的人,现在终于有理由离开了。
可是他们的离开,对我们都好,不是么?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扛: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抗: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分: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别问
问 就是美国加油南波湾 世界最美风景线
别问
问 就是美国加油南波湾 世界最美风景线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