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版本的鹿鼎记本身就很难超越。
金庸写原著的时候,实际上连载版是把韦小宝当广东人来写,后来才改成扬州。但是韦小宝设定上,还是非常符合岭南文化的趣味,比如混迹青楼,爱逛赌场,油腔滑调,这是很迎合当时的明报读者,也就是香港市民的审美趣味的。
原著的整个脉络,也像是一个岭南青年典型的中国梦,出身寒微,不学无术,十几岁离开家乡,单枪匹马闯江湖,入京城,混官场,结交三教九流,当大官,赚大钱,娶大美女,生一堆儿子,这就是典型那一代岭南庶民行商们的人生路,出的故乡山头去,赤手空拳也要闯出一番家业,做大人物,大老板,那些下南洋去北美的岭南农民,不都是这么想的吗?
这种基调是很世俗的,韦小宝没什么大的梦想,所求不过功名利禄,酒色财气。他看起来不是好人,总是撒谎投机,甚至有点狡猾卑鄙,不过,他却也有受到儒家影响的一面,他也守孝道,最爱母亲;他也重义气,看重友谊;他甚至还有一点忠诚,之于康熙。这是典型岭南庶民的朴素价值观,从乱七八糟的民间演义评书里来,隐隐闪现在地方宗族与会党的乡史往事里。
这种人,其实在香港影视中是很常见的,也特别受欢迎,也正是“港味”的一种。而偏偏陈小春,本身也是这样的出身,来自客家乡村,年少闯荡香港,住过笼屋,混过市井,从一文不名到演艺红人,身上也有一种小混混的痞子气质;而tvb,本身就是香港的,他们对原著大刀阔斧改编加入港味,更是看家本领,拿手好戏。
这就是陈小春版本鹿鼎记非常成功的原因。tvb抓住了原著那种隐隐满足香港市民趣味的岭南风味。市井,草根,江湖,枭雄,武力,金钱,美色,阴谋,惊险,道义,忠诚,还有那种特有的俚俗的喜剧风味,这些港剧里最常见的元素,在鹿鼎记的原著中,几乎可以原封不动的搬过来。
同样,周星驰的鹿鼎记,为什么也同样被认为是成功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原著几乎完美符合周氏喜剧的各种要素,而周氏喜剧的根子在哪里呢?还是在香港,在岭南的文化底色上。
后来的人想要超越这两者,其实确实是有相当大难度的。张一山可能也有点痞子气息,但他身上的京味实在太浓了,一看脸,一张嘴,就是典型皇城根下胡同串子的油滑混混味,虽然也是不学无术的市井小流氓,但总归味道是不同的。更不用说他本人演技堪忧,无法把自己身上这层京味本色抹去。
首先演搞笑电影的时候,演员需要注意的是:
搞笑电影中正常不搞笑的段落,需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进行表演。
凡是不注意这一条的搞笑电影。全都会失败。
如果一个人讲笑话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傻子。不讲笑话的时候,看起来很正常,说明他是一个讲笑话的高手。如果一个人讲笑话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傻子。不讲笑话的时候,看起来还是一个傻子,说明他就是一个傻子。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