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越来越不准,而是不准才是常态。
美国历史上有多次民调不准,在1980年的大选中,卡特与里根的民调几乎一致,但最终里根以10%的巨大优势当选。
其他的还有:1948年,杜威在民调上优势巨大,却输给杜鲁门。2012年,罗姆尼的民调占据优势,但奥巴马赢了。任何民调机构的方案都不是完美的。
民调错误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可能:
主观上:民调机构本就有倾向性,美国大多数智库都有政党背景,他们和媒体一样都是服务于某个利益集团的。这些有利于金主的民调数字,是争取“中间”派的,而一般人会下意识相信专业机构。也会让本方选民的信心大为增加。
客观上:民调是抽样调查,必然存在偏差值,比如问卷调查、网上搜索数并不能反应老人和低学历选民的倾向。而且各个群体的投票热情也完全不同,有些被调查的人未必会去投票,被漏掉的一些特定群体可能反而会踊跃投票。
民调本就是主观数字,并不是科学。
人是情绪化的生物,昨天的想法与今天也可能完全相反,尤其是选举时。
民调是“过去的情绪”,它有滞后性,不能反应他们投票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候选人在投票前几天的某句话,就能直接改变几百万人的投票倾向。
西方世界的普遍规律:老人的投票率高于年轻人,而民调更偏向年轻人。毕竟民调公司也是用网络、电话收集信息的,他们不可能专门去乡下挨家问话。
民调是给外行(老百姓)看的,而那些竞选老手可不会根据民调来判断输赢,因为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届民调翻车了。
要我说,绝大多数建议都只是“看起来很美”。真要人人都能执行,那玩意比跑步迈入人类大同还难。
毕竟你看对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在身体还没有扛不住的情况下,放弃熬夜的习惯呢?作息规律这话说起来简单,知乎上有几个人能保证做到,而不是到了12点之后依然玩手机?
很多身体的损伤都是缓慢积累出来,短期内没有感知的。因此才会有年轻人或者壮年突然猝死的状况,事先很难发觉。
要避免这种问题,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两个:
1.每年第一天,强制自己购买全套体检服务(此处广告位招租)。
人就是这样,“下次一定”就是一定没有。但如果你提前花了钱,大概率会记在心里,然后抽个空儿去做一下。通过全套体检至少可以规避很多潜在风险,尤其是早期癌症这种的,一般公司学校体检查不出,但全套体检会找出问题,及时避免悲剧。
2.购买智能手环或者手表(此处广告位招租)。
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标榜自己拥有检测心率、预警猝死等功能。我曾经在年初疫情严重时就不忍看到基层工作者过劳而去世,写过文章呼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大家分发手环,如果心率有问题及时通知,这样可能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
反正网上是这样吹牛逼的,如果做不到告他虚假广告。
哪怕做不到百分百靠谱,至少也是一道护身符对不对?尤其对于很多的互联网企业而言——
你们确定宁可出现员工猝死的惨剧,也不愿意多点预算来给员工每人发块手表吗?
至于说酗酒焦虑这些,真的就是看个人体质和自控力了。
你比如说我就能强制自己滴酒不沾,哪怕领导要我喝酒,我都会找理由不喝,为啥?
我痛风。一想到发作的撕心裂肺,给我82年的拉菲都能不碰。
至于说焦虑的问题,其实我也没啥好办法。因为几乎每个月都能梦见重回高中参加高考,然后啥都不会,我也很绝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