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算个G2,你给我找份文件,只要能找出明确写了“中国停止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我就立刻出门裸奔一小时好么。
根本没有的事儿,不要在这里耸人听闻。
中国欢迎全世界的公司来我们这里做生意,欢迎全世界的商品,但是你商品不给力没人买,难道还要怪我们么?
葡萄酒卖不出去,多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国家不够民主自由?是不是因为压迫原住民血腥屠杀?是不是因为种族歧视?原因多着呢,要多想,不要怪别人。
澳大利亚政府:海军,看你们的了
中国要扼制西方对中国在新冠上的舆论攻势,必须要挑一个下手。
现在全球除中国外,虽然有零星的研究机构认为新冠不起源于中国外,基本所有的西方国家级政权,以及绝大多数不发达国家都认可新冠起源于中国。
那么在新冠全球肆虐,以及各国政府处理不利,以及新冠导致的封城,旅游禁令,贸易中断,大批百姓的失业,最终经济大幅度下挫的境况,整个西方民众,甚至全球的民众包括巴西,印度这些人口众多的大国,都有一股很强的愤怒情绪。
失业找谁问责?找不到工作找谁问责?家里人得了新冠又找谁说理?不能出门看电影购物又怪谁?
你怨政府处置新冠不利,可是看看其他国家,也没比本国处理好到哪去啊?那这股邪火往谁身上撒?肯定中国啊!
没有中国搞出这破事,至于让我现在困住家里哪都出不去,工作全没,社区死人么?
实际上,你只要上国外论坛看看,各个国家都有不少人在宣扬中国应该对世界各国做出对新冠的赔偿。
这里我们不说他们的逻辑对不对,而是说无论这个逻辑对不对,在各国处理新冠无能的前提下,也必然会引导民众有意无意的往这方面联想来卸去自己的执政不力的压力,这股对中国的怒火是客观存在的,这点否认也没有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要处理随时可能会凝聚起来的非常有破坏性的国际怒火,一点是对小国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口罩呼吸机等,不让他们跟着大国走,一方面要在世卫组织保证我方的话语权,一方面对针对中国,把疫情肆虐完全怪罪于中国的国家,要进行严厉的打击。绝不让这种苗头在全世界扩散,让这股“讨债”情绪形成合力。
而澳大利亚就是想让中国背锅的国家里面最先跳出来,也是针对中国最猛的。澳大利亚官方想在国际上牵头,呼吁发起对武汉新冠起源的调查,他这招来势汹汹,就是想趁各国因为病情的困扰,把怒火全引到中国身上,让中国成为国际舆论谴责的众矢之地,在国际上孤立中国,接下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击就名正言顺,中国的国际舆论就彻底被动了。
所以澳大利亚这招用心很险恶,他是想把中国往死里整。那我们不弄他,不让他尝尝厉害,让他知道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大国也不是你随便想搞的,那都对不起自己。
这一次,小打小闹肯定不行,澳大利亚仗着中国需要铁矿石,觉得他怎么整中国,中国也得跟他做买卖,有恃无恐。那现在就让他看看,到底是谁需要谁更多,他澳大利亚每年从中国赚几千亿人民币的顺差,一旦停掉,看他澳大利亚有没有这个能耐跟中国掰手腕。
只要把澳大利亚这波气焰打下去,国际上这股劲也不敢冲着中国来,哪个国家都得掂量掂量他们怕不怕中国的报复。
澳大利亚最可笑的国家,美国咬人,你也跟着咬。美国人家和中国的贸易逆差是3000亿美元每年,你和中国的贸易逆差是是-490亿美元!傻瓜!人家有翅膀,你没有你知道吗?
这有啥的,中国可以考虑下从阿拉伯进口葡萄酒嘛,本来公元前3000年开始中东就产葡萄酒了,也算祖传老手艺了,顺便促进一带一路。
比如叙利亚的:domaine de bargylus。
该产区差不多在伊斯兰教兴起的时候开始产葡萄酒,目前这品牌在欧洲还挺有名,被称为[东地中海最好的葡萄酒]。
比如我约旦的:Saint George,Jordan River ,Machaerus和Mount Nebo。
约旦也是老葡萄酒产区了,纳巴泰时期就开始酿酒,最后的晚餐献给耶稣的葡萄酒据考证就是约旦片区酿的。
上述提到的圣乔治和约旦河都拿过奖,品质有保障。
我比较喜欢圣乔治,安曼搞活动多,酒厂服务好。
比如黎巴嫩的:ixsir,Domaine des Tourelles,Karam Winery,Château Ksara和Chateau Ka等等。
老多葡萄酒都产于贝卡谷地南部,比如ixsir就被认为是黎巴嫩最好的葡萄酒。
比如巴勒斯坦:Taybeh Winery 。
巴勒斯坦地区产葡萄酒也是老传统了,基督教建立时期直到现在,该品牌建立于1994年,早期生产啤酒,后续也生产葡萄酒。
比如埃及:Gianaclis,Cru des Ptolemees,Rubis d'Egypte,Omar el Khayam等等。
埃及也是祖传酿酒手艺了。
埃及典型的品质不行但是产量大,这点我感同身受,我喝过埃及的威士忌,最后深感当料酒算了,手法过糙,好在便宜。。。。而且产量大,超过比利时和英国,且近年还在复兴,话说,偶尔进点平价低端酒也行嘛,就不提埃及的品质也是在逐年提升的。
你要是不想从外国清真区进口,国产清真区也不错,宁夏也是国产葡萄酒产区,好一点银色高地,一般般的类人首,贺兰山,知名度高的张裕和长城。
这些酒业发展好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好处,本身地理位置所致,这些地方的酒品质不差的。
更不提新疆的穆塞莱斯,穆塞莱斯是西域最古老的葡萄酒。唐人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瑟琶马上催”中的“葡萄美酒”指的就是慕塞莱斯。
贵的好的是没有上限的,但是上图这种一大壶也就60多块,相当性价比了,品质绝对良心,我爹已经喝成铁粉了。
非要说上述都是老一套,人家澳大利亚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工艺多元化,那我寻思智利,南非,阿根廷也挺好的。
都是亚非拉国家,有生意一起做,没了他澳大利亚也不差那点酒喝,盘活亚非拉还能落点好,澳洲除了发表感人言论给我们添堵还有啥。
写了一个详细版,放下链接:
2021年.03.26更新
最终裁定出来了,说的太多大家不爱看,翻译一下就是所有进口澳洲葡萄酒的可以休息了。现行政策下,澳洲葡萄酒进口量同比下降99%。
2020.12.10小道消息
因为本次反倾销对象是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因此有个合理的办法是直接进口澳洲葡萄酒液,然后清关后在国内罐装。听说某富的罐装生产线已经备好,以后再想喝原瓶进口的恐怕有点难度了。
2020.11.27最新消息
11月27号,商务部发布2020年第59号公告,对澳洲葡萄酒反倾销做出初步裁决。
结果是澳洲葡萄酒存在倾销,采取的方式是征收保证金,对象是澳洲进口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
计算公式为:保证金金额=(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保证金征收比率)*(1+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附件可以看到,除了少公司保证金比例在100%~200%之间,其他大部分公司都是212.1%。
大概估算了了一下,大部分公司收到产品的价格,应该是进口价格的3倍以上。比美国酒要高了。
保证金的金额还是非常高的,保证金是什么性质的还不太清楚,会不会退也不太了解。
国家意思大概也清楚了,澳洲酒还是别进口了。
这个文件下来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变了。
进一步的回答如下
2020.11.22补充
据不可靠消息,明面上是七类产品,实际上涉澳很多其他产品也都收到了影响。身边不止一个牛肉进口商表示卖完手里的存货就改行。
不过没有明确的文件,应该是还有回旋的余地,现在就是等一个态度吧。先拖一两个月,看过完元旦有啥变化,到时候及时更新。
分割线,以下是回答
利益非常相关,小透明回答一波。
对其他产品不太熟悉,大家看我名字应该知道我是做葡萄酒的。
今年进口了一些澳洲酒,商务局谈过话了,劝我们不要再和澳洲有贸易往来,当然不说我们也知道。现在的澳洲和美国的问题还不太一样,美国酒进来是加关税,澳洲酒是无法进口(至少目前是这样,后期不排除修改加200%关税或者其他贸易壁垒),可以说现阶段澳洲酒已死。
另一个澳洲酒和美国酒不一样的地方,美国酒在中国进口数量少,价格高,加关税说实话对整个中国市场影响不是很大。澳洲酒在中国发展多年,一跃成为进口量和进口额最高的葡萄酒产品。
所以澳洲酒禁令的靴子落地以后,整个葡萄酒市场甚至酒市场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大家可以关注下中国的白酒的股票。当然在两个月前有风声的时候,已经涨过一波。
澳洲酒最近十来年在中国市场做的好,有以下一些原因。
1,价格便宜,或许有人说澳洲酒也不便宜,看看奔富,看看一些红五星酒庄,价格可都不低。是的,现在澳洲酒价格已经涨上来了,但是在十年前甚至四五年前,澳洲酒相对法国酒意大利酒的价格来说是非常低的,这几年因在在中国市场做的非常好,自然水涨船高价格一路上涨,连一些低端产品也卖出了不属于自已的价格。
2,口味适合中国人,严肃的欧洲红酒很难让人亲近,但是味道浓郁,果味爆炸的澳洲酒很容易让人接受,尤其是刚开始接触红酒的人。
3,生产相对自由,自由灌溉,加酸等在欧洲国家不可能用到的种植酿造技术在澳洲都可以使用,这也使得澳洲酒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相对旧世界国家更容易做出品牌。
4,人员交流密切,看看周围有多少在澳洲留学的,是不是比其他国家的更多一点?所以做澳洲酒的基础比其他国家更好,比如做澳洲移民,需要投资大概40万澳币,约合200万人民币,此时投资一个酒庄或者买一批葡萄酒就是很不错的选择,葡萄酒保质期长,还容易凸显自己的逼格。
5,关税较低,澳洲采取的是逐步减免关税的政策,在2019年,关税全免,相对同进口价位的欧洲酒来说,价格可以降低接近20%。
6,澳洲政府的大力支持。葡萄酒产业是澳洲比较重要的产业,澳洲政府成立有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每年官方都有一定的资金支援葡萄酒行业。
7,大量的营销推广活动。各种展会,路演,大师班等,澳洲酒商及葡萄酒出现的频率都是数一数二的。
8,JH老爷子。James Halliday作为葡萄酒行业的泰斗人物,对澳洲葡萄酒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18年的时候,还顶着80多岁的高龄来中国为澳洲葡萄酒站台。鄙人有幸与老爷子合过影,不过以后再见到老爷子的机会可能不多了。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不再细说。
再说影响,第一,会释放出大量需求,势必增加其他替代产品的销售增长,法国,意大利,智利,以及近几年新兴的格鲁吉亚等。
第二,对澳洲的葡萄酒是个很严重的打击,中国是澳洲葡萄酒除本土外最大的市场,前些年投资澳洲酒,买酒庄,买葡萄园的应该是欲哭无泪了。
第三,对中国葡萄酒葡萄酒利好,但是中国葡萄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国产葡萄酒质量一般,价格较高,相对进口产品竞争力还是不够。但是随着葡萄藤年份的增加以及中国酿酒人经验的积累,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宁夏产区有前途。
第四,中国白酒,利好肯定有,不过就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来说,影响应该也没多大。
最后从我自己角度来看,2016年开始做酒,开始做的格鲁吉亚葡萄酒,我是觉得口感甜美,市面上不是很多(我在华东地区),后来做的也还不错,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在2018年给格鲁吉亚免了关税,算是一个利好。做了几年,客户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几年陆续补充了意大利,法国酒,也从其他进口商处拿了智利酒,澳洲酒。在2019年的时候决定做澳洲酒,从选择酒庄,选择产品,到产品进口运营,还是花了一些时间的,因为疫情原因,稍有滞后,大概2020年7月份还8月份做的进口,当时就出了消息,要对澳洲一些产品做的反倾销调查,好在赶在政策落地之前到货了,这批产品算是没有大问题。但是后续应该不会再进口了。
之前一直从产品和市场考虑,今年的时候有个新同事是澳洲留学回来的,从她那边了解了更多的澳洲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gd,td,zd,以及flg,澳洲就很多,很多澳洲人对华人并不友好,尤其是某些地区,反华严重,甚至高校里华人也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越听越不是滋味。
世界那么大,好酒多的是,禁了就禁了吧,这点损失承受的了,端碗吃饭放碗骂娘也就算了,不能边吃饭边骂娘是不?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想喝优质葡萄酒的可以联系我,进口商给出的价格不会高,江苏上海地区想学习葡萄酒的可以联系我,在苏州地区开课,wset1-3级都有。
名酒镇楼
有朋友要看82拉菲,补两张图片
手动分割
奔富CEO表示,不接受病毒来源国中国的威胁,还有啥好说的,凉吧。
再次分割
奔富品牌拥有者和中国知名葡萄酒媒体酒斛开撕了
起因是酒斛发布了文章《三问富邑,边捞金边甩锅,合适吗?》
奔富上海公司对酒斛和微酿两个公众号平台进行投诉。
文章的核心观点:
即使上图中针对“病毒来自中国”的原话不是集团ceo说的,让这样的语言暴露在公众面前,富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奔富对消费者和酒商并不友好。
个人倾向于站队酒斛,原文章下有深圳葡萄酒协会秘书长陈铁的评论,认为奔富应当起诉澳洲媒体不实报道,澄清自己观点和立场,给中国消费者进行道歉,而不是一味的甩锅。个人深表赞同。
另外文章中提及的奔富对消费者及酒商不友好,我可以来具体说下,包括但不限于:依靠进口商做出品牌后踢开进口商,每年不断的涨价使得性价比远低于同品质产品,给中国市场价格高于国外市场价格,酒商购买主流产品需要搭售低端产品。
喝了奔富不会让你变得更富,但是会让白眼狼奔向更富。
以上个人观点,大家酌情观看,希望不会收到律师函
感谢大家点赞关注
据说不光是红酒,还有龙虾、葡萄酒、大麦、食糖、木材、煤炭及铜矿共7类澳大利亚商品,不过这只是依法依规采取相关措施喔。之前外交部说过,“多次在自澳大利亚进口原木中检出天牛、吉丁等活体检疫性林木害虫。”所以这显然是质量问题嘛,绝对不是针对你哦。
质量问题就要应该好好把关,严格审查:先给我来三千根原木,不要有一只天牛;再来三百斤天牛,不要一丝木屑;最后再审查三十个员工资格,不要有一个囚犯后代,啊,是澳大利亚啊,那再见吧。
澳大利亚这些红酒啊,龙虾啊,木材啊,铜矿啊,煤炭啊,我觉得这些都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必须按单件出质量证明,随便再做个核酸检测才行。澳大利亚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总是你的产品出问题,是不是因为这些产品还不够民主?
当然,澳大利亚有权对此表示不满,那就建议澳大利亚停止向中国出口以示威胁吧,反正之前减少购买澳大利亚的棉花后,反手就增加了更便宜的美国棉花进口,这波是三赢好吧,澳大利亚尽了孝,美国卖了货,中国拿到了便宜的棉花,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盎格鲁撒克逊人一直有种白人至上的优越感,有过白澳政策的澳大利亚是其中最不掩饰的。澳大利亚一直自以为是盎撒派驻管理亚太的殖民总督,是亚太地区的霸权一极。然而中国崛起的实在太快了,澳大利亚还没有反应过来,身份认知还停留在我家猫的水平“这个人天天来喂我食物,所以我一定是上帝”,也就怪不得现在明明是乙方还要软饭硬吃了。
当然,有实力才能针对,还是请澳大利亚继续建设强大的海军,保障自己和中国的海上贸易线吧。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