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人的大脑有时非常理性,有时非常不理性? 第1页

  

user avatar   wenmia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性 和 理性的冲突是人类认知/性格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其原因植根于人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神经和生理性的),虽然提问人问的是‘为什么人的大脑有时非常理性,有时非常不理性(感性)?’,但实际中各人的平静状态倾向于感性还是理性是非常稳定的,不会轻易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只有在受到外部扰动时候才会触发变动,并构成短期理性/感情的认知状态的锁定。其详细原理大致如下:

人脑在平静时候的工作拓扑状态可以成为默认网络(DMN). 默认网络[1][2]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不过它的历史并不算长,是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3]静息态磁共振(fMRI)技术应用研究的深化而发展出来的,这两类技术通过研究大脑各个区域之间的代谢水平来反映功能特征。默认网络的初衷在于研究大脑代谢水平的基准线(Baseline),从而据此研究大脑在处理注意力的、目的性的、外源性的任务时候的代谢水平。但是PET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在处理这些任务时候,一些区域的代谢水平会降低。因此Baseline并不存在一个全局的值,而是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Baseline.这些区域代谢水平降低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注意力任务中体现了较好的一致性,反应出的是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被称为默认网络,实质也就是下图中这些红色和黄色区域[4]:

此外,默认网络还被发现牵涉情境记忆(episodic memory processing)[5][6],这一事实的日常意义在下文中会解释。

人脑在处理注意力的、目的性的、外源性的任务时候,DMN的代谢水平会降低,与此同时,另一些区域的代谢水平会升高,这些区域被称为任务正激活网络TPN(Task Positive Network)[7][8]:

不难理解的,在进行任务时候,大脑中的TPN活跃,DMN受抑,在休息时候则DMN活跃,TPN受抑。也就是,这两个网络的代谢水平一般呈负相关关系[9]:

换一种说法,这两个区域组(网络)之间是对抗关系[10],无论是在静息(大脑休息)还是任务(大脑活跃工作)状态下。

但是,大脑皮层每一个区域从来都不是单功能,或者说任务特定的。也就是,每个区域都会参与多种任务。有趣的是,大脑中的社交任务相关区域与DMN区域重合很大,而理性分析(数学的、机械的)的区域则跟TPN区域基本重合[11]

更多的研究证明,DMN主要与共情能力、情绪自觉(emotional self-awareness)、社交认知和伦理决策(ethical decision making)这一类能力相关。也就是说, 它是人类感性认识的基础结构,是我们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核心区域。而TPN则是分析性的、理性的,是我们得以认识客观世界的核心区域[12]。同时,我们在处理一类任务时候,处理另一类任务的能力会降低,也就是,我们的感性和理性表现出二元对立特征。

这一对立的现实结果和表现是,当我们怒发冲冠时候,情绪性的区域高度激活,这使得我们不能客观的分析问题,不能合理的做出决策,表现出冲动型人格。而当我们长时间处理理性分析任务(投资分析、编程、数序和物理等),我们的共情能力又受到抑制,无法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人,我们的人类性因此湮没了,表现出机械性的木讷。

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教育和工作的关系,在日常中会更多的处理一类任务:更多的社交性的需要感性的任务或者更多的需要理性的分析性任务。前者对应文科类的教育和工作,而后者大体对应理科类的。我们长期处理某一类任务,会增强大脑中对应区域的能力,从而在发育过程中强化其生理结构,也就是大脑功能的结构化,体现的是认知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的因果性[13],这一因果性是我们学习新能力的基础。因此也能成就我们的外化性格:更感性还是更理性,更面向社交还是更面向分析,更情绪化还是去情绪化的。

此外,长期处理一类任务还会影响内分泌,表现为催产素、睾酮等分泌水平的变化[14]。这些激素不仅影响性征和性格,还影响神经认知和神经发育。分别的促进社交性的和分析性的认知能力。从而形成反馈性的自锁因果环,感性的人因此越来越感性,而且更难以逆转;反之亦然。

总结来看,感性和理性在认知结构上存在对抗关系,处理一类任务会降低处理另一类任务的能力,进入感性或者理性状态的短期锁定。这种对抗导致,长期处理一类任务后,即使在休息情况下,也会降低处理另一类任务的能力,也就是形成结构性固化,表现为性格的决然不同;也就有了各人在平静状态下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差异。人性有常,感性和理性的状态变化只是昙花一现的波动。

参考

  1. ^ Costandi, Moheb. "Default Mode Network." 50 Schlüsselideen Hirnforschun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5. 160-163
  2. ^ Buckner, Randy L., Jessica R. Andrews‐Hanna, and Daniel L. Schacter. "The brain's default network."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124.1 (2008): 1-38.
  3. ^ Raichle, Marcus 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6.1 (1983): 249-267.
  4. ^ Raichle, Marcus E., et al. "A default mode of brain fu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8.2 (2001): 676-682.
  5. ^ Greicius, Michael D., et 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resting brain: a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default mode hypothesi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0.1 (2003): 253-258.
  6. ^ Greicius, Michael D., et al. "Default-mode network activity distinguishes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healthy aging: evidence from functional MRI."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1.13 (2004): 4637-4642.
  7. ^ Fransson, Peter. "Spontaneous low‐frequency BOLD signal fluctuations: 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the resting‐state default mode of brain function hypothesis." Human brain mapping 26.1 (2005): 15-29.
  8. ^ Fox, Michael D., et al. "Spontaneous neuronal activity distinguishes human dorsal and ventral attention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3.26 (2006): 10046-10051.
  9. ^ Fox, Michael D., et al. "The global signal and observed anticorrelated resting state brain network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01.6 (2009): 3270-3283.
  10. ^ Uddin, Lucina Q., et 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default mode network components: correlation, anticorrelation, and causality." Human brain mapping30.2 (2009): 625-637.
  11. ^ Jack, Anthony I., et al. "fMRI reveals reciprocal inhibition between social and physical cognitive domains." NeuroImage 66 (2013): 385-401.
  12. ^ Boyatzis, Richard Eleftherios, Kylie Rochford, and Anthony Ian Jack. "Antagonistic neural networks underlying differentiated leadership role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8 (2014): 114.
  13. ^ Greicius, Michael D., et al.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reflects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in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Cerebral cortex 19.1 (2009): 72-78.
  14. ^ Crespi, Bernard J. "Oxytocin, testosterone, and human social cognition." Biological Reviews (2015): 000-000.

user avatar   wu-jia-zhe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论是这样才正常。




  

相关话题

  孩子长期沉迷网游会损害智力发展吗? 
  2018 年,知乎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科普类答主? 
  闺蜜女儿能看见人身上的光,她说每个人颜色不一样,即使颜色一样深浅也不同,还会变化,怎么回事? 
  父母总喜欢拿我和别人比较,怎么才能不让他们这样? 
  为什么很多不快乐的夫妻仍然在一起? 
  大脑对于时间感的机理是什么? 
  为什么人的大脑有时非常理性,有时非常不理性? 
  有什么方法能通过训练提升人脑的工作记忆(短期同时记忆多件相对复杂的事)? 
  如果一个人每天只有5-6个小时的睡眠,长时间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影响? 
  有哪些怀孕的事实,没有怀过孕的人一定不相信? 

前一个讨论
如果让过去的顶级数学家参加IMO,会是什么成绩?
下一个讨论
如何严格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这两个性质?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