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查到的一些信息,加上了一些个人理解,未必对。我顺口一说,您顺耳一听。
日月相交于草野之上,白日初出而残月未落,这个字就是“朝”。这是“朝”字最早的意思,“早晨”。(也有一种说法,那个小月牙不是月字,而是“舟”字,表示这个字从“舟”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祖先崇拜,血脉宗法,上古时代的贵族,早晚都要拜见父母尊长。晨见曰“朝”,暮见曰“夕”。君王自然也是尊长之一,所以臣子早晚拜见君王也叫“朝夕”。
后来就有了代指君王接见臣子的地方这个引申意,读音也分离了。西周把君王接受朝拜处理政务的地方又称作“廷”,逐渐也就有了“朝廷”的用法,其实就是指“政府”。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大概就是这个用法。
代者,更也。本意就是指一辈又一辈的人,血脉更替。引申为“历史时期”这个意思。
所以说,朝代,朝代,一个可以用来给历史时期断代的政府,就可以称为朝代。
周朝天下共主是周王,所以是一个朝代。
秦、汉确实统治整个天下,所以是朝代。
三国,没有可以断代的朝廷,所以魏蜀吴都不是朝代,所以合称三国。
南北朝大分裂,没有哪个朝廷可以用来断代,所以合称南北朝。
宋金辽又是南北大分裂,而且为了与南北朝分别,元朝决定“各与正统”,称为“宋金辽”。
“國”最早写作“或”指某个区域、封地、封土(又称“邦”),也指都城、城市(又称“邑”)。
周是分封制,天子把一大块地(未开垦的)分封给了一个家族,我们姑且把这个地方叫做“皮皮虾”。这个家族在“皮皮虾地区”的“皮河”南岸筑起了自己的城市,按照古代的命名法,这个城市就可以叫“皮阴”、“皮阴邑”或者“皮阴国”,这个家族也就会被称为“皮氏”
那皮氏统治下的区域,你叫它“皮国”“皮皮虾国”、“皮阴国”都是可以的。
假如随着时间的发展,皮国国君“无道”,他分封在“鱼、虾、蟹”三个地方的鱼大夫、虾大夫、蟹大夫造反成功,丢翻了皮氏,而天子又承认了鱼虾蟹三人的诸侯地位。那从此就没有皮国,变成了鱼国、虾国、蟹国。其他国家的人,可以把它们合称“三皮”。
这个“国”的概念和现在已经比较接近了。
拿几个国家和朝代举例吧
比如周朝,岐山之南的土地,叫做“周”,尧帝封姬弃于周,所以姬弃和他的继承人就是“周侯”。
这里解释一下,据说先秦爵位简而言之,其实就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三级。天子可以分封诸侯,你离朝廷近,甚至直接在朝廷里上班,爵位就是“伯”;你在边陲,屏蔽王室,为天子斥候,爵位就是“侯”。如果你在天子的朝廷里当过“三公”,那你就可以称“公”,不世袭,死了就没了。
所以《烛之武退秦师》里说的“晋侯秦伯围郑”其实并没有说错,晋文公的爵位就是侯,秦穆公的爵位就是“伯”,那个“公”才是对他们的尊称。事实上,直到秦惠文王称王之前,秦国的官方爵位就只是“伯”。
扯远了,回到周氏的故事。尧帝封姬弃于周,所以姬弃和他的继承人就是“周侯”,他们的国家就叫“周”或者“周国”。随着周国强大,商天子把姬昌的爸爸叫到都城,名义上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伯长)实际上软禁杀掉。但这个爵位继承下来了,所以一般又叫姬昌“西伯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的儿子姬发,带领诸侯打败了商天子,被推举为新天子,称王并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因为他的封国在“周”,所以称为“周天子”。
我们看看这个过程,从尧帝封姬弃于周开始,周国就建立了,周国有自己的朝廷。
到姬发灭商之后,周国,还是那个周国。不过所有诸侯都认周国为“共主”,承认周王是“天子”,所以后人在提到中国的这个时期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周王国朝廷的时代”,简称“周朝”、“周代”。
再比如秦国,秦灭周迁九鼎以后,周天子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史学家为了方便,开始采取“秦王”纪元。但六国并不承认秦国是天下共主,秦国也没有自称天子,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并不能称为“秦王国朝廷的时代”,到秦始皇灭六国,即皇帝位称天子开始,才是“秦朝”。
胡扯一嘴,见笑,千万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