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期内容:
中国宣布2060碳中和计划-中国光伏产业
督工提到我国顶住传统能源产业压力补贴光伏产业,其实中国并没有完全顶住,
我们给石油产业的补贴也很多,三桶油的话语权是很大的。我们对页岩气产业的补贴特别多,我听过一个中石油副总的介绍,页岩油和油气井中的开采很多设备,特别是封堵器之类的设备我国的自主设备也才将就能用。
我国的页岩气产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开采成本很大,而且产生的次生灾害也特别多。
截止2016年我所了解的情况,当时在油价65左右的情况下,我们的开采还是亏本的,全靠补贴支撑。次生灾害,就是造成的高频度小型地震(里氏3-5级)很多。2018年四川地区新闻很多,还导致过群众集体向县政府“请愿”
由于三桶油是央企,不属于地方管辖,某县市一度在县镇府附近打井,可见其权势之大。
随着这两年油价低迷,全世界油气公司开始倒闭。最近国家都开始将三桶油的领导丢到高校去解决毕业生就业了
督工这期视频提到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年连督工都没有看清楚大局。
正好借着这个事,系统阐述一下我对鼓励、扶持甚至直接财政补贴等产业政策的看法:
1,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用行政手段加速国内关键行业、关键领域产业链的成长。
自由市场的普遍规律是强者恒强,后发企业难以出头。
为了加速关键行业成长,一定程度上的行政干预是必然的,世界各国都有给予战略产业大量补贴的例子。
补贴政策可以是在市场条件还不完全成熟时,人为催生利润空间。
补贴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营造国内企业野蛮生长的环境,帮助国内企业起步,加速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成长,进而在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缩小差距甚至占领先机。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梅雨任何国家遵循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对于关键产业的补贴比比皆是。
美国农业竞争力稳坐全球第一梯队,却年年超大手笔进行补贴;
三星当年背靠韩国政府的巨额贷款,顶着持续十余年的亏损逆周期投资,终于击垮了日本的显示面板和存储产业,这才有今日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国内互联网主流舆论骂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告诉发展,补贴逐渐退出时,德国等欧洲强国却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
2,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低效和浪费。
补贴政策的本质,是用行政手段强行扭曲市场,不可能绝对高效选中最正确的产业路线;
补贴等产业政策的作用,是鼓励极少数优秀企业在早期的野蛮生长中脱颖而出,不可能绝对精准选中最终成功的企业。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补贴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低效和浪费是不可避免的。
3,衡量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是否达到加速关键行业成长的战略目的,因顾虑“骗补”而放弃补贴是因噎废食
衡量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成功与否,是要看是否有企业脱颖而出,可以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良性循环;
是要看是否形成了在国际市场中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链。
诚然,加强治理能力和执行力,尽可能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本身也是必要举措。
但如果眼睛只盯着补贴过程中的低效浪费,盯着骗补或者倒闭的部分企业,看不到产业发展的全局,那是因小失大!是因噎废食!
在这方面,高铁“停等民”的事迹众所周知,光伏产业又何尝不是?
曾经的光伏产业,“浪费”、“骗补”、“环保骗局”等声音同样不绝于耳。
现如今,中国企业掌握光伏全产业链所有关键环节,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在部分地区平价上网,未来全面平价上网只是时间问题。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并网消纳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但我国已经规划建设大量抽水蓄能电站,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这也是中国敢于承诺2060碳中和的重要底气,我在相关问题中说过这事,然而被某乎XX了……
光伏产业被口诛笔伐后,下一个被普遍骂骗补的行业是新能源汽车。
最近随着特斯拉降价,“国家补贴出来一堆骗补的垃圾”等言论再次甚嚣尘上。
然而这些人看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飞速发展,看不到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产业链对光伏并网消纳的积极作用。
还是那句话,让时间证明一切。
我个人认为,最多十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就能前进到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产业政策高瞻远瞩的程度。
我知道这个事情比马前卒早。
但是我不是靠去认清技术问题知道的,而是股市。
最早我是在2015年看到日本经济新闻忧心忡忡的说日本光伏产业要被中国杀光了。
隆基股份一直都是光伏的龙头,2018年的时候跌到只剩下不到10块钱了,当时是股市最低迷的时候。
到2019年涨了20多,我当时就觉得不太对劲。因为它跌不下来,但是大盘跌了不少。
后来就开始仔细检查了关于光伏的问题,发现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实这道理和我鼓吹电动汽车一样。
你们看看宁德时代已经涨了多少了,资本市场不会骗人的。
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感慨,外加上中国对于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把控----连采矿都算上。
后来看到张维迎又在老调重弹“不要搞补贴”“产业政策是不对的”之类的哔哔,写了一篇文章驳斥张维迎。
然后就怀疑经济学界是不是出了问题,所以后来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有关于经济学的东西,是有原因的。
马前卒说的事情我很早就知道,没有做视频还真的有点小遗憾。
督工最后说,希望解释清楚为什么之前的统一制式的店铺招牌政策会出台,是制度出了问题还是人出了问题,如何补偿受损的店铺等。
实际上不可能出现主动解释这种情况地事情发生,除非是舆论压力非常大,即便舆论压力非常大,极大概率也不会得到想要的回应。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行政管理体系还处于手工业阶段,政策地出台、执行、退出过程没有一个标准,整个过程,外部环境很难监督。起草阶段会象征性地征求意见,但结果还是根据某个决定性的领导的意志来,例如农业农村部征求《传统畜牧名录》的意见的过程,最后还是把狗移除了,把火鸡添加了进去。
最后的解决方案,还是推动行政管理体系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让全民能够参与进去,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