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张美玉,暴力查寝,承德高职”等报道,似乎引起大家共情,也让学生会风评快速下跌。
人们说“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我觉得他是缩影,更是孩子们迈向社会的起点。所以多聊几句。
虽有“选举学生会主席”的外在形式,“学生会”权限更多是自上而下来指派、分配的,潜规则若隐若现,相应的代价就是要满足权力寻租成本。
所以“对上谄媚盲从”、“对下暴戾施压”两面人现象层出不穷。前有“学姐·张美玉”后有“承德高职”,前赴后继、便是真实写照。默许之下,还会带来“吃拿卡要”、“站队献礼”的内卷之风、形成一个权力的闭环;
究其根本,还是起初缺少了对校园权利的制约力量。如其权利能来自于学生大众的选举监督,结果会好很多。大家用选票站队,服务的对象自然从校内领导变成了全体学生、才会有所惧怕与敬畏;把心思放在改善校园民生和办实事上。
人性本就是复杂的,制约权力便尤为重要。吃瓜之外、还是希望通过这些现象,达成一些共识、作出些改变:
1. 【学生选举学生会】即需要“学生会”从制度上真正尊重民主选举的形式、把日常管理权力置于全体学生的监督关注之下。
2. 【允许不同声音】保证大家都有选举和提意见权利、作为服务对象无论实名和匿名都能得到应有重视,这相当于“媒体监督”。
3. 【制约权力中心】将学生会定义为一接地气“服务机构”、淡化权利概念,办实事、忙工作,避免会主席或校方领导的一言堂。
较客观的说,除非是做科研或专业对口,否则大学课程的内容未来很难再用到——你不会用微积分去买菜、也不会用马哲原理去理财,可能四六级英语只是在看美剧时用到;
离开校园用到更多则是学生时代形成地“价值观”和“理解沟通技能”,是否善良务实、对普罗大众是否心存敬畏决定整个群体的未来。诺大的校园中,学生会理应是表率,人心所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潜规则、厚黑学PUBA”这些不应是学生会的标签、成为迈向社会的起点。
学校真的有必要下些功夫:如果想做到“教书育人”,止损就从这里开始,我相信一个良好校园氛围比测验成绩重要。
希望从学生会走出的人,有着满满的人格魅力、更有责任感、更务实,让学生会重新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