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文学史上为何评价不高?”?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讨论金庸文学价值(包括网文等类型的文学)的问题上,切忌陷入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将作品的读者或者观众人数堪称是衡量作品的最重要的乃至唯一的标准。因为如果观众人数多就代表作品好的话,那么过去五年里中国最出色的艺术家应该是鹿晗、吴亦凡、赵丽颖、迪丽热巴、肖战,中国电影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战狼2》。

当然,金庸作品的价值无论如何也比上面的人和作品要高得多。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拿作家的影响力当成其艺术成就,是多么不靠谱。甚至就拿网文这个领域来说,之前东北某省作协副主席在谈到免费阅读的时候,还一直忧心忡忡地说“免费模式会降低网文创作的质量”、“免费阅读会彻底破坏网文生态”、“免费阅读只会让小白文占领市场”。

可按照他们之前的逻辑,作品的影响力等于作品的价值。如果在免费模式下,小白文占领了市场,那只能证明更多的读者喜欢小白文。既然更多的读者喜欢小白文,那就说明小白文的艺术价值更高。你自己没信心在免费模式下挣更多的钱,怎么还觉得人家写小白文的没水平呢?

所以,既然要说金庸的文学价值,那就必须把它在现实中的影响力放下,那个跟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并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对于金庸的价值,文学史是怎么看的呢?事实上,主流评论界对金庸的评价真的不高。至于论据——最简单的论据就是我国主流的文学史几乎只会把金庸放在港台文学这一个小方向下,而不会像鲁迅、茅盾等作家一样设立单章去讲解。(比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朱栋霖的《中国现当代文文学史》等等,都是如此。另外,文学专业学生、考过研以及正准备考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也可以回忆一下在考研等场合中,考到金庸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那么,这是不是因为这是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的缘故,在香港文学史下面金庸的地位会高很多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本《香港文学史》,从里面的目录中可以看出来这里面也提到了武侠小说,并将金庸、梁羽生作为香港武侠小说的代表加以介绍。但如果从对文学成就的评价来看,评论界普遍认为香港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应该是刘以鬯等人。如果一定要用金庸代表香港文学的话,那么金庸所代表的只是香港武侠文学以及通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某网文写手、省作协副主席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下面将文学评论界不认可金庸文学作品的原因归结为是我国文艺机制对于通俗文学的打压。这就是完全外行的二把刀水平。假如说否认通俗文学的成就只是中国的特色,我也没见过英国文学界把J·K·罗琳跟狄更斯、美国文学界把斯蒂芬·金跟海明威相提并论的。

在某些人看来,说金庸的作品文学价值不高,就是瞧不起金庸,这种思维跟饭圈思维也没有任何差别。更不用说类似某网文写手这种连最基本的文学史常识(任何一个文学专业考研的学生,都能给他挑出一堆错来)都不知道的人,在这里患上了被迫害妄想,总觉得别人要把通俗文学赶尽杀绝一样。

言归正传,在这里我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文学评论界对金庸(甚至整个的通俗文学)评价都不甚高的原因。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部作品来说,文学评价必须基于两个维度来进行:第一个维度是作品本身的维度,第二个维度是历史的维度。前者完全基于文本,但后者就必须把作品放在一个坐标系中来进行讨论。所以,在现实中,所谓的“好作品”往往会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作品本身不错,但对于文学史没有太大价值;第二种则是作品本身很好,对于文学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个说起来可能有些难理解。那么我不妨用手机举个例子,但年乔布斯发布iPhone4的时候,手机界可以说完全沸腾了,因为iPhone4不仅有着强悍的性能,还引领了后来智能手机的设计潮流。正是因为如此,iPhone4成为了手机发展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部手机。可如果在第二年,中国有个手机厂商出了一款叫菠萝的手机,做得跟iPhone4一样,甚至比iPhone4还要轻薄,那么你该如何评价这款菠萝手机?

显然,也许菠萝手机比iPhone4还要好,但它对于手机界的意义显然没有iPhone4那么大。如果这时候有人把菠萝手机吹上天,那无疑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

金庸就是这么一个造菠萝手机的人。金庸在文学史或者文学界的评论不高,跟金庸的作品在通俗文学中有很强的影响力,二者其实是毫不冲突的。我之前在另一个有关金庸文学水平的问题里也回答过:

概括来说,金庸在华语通俗文学方面是属于第一流的作家。但若以整体的文学成就而论,则未可说是近现代的第一流作家,更难以与老舍、巴金等人相比。
金庸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集中于武侠小说这一领域。从文学研究的划分来说,武侠小说是典型的类型小说,可以阐发的深度并不太大。而金庸虽然革新了武侠小说的语言和表达空间,使之成为“新武侠”,但“新武侠”的本质上也仍然是武侠小说。
对于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可能不太理解文学史编纂的一些基本逻辑,他们可能会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知名度就等于其影响力和文学价值。但实际上并不如此。站在文学史的视野上来看,一部作家的地位一是取决于其作品本身的价值,二是取决于其对于文学发展的价值。
金庸之所以能在武侠小说领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是因为他以新的语言、新的思想来写武侠小说,让武侠小说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因为他融汇中西文学之长,大量借鉴古希腊以及欧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元素为其所用,使其作品有了远超此前武侠小说的深度。
若是由这两点来看,有些人或许会说,“金庸既然这么厉害,那他为什么不能跟老舍和巴金相提并论呢”?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金庸作品的价值并不算低,但放到文学史的大视野下,金庸的语言、写作技巧等早就被此前的许多作家探索过了。金庸的长处是将这些内容与通俗小说相结合,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学性,而不是创造什么的新的内容。

整个回答链接在这里,感兴趣的可以仔细看一下:

当年王朔等人瞧不上金庸,也是基于金庸小说的深度和文学价值有限而做出的评价。尽管这种评价里的确有着某些作家间的意气之争,但实事求是地说,站在文学史的维度上说,王朔的大部分观点是没有问题的。

由金庸延展开来说,通俗文学的整体价值不高其实只是一个事实判断。客观而言,通俗文学预设的读者群是没有接受过文学专业教育的普通人,并且通俗文学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商业所绑定的。这就导致通俗文学既缺乏在形式上创新的动力,同时也难以在深度上有扩展——因为这么做往往会导致作品卖不出去。如今网文所谓的“爽点”,本质上也是通俗而文学发展中寻找出一个基于商业化的高效写作技巧,并不代表其价值本身有多高。

当下以网文写手为代表的通俗作家群往往洋洋自得于自己的作品卖出了多少,似乎作品销量就代表了价值。然而,先不说这种类似于“肖战是顶级艺术家”的单线程思维到底有多荒唐,只要稍微看看历史就知道通俗文学最大的问题是生命力其实非常低。比如我现在提几个作家:雪米莉、柯云路,现在几乎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但他们在当年的火爆程度比现在的顶流网文写手都大几倍不止。如今不过才过去了20多年,这些人造就销声匿迹了。更不用说现在只不过依靠着更好地商业变现手段而挣了钱的网文写手,到底能火多久了。

至于你在问题里提到的《三侠五义》之类的小说,这个在古代文学里一般被称为公案小说,其评价同样不高。不过如果从作品类型的传承和延续角度上说,未来的文学史的确会把金庸的小说写进去,不然这种类型也是不完整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始终要明白一点,你和马云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不代表你跟马云是同一类人,而金庸能和鲁迅写进同一本文学史,自然也不代表他们有同等的文学史地位。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主流文学界对金庸的这种评价,是不是一种话语霸权?或者说,这是不是出于精英的优越感呢?

我的看法是,话语霸权谈不上,但这背后的确有精英的优越感。其实从文学这个学科的发展史而言,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学科诞生于欧洲。按照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者的观点来看,他们眼中的“文学”本身就是人类文学的精华——或者说,只有那些写得好的作品才能有资格被写入文学史,这也是长期统治文学评论界的“经典主义”。经典主义的问题当然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忽视了通俗文学的发展,并且对通俗文学的价值充满了偏见。但是,这种“偏见”的产生也有其两个现实因素。

具体来说,这两个因素分别是:

第一,尽管通俗文学中的确有如《基督山伯爵》这样优秀的作品,但是以整体价值而论,通俗文学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思想层面的确与我们所说的“严肃文学”、“纯文学”等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若从概率上说,在通俗文学中能遇到一本经典的概率比买彩票小得多。

第二,通俗文学的另一大特点是作品数量太多。即便是在出版业并不算太发达的19世纪,英国一年出版的小说也有数千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小说则有几万种之多。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者可以看完全这些作品,所以仅就有限的几十部或者几百部作品便对通俗文学得出结论也非常正常。尽管看起来这的确是一种“偏见”,但考虑到通俗文学的核心是故事,在技法与观念上的创新很小,这也不算是完全的偏见。

不过,不管怎么说,被“经典主义”支配的文学观,的确在一个问题的研究上市有不足的——那就是每一个时代普通人的阅读和文学观念。因此,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种名为“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正在兴起。这种“数字人文”的核心,是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来对一个时代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对于机器来说,它们一天之中就可以“读”完几万部作品,其所得出的分析结论也可以弥补“经典主义”的不足,为学术界揭示一个时代完整的文学相貌。

但在这里始终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数字人文”研究,目的也只是恢复被“经典主义”遮蔽的通俗文学的存在,而不代表其可以把通俗文学跟经典文学放在同一个价值维度上来进行讨论。

最后,再回到金庸的问题上来。总的来说,金庸在文学史上的评价不高,是因为金庸的作品虽然在现实中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其在文学史上展现出应有的分量。而对于想要客观看待文学史的人来说,也切忌把一个作品的现实影响力与其文学价值等同,否则就极容易出现我所说的“肖战是顶级艺术家”的问题。


PS:

在这个回答的最后,对于某些非文学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我觉得有必要去解释一下某作协副主席的言论到底有哪些胡说八道的地方。为了说明方便,我一点点去解释。

建国以来,我国就把以前的传统文学一棒子打死了,从四大名著开启的小说脉络,直接拦腰打断,四大名著和金庸的书都曾是禁书。

从明代以来,《三》、《水》、《西》、《金》四本书并称为“四大奇书”。但在建国后,《金瓶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移出了“四大奇书”的范围,而《红楼梦》被加入进来,凑成了所谓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什么时候成禁书了?

现在六老师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他的父亲和哥哥曾为周总理演过节目。如果四大名著是禁书,由《西游记》衍生出的猴戏怎么可能给国家领导人演出?

我国现在主流的传统文学,其实是学前苏联那一套,不是描写劳动人民歌颂时代的通通是垃圾。

这一点,稍微写过一点当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作协副主席在他妈扯JB淡。

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我国的文学思潮历经了多次变迁。以80年代而论,北岛、舒婷等为代表的“今天派”什么时候描写劳动人民了?“伤痕文学”歌颂时代了?余华、格非、马原等在80年代占据了极高知名度的作家,成名靠的是歌颂时代还是反思时代?莫言的《红高粱》要表达的主题的是什么?“第三代诗人”是干什么的?零度写作是怎么回事?残雪是谁?新写实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

但凡上面这些概念和人物他要知道一个,也说不出这种混账话来。

任何一个准备文学专业考研的学生,也都能给这个作协副主席好好上一课。

如果要用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来说明我们当下主流文学的标准是什么,不如看一看前年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名单:

1王蒙《活动变人形》
2王安忆《长恨歌》
3史铁生《务虚笔记》
4古华《芙蓉镇》
5陈忠实《白鹿原》
6李佩甫《羊的门》
7阿来《尘埃落定》
8张洁《沉重的翅膀》
9张炜《古船》
10金宇澄《繁花》
11莫言《生死疲劳》
12铁凝《笨花》
13格非《春尽江南》
14贾平凹《浮躁》
15路遥《平凡的世界》
16王小波《黄金时代》
17方方 《风景》
18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9毕飞宇《玉米》
20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21张贤亮《绿化树》
22陆文夫《美食家》
23阿城《棋王》
24苏童 《妻妾成群》
25余华《活着》
26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7莫言《红高梁》
28谌容《人到中年》
29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
30路遥《人生》
31尤凤伟 《为兄弟国瑞善后》
32王蒙《春之声》
33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34刘心武《班主任》
35刘恒《狗日的粮食》
36汪曾祺《受戒》
37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38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9铁凝《哦,香雪》
40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可以说上面这些作品基本代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如果说这些作品是靠着“歌颂时代”获得认可的,那不知道靠《活着》入选的余华、靠《黄金时代》入选的王小波、靠《狗日的粮食》入选的刘恒等等,会有什么感想。

以这个标准,建国后,就几乎再也没有了,以四大名著为首,晚清民国的各种小说题材。也几乎再没有,拥有非凡能力的角色,主角会法术,会武功,是神仙都通通不行,必须是普通人,什么超出常人的能耐都没有。

即便要说通俗文学,各种类型文学其实也都是有的。“拥有非凡能力的角色,主角会法术,会武功,是神仙都通通不行,必须是普通人,什么超出常人的能耐都没有”,这种扯淡的话,但凡是任何一个看过《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人都说不出来吧?

更何况,早有研究者做过统计:

纵观80年代,正式出版的当代武侠小说近300种,经常从事武侠创作的作者近百人。但客观的讲,大陆武侠因为发展时间较短、作家经验不足,因此精品较少。与港台相比,缺少金庸、梁羽生、古龙这样才华横溢、厚积薄发的大家。

再说说后面的:

当年鲁迅还写过《铸剑》原名是《眉间尺》,老舍还写过《猫城记》《断魂枪》……
建国前后的小说题材差别这么大,大家又不是瞎子,难道看不到吗?
以现在的文学评价体系,金庸能有好评才是见鬼了。

鲁迅的《铸剑》是收在《故事新编》里的。稍微了解《故事新编》的都应该知道《铸剑》这个故事跟通俗小说差了十万八千里。

至于《猫城记》《断魂枪》——建议没看过的人实际看一看,尤其是《断魂枪》,看看那个故事讲得到底是什么。

所以说,某些时候也别说中国文学行不行得了,这种人都能当上省作协的副主席,中国文学能好才有鬼了。


user avatar   xu-zhi-h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三十年以前国内的文学界是如何批评金庸的,再对比一下今天,你就会发现评价已经拔高了好几个层次了。

作为武侠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代表和集大成者,金庸在文学史上应该毫无疑问会有一席之地,不论对他的评价是高是低,未来在研究讨论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时候,金庸一定是绕不过去的名字,对他的评价只会越来越全面,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只会越来越被人肯定。

一个作家只要他的作品流传的足够久,名字能够一直被记住,身后的评价必然是越来越高的。

相比所谓严肃文学,优秀的大众小说反而更有生命力,因为读起来有趣,每一代的读者都愿意拿起来读一读;反之严肃文学作品则只能在小圈子里流传,虽然口碑仍在,但大多数人不过是听说过而已。

金庸的小说已经诞生五六十年了,到现在依然有着广大的读者群体,流传下去应该不成问题;倒是一直广受赞誉的巴老茅郭,好像现在除了教科书上那几篇文章,很少有人会去主动看他们的作品了呢。

现在还不到给金庸盖棺定论的时候,或许再过三十年,人们才能更客观地看待金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不过我个人认为,他所得到的赞誉恐怕会比现在更高,因为到那时那些不认可他的所谓「文学大家」,多半连名字都没人知道了。


user avatar   evang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读金庸的小说,他所有的小说,我至少都看过4,50遍

当我看头两三遍的时候,我非常惊叹,觉得他的小说比电视剧好看多了,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当我读第20遍的时候,我非常佩服金庸,觉得他就是文学家。并且非常不理解电视剧,为什么扭曲他所呈现的那种宏伟的世界观,人生观,而拍一些俗套的情节。

当我读30遍时,我开始渐渐理解为什么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的作品,文学史上评价不高。

当我读40遍的时候我能理解为什么电视剧拍出来和金庸的小说,有很大的区别。

本质上电视剧和金庸的小说是一样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凑着观看者的需求去做的(电视剧和小说受众不同)

通俗小说就好比如你身上有个痒痒的包,给你挠挠,你会很舒服,你有多舒服取决于挠的技巧,金庸技巧特别高,总能挠到你内心深处。

真正的文学好比酒精消毒,涂上去也许很酸,也许很痛,但涂完以后,你的伤口有很大几率会得到治愈。

现在,我也能理解自媒体上的一些吸引流量的创作,如果一个创作者创作出通俗的东西,能够吸引很多流量,这个创作者本身往往不低俗,如果这个创作者本身很低俗,他创作出来的东西,可能又通俗又没有流量。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位文科的朋友,你们不学逻辑学吗?

为什么“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文学史上为何评价不高?”?

慢慢分析这里面的文章。

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

这不是文人相轻,哪有这么严重的事情。在这里写文章的,严格来说,有几个算“文学大家”?既然不是,何故胡乱猜测?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其他人的作品。任何作品都有正负两方面的评价,所谓有人认可,有人连看都不想看。比如说搞古典文字研究的,看文言文都看不完,大致上连现代文学也没有读过几本。老舍的《茶馆》都有可能只看过简介。你要让他来认可金庸,这个前提是要看过金庸的书吧。

金庸的作品作为通俗小说,可读可不读,自然有人选择不读。

读了了解一些,不读也没有多大损失。那就看有没有时间,亦或者是兴趣。

你又如何去解读这些“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

看都没看过,说不上。

有人在文章里或者公开场所谈论不认可金庸的作品,这无可厚非。

对于文学的批判才是一个文人该干的事情。

有人恭维金庸,这算是认可。那么最正常的事情,就是有人出来批判。如果没有人出来批判,全都是赞颂之声,这说的不是金庸,而是乾隆皇帝当朝的时期。

把金庸比作乾隆皇帝,这是提问者的初衷么?

大约也不是。至于到底是什么,那就不清楚了。

说到文学史评价不高。

只有一句话:浅薄。

金庸的作品有多少年头?

就可以谈文学史的问题了。

中国不是美国那样的国家,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一颗爱迪生的灯泡都爱若珍宝,要放进博物馆,好好保管起来。

中国一谈文学史,读一读《诗经》看一看《离骚》以及无韵之离骚《史记》

三国文学中以曹魏文学最盛,分为前期的建安文学及后期正始文学,其中建安文学反对靡弱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这是因为自曹操等人热爱文学,各地文士纷纷吸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学家还有邯郸淳、蔡琰、繁钦、路粹、丁仪、杨修、荀纬等。

诸葛亮的散文作品,就显得单薄些。

五万多首唐诗选出来《唐诗三百首》

多少大家只有可怜巴巴的一首诗入选。

唐宋合起来挑选八个写散文的出来叫做“唐宋八大家”

明清小说灿如星辰,有几本叫做名著?

没有至少几百年的时间沉淀,你说中国文学史?

素来文人都自谦面皮薄,大多数读一读书就不再言语了。

中国文学史的评价重如泰山,还轮不到这位金庸先生。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以载道,没有深刻思想表达的东西,都不算顶尖的文学。

从这个角度上讲,金庸还不配和那些严肃的文学相提并论吧。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来专业运动员的体测也跟大学生差不多啊?

哦不对,原来大学生都享受到了专业运动员的体测规格啊。

象棋电竞选手跑跑步也没什么,可其他项目运动员的体测难道不该是海量专精确算弄出来的专业细致的项目和标准吗?

那些体育部门的海量专,不好好去精确算,反而拿着大学生的标准用,应该送去知乎健身大v那里接受再教育。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是太刺激了。

为啥,一群连吉利都开不起的,在这里讨论开奔驰宝马的都是。

这年头真是太魔幻了。

前两天本王回答了一个问题。

一个买保时捷macan的车主被鄙视了。

还是被一群连破车都开不上的屌丝给鄙视了。

说人家没钱就别装逼,买个最便宜的保时捷,要买就买贵的。

MD,我当时就开喷。

老子就算开个奥拓,那也是自己花钱买的。

关你们屁事,老子乐意喜欢,你们管得着吗?

更何况再便宜的保时捷,落地那也得六七十万。

开个六七十万的车还能被鄙视,他娘的,难道真的是人均年入百万吗?

这个什么J8名媛群,成天拼单,他娘的把名媛这个词都给玩坏了。

幸好,本王平时都骑公共自行车,入不了这群名媛的法眼。

依我看,这群改个名字。

叫做魔都凯子大吊车集团军!

多么威武霸气,那出来人均大吊车啊。

厉害,甘拜下风。

对了,不要租车,弄个车模,拍照更方便。

天天拍,想怎么拍都行,还不带重样的。

怎么样,这个主意好吧。

反正在照片上,谁能看的出来,对吧。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喷人大帝,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user avatar   da-tou-zi-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win10自从微软内部进行了改革(比如最致命的大量使用自动化调试、撤掉测试团队)之后确实不行

(虽然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有说抛开陈年旧账,但win10这么多问题必须从以前版本算起)

win10主要是从最近的新版本(时间估计得追溯到1803开始)开始就越来越差了(win10老版就没太多问题,但小bug也存在),不止1803,1803以前的也明显多多少少有点问题,而且不如win7的不止兼容性,是全方位的不如,比如:

1.bug频繁且越更新越多

先不说那些大bug比如内存泄漏、蓝屏、数据丢失等情况了,就说说小bug吧,从18年某次更新的幽灵补丁导致性能下降,到频繁卡死、右键菜单无响应等,还有更扯的,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win10睡眠会导致无法唤醒(真·睡死)

而以上这些bug,win7有吗?你见过win7哪次睡眠能够睡死的?你见过win7刚发售就出现这么多bug?Vista都没敢这么夸张

我曾经在2004版本遇到过一个小bug和一个大bug,注册表会莫名其妙多出一个ms-settings导致右键菜单点击设置后会直接闪退,而且过一段时间就会出来,结果在所在注册表项里随便设置了一下就出现了开始按钮打开报错或无响应以及一些内置应用无法打开的情况,具体可看我的提问:

2.游戏性能下降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回答,此人反映称CPU睿频越更新越低,当时这篇回答直接震撼到我了,果断放弃了更新新版win10的念想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win10,毕竟游戏优化就那样

在YouTube上看过一个三年前的视频,那个视频里面,新游戏帧数要比win7高一点,老游戏win7比win10高一点

但是win10臃肿的功能(比如那个不装录制软件才用的win+G的那个工具栏)确实会导致游戏性能下降

3.臃肿的应用导致电脑卡顿

微软差不多在最近几年开始走上了流氓路线,国内有的(捆绑软件、推送应用等等),微软样样学得精通,而由于有些升级win10的是低配机(win10其实低配机也带的起来的,我G4400双核+4G内存就很少卡过),所以他们的电脑也因为一些实在没太大必要的功能导致电脑极其的卡顿

而且,微软的win10有些功能和服务由于其本身缺陷或太过落后了的原因,比如导致电脑卡顿最臭名昭著的Sysmain(之前叫superfetch)服务,其功能介绍提到了“可以改善一段时间内的电脑性能”,但实际上开了会导致硬盘占用升高从而卡顿,在Vista和win7时代倒是比较老实,但后来随着用户电脑配置的不断提高,这些功能也没什么作用了

4.微软内部管理问题

微软在win10期间撤掉了测试团队,大量使用全自动化的测试团队来调试,导致debug效率变差,因此用户三天两头甚至是刚安装完系统遇见bug简直是家常便饭,什么右键卡顿、打字卡顿、浏览器兼容性差

结果导致win10用户体验直线下降,而且在2021年更是越来越差

5.微软流氓的更新策略

硬件升级搞垄断(11代Intel处理器要求系统至少是win10 1803以后),运行库搞垄断(.NET不同版本只能安装不同的.Net版本,比如21H1就可以安装4.8,而有一些软件则需要这些,这也就导致需要该软件的用户必须更新到指定版本或更新才可以安装)

win10微软还实行强制更新的政策,而且更新服务关了还会自动开启,根本就不能阻止系统更新,有时玩着游戏还没设置好就提示好重启了,特别烦人(不要跟我说什么专注助手什么的,我要是不知道我会写这篇回答么?)

而win7则从来没搞更新垄断(win7没有SP1也能打开大部分程序,2代酷睿也没有要求要win7 SP1以后),也没有烦人的强制自动更新,就算更了也不会打扰你,可以说win7要比win10友好的多

最后,我希望微软能够越来越好,但不是钱袋越来越鼓,而是能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有时我觉得win11的发布可能是微软为自保而想出的方案吧


user avatar   cai-dao-pi-wan-dou-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唉……

我妈为我操碎了心。

说起来,我妈真是不好说的。

她是个善良的好人。但有些事情啊。

比如前妻的条件就是,不离婚可以,让母亲交出我名下房子的钥匙。

母亲居然还准备交出来。

那房租是给她们补贴家用,吃药的。不然二三千块工资过得非常拮据。

我就是看到这一点,才下定决心离婚。

自己的钱去讨好老婆就算了。威胁到我父母,那就激怒我了。

略施小计,让她告到法院。我知道她是利令智昏,贪得无厌索求无度。然后拿出证据,证明她是贪图家产,转移隐匿巨额财产。

她官司败诉还要赔我钱。

再一反起诉,要求追查夫妻共同财产去向。一套组合拳,打得她痛哭流涕,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又来求和解。

然后大笔一挥,给钱走人。

这事我绝对厚道。

那数额的一半,不是夫妻都够把牢底坐穿了。她是吓得单位都换了。

我妈还在埋怨我没有好好对她。最后还在给她们家陪笑脸。

利令智昏。

善也令智昏。

宁可倒贴几百上千万的房子……就怕我没人要。

这是第一起

第二起。

我姑姑特别爱打麻将。那天来我们小区借麻将,说要给我介绍对象相亲。

反正我家族很大很大。

大到我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估计有一个县的人口。

所以亲戚关系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是搞不清的。

是真的。我幺爷,没事做就在就研究我们家族的历史族谱辈分。还出了本书。

我那天上网一搜,我们家也算望族。但不高贵。所以也不会随意起诉。历史上溯到洪武年间,属于各路野鸡家族历史爱好者研究的基础材料。

反正来了一些我爸也搞不清的乱七八糟的亲戚。

请了一顿饭。好几桌。

然后叫出一个大妹妹。让我认识。八十后。

该妹子一看就病态,凸目,疲惫,但化妆了。但还是掩盖不住一股丧气。

一问,父亲癌症走了,母亲卧病在床,在做微商养活自己。

我一听就傻眼了。

母亲浑然不觉,当场就要认干女儿。

我急忙使眼色制止。最后半发飙。母亲才看我不善。

父亲是老江湖,也看出这群人“鬼打架”。也制止了我妈。

因为坐得近,这妹子口里臭气熏天,一说话要把我熏死。我强忍着,最后去洗手间吐了一次。

然后这群老年亲友团,吃饱喝足,等我买了单,一千多。最老的一个倚老卖老的开始强加于人。

为了礼貌,八十多了,没有让她下不了台。回去就把她拉黑了。

回头跟我妈妈说,以后这种不要浪费时间跟金钱。

不靠谱。

什么人都要认干女儿。

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挽救一个绝症家庭,也要当场认干女儿,生怕我没人要?

第三次是一个婶娘介绍的她的兄弟的什么什么的女儿。

父母双亡,跟着舅舅在过,在一个国企上班,每月就拿几千块,无房。大龄剩女。

然后的士接送,招待,请客,吃饭,不在话下。全部鄙人买单。

尬聊几句。她态度冷淡,叫着我要回去上班。

最后对我大喊大叫。让我不要送她。

我最后直接把经过对着婶娘说了。然后告诉家里人,不要弄些不清白的人来见我。

大家都是奉旨相亲而已。而且还是我全款。专业一点好不好,敬业一点好不好。

第四次,母亲介绍了一个同学的认识的旅游旅伴认识的。

其实我妈那群同学真是一言难尽啊。这么大年纪搅在一起,还在为一点小事搞得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七十多了,还看不开又离不开。

然后我前妻也是我妈同学的女儿。一家都是极品。几十万上百万就不顾吃相的。一辈子没拿过五千以上的薪水。

这个同学稍微有点身价,上千万吧。丧偶,找了一个。因为续弦要求把财产留给她儿子,立刻就分了。

也算果决。

找的这个是个做酒店的。由于他跟我母亲关系好。于是奉旨殷勤招待。

花了七千多。酒店,出租车,日常饮食,游玩,都是我出钱招待的。

这位总算没有让我花钱又给脸。至少面子是过得去。而且人也挺机灵的。把我妈我爸我姐姐哄得心花怒发。

只是我们两个都知道不可能,做个朋友也好。至少都是江湖场面过得去的人物,不会叫对方花钱又难受。

酒过三巡,我妈又开始了。

然后哪位开始打哈哈。

最后我妈让她给我介绍工作,说无论多少钱,哪怕三五千都好。

她果然开始大义灭亲,说自己父母住自己酒店都全额付款。

我几乎吐血。她小小一个私营酒店的高龄总监,自己明天都不知道在哪里。

我们聊职场,其实她的疑虑更大。压力更大。

而且她并不善于学习,看不透许多东西,也就人际关系还行。

她朋友介绍的几个股票,看了看都是坑货。我推荐的她拿不准。

她还是拿钱去买车了。

将来成就也就那样。适合当朋友。

你让她给我介绍事?

其实我妈并不知道我在外面的成就,能力,薪水,与预期。

只知道我多病,离婚,失业。非常担心。

搞出很多啼笑皆非,如果是同事,或者朋友,足够让我觉得是侮辱,而当场翻脸的提案。

什么让我去到月薪二千计件工资的qq文字工作群里求人。

我尼玛肯去指导他们一下都是客气了好不好。

家里资产小千万,我做过几个上亿的产品,你叫我低三下四去求一个小小的总监,文字编辑?

我去求别人,别人会怕好不好。

抛开赚钱不谈,一般的文字编辑,总监,其能力成就,我真是瞧不上。更别说为其打工。

至于薪水。

他们心脏不好,我没告诉她我一天的波动。够这些人996忙活一二年了。

这还是我仅仅拿着一点点本金搞得事情。

至于她找的那些相亲对象。

我最后已经失去了耐心。

直言,你那群同学都老了。而且社会层次都那样。别在意跟你关系如何。最重要的是适合。是配得上这个家庭。

不要找一些不清白不靠谱的人来侍候。看别人脸色。比如前妻那样的。

这个家庭谁来都是衣食无忧。

你儿子其实虽然没有学历,但是身价能力外貌绝对属于及格线以上的。

应该问另一半的助益,不是看她的脸色。

反正我妈的理论就是这样:

如果别人闹,那肯定是不闹的一方不对。

如果别人给你脸色看,那肯定是你做的不够好。

如果相亲碰到的都是别人的脸色,说明自己还不够谄媚。

所以知乎评论说这样的婆婆好相处。我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此婆只能有一个笨一点的媳妇。

她一辈子的精力智商都花在为别人身上。

她要不是我爸,早被人吃干抹尽了好不好。


user avatar   wenmiao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高赞答案 @Wanda 讲得不错,但还是有点问题。

读完这个回答,本来以为用错误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批评只存在大众和诗人之间。但是现在发现原来也存在于学院派和民间写作者之间

首先共识是浅浅的诗歌很垃圾。这点毫无问题,但是因为所用方法的不同,大家都觉得对方是傻*。

答主算是很精准说出了大众与诗人之间的分歧所在。但是不自觉用了学院派的方法批判口语诗。

答主肯定是认同我们批判某个东西,首先要理解它是怎么想的这一点。但是答主后半部分却开始用学院派的东西来批判浅浅诗歌的口语化倾向或者叫民间写作倾向。虽然浅浅肯定不能算正经民间写作者,而且甚至连自觉的写作者都不一定算得上。但是她的这些倾向很明显就是受口语诗的影响,所以如果答主认同这一点,并作为立论基础,就应该用口语诗的逻辑来批判,否则就是文章逻辑的不自洽。

答主说现代诗歌追求超语言的东西,对吗?对于现代主义诗歌,自波德莱尔起,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口语诗这里,就不全对了。口语诗追求超越,但追求的是在于语言内部对语义的超越。它的基础自然是对前代诗歌的批判(辩证法意义)。

现代主义诗歌超越语言,是怎么超越的呢?最后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真理”,也就是不管诗歌本身包含了真理还是暗合了真理(答主应该很了解西方文论,就不赘诉),最终要达到某种终极意义,这个东西存在于诗歌之外。这和西方人的基督信仰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有关,这就是知识社会学的范畴了。

但是真理本身还是一个宣称,某种程度上宣称就是语言,所以现代主义超越语言但是最终回到语言(甚至没有超越语义),这是一个悖论。

杨黎认为语言不可超越,因为诗歌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语言。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语义,就是超越语言的能指,最终达到语言的能指。

废话主义是代表,代表了口语诗倾向的最纯粹最激进的形式。

具体如何超越的,就不赘诉了。

简单来说,口语诗不关心真理宣称,只关心语言的超语义部分和具体经验(而非抽象经验与真理)。

所以口语诗人认为浅浅的诗歌垃圾,是因为在语言上就不好,在具体经验上也不深刻。

当然答主你应该也很了解口语诗,可能只是立场上相信文学要达到真理。

答主的回答逻辑通畅,文笔优美 例证丰富,是未来的学术之星。

浅浅的诗,就主要作品来看,比余秀华,许立志要差一些。通俗来说,算是中国三流以下的诗人。

语言上稍显稚嫩,对经验的切入太过肤浅,都是问题。

而且好像也没形成自己的风格,感觉就像对各种诗歌风格的模仿,然后模仿了口语诗就不幸被骂上了热搜。

------------------分割线-----------------------------

其实简单点说这是一件很魔幻的事,网友终于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用一套错误的批判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次,他们居然用错误的批判方法得出了一个形式正确的答案。就好像你在一个有强迫症的程序猿面前一顿乱敲键盘,结果敲出了一段可以运行的代码。作为诗人,我和我的朋友们现在的心情就像这个程序猿一样糙蛋。

用故事来说,假设豆花自古以来就是甜的,大家从小吃到大,从没有吃过咸豆花。然后有一天A经过潜心研究,认为咸豆花有搞头,就搞了,他们觉得味道居然意外的甜美。然后在一个小圈子里吃。

过了一阵子,有一个刚学做菜女孩B,看到了一些人的咸豆花,虽然吃了一些说不上来它为什么好吃(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甜豆花好吃),但是开始做了。它没有得到A他们配方的精髓,只知道要加盐,所以做出来的味道没有多好吃。

然后B的咸豆花被一些人知道了,他们觉得咸豆花就是黑暗料理,说B根本不会做菜,做的肯定是黑暗料理。有一些人尝了尝,发现的确不好吃。另一部分听说不好吃,就跟着说不好吃。

这其实就是浅浅事件的寓言版。A是口语诗歌的开创者们,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参与者们。甜豆花是原来的诗歌,就像发展出咸豆花一样,第三代诗歌运动发展在批判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发展了口语诗。糖和盐,其实就是两种诗意的发生方式,它们完全不同,就像糖与盐赋予了豆花完全不同的滋味,两类诗歌也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而他们的相同点只有豆花,在诗歌里面,我们叫他诗意。

B就是浅浅,所有人都知道B做的饭很难吃,就像所有人都知道浅浅的诗写的很难,但是逻辑是不一样的。一部分认为B做的很难吃是因为他们认为豆花只能是甜的,咸豆花就是黑暗料理,而另一部分认为B做的难吃,是因为她调料放的有问题,没有合适的比例,因为这些人自己会做咸豆花。大众往往都是前者,他们在语文教育中接受的对于诗歌的定义,就像豆花只能是甜的这种想法一样成为了他们的思想钢印。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定义早就被最新的诗歌写作者所颠覆了。

甜党和咸党不分伯仲。而大众站队往往相当整齐,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大家都接受了语文教育,我们早已被唐诗宋词教给我们的东西固化了认知,或者是被某些名气大的吓死人的外国诗人,或者是深受文青喜爱的大众出版诗歌固化了认知。

但是问题更关键的是,告诉你诗歌要想象丰富,要押韵,要文笔优美这些你容易接受,因为他们是形式简单的断言。而告诉你诗歌可以追求超越语义,诗歌诗化生活经验,你就不容易接受,一来这些东西与你固有的认知相冲突,二来不是简单明了的断言。并且最可怕的是,我们会用自己的人知不断的塞选自己认为是诗歌的诗(虽然大部分大部分时间都不读),于是你神奇的发现,我的观点没有问题,因为没有反例。

咸党永远无法说服甜党,口语诗永远无法被作为浪漫主义信徒的大众接受。




     

相关话题

  教科书上有哪些令你触动的话? 
  如何判断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 
  哪句话你一直记得,并相伴至今? 
  网络小说如何写出优秀的战斗? 
  如何评价格非的《人面桃花》? 
  武侠小说中百科全书式的武功秘籍都有哪些?除去金庸的九阴真经和卧龙生的归元秘籍? 
  如果没有黄蓉,洪七公是否会传郭靖武功? 
  为什么《竹取物语》中辉夜姬对地球产生留恋,不愿意回到月球?为什么她要送给皇帝不死之药? 
  莫声谷撞破宋青书偷窥峨眉女寝,而要杀了宋青书,是否存在抢班夺权之念? 
  高中语文写议论文举例后如何将说理说透彻? 

前一个讨论
是不是 211 以下的普本皆平等?
下一个讨论
西安有什么鲜为人知、小众却值得去玩的地方?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