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汽车技术并不比日本差,通用克莱斯勒破产之前各种专利文章技术人才储备不计其数。讽刺的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车企倒是发展良好,因为他们在中国主推的是在美国快要淘汰的成熟平台,每年慢慢改,小小地改,比如最早的北京吉普2020、大切诺基、上汽通用五菱X光,足以证明美国车企技术不差。
关键是华尔街主导的股市体制下,一个公司要么高增长要么高分红,人家科技公司一年股票涨多少倍,你成熟行业股票无法靠炒概念炒新技术涨起来,就得靠多分红或者回购。而分红或者回购是需要利润保证的。那通用克莱斯勒的CEO怎么办呢,采购和生产上激进砍成本,销售上高压销售增加销量,而新技术研发应用是不能停的,停了就没有未来预期的故事讲给股市听了,股价会更难看,更是增强分红压力。
激进降成本、过早应用不成熟新技术、销售员巧舌如簧卖给不合适的顾客,共同导致了2000年代的美厂车故障频发,消费者信誉崩盘。遇到金融危机自然就撑不下去破产了。
日本没有那些高增长的行业诱惑,资本家们反而能静下心来让企业家造车。
日本量产车型用的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日本公司岗位稳定、永久雇佣保证了生产工艺操作稳定;大股东不强求公司提高盈利,甚至很多时候董事会和总经理狼狈为奸欺负小股东。公司稳定的层级使得掌舵人对公司有比董事会更大的控制权。
这些优点,美国新兴的IT公司如谷歌、脸书都有所学习,公司章程里就规定原始股决策权高于流通股,保障了创始人对公司大局的控制权不受金融资本干扰。
美国车企的遭遇给我国的教训: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产业容易赚钱,另一些产业不容易赚钱,如果企业运营只以赚钱或者刷市值为目的,那不容易赚钱也不容易刷市值的产业肯定做不好。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先天有利于做到高低利润产业间的平衡(类似垄断公司可以做价格歧视,国资委可以允许一部分资产低利润运行),应该对这个问题充分研究考虑。不容易赚钱的产业可不仅仅是低端产业,很多技术水平极高的产业受困于本身市场规模也不易赚钱。
我认为美国汽车产业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资本的短视和美国公司制的缺陷导致的。
汽车产业的两大强国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工业相对来说是非常保守的家族企业。受资本的影响较低,比如日本车企很多还是终身雇佣制,不太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相对来说美国车企短视的多,CEO为了在资本市场的短期表现,可以做出很多短视的行为。来回折腾这么几次,公司也就完蛋了。比如日本丰田,就是牟准了经济实用可靠这些特点,几十年不动摇的慢慢优化自己产品,不会因为今年流行大排量就猛搞大排量,明年流行越野就猛上越野。他们CEO的家族传承的,谨小慎微,不会对既定路线大幅改动,不会为了股市表现搞一锤子买卖。美国企业则受资本影响太大,今年如果这个不赚钱就砍掉、卖掉,比如Intel搞了几年移动处理器,结果利润低,直接就被CEO卖了,财政表现短期是好了,但是没想到移动大发展,自己完美错过先发良机。
还有惠普公司,换了几个CEO都是唯资本市场马首是瞻,把惠普搞的半死不活。苹果公司之所以表现出色,是因为创始人乔布斯还在把持着,还有理想。当时苹果快不行的时候,戴尔公司老板说他如果是苹果公司CEO卖了,然后把钱分给股东……
美国车企应该也差不多。CEO只能为短期的职业生涯负责。把短期报表搞好,拿大笔奖金和退休金完事。至于公司以后倒了怎办?他们才不关心。
所以我觉得,在需要长期投入,几十年投入的行业,资本势力太强大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外部选拔CEO,高额奖金刺激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也许并非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