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四代机不是用于和四代机PK的。
周边国家的四代机我们基本上可以用导弹解决。
我们的四代机目前的假想作战对象,其实主要是截击域外大国的侦察机、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等。
只要解决了域外大国的大型军用飞机,或对它们的大型军用飞机造成明显威胁,它再先进的战斗机也无法靠近我们。
注意,域外大国在我们周边没有大型米波雷达,对歼20的搜索和发现基本只能靠机载雷达。
而我歼20可以充分借助地面大型米波雷达的帮助,做到先敌发现。
再一个,域外大国飞过来需要3次空中加油,飞离又要3次。一架加油机供不了几架战斗机。
所以,这有点像当年我们用驼队进藏。人驼比1:2。
域外大国的加油机和战斗机恐怕也要达到1:2才行。
2、发动机应该还没有量产,大批量生产并不能发挥全部性能。
进口的发动机性能也不够。
大批量生产太多,只能空留着折旧。
3、部队当中二代机还没有全部退役,有限的军费还要优先用于实现从二代到三代的升级。
4、目前现有的歼20足以应对周边国家的挑战。
韩国数量也有限,日本F-35也飞不到我们这。周边其他国家没有四代机。
我们现有的歼20足以降维打击任何一个国家空军。
好饭不嫌晚!
多了没用
1、四代机的飞行员缺口很大,和平时期的飞行员培养都有很严格的程序,达不到标准你就上不了,战时30分你就可以上了,和平时期90分都还得排队。
2、全国空军基地就那么多,每个机场配备多少j20、僚机、加油机、预警机等,执行什么任务那都是计划好了的,搞多了放着生锈吗?
3、军备需求没那么大,我们的战略部署目前看就是一亩三分地,还没到对外扩张的时机,北边短期用不着,南边上j20那是杀鸡用牛刀,就东西两端用得着,但很大一部分军事需求三代机就能满足,搞那么多j20真心浪费。
4、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新中国成立才多少年?海空的短板恶补了多少年?把钱用在刀刃上才是王道,经费多用来点科技树不好吗?现在能和咱们掰掰手腕的就一个,还都是利刃在手、刀斧加身,这种平衡刚刚好,别多,多了人家叫人围殴你。
其实很多人疑惑,既然能造出j20,为啥不大规模更新换代?中国这工业能力,不就是下饺子的事吗,造价高?中国每年军费好歹上千亿美金,3年了先来它500架,不香吗?
这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的。
这里就简单白话一下:
世界上绝大多东西,只要你有决心、敢烧钱、可劲造、有市场,问题都不大,比如高铁、超高压、高速基建、盾构机…军事领域的下饺子一样的军舰、甚至航母…
但有些东西,你有钱可能也使不出劲:
有的是你技术不行还需要时间积累,最典型比如光刻机。
还有一种,你即便技术行有积累,也不一定能造,比如4代机。
为啥呢?
飞机最吊的地方是发动机,发动机最吊的地方是涡轮叶片,这玩意不是你随便用点钢材就能造的,尤其想搞j20,发动机的马力不是一般的彪悍,普通材料制造的涡轮叶片转不了几圈就散架了。
据说有一种稀有金属叫金属铼,和镍混混合在一起,做出的涡轮叶片吊炸天,但中国虽然是稀土大国,但铼的全球探明储量大约2500吨,主要分布在欧美,70%用来做发动机涡轮叶片,中国自然被禁运;
幸运的是,前几年在陕西发现一个储量176吨的铼矿,加上用其他稀有金属交换美帝的铼,J20的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问题才解决;
所以,你想大规模造j20,得先看看自己的家底有没有足够的材料。
部分内容引用自:关于芯片的讨论最近很热,这篇是终结帖,侵删
目前涡扇十五年产量刚爬完坡,在200台左右。
所以,现阶段歼二十的上限就是年产100架。
不多,但是够用了。
美国能飞的F22也没这么多。
顺便说一句,歼二十,一早就用上了涡扇十五,早期的俄发党,现在的太行改党,都是商业论坛的产物。他们将来变脸的速度,会比翻书还快。
我们的涡扇19也进入量产环节了,所以新的海四也应该最晚明年首飞。
海四比歼二十晚了十年,技术肯定比歼二十先进。其中大范围使用3D打印一体成型技术,因为可以打印出特殊结构,主体结构比传统工艺要轻三成。
更不用说歼二十身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都会被吸取。再加上涡扇十九推重比超过十,推力十吨,非常给力。
等海四量产之后,中国年产量肯定不止一百架四代机了。全世界也就我们可以大规模装备四代机。
而且,我们六代机(通用说法)的动力系统的过渡方案,变循环发动机,去年也完成了全寿命试车。
而更新的组合动力发动机,前几天刚公开(你懂的)消息。
所谓的变循环发动机,本质上就是涡扇发动机,无非就是外涵道可变。而组合式发动机的概念更广,可以是涡扇和超燃冲压的组合,甚至是变循环和超燃冲压的组合。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宽,从高超音速飞行器,到第六代战斗机,甚至到未来民用超高音速客机。
《贺首飞》
东方欲明贺兰横,无边戈壁起东风。一道彩虹拔地起,组合动力长空鸣。启动顺利流道畅,点火迅速室压高。模转巧调增益大,伸缩自由结构强。
而所谓的六代机,我们已经有公开的文献提供了具体的研制思路。按照我们的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改进一代的习惯性做法,能有总师的公开文献揭示总体构架和思路,那么就说明已经在研制的过程中了。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参考四代机的研发过程。
这是当年宋总发表的文章(2001年8月):
这是今年杨总发表的文章(发表日期是2020年6月):
三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的技术难度,对我们来说要超过四代机到六代机。当年我们不仅面临经费,加工工艺,人才培养,技术积累的诸多困难,还有实实在在被F22代差压制,有实战需求的巨大压力。
如今,歼20已经在世界第一梯队站稳了脚跟,我们的技术水平,加工工艺,人才积累,综合国力都比20年前要强的多得多。即便是按照2001年的迭代水准,我们的六代机也应该在最晚2030年正式首飞。而考虑到我国军工水平的井喷式的发展,六代机的研制进度很可能要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
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涡扇十九的开发进度是创纪录的快,这就是因为涡扇十五的基础打的牢,我们航发从设计到材料再到加工,这几年都在飞速的迭代。因此,一样是四代发动机,涡扇十九虽然是中推,但是凭借站在了涡扇十五巨人的肩膀上,在中推领域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六代机,我们可以有大概的几个概念:
1、高超音速(使用串联式超燃冲压组合动力发动机)
2、超远航程(重型+气动优化设计)
3、超强隐身(全频谱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射频隐身)
4、超强挂载(重型带来的大量新一代小型武器挂载能力,如4枚内置超远程空空导弹、10枚以上内置中距空空弹或对地打击武器)
5、超级防御(激光近防+可以打击对面空空导弹的新型格斗弹)
参考:新刀口谈兵
其中,第一项,也就是飞机动力,是重中之重。结合我们上面的分析,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箭体试飞,那么下一步就是全寿命试车和上高空台。
既然动力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航程,隐身,机体结构设计,还有激光上机都不是更难的问题。
关于第六代战斗机,还有一个突出的创新优势,就是采用了第五代(我也觉得叫第六代这个说法很别扭,但是没办法,谁让大家都这么叫)航电系统。
这是前四代航电系统:
而我们的第五代航电系统,与前四代航电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采用了“分布协同“构架。也就是说,将要实现“搭积木”一样的模块化。
就是说,如果说以前的航电系统是“一核”,那么我们的第五代航电系统就是“多核”。从单核到多核最大的好处就是:1)实现了不同区域的独立运算和整体控制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体的运算效率和速度倍增;2)实现了不同模块自由搭载的可能性,使得我们以后设计产品的速度和统一性实现质的飞跃;3)整个系统有充分的备份和冗余,一旦某个模块发生了错误,那么这部分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模块实现。
要知道,走到这一步,我们的航电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飞机的软硬件,而是整个系统的软硬件。
打个比方,就是从诺基亚,过渡到苹果IOS,甚至是鸿蒙的感觉。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还有更科幻的一点:
4)实现跨平台信息交互,协同控制。
以后,有人机和无人机群,甚至飞机和地面防空单元,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整体感知,形成一个作战单元。也就是说,以后整个有/无人机军团,可以实现“臂如指使“。
并且,我们在研发五代航电的过程中,实现了螺旋式软件开发,可以螺旋式循环进行各阶段开发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杨总敢拍着胸脯说,以后的战斗机的标准由我们来制定。
所以说,我们的六代机,正在扎扎实实的推进,比起某些国家的ppt项目,是靠谱多了。
如果六代机都快出来了,而且几年之内就能首飞,那么歼二十的产量就又多了一个变数。
当然了,这都是幸福的烦恼。
#####################################################
为了以正视听,我们贴出一些不假思索就上来发言的反面教材,来说明知乎上一些不良好的回帖习惯。
反例一,说沈飞没有结构部的:
(沈飞:喵喵喵?!)
正确答案:沈飞不仅有结构部,而且该部副部长长还堂而皇之上了央视二台。
反例二,说J31(FC31)配不上龙勃透镜的:
有几款海四代我们暂且不论,J31(FC31)没有隐形能力???那中航和沈飞何必把它设计成隐形外形呢?微波暗室,风洞,花国家那么多钱是为什么,为了让你喷吗?
然后这哥们还匿名发了贴:
我问你哈,你既然都匿名了,干嘛还要把关于你的内容贴上去?那你这样匿名有用吗。。。?你直接骂我不就得了。。。
这是什么操作???喵喵喵???
反例三,说3D打印只能做非受力结构件的:
正确答案:不仅可以做,而且是主承力部分,并且北航王华明团队早在2014年就有公开报道。
举例四:素质特别差,上来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
事实是:
杨总是我们四代机的总师,他的论文发表在《航空学报》;宋总更是我们共和国的功勋科学家,也是歼十的总师,他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工程科学》。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不是来自野鸡论坛,这两本刊物更不是野鸡科技周刊。
谩骂只能说明一些人着急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根本来不及一一列举。
只希望大家在看帖,互相的过程中,心平气和,戒骄戒躁,
这样才能有助于营造一个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
参考:
宋文骢,《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杨伟,《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
刀口,《又一个世界第一!我国超燃冲压组合动力发动机首飞成功》
宋心之,《中国研制涡扇-19创造了一个纪录,真实性能超出外界推测》
太贵。
举两个参考值:
1.F35已经通过量产大幅降价,但单机还在8000万美元以上。且按照美军的核算,战机采购价格仅占飞机全寿命周期总成本的不到1/3。F35A每飞行小时的成本约18500美元。
2.J20生产厂商所在的四川省,2020年全省财政收入4258亿元,占全国第七位。
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
爆产量去造高精尖武器没有意义啊
边造边升级他不香嘛
我们又没有卖J20的需求
美帝疯狂造肥电是因为他要赚钱
我们造出来纯粹是难为空军后勤了
造一大堆在那放着没事还得飞一飞,保养
烧钱又没意义
某个回答说的什么玩意儿…
FWS-15产能刚爬完坡…03批次还在排故、原型机还没实装试飞的产品,产能爬坡是哪个次元的事情…
歼-20有点消息的都知道,状态1航发俄制AL-31FN-M1,经空军5719厂改进;状态2航发FWS-10C,从原型机+试生产型+量产型第X5架开始换装,节点大概是去年底。
说FWS-15上机的,基本是看某老神棍言论看多了,何必瞎吹。
至于歼-20的产能,你看现在某中心、某基地、东战空军某旅、北战空军某旅各列装了几个大队,就能反推出来四年内批产了多少歼-20了,有点消息的都能推出来,没必要装神弄鬼。
至于歼-20的批产进度、交付进度,全都不乐观:很简单,基础工业水平在那摆着,批产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交付也一样,歼-20的机务团队基本上本科起步硕士最好,空军现在一直在想办法扩大能维护和操作歼-20的飞行员、机务人员规模,不然132也不会有一堆歼-20停场待交付了。
目前的节点是明年初理顺歼-20的交付,扩大交付规模,产能逐步爬坡,长远来看,年批产超过歼-16的水平问题不大。
至于FWS-15,去年刘大响院士在某高校说的非常明确了,放了照片,说了简略的技术性能,谈了问题,一句话:有的等呢。
又:连601所和112厂,611所和132厂,601所和606所,611所和624所都分不清楚,指着FC-31说这是沈飞研发的ID…这言论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现在写鸡血文真是不要任何门槛,直接吹“厉害了”就行。
——————————————
其实从最新的情况看,歼-20使用“太行”可能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头200-300架歼-20可能会一直到MLU才更换FWS-15……
要拿出我们自己的先进航发,任重而道远。
大批量生产?你知道什么叫大批量生产吗?
今年一月份疫情爆发的时候,全国各地口罩紧缺,那么好,大批量生产吧,截止到2020年10月20日,中国生产口罩的数量,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对外出口了1790亿只。
而2019年,国内口罩生产量大约是50亿。
这是大批量生产的概念。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养白吃饭的人。
所以,歼20同理,够用就行,造太多了,都是吃干饭的飞机。
2000多年前,荀子就说过了: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强大自身的同时,还能节约开销,就是老天爷让你贫穷都不好使。
而歼20,也只是个过渡机型,造几个小批量,然后继续研发新的型号,等到战时,一瞬间暴兵。
这才是,来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工业体系的自信。
这样做,也省了大批维护费。
这是真正的“强本而节用”。
而荀子还说: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也就是说,没钱还要乱花,老天爷都不能让你发财。
所以,现在再想想,歼20造多了,真的有用吗?
造多了还不是陈兵地库,无可打之国。
真的到了“天不能使之富”的情况,恐怕我们距离小康社会就更远了。
另外,就中国周边的国家来说,你就说说,哪个国家队天空容得下1000架歼20同时驰骋?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
能用智慧解决的尽量不要用武力,武力必须要有,但更多是所谓威慑,太过剩了对国家也是一种消耗。
看看前苏联解体,多少因素是由于经济被拖垮。
连爱新觉罗玄烨都知道这个道理,暴兵也知道有节制,我们更要有这个觉悟。
这么说吧:
造个1000架歼20,往南宁机场一放,都不用加油,不用挂弹,不用起飞,估计东南亚那几个友邦,就得吓的尿裤了。
可是话说回来,没事吓唬邻居干嘛?
你会在家里养八只藏獒,只为吓唬邻居吗?而且藏獒还贼能吃狗粮。
地主家也养不起这么多藏獒的,只有掠夺成性的民族,才需要这么多藏獒,因为“藏獒”某种意义是他们的生产资料。
所以,你没事不会养藏獒的。
喜欢养藏獒的大多都是罪犯的后代,比如什么澳大利亚,养了藏獒,只会欺负傻大个阿富汗犬。
和F22和F35比比吧
YF22 1991年首飞,F22 1996年首飞,2005年服役。最高年产量好像是27架,大概差不多。
X35 2000年首飞,F35 2006年首飞,量产型首架2011年下线,F35A 2016年IOC。(美帝服役和IOC标准放水,以IOC作为服役时间。)
再看看J20的
相当于YF或X状态的J20 2011年首飞,相当于F状态的J20 2015年首飞,2017年(公开)服役,2019年进入一线战斗部队服役。
不慢啦。
早期的J-20(工程验证机、原型机、预生产型)一直使用俄制发动机,很难大批量生产。
直到2017年7月,装备TH某改型发动机的J-20TH版原型机才出现(2021和2022号机)并展开试飞工作。
132厂在19年初就已经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新成立了五家单位:“交付中心”、“总装一厂”、“总装二厂”、“钣钳加工厂”、“系统组件厂”,为J-20大规模交付打好了基础。
2019年底,J-20TH版的生产型开始向用户交付,J-20已经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也许很快开始大批量制造,也许现在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制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