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二战苏军损失数据,库尔斯克战役苏军减员86万人,第聂伯河战役苏军减员177万人,右岸乌克兰战役苏军减员110万人,三者加起来竟达到了近400万(约373万人)。其中第聂伯河战役是苏军整个苏德战争减员最大的战役,右岸乌克兰战役则是以《二十世纪苏联损失》这本书的格式中,损失最大的战役(因为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第聂伯河之类的都拆分成了若干阶段和分战役),这些都是跟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苏德战争所有战役的战损数据相对比,甚至无需藏头去尾。
至于德军的战损,争议比较大,我所知道的是,就是苏联书籍公布的右岸乌克兰战役轴心国损失都才50万(包含了罗马尼亚等仆从国损失),德军伤亡根据十日报告为379688人,其中南方集团军群伤亡250956人(联邦德国军方研究员Frieser)。这些数字真实性如何我不知道,总之原属南方集团军群的4个集团军在战役结束后还是基本完整的,德军重兵集团只在齐克塞口袋遭到一次歼灭性打击(而且被围的2个军还至少逃出了一半人)。胡贝口袋,德军人员最终整齐的突围出去。
很多说法(包括题主)其实也是德军视角,只看到OKW给南方集团军群增援的装甲师比较多,可能却没有注意到此时的苏联几乎是集全国之精英来对付南方集团军群,其中包括:
大本营代表朱可夫(监督乌1、乌2)、华西列夫斯基(监督乌3、乌4)
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科涅夫、马利诺夫斯基、托尔布欣(很多苏派网民还觉得瓦图京和科涅夫不行,可能是这俩经常被曼不群揍的缘故,其实要真不行的话,还没有被朱可夫监督的资格),此外中央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也参与了第聂伯河战役的若干行动。
近卫1、2、3、4、5、7、8集团军,司令员分别为格列奇科、扎哈罗夫、戈尔多夫、斯米尔诺夫、扎多夫、舒米洛夫、崔可夫,此外近卫第6集团军库尔斯克时也是在南线,后来调到中线。什么概念呢,当时苏联一共10个近卫集团军(近9集实际1945年才成立),而且近卫集团军大多是普通集团军因战功升近卫,司令的水平可想而知,至少跟草包划不上号(有一次德军反击,科涅夫就在回忆录里说,连舒米洛夫都慌了,可想而知局势有多严重)。
以及全部的6个坦克集团军最后均投入南线作战,司令分别是卡图科夫、波格丹诺夫、雷巴尔科、巴达诺夫(列柳申科)、罗特米斯特罗夫、克拉夫琴科,都是二战后期战功赫赫的坦克名将。右岸乌克兰战役也是苏军唯一一次6个坦克集团军全部出场的战役。
而且网上还曾流行一种很奇怪的说法,就是“曼施坦因拿着德军大批装甲精英,仅仅换掉了一些苏军的老弱病残,战略上完全亏了”,我不知道这种说法从何说起,就算南线苏军那么多近卫部队也水,坦克部队那总是苏军精锐了吧,其实稍微对战史了解一下就知道,曼施坦因的主要防御风格就是反击对方装甲矛头,而南线历次德军反击遭到重创的基本就是苏军的主力坦克部队。
库尔斯克德军进攻阶段,第5坦克集团军在普罗霍罗夫卡遭重创,迫使大本营重新补充这支本来用于战略进攻的预备队。
库尔斯克苏军进攻阶段,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5坦克集团军均遭重创,两者战役结束时加起来可用坦克不超过100多辆,苏军坦克集团丧失了突击能力,是德军撤退比较顺利的主要原因。
克里沃罗格反击战,第5坦克集团军遭重创,文尼察之战,第1坦克集团军损失不小,日托米尔反击战,德军攻击的有不少是苏军刚攻下基辅,凸出在前的第3坦克集团军等部队,数个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一度被包围。
从《二十世纪苏联损失》的坦克部分,这些情况也得到了印证,库尔斯克战役,苏军损失坦克6064辆,第聂伯河战役,损失坦克约5000辆,右岸乌克兰战役,损失坦克4666辆。除开41年灾难性的白俄罗斯防御之外,苏军这三战役的坦克损失又高居第1、第2和第4位,加起来竟达到了15000辆。这就不难看出,曼不群那些进攻和反击的战果还真不是拿那些残缺步兵师来凑数的,虽然这段时间苏军步兵损失也并不少。
当然,苏联还是以惊人的补充能力,补充了这些坦克损失,到右岸乌克兰战役开始前,南线苏军坦克数量还是又达到了2000多辆。
而且还要考虑到一点,南线除了第聂伯河构成天然屏障之外,其余地段基本都是无遮无掩的大草原,几乎无险可守。右岸乌克兰战役相对于曼施坦因本人标准打得不算太好的一大原因就是,第聂伯河已经基本被红军突破了,右岸全是开阔平原,根本没法守,曼施坦因曾建议德军再撤往布格河坚守,而希特勒不允许撤退,这种情况OKW至少还是要负同等大的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