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整体并没有反对战争啊。
「虽然战争是毫无生产性的行为,只会挥霍人力资源,但为了争夺土地和保卫国家利益,这也是必须采用的做法」。
这才是这部作品表达出的主基调。
谭雅知道战争十分残酷,但为了升官发财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主动报名参军。
即便谭雅内心深处非常怕死。
作者的安排就没想让这部作品成为烂大街的「反战作品」,否则也不用让谭雅转生到「帝国」,成为世界的敌人了。
这才让这部作品真正意义上升华了。
各方势力、每个人都清楚自己为何而战,而彼此的利益都无法妥协,没有任何人尝试空谈和平,而是竭力追求胜利。
和平,要在成功践踏一切敌人之后。
一名信奉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精英,把一切(包括人类)看做资源进行取舍。
他亲手打响了这场世界大战——后续波及无数人的惨烈战争,都因为他在诺登巡逻时对边境的协约联合步兵队开火。
谭雅扮演的正是「普林西普」这类人。
「反战」不是万灵药,如何把战争这种人类必要的社会行为平淡的讲出来。
才更考验作者的能力。
显然,《幼女战记》完成的很好。
其实我从小到大见到的残障人士并不是很多,小时候以为是残疾人数量很少,长大了才知道是因为我们给与他们的支持可能还太少,不足以让他们可以自在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所以看到这个康复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自信、耐心、温和,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如果我是一个听障患者,我一定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有他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听障朋友才能鼓起勇气走上大街,过正常的生活。
小时候接触到的残疾人士,大多不是这样。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哑巴爷爷,他应该是从小听不见,所以也不会说话,日常就是默默地坐在老城小巷的一个角落,勤勤恳恳地给顾客修鞋。我上下学常常会经过他,但是没什么交集。
后来有一次,我妈让我把家里的鞋拿去给他修,修完以后要给钱的时候,他居然摆手不要。旁边一个卖菜的大妈解释了我才知道,原来是爷爷看我年纪太小,不收钱。说实话,我日常经历的更多的是看我年纪小,多收钱的(比如买菜),第一次被“免单”,对象还是个赚钱不易的聋哑老爷爷。
结果回家我和爸妈说没给钱,我爸妈还开玩笑说以后都让我去,给我整生气了,后面家里有鞋要修的时候,我都让我爸妈自己去。
现在基本上也没人修鞋了,不知道老爷爷还在不在世,愿善良的人永远被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