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国人真的喜欢中国菜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ao-zi-ge-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次去印度,完事后印方请一顿非常高端的印度餐,最后上的是一道厨师长亲自做的招牌香料冰激淋。几个中国人让来让去最后非让我吃,我吃了一口,带着的亮闪闪的金箔纸,浓郁到齁的说不上来的奇怪味道,以及刺鼻的五颜六色的香辛料的冰激淋。

印方boss和厨师长一脸期待的看着我,我想啊想啊,这重口重的我实在没法舔着脸说好吃,最后憋出来一句very special!然后递给旁边的中国人分享都尝一尝。

印方boss和厨师长一脸欣慰,看中国人吃一口就抓紧让旁边人尝尝,have a try of real india taste!对我的答复很满意。

当时我就想,老外吃中餐也跟我一样的感受吧。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的!

小情侣变成夫妻互相去彼此家里都很少有完全能适应对方家里口味的。指望漂洋过海的尼格罗欧罗巴瞬间改变自己的口味,太天真了!一个中国人去美国,那些齁甜的食物你能喜欢上我算你赢。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喜欢”呢?

有个“不一定靠谱”的调查显示,这是在华外国人在网站上公布过的在中国当人上人的一种“攻略”。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快两百年的低潮,太需要赞美了。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恰饭的营销号和“外国小割割/小解解”会告诉你,他们超级喜欢中餐,会跟你们说“我们国家的饭菜真的是黑暗料理,中餐太好吃了。”


实际情况,题主可以去B站看看印度美食视频下国人怎么喷印度菜的,这大概是普通外国人对中餐的看法。


而且要先排除99%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中餐的,估计他们根本分不清中日韩。剩下的人,还有一大半吃着饭还要讨论“中国人吃狗肉太野蛮”的话题。去掉这一部分,剩下的就属于礼貌性说好吃,意思意思;你让他单独、主动去吃中餐,那是不可能的;很大概率会吃被改良地娘都不认识的“Chinese food”,基本要么是类似自助餐,要么就是各种麵条混着左宗棠鸡。


要区分四种人,歧视中国但爱吃中餐、歧视中国且不爱吃中餐、“对中餐无感觉谈不上好恶但自己不主动吃”、“对中国抱有善意但就是不爱吃中餐”。国内情绪上把这四类都算成反华份子,并且认为只有哭爹喊娘吹中餐的老外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就是误区。


国内饮食界向来有咸甜之争、南北之争;甚至有极端网友相互问候祖宗。甚至还有刘淑娟阿姨(迫真)论证北方人吃饺子是费拉铁证,因此要种族灭绝才对。更别提沪独、吴越独每到某个节日到处刷屏说什么“阿拉伐吃饺子”。。我是真的服了。。内斗内行啊。。唯一能把中华饮食圈撕逼平息下去的,是“洋带人竖起的大拇哥”。。


有些病,真的是全民性的。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上只有一个外国人,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封名吃:炸八块

清代进京的河南厨子在北京推广,因为太监忌讳说鸡,尤其忌讳炸鸡,取了个炸八块的名字沿用至今。我认识的老外没有不喜欢这个的。唯一一个提出改进意见的是问有没有番茄酱。

认可度仅次于炸八块的是羊肉串,倒是被很多人认为最最河南的胡辣汤、烩面什么的,风评很一般,最北京的青方、豆汁儿、炒肝就更别说了。五十年代国内派人去苏联学潜艇,有人偷带了一罐王致和,一开盖子直接把一食堂的苏联大兵熏得落荒而逃以为遭到了化学袭击。所以说,越民族越世界这话是骗人的,越是世界的才能越是世界的,就好像世界上说起中国,普遍的好印象来自美食和艺术,因为这两件最能让不同国家的人达成共识。

原文抄录1973年《开封食谱》的配方:

(一)原料:

主料:仔鸡一只。

作料:料酒二钱,元油三钱,姜汁、盐少许。

(二)盛装工具:

十寸盘

(三)制做方法:

1.经过初步加工的白鸡一只,洗净去掉头颈一破四角,左手拿住鸡爪骨,鸡皮向下,右手用刀尖由元骨下刀,刀尖深入肉内顺着腿骨利到脊骨,再由上节骨下头把骨截断掀起(使其骨离肉,但不去掉)把肉剁断,再由中节骨下头把骨截断掀起把肉剁断。前膀先把肩骨筋割断,再顺膀骨把肉利开,把膀由上节骨下头截断掀起,再去掉双骨,把肉骨均匀剁成两块。全鸡共剁成八块。

2.作料用碗兑成汁,把鸡块放入腌一下。

3.锅内放入香油,烧到六成热时,把鸡块下锅,炸成柿黄色时起锅顿火,直到鸡块在油内浆透肉烂为宜,(老鸡多顿几次火)走菜时外带花椒盐或者辣酱油。

(四)菜的特点:色泽柿红、嫩香味美。

注:①另一种做法是把鸡子炸好以后,临走时再放入油锅内激一下捞出。

②一九三五年以前操作过程:是将褪好的白鸡,一破四块顶刀剁成块,挂糊过油炸后用布包住双手拇指和食指把鸡块骨肉挤活动,再重油炸即成。往往把手烫伤不宜操作。一九三五年以来,经刘赓濂老师不断研究,为了避免烧伤事故,改进以上新的操作方法,操作简便,成品美观,多年来很受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欢迎。

③元油即好酱油。

但是一只囫囵鸡剁成八块,端上桌不太好分,所以现在更常见的是全用鸡腿: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敢说外国人是肯定会喜欢中国菜的。你们不会安利而已。

中餐的好处是啥?

1、口味丰富。总能找到你喜欢的菜。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川菜麻辣?那么几个川菜招牌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只有一个是麻辣对吧?

很多扬州人自己都标榜甜口,甚至网上闹出过一个扬州二货认为甜是富裕辣是贫穷,看不起川菜。真是丢尽了扬州的脸。

其实淮扬菜博大精深,哪里是甜可以概括?

2、荤素比例适当,容易搭配的比较健康。

缺点是啥?

现代工业化中餐越来越重口。

所以请老外吃饭怎么请?当然是要先问人家喜欢吃什么。

特别是白人当中,肉食党和素食党都是头铁得很。

我常请老外吃的几个菜跟大家分享一下。

1、拍黄瓜。

不要放大蒜,少许放一点耗油酱油就行了。不需要腌透。

2、爆炒腰果。

稍微撒上点白糖。国宴的琥珀花生也是同理。

3、糖醋里脊

这个容易理解吧。

4、松鼠鱼

原理和3差不多。

5、烤乳鸽。

比炸鸡香多了好吧。上桌的时候老外鼻子都在扇。

6、炒牛柳。

要不要辣椒炒看人。因为墨西哥菜的影响吃辣椒的老外也越来越多了。中式牛柳的嫩滑,常常让老外大为惊叹。

注意啊。我这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国菜,没有任何“改良”。口味上的调整还不如中国家庭之间的口味差别大。

所以啊。我们的问题实在不是中华文化不够优秀。而然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吃都不会吃,常被网红营销带歪。不羞愧么?

谢谢大家都回复,增加两个简单的进阶菜式。饭馆可能不会有了,但是自己做还是很简单的。

1、糖藕

新鲜的藕切片,用糖水腌一晚上。浓度根据喜好自己看着办。国人感觉比较喜欢微微甜一点就好,老外重口一点。甚至还可以往里加冰淇淋类香料。放在冰箱里冷藏。乘凉吃。

1、老奶洋芋。

这是我的家乡菜。普通话说大致是“老奶奶土豆”的意思。

配料不拘。精髓是土豆先煮一煮再炸或炒。以表皮金黄为佳。就算只撒一点椒盐也非常香。注意不要煮太软。

我还没见过不喜欢的人类。


user avatar   wu-yu-fei-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可能不是个大多数人理想中的答案,我的答案是——看人也看地区。在这个问题下徘徊的各位可能希望外国友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饮食文化的贫乏,投入大中华泱泱的美食地图里”,但是,首先,就连我国同胞都未必能认可彼此的烹饪方式,你又怎么能把不同地区的老外对我国饮食的接受程度一概而论呢?

之所以觉得敝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本身做过几年的同声传译散人糊口,接触过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国家的外国人,觉得能够做客观的评价。在我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中,大多数都跟在外的中国同胞一样,想的都是家乡那一口,彻底被同化或者甚至只是接受中国烹饪和饮食习惯的,依旧是少数

知乎有很多类似问题,底下的高赞答案往往是“带外国人去吃火锅”(我本人也回答过一个),“带外国人去吃川菜”。这也存在着“幸存者偏差”。我知道大家喜欢看一些实际的栗子,下面我们就来举栗子。

美国旧金山人D,长期差旅中国,就职于某世界知名跨国建筑公司的高层管理,平时每次会谈和聊事儿基本都是在公司,或者君悦、凯旋的会议室,或者是景区几家有名的bistro,跟酒店餐厅经理和厨师混得很熟,也有不少本地朋友。对于中国菜的感观是,可以接受,但没必要。你说他没吃过街头巷尾的真正美味,没涮过火锅,这老哥肯定不服,毕竟他的合作方不少大叔都会选择工作完了以后大家去川渝火锅店涮一顿,以及他的合作公司老总是个很喜欢找隐藏得很深的小馆子的人。算起来这老伙计也是开过眼界的,从火腿老鸭到蜜汁东坡,从雪菜春笋到松鼠桂鱼,从九宫格到花胶鸡,都吃了个遍,每次别人问起,他也会翘起两个大拇哥,但我目睹了好多次下完馆子去喝酒的时候,他都会点单的时候带上碗白汁通心粉或者Margarita披萨,然后埋头吃完再开始喝酒。人招待方也不好说啥,不是咱的菜不好吃,是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桃子,也依旧有人不爱吃桃子。

哥伦比亚卡利人R,在中国生活8年,有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和公司,熟练掌握E了么一键叫餐和各大电商APP网购技能,能精准定位自己需要搜索的关键词,中文能说能听(讲得慢)不会写不会读,写就是狗爬,读就是天书。这老哥和中美各方音乐唱片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偶然一次找合同翻译找到的我,之后断断续续合作过几次。对于中国菜的感观是,别问,问就糖醋里脊。没错,这老哥在形形色色的馆子和形形色色的菜里,唯独钟情于糖醋里脊,就见了没几次面,但是基本我看到的几次只要是吃中餐每餐必点(火锅什么的除外),根据他自个儿说,糖醋里脊是个伟大的发明,酸甜感平衡得这么微妙。但这老哥吃糖醋里脊不下饭,光吃,而且平时基本没看他吃过大米饭,也没看他对别的菜感兴趣过。这样的挑食党也是存在的。

英国朴茨茅斯人J,在中国生活过三年,现已回国,YOUTUBER兼外教、DJ,纯粹是酒友,每周五都会在朋友的酒吧里碰到。这老哥是个逗比,会跟酒吧旁边小区的门卫老大爷就着会稽山吃花生米,也在夏天的某个晚上和我一起在街边撸过串喝过青岛。对于中国菜的感观是,烧烤真尼玛好吃,金针菇真尼玛好吃,茄子真尼玛好吃…… 根据他个人表示,他平时三餐基本是下馆子或者外卖,筷子是用得溜了,后来认识了一些本地朋友也去吃过不同的菜系,连云南菜都吃过,总体来说他觉得自个儿的味觉融入还是比较顺畅的,还喜欢吃灌汤臭豆腐,但是他偶尔也会想念他妈的玉米浓汤和血布丁。但这老哥至今都没能忘记,有一回他一广东仔朋友兴冲冲给他带了一袋子东西,神秘兮兮地说是拍视频的素材打开一看,蛋,再打开一看,活珠子。老哥被吓成了瓜皮,从此觉得看皮蛋都顺眼了许多。

日本东京人I,也是差旅人士,和我在一次会议上认识,聊小岛秀夫和庵野秀明聊到了一块儿,这厮英文不好,我日语是二外但是也只限于熟练使用番剧常用语,两个人连猜带比划扯了一阵子以后就相约找个喝酒的地方继续聊,当时同行的人还没吃饭于是就选了利星的炉鱼,结果这老哥吃了一条黑椒湄公鱼以后惊为天人,出差一个月至少打卡了十二次,我心想有门儿,可能可以培养进涮火锅小分队,可惜后来发现有点猫舌,没能带他起飞。这老哥后来来出差,要不就是炉鱼,要不绿茶(必点茶香鸡和豌豆),要不就是中山北路上日本大叔开的居酒屋。我寻思他应该是喜欢杭帮菜的,但是要说中国菜这么大的范畴,那还真说不好。

德国慕尼黑人B,姑娘,舅舅公司在杭州,跑来这实习,跟我还聊得来,遂约了两三回酒饭。该姑娘对于中国菜的感观是,不能接受白灼海鲜,其他都好说,但也说不上喜欢。姑娘平时自己在公寓烧饭居多,就是开冷灶做点沙拉,或者煮点面,做点三明治,平时和同事吃食堂或者点外卖,被带去吃了一次八月黄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丢开蟹黄默默开始啃蟹腿。再后来她说去吃过潮汕菜,吃到了白灼各种贝和虾,感叹自己果然不是“海的女儿”,还是老老实实回归土豆香肠和肘子。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人S,在北大读的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大学本科在UOE学金融,在某知名企业工作一年半,中文一点口音都没有(不看他脸就以为是中国人那种),而且能熟练使用各种梗。因为家里条件优渥,基本是消费没有概念,不到一年功夫已经在桂语山房、曼殊混熟了脸,比较喜欢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喜欢跟我讨教家常菜的做法。这伙计的偏好大概是比较清淡的菜色,问过他对杭州的烹饪方式的看法,他说相较于广东、北京,他觉得杭州的烹饪方式和调味都很温和,又不会像苏州和上海这么甜(原话)。我心想小老弟有点东西,接着他就说他吃饭属于保守派,不太会去试没有试过的东西,一般会把喜欢的东西吃到吐再说。这也得益于他妈每年圣诞节都会倒腾些不同国家的菜色,踩过不少雷,给小朋友留下了心理阴影。

综上,喜不喜欢“中国菜”这个概念太大了,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一道料理可能是因为糅杂了个人情感,而对于一个在国外长大的人来说,这是上千上万种船新的味觉体验,你要指望得到他们对“中国菜”这个大体概念的认同,那就极有可能得到一个敷衍的“YEP,NOT BAD"。同理,我们去国外,也要碰运气才会遇到吃着顺口的料理,也会在吃着黑椒牛牡蛎和法式浓汤的时候想念深夜的一口酸辣粉,但比如你在英国待久了突然回国,你有一天可能会突然怀念起住所楼下咖啡店里的英早,就像上面这些老兄老姐们回国以后,突然想念起糖醋里脊、烤串和清炒芦笋一样。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有次看电视节目,有个著名的外国演员名叫斯琴高娃的,就很喜欢中国菜,她说起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那是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像李连杰这样从小出生在中国的外国人,也是真正地喜欢中国菜,连中国的白酒,也觉得很好喝。他甚至于还希望以后可以加入中国籍,可见是真心的。

这就回到了话题,外国人里面肯定有喜欢中国菜的,当然也有吃不惯的,还有些人只是应承应承,说些恭维的话。人都是爱面子的,酒席之上,直言不讳地说扫兴的话,外国人也知道不好。

这个世界很大,每个人对食物的理解自然是不一样的,你之美食,我之恶心,也是常有的事情。

外国的白人是外国人,黑墨绿是外国人,俊俏的宝莱坞大美女也是外国人,他们对于中国美食的看法,大不一样。之所以要用看法一词,那是因为有的时候,美食并不是完全用来品尝的,对于他乡美食的认可,是来源于对这里的风俗习惯的认可,甚至于还有政治因素,以及敌我态度。

中国有句古话:饿死不食嗟来之食。这食物再美味,于我来说,是看也不会看一眼的。但是有些争当汉奸的人,可不是对外国的美食趋之若鹜。

有些道理颠过来复过去,其实一样。

咱们还不用说外国人,就是生活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人,可能对几百公里外流行的美食,也会觉得不喜欢。再缩小一点范围,你可能喜欢你父亲做的美食,对你母亲的拿手菜品,可能也会终生抗拒。

人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食物,你会一辈子都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为什么。


user avatar   tan-ye-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user avatar   dai-ma-yi-fe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关话题

  我国在海外搞了大量的基建,为什么国内的很多地标却是外国人设计的? 
  如何看待刷饿了么申请售后赔款(白嫖)? 
  湖北人吃烤红薯一定要用勺子吗?为什么? 
  婚后应该由谁做饭? 
  潮汕美食推荐的底气从哪里来? 
  深圳特产有哪些? 
  你知道哪些关于西瓜的冷知识? 
  吃到又好看又好吃的饭是什么体验? 
  除了重庆的火锅和山西的小米,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有什么不能不品尝的特色? 
  如何评价知乎美食答主「胖酷帅」? 

前一个讨论
哪个城市被称为印度硅谷,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土耳其军队入侵伊拉克领土?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