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创造了一套家庭规则体系,女儿必须按照这套规则体系生活。
2.生活久了,父母便以为自己了解女儿的性格,在规则体系中生活的女儿也以为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
3.出国了,原规则体系失效,女儿开始发现原来自己的性格不是规则本身,而是适应规则——任何规则,无论好坏。
4.女儿找了男朋友,他为她提出新的规则体系,女儿开始适应新的规则体系。
5.女儿出事,家长大惑不解自己的乖乖女为什么会背离原来的规则体系。
6.教训是,家长永远不要把家庭规则误会成孩子性格,更不要以为孩子遵守规则就等同于孩子培养性格。一个孩子的成长,本质上是一条家长和孩子一起主动探索自身,沟通自身的修桥过河,不是家长造好一座桥,把孩子拉过河——后者造成的结果是,当孩子自己需要过河时, Ta们不会自己修桥,只会到处去找现成的桥,哪怕那座桥其实通往深渊。
不是,就这种知音体的新闻,爆出来后是不是应该先判断真假呢?
留学生,笑气,吸毒,在国内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孩,跑到美国被大环境污染、把自己玩儿残……
上面这些元素任意搭配,搞得煞有其事,还踩着爆点,不就是这两年非虚构写作的常规套路么?连非虚构为了看着像真的,都比这个更讲真实感。
过去百度小编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现在更省力,开局一个化名,内容全靠编,连图都省了。
你就看这一篇报道看下来,愣是找不到几个可靠的消息源,唯一一个“十堰一线禁毒民警”的声音,说的还是“2006年以前如何如何,2006年以后如何如何”,今年到底是哪一年了请问?不管中国还是美国,今年一定没有爆发疫情吧?
有任何表明现场感的东西吗?从十堰换到荆州,从美国换到加拿大,请问有什么区别吗?
剩下的东西,什么李艾、杰克(这名字也是有点出戏),什么金发碧眼大帅哥,什么私企老板母亲、公务员父亲,什么“烛光红酒西餐厅”(这还是留学生到国外才见识、并且为之沉迷的),什么“灯光昏暗的酒吧”……
老哥你到底是弄新闻的还是跑团的?
就这种所谓“三观正确”的新闻,一天量产一卡车,不是什么难事儿吧?只要把相关热点一组合,再弄个杰克、李艾之类的化名,给他们按个有职业身份的父母,计算机也能写。
不光能写,还能配图。
可能这就是后真相时代吧。
这并不是真的乖乖女,真的乖乖女很注意听取父母的建议,也很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没很多虚荣心的。
别把自己的自甘堕落归结到其它原因,尤其别赖父母,周围肯定有很多实力强的人,能学早就学他们了。
自己不学好走歪了,要怪就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