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澶渊之盟到底是丧权辱国还是明智之举?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澶渊之盟对宋是丧权辱国还是明智之举,这要对比来看。

澶渊之盟之所以能够签订,其根本原因在于辽、宋两国在综合国力上处于战略平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签订的盟约,其约束力是很有效的。别的不说,起码维持了辽、宋边境的百年和平。以宋之军事实力能够维持北部边境百年无战事,这是多么璀璨夺目的光辉成果!

别乱扯什么签订盟约以后,就再无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了。敢问一句,不签澶渊之盟就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两宋在军事上属于什么档次,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不要天马行空地幻想。

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比于金人、蒙古人对宋的盟约,澶渊之盟绝对是明智之举。

辽、宋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金、宋绍兴和议内容如下:

一、宋向金称臣,金册宋高宗赵构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二、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三、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澶渊之盟相比于绍兴和议,那对宋而言简直是大大利好。起码在政治上是兄弟关系,地位是平等的。反观绍兴和议,直接让宋向金称臣了,地位矮了一大截。至于岁币、领土等方面的内容,澶渊之盟更是比绍兴和议宽松得多。两相对比,赵家人感叹还是契丹人厚道。

后面蒙古人来了,他们都不给南宋称臣纳贡的机会,直接让赵家人去喝崖山周遭的海水。纵观两宋历史,你不觉得澶渊之盟算得上是“大宋”难得的一次外交胜利吗?还讨论什么澶渊之盟是否对“大宋”有利,我看赵家人应该对契丹人和“澶渊之盟”感恩戴德。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丧权辱国,奇耻大辱。

并不在那点岁币钱款,区区30万银钱绢帛,相对于宋朝当时的岁入,确实九牛一毛,也不在于此战具体过程和战果,宋军相比于契丹军,其实还占了一定便宜和上风,伏驽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

而在于宋朝居然以正式和约的形式,公告天下,承认了契丹辽国是平起平坐的“兄弟之国”,大宋天子正式承认契丹太后是自己的叔母,契丹国主也是合法皇帝,还是自己的兄弟。

且问问此时的大宋天子宋真宗赵恒,他的亲生父亲,宋太宗赵光义这位“高粱河车神”是怎么死的?

后世子孙宋神宗是这么说的:【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北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云。

赵光义从高粱河之战到去世,整整18年时间,年年箭伤复发,最后因此而死,这是何等苦痛煎熬,是何等国仇家恨!

身为人子,难道宋真宗就从没想过报仇么?别说是堂堂一国之君,就算是寻常普通百姓,亲生父亲遭了这样的大难,稍有点血性的也绝不会甘心认命,而宁愿一死,也要为父亲报仇雪恨吧?

而赵恒呢?仅仅就是深入国境、全无后方的十余万辽军,就彻底吓破他的胆子。

甚至都不必去涉大漠绝瀚海,只需要主场作战关门打狗,就能手刃契丹国主和太后,以祭告父皇太庙,老天送上门来的雪耻良机,被他变成了一场自欺欺人的大笑话。

自己的杀父仇人,变成了他公开承认的兄弟和叔母,每年他们的生辰节礼,宋朝也要跟着举国庆贺。

套用对蜀后主和陈后主的评价:人之无情,乃至于斯,赵恒真全无心肝也!

从此之后,宋朝自己放弃了身为中原华夏政权、“天朝上国”的宣称权,而就堕落成了类似五胡南北朝那样的割据政权。

宋辽之争,也就从此前中原王朝与塞北夷狄政权的对峙,变成了新的南北朝对峙——甚至让宋朝的统治合法性直接崩塌,从此还远远不如曹魏和东晋!

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一脉相承,什么是天朝上国?什么叫真命天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天朝上国的华夏天子,同时也是夷狄之邦尊奉的天下共主。夷狄的君主必须承认自己是华夏天子的臣子,才有与之交往的可能。正所谓“君主华夷”是也。

看看明朝人的自诩:【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

因此,被洋人的坚船利炮砸碎了这套东亚朝贡体系、被迫接受欧美那套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石的领土疆域体系,被迫向四方夷狄割让大片疆土的满清,即使再如何自吹“大清疆域远胜于大明”,也依旧只是不值一哂的笑话罢了。

正因为在整个古代东亚世界,华夏王朝与周边其他夷狄政权,是用朝贡体系来维系彼此的宗主国与臣属关系的,绝不可能承认某个夷狄政权,是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另一王朝,否则,就是动摇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奇耻大辱,要世代君主去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以为雪耻。

比如东晋虽然退守江南偏居一方,却依旧是当时无可争议的天下正朔,只因为对北方胡族政权,东晋从来只在他们废弃帝号、主动称臣时,可以允许其归附,而绝不与之平等通使,或承认其对等政治地位。

正因如此,五胡政权从不敢轻易称帝,就是为了和东晋留有交好余地。

如前秦苻坚统一了整个北方,还是至死只敢称“大秦天王”,不敢称“皇帝”。狂妄如后赵石虎,亦是称“大赵天王”十五年,君临除辽东与凉州的整个北方之后,临死前数年方才称帝。
慕容氏燕国也一直打着“晋朝燕王、大将军”的旗号数十年,到夺取河北中原后,方才敢自立为帝。
而且,这些胡族政权,一旦情势不妙,便争相逢迎东晋为主,向建康天子称臣纳贡,求救请援。

比如淝水之战过去还没几年,后燕慕容垂在关东起兵复国,此前嚣张到要“投鞭断流”、踏平江南的前秦苻氏政权,就乖乖向东晋请降,送出其天王玺印,请求东晋出兵河北,救自己一命了。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大损,所谓“长安六失、天子九逃”,一度被迫承认吐蕃赞普、回纥可汗和自己是“甥舅之邦”,已经是朝野羞于提及的奇耻大辱。

此后呢?经历百年苦战,唐朝仍能攻灭回纥、打垮吐蕃、打残南诏,将三大劲敌尽数从东亚大陆的争霸战争中淘汰出局,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疆土:

吐蕃最后一任大相、回纥最后一任可汗的首级,都成了长安府库的珍藏。南诏被打到“妇女耕种、幼童为兵”的惨境,不得不去帝号称臣求和。

而唐朝后期的版图,竟仍然能超过宋朝“买燕云、收陇右”的疆土最大时期,并且稳定维持了几十年。

公元866年,唐朝版图,维持到黄巢起义为止:
公元1123年,北宋最鼎盛时版图:

为什么宋真宗赵恒事后要大搞天书封禅,就是想涂脂抹粉,自欺欺人,维护已经受损严重的统治合法性罢了。

更不说以朱熹老夫子为代表的两宋大儒们,从此辛苦论证三百年,为论证皇宋的华夏正统地位操碎了心,发明出种种理论,力图自圆其说。

然而,此后华夏各朝,再无封禅泰山之礼!——自辱者,人亦辱之。


user avatar   man-tian-liu-xing-76-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有进取心,每日卧薪尝胆,矢志报仇雪恨,那是明智之举。

如果是没进取心,每日混吃等死,觉得天下太平,那是丧权辱国。


user avatar   tian-shui-tan-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永远别忘了:唐末五代的内乱幽灵,依然在澶渊上空徘徊。

这是一项不平等条约,没得洗。

但换了你,哪怕换了秦皇汉武唐太宗,也都会这么做。


看看当时宋真宗的处境:

“车驾在澶渊,时王超拥兵数十万屯真定,逗留不进” ,五代武人拥兵自重,不听皇命,背主、弃主、叛主的旧习隐然若见。

而且这一次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诡异、更危险:

就在此次亲征之前几年,真宗还有过一次亲征,而且跑到了比澶渊远得多的大名府(河北大名),御敌决心不可谓不大。而且,真宗狠狠的严惩了一位拥兵八万,却逗留不进,屡次拒命的大将傅潜,手段不可谓不狠。

都说宋真宗懦弱,可那次宋真宗真没软,果断的削夺傅潜全部官爵,没收全部财产,将他全家流放到房州。要知道,哪怕是雍老四撸掉年大将军,也得好生斟酌,来个三步走啊。

自大宋开国以来,对于御边大帅使用如此凌厉、刚戾的手段,宋真宗是第一次。

要说杀鸡给猴看,这力度是到家了。

可明明有前车之鉴,王超为何还敢无所顾忌呢?难道他不怕做傅潜第二吗?

想到这里,恐怕宋真宗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寒毛竖起来。

不到五十年前,同样是契丹国主亲率大军南犯中原。前线大将杜重威等将帅,为了投机换富贵,竟在前线带着十几万大军向契丹投降,直接导致后晋灭亡,晋帝被俘。 这一事件,像恶梦一般,缠绕着一代又一代中原的皇帝。所以哪怕再懦弱的君主,在大敌进犯时,都不得不率师亲征,怕的就是再被前线手握重兵的统帅卖一次。

王超敢学傅潜,就是仗着辽军在前,逼急了,学杜重威第二,未必不是他的选择。还有王超下面的副手桑赞,也是个避战畏敌,投机取巧的老手。真宗他爹给他留下的大将基本都是这类人,风气如此,你杀了他们,找新的就一定更好? 不会酝酿更大危险?


除了王超这些外将。宋真宗在宫掖之中,还有“内难”。那就是宰相寇准,和皇帝的亲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个文臣一个武将,完全一个鼻孔出气。寇准向东,高琼就坚定向东;寇准向西,高琼便坚定向西。反倒是宋真宗,几乎成了无兵无势无话语权的摆设,已容不得自己别有他见。

他俩一起否定了真宗迁都的打算,促使真宗亲征,途中二人始终不离真宗左右,大驾到了澶州南城,真宗犹豫不敢前行(王超不听调动,前局凶险),寇准不允,高琼就逼着真宗前进。要过黄河,真宗又踌躇,高琼干脆指使手下硬把天子生拖硬拽着过了河!

真宗与曹利用商量议和的内容,不如寇准的意,寇准就擅自拿杀头威胁曹利用。

是的,尽管寇准、高琼的主张都对,于国家,于民族有功于千秋。但从政治制衡的角度上看,他们的做法,是每一个皇帝都后怕的:文武结盟,失去权力制衡,皇权被架空,天子的主张等于屁,甚至连人身自由都一度丧失。

大宋几代人的制度建设,对臣子们“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的立国原则,居然成了0

另外,别忘了在澶渊城下,是谁指挥宋军御敌,成功射死辽军主帅萧达揽的?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李继隆。

是的,李继隆也是真宗曾要防范的人,因为他的姐姐李太后,在宋太宗驾崩后,曾想仗着李继隆统兵在外,勾结宦官王继恩,废掉宋真宗,另立他人为帝。

为什么这样敏感的人,真宗敢让他再度复出,并且统率兵马在身边护驾御敌呢?

没办法,宋真宗身边除了几个聊得来的文臣,像王钦若他们,中书省的宰相、管军的各将领,多不是他的人,连真宗潜邸亲信上来的首相毕士安、枢密使王继英都坚定站到寇准那边,他不惜让李继隆复出,为的是平衡权力天平的失衡。

宋真宗---从出生起,就被宋太祖抱养入宫,在太祖和宋皇后的身边长大。

因为这个经历,宋太宗并不喜欢真宗,要不是一些今天外人都看不清楚的内情,真宗也不会继统。所以,宋太宗在位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打算培养他,为他培植一套信得过的文武班子。宋真宗继位后,遇到大事,只能依赖用父皇那帮旧人。

宋朝防止五代的教训,防了那么多年,到头来五代的幽灵依然时刻在困扰着大宋。军人跋扈,强臣擅权,文武勾结架空皇帝,这些最担心的事,依然在若隐若现的威胁着宋真宗。

所以,不到澶渊,宋真宗不会明白,他需要摆平的“家里事”,实在太多了。

相对于跟外敌签个永久性条约,了却一个大麻烦,那几十万的银绢又算得了什么呢?


宋朝的时代任务,永远是:巩固内政,不再让国家被唐末五代的内乱所折磨。

雄汉盛唐的大梦,在宋代做不起,也没法做。你要做,就先看看唐庄宗李存勖、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的下场。


user avatar   chong-man-zhi-hui-de-a-la-bo-shi-re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挫宋来说,澶渊之盟本来就是它的灭国之战,要不是寇准拉着宋真宗不允许他跑路,南宋完颜构千里转进直接提前100年上演。

所以说这也不能叫丧权辱国,你想想本来是大金宋国的水平,突然能和辽这种唐朝正经册封的耶律家互称兄弟,是不是也算给宋脸了。

要知道王氏高丽都拒绝了宋的册封,丢份。

而到了南宋朝觐金朝的时候,南宋也只配站在三品官阶上,高丽站在五品官阶上。

这么一看,澶渊之盟是给了一个南方割据政权不属于它的地位。


user avatar   ti-mo-59-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大宋朝这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北伐成功了吗?换汤不换药呀,人家宋孝宗也有理由说的呀,汉唐是什么阵容,卫青霍去病,李靖苏定方,你这批是什么人,你叫我北伐。大宋朝现在什么情况,就那么几个人,你高俅,秦桧什么的都能身居高位,他们能带兵打仗吗?带不了,没那个能力好吗?再这样下去要输西夏了,契丹输完输西夏,再输大理,最后没得输了。

历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宋朝用岁币换来了边境的安宁,节省了军费。

哎呦,谢天谢地,我前面已经说了,像这样的战斗,你们去签订了盟约,你能保证女真人,蒙古人打来的关键时刻,军队能赢呀。我劝你们务实一点,把这个战术打法,治国的理念先搞懂,岳飞带的蛮好的,你说你去杀了他干嘛。现在倒好,皇帝不是被封为昏德公,就是被逼着跳海,这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


user avatar   sinux-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辽之争我一直是站大辽的。两国打仗多数是大宋挑起的,为的是“光复”燕云。

然而燕云压根就跟大宋没有半毛钱关系。南京道归属大辽的时候别说大宋,就连被赵匡胤篡国的大周都没建国呢。

这翻的是哪朝的旧账啊?

我很佩服大辽,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统治秩序,打破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历史规律。从野蛮很快就走向了文明,甚至让契丹这个词在西方一些语言里成了中国的代称。辽国灭亡,残部转战西域,竟然又重新建立了西辽。这简直是奇迹。咱汉族政权从来没做成过这种情况,亡了就是亡了,没有过换个地方再来一把的事。

大宋从始至终的作风就是透着小家子气,别说没有汉唐遗风,跟西夏比都差着。战略短视,两面三刀,打谁都打不过,玩平衡又朝秦暮楚。像是小业主治国,市侩。

澶渊之盟这种事就是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体现。打不能坚决的打,和又不甘心,明明没吃大亏,几百年念念不忘老想着报仇。还舍不得卧薪尝胆,行汉武帝故事,非得最后来个引虎驱狼背后捅刀子的又缺德又愚蠢的傻招儿。还来了两次,第一次半壁江山没了,第二次一点不剩。

汉朝白登之围之后,憋着坏,咬着牙,好几代人,终于奇耻大辱一朝得雪。这痛快。宋朝是憋着坏,陪着笑脸,等大辽自己不行了落井下石还把自己折进去了。对比太鲜明了。

有人说大明又臭又硬,人至少还占了一个硬。大宋呢?又阴又软。尤其跟“兄弟之邦”大辽相比。


user avatar   jing-jiang-62-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宋朝来说,是明智之举。因为宋朝所有的制度都为一个目的。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内部出乱子,记住,是绝对,至于其他的问题,都先放一放。不过后来宋朝确实也挺成功的,活了三百年,比秦汉唐辽金元明清活的都长。虽然过程中,送岁币是从宋真宗一直送到宋理宗,宋理宗之后就不送了,因为蒙古是我全都要。在这其中还有靖康之耻这样的史诗级操作。但是,宋朝活的长啊。

很多人都大谈什么可以围歼辽军,拖下去辽军后勤撑不住。觉得只要王超南下,辽军就完了。

要是看宋朝这边的记载确实给人一种,辽军特垃圾几万几万的死,宋军一直大胜,从北胜到南,尤其是澶渊之盟这一战,差一点就赢了,都怪宋真宗太怂。

但是,宋朝记载的是实话吗?

或者说,那些所谓的大胜,有没有水分,显然是有的,而且非常大。就像清缅战争前期,云南给乾隆的报告,全是清军大胜缅军,斩首上万,但是乾隆发现不对啊,怎么缅甸都打到云南里面了,一查全是假的。鸦片战争中,甲午战争中中国这边的报告,全是清军大胜,敌人被斩首多少多少,连林则徐都这么说。然后一不留神,漕运断了,南京也要丢了,最后就签了不平等条约。kmt更是把这种荒唐的事情演绎到了极致,总是胜利,就没输过,然后转进台湾。

当时宋朝的情况,显然是被一直揍,除了大战,辽军对宋军开始了轮战,就跟打越南一样,女真,鞑靼,渤海,奚人,燕云汉军轮番刷宋军经验,越打越强,越战越勇,反正跑到宋朝领土上作战是绝对不怂的。比如999年,萧绰和自己的儿子兵分两路攻击河北地区,辽军居然把宋军主要城池之间的联系给切断了,在宋朝的领土上,宋军竟然被辽军卡视野了,宋军居然不知道辽军的部署情况。萧绰的儿子耶律隆绪居然一直打到了冀州以南。

这是b站UP主信息素的信息做的视频截图。

上面是战术方面。在战略方面,萧绰养出了一个李继迁,敲掉了宋朝在西北最重要的战略支点灵州,开辟了辽朝对宋朝的第二战场,真的是东西两开花。

要是这样的话,就可以合理解释的通,宋军在整场决战中的表现了,不敢主动出击,只敢依托城池被动防守。王超拒绝与辽军来一场放弃城池的野战,宋真宗痛快地给了辽朝岁币,却不割地,而且事后没有惩罚王超还给王超升官了。

如果我是王超,真的是按照寇准的要求和辽军决战,我会面临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辽军在哪?我必须要能随时准确了解到辽军的动态,这就要求必须对战场的视野有控制能力。宋军显然做不到这一点,要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宋朝的北伐也不会失败。君子馆一战,刘廷让的数万禁军也不会被萧绰给全歼。

第二,没有视野就傻乎乎离开坚城南下寻找辽军主力,那么我将会面临第二个问题。后勤怎么办?辽军能抢宋朝农民,我不能抢,这倒不是说我有多高的保卫宋朝农民的觉悟,而是,我这么做了,会触犯宋朝的政治正确性,即武将就是打仗,不可以插手其余的事情。粮食等后勤物资必须是地方文官筹措。有一句话说的好可以犯罪,但不能反错,屁股必须永远坐对地方。用文官运粮,显然会犯雍熙北伐的问题,到时候,恐怕那些文官不是给我运粮了,是在给萧绰运粮。

第三,我打得过萧绰吗?别说我了,看王超的战绩,他从没有过统领数万军队作战的经验,对于如何指挥高级将领,也没有经验。而萧绰是有的,她很会用将,连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这样的人名将都可以用。萧绰胆气过人,控场能力非常强,真的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崩,典型就是雍熙北伐,西边的云州都丢了,中路辽军节节败退,马上就要抵达幽州城下,而宋军主力,曹彬的东路军则龟缩不出尽最大力量吸引辽军主力。但萧绰能沉得住气,在局势很不利自己的情况下和宋军耗时间。最终,曹彬先坐不住了。如果说只是小规模的战斗,王超完全有能力和萧绰打上一场,但要打数万人,需要统帅数十名高级将领的大兵团作战,我是完全不看好王超的。

第四点,如果我被辽军重重包围了,会不会有其他的军队来救我?这个问题听着好像很可笑,但是作为宋朝将领,你必须要考虑清楚。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事情,在宋辽作战期间出现过很多次了。比如,君子馆之战,李继隆直接就跑了,最后也没什么处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做赌注。

第五点,要是我统领的河北主力不幸被萧绰全歼了,恐怕河北之地非宋朝所有了。先前耶律德光在中原地区站不住脚跟,主要是他不会治理汉地。萧绰可不是,她从小在幽州地区长大,甚至还和汉人有婚约,她的父亲就是非常汉化的契丹人,汉人的那一套制度她是非常了解的。萧绰嫁给辽景宗之后,她手下的大臣绝大部分都是燕云地区的汉人,燕云地区的汉军也都在她的控制之下。

所以说,对于宋朝来说,签订澶渊之盟其实挺明智的。

但是从中国大一统王朝或者说中国的角度来说,蠢到家了。挫送也配当正统?

澶渊之盟一签订,两国约为兄弟之邦。宋朝放弃了自己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正统政权。那么以后的王朝,在书写历史的历史,必须要把辽和宋放在一起,不然,后续的历史王朝,正统性就没法谈了,失去法律效率了。就算是,比如什么章潢这种明朝人拼命说什么辽金元非中国。但,并没有什么卵用,跟掩耳盗铃没区别。尤其是到了现在,辽金元清对于中国的影响要更大,比如领土方面,前几天,俄罗斯大使馆发了一个海参崴的微博,很多人义愤填膺,如果按照章潢的意思,汉人有什么气愤的?元清时期你都亡国了,还谈什么领土?而且哪个汉人官员在那里统治过?或者更极端的,明朝的时候,哪个汉人的坟地埋在那里了?

而且中国很多大的政治原则承袭的都是辽金元清一脉。比如,一国两制,行省制度,统一战线,重视军人地位等。

签了澶渊之盟,虽然说两国可以和平了。但是宋朝真的敢把前线的士兵都撤回来吗?不行,万一撤回来,辽朝撕毁条约怎么办?所以必须继续屯驻大军,可老不打仗,职业军就废了。而辽国有军事优势,不怕宋朝撕毁条约,甚至辽国巴不得,宋朝再组织几次对辽国的战略进攻,彻底吃掉宋朝在河北山西地区的主力。辽国的主力是以游牧为生的契丹人奚人,生产战斗都是一体的,不担心战斗力严重下降的问题。燕云地区的汉人民兵可以作为消耗宋军突然袭击的炮灰,为契丹军集结赢得时间。再加上宋朝给的岁币,白银和绢那可是硬通货,这样辽国的军费宋朝包了,而且辽国还能减少燕云地区的农业税和盐税,类似于给香港台湾地区让利。

时间长了,宋朝这边不仅军队废了,而且军费开支一点都没少。


user avatar   xie-e-de-jian-q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除寇准那块强力遮羞布,搞不好南宋就提前了~


user avatar   fei-xuan-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先听坏的吧。

燕云夺不下来,只能靠给岁币过日子了。

那好消息呢?

岁币有的是!




     

相关话题

  宋史研究经典著作有哪些? 
  为什么总有人不管不顾的黑北宋的军事实力? 
  如果把宋钦宗换成肖战,北宋能否顶住金人的进攻? 
  宋朝军事真的很强吗? 
  西夏灵州以南以东的七百里瀚海到底是什么地貌? 
  辽金的汉化程度到底如何? 
  為什麼現在崇尚漢唐宋明的人那麽多,特別是明朝,而不是其他朝代呢? 
  赵匡胤为何主动划定国界,采取收缩的态势,是否为宋朝疆域不广的先天原因? 
  假设我用一万块钱全部买成白银,穿越到宋朝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为何说宋朝强调享乐主义,和统治者有关吗,还是另外表现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刘备的血统重要吗?
下一个讨论
曹操为什么没想到用火箭来对付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